「師法自然」是盆景藝術創新的基礎

2021-02-08 中國盆景

     

「師法自然」是盆景藝術創新的基礎

——賞劉傳剛大師的「雨林式盆景」

圖|劉傳剛

文|張先覺


盆景創作也同其它藝術創作一樣,同樣需要創作者到大自然中去領略真山、真水、真樹、真景以及名人名畫,以求師法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創作素材,不斷積累、提鍊形成創作者心靈中的盆景藝術典型。在實踐中理性地選擇自然景觀中的典型盆景素材來代表一般,這種在頭腦中理性的綜合以及選擇典型樹樁和景觀,並與創作者心理情趣相吻合的過程,這就是盆景藝術創作者必備的發現美的形象思維能力。

▼——海南熱帶雨林中樹冠如跳動的音符

帶著這個創新理念,讓我想起在劉傳剛大師編著的《藝海啟航》中,為作者多年創作的「雨林式盆景」感到敬畏。我去過幾次有熱帶雨林的地區,那裡的原始自然生態從感情上不允許我們的腳去隨意的踐踏密林中的一蘚一草一木,「森林法則」在那裡應用、遵守的淋漓盡致,萬物的競爭都是那麼的和諧可控。我帶著好奇的心,多次探問劉傳剛大師對創作「雨林式盆景」的靈感來之哪裡?

▼——林中樹幹與樹冠的線條美


15年前一個偶然機會,為了調研海南盆景素材資源,劉傳剛大師專程考察海南的一片熱帶原始雨林。慢慢走進密林深處,他被眼前圍繞的原始雨林的景致深深吸引,雨林中的樹與天、枝與幹、幹與地構成了無比美妙的線條韻律美,無與倫比的生息節奏美,深深打動了一個酷愛盆景人的心,觸景生情後的震動之餘,他靈感突發奇想,一定要把熱帶雨林搬到盆景中去。回家後,他經過多次提煉雨林美的精華,多次嘗試各種形式的創作實踐,在沒有任何資料可參照的情況下,最後在難以割捨諸多呈現雨林美的元素中,剝離突出雨林盎然生機向上的枝幹直線美的表達形式,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嘗試,這是一般樹木群落沒有雷同的特點。


▼——森林中有裸露陽光的林間,立即有新的植物蓬勃向上生長,這就是雨林特徵。

作者採用海南特有的博蘭樹種,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嘗試,直接命名的「雨林式盆景」終於問世了,其後又探索創作了大量不同意境的雨林盆景作品,讓盆景界耳目一新。
 從劉傳剛大師考察盆景素材資源到從熱帶雨林中得到靈感,再到採用當地植物素材博蘭用於雨林盆景的創作,這個過程告訴我們,發現你身邊的美,用適合你那裡地域物候特徵的素材,創作出來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盆景藝術作品,其過程本身就是創新,這個創新是師法本地的自然,是具有民族藝術個性的,也是大家常說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雨林盆景的問世,無疑是對具有民族藝術個性盆景創新的最好詮釋。

▼——盆景《揚帆啟航》  博蘭   海母石  70×100cm

「雨林式盆景」以其獨特的運技方式,它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它深刻揭示了熱帶雨林中典型的植物生態特徵、植物生存現象、植物繁衍法則和植物生理需求的基本表象。樹木在密不透光的雨林中,為了爭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半點彎曲都耽誤不得的樹幹直插雲天,物盡天擇的進化規律驅使它們為爭得一線生存的光,於是構成雨林萬箭齊發的樹幹直線美,它是那樣美的沒有交叉,樹冠與樹幹美的那樣的截然分層;即使在空曠的密林隙澗,哪怕是短暫的一線陽光,也會觸發老乾新芽的競相吐放,以最快的速度,以最捷徑的方式,履行對「森林法則」的遵守。在原始熱帶雨林中,植物間的相處,來不得半點「少慢差費」,否則等待你的只有化石的記憶。從這些方面來欣賞「雨林式盆景」,它所構成的師法自然的內在要素都具備了,典型熱帶雨林的美都濃縮在盆景之中,可見作者觀察、表達美的事物的內涵如此精準、細微。

