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市楓林鎮綠色農業產業帶動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2020-12-24 今日湖北網

10月4日,記者走進黃石市陽新縣楓林鎮,一片金燦燦的稻穗、翠綠的吳茱萸映入眼帘。

村民們在勤勞地耕種

據了解,近幾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為摘"窮帽"拔"窮根",大力發展"造血式"扶貧產業,讓農民摘掉"窮帽子"端上"金飯碗"。

產業鋪就增收路

"2018年以來,我就在楓盛產業園打工,或培土、或除草、或修剪果樹,工作既不重,更不累,月收入2400多元,能享受一家人的親情快樂,比在外打工強多了。"談起現在的工作,42歲的柯松臉上滿是笑容。

楓盛產業園

2018年,43歲的黨員、退伍軍人劉合勝和30歲的柯賢譜、柯希茂共同創辦"楓盛園",發展葡萄、草莓、枇杷、桑葚、火龍果、蓮子、玉米等四季水果和有機蔬菜150畝,帶動20戶貧困群眾"投入零成本、經營零風險、就業零距離", 2019年人均收入猛增到8086元,實現穩定脫貧。

大坡府生態科技園

據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鎮強化產業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利益聯結,發展扶貧產業107個。大坡府田園綜合體投入1.1億元創建"德盛園",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生態養雞等,走生態環保、山水田園、文化旅遊之路。湖北福牛生態有限公司以楓林鎮花塘村5000頭肉牛基地,連結玉米、紅苕、油菜等4200畝農業扶貧產業,讓100多名貧困勞力家門口就業,月薪2000多元。

同時,該鎮還發展金絲皇菊、黃花菜、羅漢果、知母、雜柑、吊瓜等1500畝,累計覆蓋1699戶貧困戶,創收936萬元,戶增收5000元。

產業帶動增效益

楓林鎮坳上村村支書劉訓志說:"去年,全村人均增收1萬元,60%以上家庭的臘米收入超過5萬元。"

臘米晾曬

據悉,從2015年開始,楓林鎮以政府為主導,採取"政府+合作社""公司+村兩委+農戶"的模式,通過產業扶貧,免費為農戶發放臘米苗,包技術指導、籤訂保價收購協議,確保每戶至少1畝"臘米園"。

目前,該鎮臘米產業已發展到4萬餘畝,形成育苗、移栽、培化的規模效益。同時,每戶貧困戶可以20000-50000元不等的扶貧資金入股臘米產業園,每年可保底分紅1200-3000元,並優先享受安置就業。

產業融合鄉村美

據楓林鎮黨委書記柯水林介紹,該鎮通過走"旅遊+現代農業"的鄉村振興之路,引進老闆與村集體、貧困群眾聯合開發地心大峽谷、石田古驛、飛雲洞等旅遊景區,充分利用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探索出"土地入股當社員、景區務工當職員、農產品銷售當店員"的模式發展鄉村旅遊。

同時,該鎮還通過種植黃桃、楊梅、枇杷、桑葚、苗圃、蓮子等2300畝,19個農業合作社共帶動394戶1632名貧困人口在土地流轉中受益,讓村民在扶貧資金入股上分紅,在就業上增收,實現脫貧致富。

此外,該鎮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旅遊+",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讓"楓林鋪子"的農特產品變成旅遊禮品,把生態農業生產基地打造成滿足遊客需求的賞花風情園、農耕體驗園、農產品採摘園、避暑休閒度假"大觀園",讓楓林鎮老百姓一步一腳印,走穩小康路。(記者胡毅、通訊員吳永風、胡玲豔)


