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講究一鍋成菜,按照傳統川菜的炒菜過程,是沒有先過油這個步驟的。主菜、配菜、調料下鍋,需要一氣呵成,保證食物的鮮嫩和溫度,這樣鑊氣才足,菜品才鮮香誘人。這種烹飪手法,不僅要求廚師功底深厚,另外還得放慢出菜的速度,因為不能預先把料都備成半成品。
「要提倡正宗川菜並不容易,川菜確實是重油重味,某些菜品如水煮魚、麻辣火鍋,的確要長時間、反覆用油烹調;而且裝盤、擺設也不容易討好。現在人人都說要吃得健康,少油輕味,看重賣相,這與傳統川菜實在有點背道而馳。」蘭明路為川菜改良方向轉換著思維。在他的眼裡,川菜注重的是「味」,「型」應該次之。傳統的烹飪技術和味型把握是千萬不能丟棄的,而且川式調料千變萬化,現在的食材種類遠遠豐富於過去,川式調料也可以運用在一些熱門食材之上。而這些靈活運用的基礎,則是建立在蘭明路對各路食材的熟悉與對川菜味型的爛熟於心之上。「一些品質、味道更好的食材,可以派上用場。」他舉例:「比如川菜『重油』,部分菜品如涼拌、清炒,是不是可以用較健康的食油?諸如橄欖油、茶籽油!肉類太多,可以轉用更多蔬菜、海河鮮,四川的蔬菜、河鮮又多又好;而世界各地的食材,現在也容易獲得,不妨用一些進口食材,提升川菜口味,也可以讓人有新感覺。」
就如他今天示範的幾個菜品,其中的衝菜帶子,「衝菜」在川菜傳統本來需要自然發酵才能有「衝」的嗆鼻感,但拿芥菜發酵,其實不太衛生又讓營養盡失;他直接用青芥末調汁拌菜,芥菜新鮮而同樣不失「衝」的況味,改良就顯得很有意義了。而臊子鱈魚,則運用了川菜中傳統的臊子製法,再加上各種巧妙的烹飪技巧,去除鱈魚中多餘的油分,同時讓臊子的味道進入清淡的鱈魚當中,不失為一道既營養又美味的川味新菜。
對蘭明路來說,川菜的守與變是一個以根為本、靈活吸收的過程。而最終的目的則是使川菜能夠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節奏,在保持原型的基礎上流傳下去。
主料:鮮帶子500克
帶子醃料:鹽1克、胡椒粉2克、蛋清1個,豆粉5克
輔料:芥菜50克
調料:鹽2克、料酒2克、芥菜油2克、青芥辣2克、糖5克
製法:
2.芥菜過水,擠幹水,切成細末,加鹽、糖、芥菜油青芥辣拌成衝菜待用。
3.鍋燒熱下油,中火將醃好的帶子清炒至轉色,下制好的衝菜炒均即可。
創新:
本來田雞不算什麼新派食材,但當你知道田雞的營養價值(含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把它去頭去爪去身,只要它的「美腿」,好好裝盤;配以可去田雞泥味的仔姜泡椒汁,一道時尚健康的菜式還是為人接受的。這道菜吃起來田雞腿肉嫩甜滑,仔薑汁又惹味,兩者合拼,香辣無比。
主料:田雞腿400克
輔料:青筍150克、仔姜100克(切片)、小米椒5克、幹青花椒5克
調料:泡椒醬50克、仔姜油30克、青花椒20克、泡薑蓉30克、豆瓣醬15克、胡椒粉2克、大蒜仔10克、香醋3克、料酒3克、清湯200毫升
