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豆豉:川菜菜餚烹飪調料,其味鮮美獨特

2020-12-26 聊美食的小白

潼川豆豉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潼川豆豉顆粒鬆散,色黝黑而有光澤,清香鮮美,滋潤化渣,後味回甜。炒食、拌食、制湯皆妙,以它烹調各種葷素菜,最能體現川菜的風味。營養價值極高。豆豉按原料分有「黑豆豆豉」和「黃豆豆豉」兩種。以黑褐色或黃褐色、鮮美可口、鹹淡適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氣者為佳。

薈萃當地民間技師,以獨特的傳統工藝之精華與現代釀造技術相結合,陳年精工釀製而成。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十八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色黑俐顆,油潤發亮,滋潤化渣,味香回甜,不含任何色素添加劑。用以素食佐食,川菜菜餚烹飪調料,其味鮮美獨特。

目前,。繼續保存、使用、完善這一工藝技術

清康熙年,江西人邱家入川,利用三臺獨特的氣候和水質,採用毛黴型生產工藝,釀造出色鮮味美的豆豉,因產地潼川而取名「潼川豆豉」。後潼川知府以此做貢品進獻康熙帝,並被康熙遂欽定為宮廷御用,名噪京師。

清朝初期,隨著移民入川,各種五味雜陳交織,形成了中餐的一次大融合和大交流。雖然川人一直保持著雞鴨魚肉這些簡單易取的主要食材,但顛覆性的變革是在調料上的變化,從辣椒的引入,到各種醬油、醋、料酒的精釀,再到豆瓣、豆豉、腐乳、泡菜、榨菜的出現,對川菜來說,這是一次革新的浪潮,是川菜的大時代。潼川豆豉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不斷精進,最終成為川菜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味道。

毛黴制曲,聽起來很玄妙,實際上卻是一種連曲種都不加的自然發酵方法。這種發酵,只可能在這塊小小的廠區之內才能完成。潼川豆豉廠內有一口千年水井,有一間特殊的制曲室,一旦離開這個地方,潼川豆豉也就變了口味

製作潼川豆豉的工藝並不複雜,主要原料大豆,多選用涪江流域出產的黃豆,這種黃豆顆粒飽滿,形似花生仁,釀出的豆豉質量最佳。除了主料大豆,釀造豆豉還需要清泉水、白酒、食鹽。

精心篩選的黃豆經過→浸漬→瀝水→蒸料→冷卻→制曲→拌曲→發酵→成品的歷程,新鮮出爐,再經過一年以上儲藏,就可以出壇了。出壇後的豆豉不需加任何佐料和香料,其色黑褐,油潤發亮,入口化渣,味香回甜。