相關焦點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高頂村帶動貧困戶發展漁業走出特色致富路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高頂村帶動貧困戶發展漁業走出特色致富路2020-07-17 13:54:00  水產養殖網 原標題:魚塘用上高科技&nbsp百平方米養萬尾魚——上林縣澄泰鄉高頂村帶動貧困戶發展漁業走出特色致富路韋建幸拿起網兜在水槽裡撈起活蹦亂跳的鮮魚
  • 黃石下陸區「消費扶貧」 助陽新楓林鎮打贏脫貧攻堅戰
    自黃石市下陸區結對幫扶陽新縣楓林鎮精準扶貧以來,該區用好用活消費扶貧政策,積極幫助貧困村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愛心消費幫助「西瓜哥」「2013年,我們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家有三口人,家庭狀況不行,經濟來源主要是靠我一個人種西瓜。」劉耀權是楓林鎮坡山村大坡組的一名西瓜種植戶,因常年種植西瓜被大家稱為楓林「西瓜哥」。
  • 「小苗木」做出「大產業」 甘肅兩當靈官人走上致富路
    「小苗木」做出「大產業」 甘肅兩當靈官人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周圍是亞洲面積最大的野生白皮松原生區,俗話說:「靠山吃山」,村支書曹宗孟就依靠育苗產業擺脫了貧困,如今,他更是帶著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  曹宗孟與白皮松的「結緣」,還要從2007年說起。因為村子緊靠著白皮松原生區,每到秋季,鄉親們就會去山上的林子裡採種子賣給外來的收購商。
  • 荊門市漳河仙女村:綠色產業鋪就扶貧致富路
    想要徹底拔除窮根就要為貧困戶找到一條可持續致富之路。荊門漳河新區雙喜街道仙女村和包聯單位漳富公司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為轄區的10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產業,讓他們走上了持續發展的致富路。2015年,她家由低保轉為貧困戶後,駐村的漳河新區漳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作隊員針對這一現狀,為她家制定了脫貧發展規劃,併購買了葡萄、枇杷等果苗讓她種植。一年時間不到,吳澤梅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路。「我也是想著,別人說扶貧扶貧,你不能說年年扶貧自己沒有後面的安排,自己還不搞好的話,也對不起這麼好的政策」,吳澤梅說。
  • 花甲華僑回國辦莊園,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他下定決心,要回家鄉創辦綠色環保安全農業產業,帶動家鄉脫貧致富,把中國農業食品銷到國外去。張洪濤在田間勞作張洪濤計劃投資3億元,創辦以農產品電商平臺為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田園社區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重點建設現代農業核心區、中藥健康養生區、家庭農場定製區、科普教育示範區、綠色生態休閒區等五大功能區。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雲南省公安廳結對幫扶臨滄市臨翔區平河村脫貧致富民警(左一)邀請技術人員講解芽茶嫁接技術。(雲南省公安廳供圖)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馬臺鄉平河村位於臨翔區東部的瀾滄江畔,背靠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連著山、窪接著窪,坡陡地瘠,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深度貧困村。全村16個村民小組,7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25戶。自然條件不足,村民長期過著靠山吃飯、看天出門的生活。受交通、地域、環境等因素限制,投資企業望而卻步,失去了很多產業項目和發展機遇。
  • 思路一變,葵花成貧困戶致富「寶典」
    「沒想到,我們這個純農業村,有一天因葵花吃上了旅遊飯。」甘肅臨夏市南龍鎮羅家灣村村文書馮建國感慨道,葵花成了貧困戶致富「寶典」,村民也因此開辦了農家樂,過上了「向陽花開」的好日子。(7月27日 中新網) 葵花,學名向日葵。
  • 江西贛州鋪好產業致富路
    贛州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到2019年實現全市10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成就。  富硒蔬菜:脫貧攻堅的「綠色抓手」  「我們園區生長出來的絲瓜,味道非常鮮美,得到廣泛好評。」提起自己種植的蔬菜,正在大棚裡工作的菜農們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 全力推進扶貧特色產業 銅梁高樓鎮讓貧困戶過上小康生活