▼——盆景《疏木亦成林》  博蘭  50×110cm

  「雨林式盆景」的製作手法,充分利用了博蘭的生理特性,利用樹皮嶙峋、幹枝蒼勁的盆景表達要素。在諸多作品中,作者遊刃有餘的挑選芽點萌發的適度位置,做到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表達雨林新生枝勃勃向上的求生欲,再利用博蘭根系發達,根理健壯的優勢,營造爪根蔓延,吸地穩健的姿態,這正是作者充分利用了博蘭製作雨林盆景的最好內在條件。博蘭葉片油綠,小枝褐黃,枝葉在顏色上形成鮮明的色差對比,作者巧妙運用盆景構圖中的藏露關係,在處理葉與枝的疏密度時,有藏有露的充分表達了雨林新枝蓬勃生長的直線美感,給人一種勵志向上的感覺。綠葉在幹枝間的起伏分布,猶如一章章五線樂譜中的音符在跳動。葉美在幹枝間串動,枝美給觀賞者帶來愉悅。作者如此巧妙表達雨林的典型美,向我們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雨林枝幹在綠葉中凸顯的挺直力度和直線線條的生態視覺美,這是盆景藝術與無聲音樂的有機結合。

▼——盆景《神奇的雨林》 博蘭 火山石 80x100cm

    說「雨林式盆景」的創作是一種創新,在於它創新來源於真實的熱帶原始雨林景象;來源於合理開發利用了本地的優秀植物素材;來源於作者對美的事物的捕捉能力和獨具匠心的成功實踐。盆景人對師法自然最親切的感覺,應該是你朝夕相處的地方,應該是你最熟知的自然環境,應該是你在那裡留下美好記憶的地方,應該是構成你生活閱歷的一部分,並可以寄託你美好情懷的地方和事物。創新沒有樹種貴賤之分,創新也沒有固定形式的約定。作者觀察生活中出現瞬間即逝的靈感,無疑是師法自然給予她直接或間接的迸發源泉,這個靈感是創新的最原始動因。「雨林式盆景」的創新,體現了師法自然從靈感到呈現盆景作品全過程的嚴謹性,在這裡,師法自然的提煉方法應該是幹練的。

▼——盆景《天涯新雨》 博蘭  50×100cm


  「雨林式盆景」的創新外延也啟發了我們,盆景藝術的表達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題材是無限的,在遵循民族盆景藝術的大方向前提下,師法天地之精華,彰顯盆景藝術文化的「中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盆景素材可以是自然界各種樹體在歲月中磨練成的千姿百態。這些用盆景的最基本元素縮容做成的如:表達地質地貌的、表達自然形態的、表達江河湖海的、表達森林演替的、表達生態因子的、表達自然遺址的和表達人與自然的等自然界所發生的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現象所帶給我們美的、向上的和有教益的視覺感觀,都可以提煉為盆景的內容。

▼——盆景《雨林歡歌》 博蘭  130×150cm

師法自然應該出自儒家思想。「師法自然」是「格物致知」學說的現代解釋: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從宋代理學家程頤開始,「格物致知」便作為當時認識論的重要概念,認為自然就是天道,倡導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致知的因果關係,以客觀事物為師加以效法。追其源,明其理,重溫前人留下的這些師法客觀世界的精神遺產,對我們盆景人正確把握師法自然的提煉方法應該有所幫助。

▼——盆景《步步登高》  博蘭  45×80cm

    在與劉傳剛大師的交流中,他也非常虛心的感慨道:「雨林式盆景不是流派,叫法也不一定盡意,只是從自然界中領悟到並用盆景表達的一種形式,還不成熟,尚在探索中,創新藝海無涯,我才剛剛起航,但我會堅持並為之不懈努力。        

▼——盆景《南國雨林》  博蘭  瓊州石  50×100cm

(本文選自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官網-中盆會花卉盆景賞石公眾號)

精彩回放:

盆景藝術凝聚著創作者的情懷

小小盆景 貴在哪裡?

經驗交流:山松盆景的管理養護

一夜春風來,梨花盆景俏

盆景是藝術和技術的結晶

盆景人感悟:儘量少留遺憾,多些開心!