製法:
1.把仔姜油炒香,泡薑蓉、泡椒醬、豆瓣醬加鮮湯,加入除大蒜仔和青花椒外的其他調料,調好味,去渣,成仔薑汁。2.鍋燒熱下點油,炒香仔姜、大蒜仔、青花椒,加入田雞腿煎出味,加入仔薑汁,小火浸煮至熟,加入青筍煮入味,盛出上盤。
3.鍋內燒熱油,炸香乾青花椒、小米椒,澆在菜上即可。
創新:
一向詬病川菜的口重嗎?這次來個清淡的鱈魚,搭配味濃的擔擔醬香,絕對濃淡得宜。鱈魚是很好配搭中式醬料的海鮮,特別是川菜濃味的各式鹹辣甜醬料,除了擔擔味,蘭師傅說剁椒、豉椒、怪味都可以。
主料:鱈魚400克
調料:
A. 芝麻醬50克、油辣子50克、生抽10克、陳醋5克、香辣醬30克、花椒粉5克、花生醬30克B. 芽菜100克(切末)、肉末200克、料酒5克、胡椒粉2克
C. 金銀蒜蓉5克、胡椒粉2克、鹽1克、料酒3克
製法:
2.將調料A拌勻製成擔擔醬備用。
3.將調料B炒製成芽菜肉末臊子待用。
4.將醃好的鱈魚煎熟,上盤,澆上調好的擔擔醬和芽菜肉末臊子即可。
創新:
這道用龍蝦肉膠做麵條,清鮮、低脂又見手工;配合濃味的川醬,卻又不會嫌寡味!更可喜的是用茶籽油炒豆瓣醬,比橄欖油更健康啊。整道菜不失川菜本色,新派得來沒忘舊!
主料:龍蝦1隻(600克)
輔料:青瓜100克、醬牛肉100克、肥膘肉50克
調料:豆瓣醬10克、芝麻醬6克、香醋3克、鹽1克、美極鮮醬油5克、白糖1克、小米椒末
製法:
1.龍蝦取肉,加肥膘肉、鹽、白糖,剁碎製成膠,用裱花袋製成龍蝦麵,待用;2.青瓜切成細尖裝入碗中做墊底用,放上制好的龍蝦麵;
3.用茶籽油炒香豆瓣醬,加醬牛肉炒酥,加剩餘調料,製成鮮椒牛肉醬,澆在龍蝦麵上即可。
調料:剁椒100克
製法:
1.剁椒製作:泡椒50克、泡姜50克、紅椒100克、小米椒30克、大蒜30克、野山椒30克、臘八豆200克、鹽10克、糖5克、白酒50克、紅油20克,切碎拌勻醃製3天即成剁椒醬。2.龍蝦仔洗淨,一剖為二,澆上剁椒100克,入籠猛火蒸7分鐘即可。
創新:
川醬從來多配肉類菜餚,川醬肉絲或川醬肉,今天來說可能稍嫌膩重;這次換來配小鮮鮑,精緻又沒那麼油膩。另一大發現,是甜辣的川醬原來與鮮鮑魚挺相配,不一定是鮑汁才能顯出鮑魚獨有的海味「鹹香」,川醬令鮑魚放下高貴形象,微辣親民。
主料:鮮鮑仔500克
輔料:豬肉粒100克、冬筍40克、青豆20克調料:甜麵醬30克、辣鮮露5克、香辣醬10克、糖1克、鹽1克、醬油3克、胡椒粉1克
製法:
2.鮮鮑仔用80攝氏度水浸透取出一改二。炒鍋上火,下鮮鮑略煎,加辣鮮露,再略煎20秒盛出備用。
3.炒鍋上火,清炒肉粒至剛轉色,下甜麵醬、香辣醬炒至香鮮,加入冬筍、青豆、糖炒勻,再加入鮑仔,兜勻至香,即可上盤。
花椒油是川菜涼拌菜中常用的一味調料。在家中根據需要的量,可以現吃現做。
炸花椒油,可使用紅花椒搭配青花椒,但以紅花椒為主,青花椒只用少許。紅花椒的鮮麻味較重,青花椒主要提供清香味。
原料:菜子油、紅花椒、青花椒、桂皮、香葉、幹紅辣椒
比例:菜子油:紅花椒為10:1;紅花椒:青花椒為10:1;桂皮1小塊、香葉3片、幹紅辣椒數個