    「這片檸檬基地2000畝,是鎮村引進業主建起的扶技產業。今天在檸模基地勞動的就有七八位建卡貧困戶,他們上班一天就100多元收入。」鎮扶貧辦公室主任劉小燕說。據了解,高樓鎮是銅梁偏遠農業鄉鎮,與合川、潼南連界。近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鎮110戶建卡貧團戶全部在2019年底摘掉了貧帽。
  • 大石橋周家鎮:興特色產業 走脫貧新路
    大石橋市周家鎮依託本地特色農業,激活鄉村元素,擦亮生態底色,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作為扶貧扶志主攻方向,走出了一條助農增收、精準脫貧的新路。  走進周家鎮鑫鑫果蔬合作社的設施農業大棚,99草莓漲勢喜人,成串的大櫻桃也掛滿枝頭,即將成熟。依託「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帶動模式,村兒裡的80名貧困人口在這裡實現脫貧「摘帽」。
  • 【創業創新 巾幗力量①】張璐瑤:85後投身新農業 小菊花鋪開致富路
    【創業創新 巾幗力量①】張璐瑤:85後投身新農業 小菊花鋪開致富路 2020-08-04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沅陵:紅薯產業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通訊員 瞿宏紅)12月19日,筆者來到湖南省沅陵縣大合坪鄉七甲溪村沅陵縣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看到廠裡一片繁忙,工作人員正在生產和晾曬紅薯粉絲。沅陵縣大合坪鄉境內以紫色砂頁巖和黃土為主,適合種植紅薯。歷年來,當地農民一直有種植紅薯的傳統。
  • 慶陽人房付寧 帶頭發展綠色循環農業
    房付寧 帶頭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房付寧在查看雞的餵養情況。通訊員 翟娜娜 攝隴東報記者張倩 通訊員翟娜娜當過兵、開過餐館、辦過養雞場……如今又栽起了花椒樹,南街辦南苑路社區的房付寧,在親朋好友的眼裡,是個不折不扣的「折騰家」。從17歲到47歲,30年的時間裡,他不停地「折騰」,卻也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綠色」循環農業致富路。
  • 華容葡林嘉源家庭農場是這樣帶動貧困戶脫貧的...
    華容葡林嘉源家庭農場是這樣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優質葡萄產業是葡林嘉源家庭農場特色產業項目之一。農場除了種植葡萄以外,還種植了草莓、火龍果等多種水果。 趁著大好春光,葡林嘉源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著力做好葡萄園的春季管護,把因疫情耽誤了的時間補回來,為今年葡萄的豐產增收奠定基礎。
  •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5:42      來源:銅仁日報   「剪枝、施肥、鋤草,這冬季一到活路就多起來了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之農業產業—茶業」規模化大產業帶動364萬...
    貴州從茶業大省向茶業強省邁進,貴州茶產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已成為全省農業產業中的一個重要支柱,成為貴州特色生態經濟發展中的一張靚麗名片:截至今年5月底,貴州茶葉總產量15.86萬噸、總產值281.7億元,同比分別增9.8%、16.1%;全省農民來自茶產業收入157.8億元,364萬涉茶農民人均收入4334元。
  • 陽新縣坳上村:幹群結親強產業,文明新風旺全村
    12月7日,記者走進黃石市陽新縣楓林鎮坳上村,目之所及,滿坡山果、村莊農家小洋樓、「四好」公路……處處洋溢著淨與美。幹群「結親」「現在村子變得乾淨漂亮了,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這多虧陽新縣衛健局駐村扶貧工作隊。
  • 草坪經紀人姚瑞雪帶村民鋪就綠色致富路
    草坪經紀人姚瑞雪帶村民鋪就綠色致富路如今,鐵嶺縣李千戶鎮康莊村的大地裡,軟軟的草坪好似綠色的地毯,人們正將草坪裁成草卷,再裝入大貨車中。這批草坪出售後,又將為姚瑞雪和草坪種植戶們帶來豐厚的收益。她自己做起了草坪經紀人,帶領著周邊農戶一起發展草坪產業。今年52歲的呂桂霞,7年前就跟著姚瑞雪種植草坪,呂桂霞說:「在姚瑞雪的帶動下,俺家現在種了5萬多平草,草坪的管理、種植技術都是跟姚瑞雪學的,現在草坪的效益非常好,它的收益比種植苞米要多好幾倍,這些年遇到什麼技術問題都是姚瑞雪幫忙,她也是隨叫隨到,是她帶動我們村裡很多家庭走上了種草坪致富的道路。」
  • 攸縣李可德:身殘志堅種植中藥材,帶領貧困戶一起致富!
    今天為您講述2017湖南最美扶貧人物李可德:身殘志堅種植中藥材,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的故事。人窮志不窮,2012年前後,李可德到江西宜春等地考察,了解到黃梔子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用途廣泛的藥食兼用植物,黃梔子易種植、易管理,成本低、收益高,是真正的「綠色銀行」。李可德立刻向網嶺鎮政府進行了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