德國盆景畫廊作品欣賞

紫砂壺這麼貴!究竟是為什麼?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聯繫我們加小編微信號: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國盆景藝術交流群:463174091

投稿郵箱:2871022604@qq.com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中國盆景客戶端下載地址:http://cutt.com/app/down/100408

相關焦點

  • 看完這些圖,教你秒懂「師法造化」!
    ▲叢林式專家大師常常告誡我們,學盆景要「師法造化」。何謂「師法造化」?如何「師法造化」?「師法造化」是盆景創作的重要原則。它是指觀察、學習自然,掌握其規律,從中吸取創作原料,使作品真實地表現出自然景物。
  • 中國畫家要以虛靜之心師法自然,客觀呈現自然美學,展現主觀創作
    「師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國畫的萌芽與獨立、成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應是當代中國畫創新發展的堅實基礎。一、理解「師法自然」的含義提起「師法自然」,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古希臘藝術的「模仿自然」。通常我們將「模仿自然」理解為單 純地模仿和再現自然的表象,然而,古希臘藝術「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理想性,而且既不錯誤地追求幻覺,也同樣不追求細節所帶來的合理的愉快」。所以,「模仿自然」不僅模仿自然世界的表象,還應模仿自然的創造性活動方式,以像自然一樣地創造一個自足的藝術世界,使其像自然一樣充滿生機。而這也正是中國畫「師法自然」的思想內涵。
  • 盆栽和石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盆景,魅力無限!盡顯大自然優美景色
    盆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造型藝術之一,是在盆栽和石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基本材料,經過技術栽培和藝術加工,在盆缽內再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品。欣賞盆景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培養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 韓國盆景的特點,是由中國哪個流派傳承過去的?
    盆景的開端發生在中國,它是藝術美感的塑造,其造型是考驗個人的審美,如同山水畫與園林畫一般,比較著重與寫意抒情;雖然有時候是需要師法的點綴造化,它以大自然的體態為基礎表露出自身的美觀,但好似又不僅僅只是純粹的將自然景物勾勒出來而已;在創作方面上往往能夠將浪漫主義與創新主義的想法相結合融入,如此高級的藝術手法
  • 名師講壇丨嶺南盆景的文化內涵
    不論是嶺南盆景獨特的蓄枝截幹的技法,還是蒼勁雄秀、清新高雅、瀟灑自然、百態千姿的藝術風格的形成,都與嶺南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歷史密切相關。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生態和文化必然造就不同的藝術風格。嶺南的天時地利,嶺南人的務實精細、開放包容、敢為人先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傳統,對嶺南盆景獨特技法和風格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嶺南盆景也必然反映出嶺南文化的這種特色和現象。
  • 家庭盆景|關於盆景的作用與價值
    盆景是在盆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使人們把盆景與盆栽混為一談,但是盆景與盆栽不同。盆栽是將樹木花草等種植在盆中,用於綠化和觀賞的簡單栽培方式,進行以觀賞為目的修剪,但目的不是為了造景,沒有經過藝術加工,沒有注入作者的感情,不具有詩情畫意。而盆景(圖1-1)則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文學、繪畫等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
  • 盆景高級藝術大師韓學年的盆景之路及其盆景風格特點
    這一發現促使他開始了對藝術與自然之關係的冷靜思索。1990年,在廣州烈士陵園舉行的首屆「省港澳嶺南盆景藝術博覽會」上,韓學年看到一件由香港盆景前輩黃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他大為震動與認同——這件作品有別於通常以樹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樹身附石,蒼勁斑駁的身軀牢牢附生於石壁之上,既另類超然,又貼近自然。兩年後,黃基棉率領香港盆栽會到順德訪問,韓學年參與接待並聆聽了其附石盆景的創作心得,深受啟發。
  • 深圳原創的袖珍標準組合式假山藝術盆景 榮獲英國國際創新發明技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2020年10月,經中國發明家協會推薦,深圳市科仙生物能源科普基地創新發明的「袖珍標準組合式假山藝術盆景」通過國際展覽會(美、英、法)評委評審,11月15日在英國倫敦,以85的高分獲得國際創新發明技術展覽會金獎。
  • 崇尚自然並非流派——動勢盆景淺談