相關焦點

  • 詳解:川菜二十四味
    川菜的特別之處在於巧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一調味品調製成互有差異各具特色的複合型調味品。川菜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要想了解川菜的調味藝術,就要先對川菜所用調料有一個認識。調味品的作用,或是除腥去羶,或是改變原料的性味,或是增香增色,或是造就某種特殊的風味。
  • 中國川菜24種味型全解析,不懂「調味」,不能觸及川菜靈魂
    請加:13380341721(微信/電話)投稿郵箱:1935932863@qq.com川菜的精髓,當屬「調味」。有人說,川菜就是調料的堆積,這絕對是對川菜的巨大誤解。人們常說「食在廣東,味在四川」,說到川菜,人們總是讚不絕口,常常被那美妙的「味」所傾倒。自古以來,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
  • 孜然和蠔油,會毀掉川菜的魂嗎?
    當川菜廚師遇上外來調料——孜然和蠔油,其濃鬱的香味,且使用簡單易操作,如果泛用濫用這些調料會影響川菜的魂嗎?川菜廚師的調味技能是否會被漸漸毀掉?介於近些年來川菜味型的發展變化、複合調料包的使用等,讀者諸君怎麼看待這些外來調料呢?
  • 川菜24種味型全解析 ,太透徹了
    川人結合在風格多變的川菜上,與百味相融,由此便生出層出不窮的千香百味來,最基本的有24種,這就是川菜的24種味型。辣椒之辣與川菜傳統的麻味相結合,便形成了這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獨特味型。麻辣味型的菜餚在川菜中陣容最為強大,從傳統川菜中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到新派川菜中的水煮魚、麻辣田螺、麻辣小龍蝦等,無不是麻辣味型的代表。
  • 川菜24種味型全解析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絕不止麻辣
    辣椒之辣與川菜傳統的麻味相結合,便形成了這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獨特味型。麻辣味型的菜餚在川菜中陣容最為強大,從傳統川菜中的水煮牛肉、麻婆豆腐,到新派川菜中的水煮魚、麻辣田螺、麻辣小龍蝦等,無不是麻辣味型的代表。
  • 國寶級烹飪大師劉昌正率川菜大師級弟子傳統與創新川菜20款菜品解析
    陳皮味型多用於冷菜,其應用範圍是以家禽、家畜肉類為原料的菜餚。如陳皮排骨等,它是利用陳皮的苦味,與麻椒、花椒相搭配,產生出一種特殊的複合香味,於是便形成了這一獨特的味型。調製時,陳皮的用量不宜過多,過多則回味帶苦,白糖、醪糟汁僅為增鮮,用量以略感回甜為度。陳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
  • 川菜24種<味型>,終於搞清楚了,真不愧「食在廣東,味在四川」
    泡椒具有色澤紅亮、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特點,以其酸辣鮮爽的口感,充當著調料「主力軍」。近幾年來,以泡椒作為主要調味料的泡椒系列菜在新派川菜中蔚為大觀,它將泡辣椒鮮香微辣,略帶回甜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算是烹飪中四兩撥千斤的典範。
  • 在日本東京的中國川菜傳統與傳承的弘揚者趙陽大師訪談錄
    4、川鹽5克、複製紅醬油3克、紅油30克、花椒麵8克、麻醬10克、白糖10克、醋8克、熟芝麻15克、香油4克放入碗中調勻成怪味味汁,淋在豬舌上,撒上熟芝麻即成。點評:怪味味型因集眾味於一體,各味平衡而又十分濃鬱,故以「怪」字褒其味妙。
  • 川菜領軍人物支新招?教你在家做川式調料
    蘭明路,有著中國烹飪大師的名號,公認的川菜新領軍人物。
  • 大家紅:做川菜標準化調料倡導者
    針對這樣的情況,大家紅一直在思考:有沒有辦法把原汁原味的美味川菜融合到一份調味料裡,讓消費者可以用最快的時間做出一頓營養好吃的飯菜?現在,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大家紅餐飲專用系列調味料即將上市,川菜調料標準化成為可能,大家的生活將會更加便捷。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2018年《中國川菜》雜誌2月刊欄目上部分
    《中國川菜》雜誌社微信號
  • 四川傳統川菜典型菜式系列(二)
    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愛心捐助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導讀:要說到傳統川菜的特點。那麼,必須說到傳統川菜的精髓部分,川菜,最傳統的技術方法是注重小煎、小炒。特別是擅長幹燒、幹煸等。川菜的烹飪方法很多,有人做過統計大約二十多種,對於這一點本人並不完全贊同。
  • 花椒、麻椒和藤椒,分清了它們的區別和味道,你也能成為川菜大廚
    這中間,最繁瑣的應該算是烹飪所涉及的調料了,中國的烹飪配料高達千百種,平常自家小廚房或者單個菜系遇到的配料並不是特別多,也都是常用的幾種,如果是一道負責的菜品,或者準備一桌不同菜系,麻、辣、鮮、香應有俱全,那需要的調料就多了,有些調料外形、名稱也都差不多,好比是多胞胎般。就像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花椒、麻椒、藤椒,這3種調料看似相同,其實口味差異較大,炒菜時如果用錯了,那味道就會怪怪的了!
  • 渝派川菜【姜爆鴨子】
    演繹舌尖上的重慶渝派川味,重慶是中國四大名菜中川菜的主要發源地,著名渝派川菜菜品都從這裡誕生。重慶美食博採各大菜系之長,創造出獨特的烹飪技法和訣竅,風味獨特鮮美,素有「食在中國,吃在重慶」的美譽。仔姜,白嫩如玉指,沒有老薑那麼辛辣,口感脆嫩而爽口,是鴨肉的最佳拍檔,於是仔姜炒鴨便成了夏天餐桌上最受歡迎的大肉菜之一,也是我們這裡最常見的菜式之。
  • 川菜二十四種常用經典烹飪技法及菜式圖文詳解(上)
    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愛心捐助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2017年《川菜》雜誌封面、封底、內頁廣告優惠活動。承接餐飲企業推廣,餐飲人物封面、特色優秀產品等信息發布。雜誌紙質版國內發行20000冊/月刊,電子版國際網絡下載越80萬次,歡迎餐飲企業、烹飪學校、大廚個人等聯繫發布信息圖文資訊。
  • 專訪: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四川成都川菜博物館首席汪傑
    微信號:CDCCZZ-028中國川菜微雜誌最值得關注的微信媒體,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百度搜索:川菜首席汪傑教你學會傳統川菜汪傑先生簡介:汪傑,男,漢族,1957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中國烹飪大師,國際知名川菜烹飪藝術家,中國川菜文化傳播及推廣大使。
  • 廚房必備,10大類調味品,100種調料習性用途用法圖片大全
    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用大豆或脫脂大豆或黑豆、小麥或麩皮,加入水、食鹽釀造而成的液體調味品,色澤呈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醬油是由醬演變而來。甜味菜多用甜麵醬,是炸醬麵、京醬肉絲等菜餚的必備調料。川菜,辛辣味色澤紅潤的菜多用豆瓣醬增加菜餚的鹹鮮味。番茄醬:用新鮮番茄經過加工而成的醬料,鮮而酸。常用於增色、添香、增加酸味口感,如製作松鼠魚。
  • 細數那些年老成都人的經典傳統川菜35款蒜泥白肉注釋以及製作技術圖文
    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菜餚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這以後又經形成、發展到繁盛幾個階段,在烹飪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高超技藝,在國際上素有「烹飪王國」之美稱,這是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長期以來各地受氣候、物產、民族習慣、生活方式和飲食口味的影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風味菜。
  • 失傳菜復原第二輯|你所不知的國宴川菜
    魏老介紹道宴席川菜特意減少了刺激性的調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量,降低了油膩的口感,並且一般只有2道辣味涼菜、2道辣味熱菜。調味完全不放雞精、味精和任何添加劑。範師父川菜造詣很深,以燒、烤見長,菜品很受外賓歡迎,世界著名電影演員卓別林就特別欣賞他做的「香酥鴨」,其代表菜有燒牛頭方、燒牛蹄黃、軟燒鴨子、口袋豆腐等。
  • 《川菜》雜誌副刊「傳統與創新川菜31道菜品解析」
    藿香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烹飪原料,故某些比較生僻的菜餚和民間小吃中利用其豐富口味,增加營養價值。由於藿香本身是一種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將藿香與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進行搭配,運用到一些烹飪調味上會很好的突出菜式的特色化的味覺表現,尤其是在烹飪魚類菜餚的表現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