製法:菜子油三成油熱時,將其餘香料放入油中,小火慢炸,炸至花椒粒表面微焦即可。
原料:菜子油、辣椒麵、八角、桂皮、香葉、豆瓣醬
比例:菜子油:辣椒麵為10:1;豆瓣醬1勺;八角、桂皮、香葉少許,一般來說均數個即可
製法:
1.把鍋燒熱至七成熱時,倒進油,隨後放一勺豆瓣醬,用勺不停攪拌,油本身是有水分的,在加熱過程中會沸騰,當鍋中的泡變細變小時,放進八角、桂皮、香葉,繼續攪拌片刻。2.放兩勺水,再把辣椒麵倒進去繼續攪拌,同時轉至中火。
3.保持中火,不停地攪拌,40分鐘之後至辣椒顆粒變幹,關火。但繼續攪拌,到鍋內不再沸騰。油溫降低後,盛出。
4.用漏勺將雜物過濾出來,再用紗布把油過濾,即得紅油。
原料:菜子油、五花肉切成細丁、四川芽菜、老抽、甜麵醬
比例:菜子油少許;五花肉:芽菜為1:6;老抽、甜麵醬根據製作的臊子量來確定,一般情況下,老抽約一湯匙、甜麵醬半湯匙
製法:
生菜油少許入鍋,三成油溫時將五花肉細丁放入,煸炒至變色後,放入芽菜、老抽與甜麵醬。轉成小火,煸約20分鐘即得。
製法:
將豆豉剁碎後,鍋內放少許油,三成油溫時將豆豉碎放入,不加任何調料,小火煸炒約七八分鐘即可。
用郫縣豆瓣醬和超市裡買的香辣醬,就能製成好吃的川式調味醬,不僅可以搭配涼麵,還可以搭配涼粉。原料:郫縣豆瓣醬、美樂香辣醬
比例:豆瓣醬:香辣醬為1:15
製法:
2.鍋中放入少許菜子油,三成油溫時,放入豆瓣醬煸炒,至豆瓣醬酥爛時,將香辣醬放入。
3.繼續煸炒約五六分鐘之後即可。
對於川式面點的愛好者來說,川菜系中最易在家製作,並且能做出好味的非四川面不可。而做好四川面的兩個要點,一個是調料要香,另外一個則是麵條要對。四川的麵條加工中,除了加雞蛋之外,更主要的、不同於別地兒的麵條風味在於麵條中鹼的比例。四川人管鹼水面叫「水面」,而且製作出的麵條粗細、形狀也與同樣吃鹼面的廣東人有所不同。
輔料:芝麻醬30克、醬油5克、紅油5克、花椒油5克、糖3克、蒜20克、蔥10克、香油10克、醋5克
製法:
2.麵條淋上少許香油,用筷子將麵條抖散
3.黃瓜洗淨切絲。
4.蒜頭去皮,剁成蒜泥。
5.蔥切末。
6.芝麻醬用涼開水調稀。
7.把輔料放入碗內,調勻成汁。
8.調汁澆在麵條上,撒上黃瓜絲即成。
原料:細麵條400克、豌豆尖100克、自製肉臊200克輔料:芝麻醬40克、醬油20克、醋20克 蔥花20克、花椒麵2.5克、紅油200克、雞湯400克、川冬菜100克
製法:
2.鍋中的水燒開,寬水煮麵,煮熟後,撈入裝有調料的碗中,並將豌豆尖汆熟撈入碗中,上面放一撮肉臊即成。
微信公眾帳號:(長按可複製)
canyino2ozhidao
長按圖片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也可以關注我喲
微信關注:餐飲O2O之道
ID:canyino2ozhidao(長按複製)
投稿&尋求報導等合作請發郵件至md@huala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