    在他的盆景藝術生涯中,不僅提出了「動勢盆景」這一理論,而且創作了許多富有藝術魅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對盆景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下面就這一理論的二十個字,談談我個人的想法:自然的神韻自然的神韻是指作者在盆景造型中,首先要明確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係。從而達到造型藝術要服從自然的神韻美,因為自然美是美的第一標準。老子說:「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給予盆景藝術無限的創作空間,是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 首屆全國盆景大師作品展空降上植!盆景仙界的華山論劍,僅限5天!
    盆景大師們對參展的作品都有深刻獨特的見解,大師們為人很和藹,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關於盆景的知識。作為藝術小科普,真的值得認真聽哦~快掏出小本本記筆記吧! 小編有幸採訪到胡大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園藝小科普吧~上海最早記載盆景的地方是明朝的嘉定。海派盆景融合了國內外的盆栽文化,其特點是師法自然,不矯揉造作。海派盆景不受層次所限制,自由奔放,造型活潑;所選用的植物種類豐富,常見的有松樹、柏樹。海派盆景的形式也很多樣,有「水旱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等。
  • 【設計師】陳國珍 現代感的「師法自然」
    【設計師】陳國珍 | 現代感的「師法自然」———————————————————————————
  • 世界各地的樹木——海派盆景接受法國電視臺專訪
    世界各地的樹木——海派盆景接受法國電視臺專訪 2020-11-3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徐昊
    1980年開始從事盆景工作,30餘年勤耕不輟,並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在盆景創作中的應用,功底紮實。擅長多樹種的創作,尤精於松柏盆景。作品注重線條的變化和內在氣質、神韻的把握,認為作品應以意造型,以氣造勢,達到傳遞意境、表達心境的目的,使得作品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
  • 跟著谷主學盆景——蘇派盆景藝術特徵
    《姑蘇志》中寫道:虎丘人善於盆中植奇花異卉,盤松古梅,置於几案,清雅可愛,謂之盆景「。蘇派盆景起源於蘇州,是盆景傳統流派之一,也是在江南派中舉足輕重的流派,在中國盆景藝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中國盆景藝術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 盆景如何創作?如何把意境放到盆景中?
    也常常在盆景界與學術界發表論文。雖然研究盆景多年,但是對盆景的定義與做法有著許多疑問。如現在做的盆景作品有符合自然的縮影,還是自己認為的自然造型?做盆景的步驟就如表1(現階段盆景主流製做流程),不能有其它的方式嗎?盆景是藝術嗎?如果是藝術,什麼樣的盆景是藝術呢?盆景只能呈現自然嗎?不能呈現其它的主題嗎?
  • 試談盆景藝術的節奏感(一)
    盆景藝術和樁材市場交易並行,在盆藝盆易網你做得到,免費註冊中國盆藝盆易網成為會員,你擁有了整個團隊的人脈!完全公益性的網站平臺讓您可以在這裡免費交易和獲取盆景資訊!筆者熱愛盆景,多年來對盆景藝術有所體會。製作盆景的各種樹種生態不同,掌握盆景藝術造型節奏感的特殊性尤為重要。
  • 生命的物語——徐昊盆景藝術
    生命的物語——徐昊盆景藝術原創作者|空港本文首發「空港的美篇」,中國盆景獲得授權發布浩瀚神秘的宇宙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宇宙中的地球是一粒塵埃,地球上的人類更是一粒塵埃。所以,人們為了健康快樂的生活,必須要遵循自然、保護自然、熱愛自然。
  • 盆景化靜為動藝術手法(一)
    自然萬象是時時處處都處在運動之中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盆景藝術要想師法自然,表現自然之真,就必然要表現動象,只有這樣「才能表現精神,表現生命。這種動象的表現,是藝術的最後目的。」(宗白華《看了羅丹的雕刻以後》)。表現動象,就是表現自然的靈魂,這也是盆景創作的最終目標。其二,在化靜為動技藝上不斷探索、創新和突破。動與靜是一對矛盾,既對立而又相互統一,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 明代《高子盆景說》對當代盆景美學思想的影響
    就當下的盆景發展情況看來也屬浙江杭州的盆景最具傳統風格以及地域的特性。植物作為盆景中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有生命特徵的自然之物,還具有天然神韻,能夠隨著時間按照季節更替,呈現出變化的景色。可見盆景是自然與藝術有機結合而成美麗鮮活的一種藝術品。高濂在文中主要總結了那時盆景所植樹種之特點,尤以傳統的松柏樹種為主,輔之以雜木類樹種。
  •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理事陳志祥現場傳藝
    2016年12月28日,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江蘇如皋花木大世界)會員活動中心在如皋國際園藝城舉行揭牌儀式,活動內容豐富,吸引了眾多的業內翹楚和盆景愛好者,作為活動的重頭戲——現場盆扎表演在揭牌後正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