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科醫生媽媽》微紀實:楊積文醫生,為了孩子光明一直在趕路...

2020-11-17 騰訊網

作為同事們心中的女強人,楊積文醫生是他們最依賴的院長;作為患者們口中的權威專家,楊積文醫生是他們尋求光明的希望;而作為家人眼中的大忙人,楊積文醫生是他們闔家團圓時缺席的那個人。

身著白大褂時肩膀上扛著沉甸甸的責任,而脫下白大褂,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媽媽。擁有「醫生」和「媽媽」雙重身份的她,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歡迎收看《我的眼科醫生媽媽》信任篇,一起探尋瀋陽愛爾眼視光醫院視光科主任——楊積文醫生背後的故事。

點擊觀看完整紀錄片

◆ ◆ ◆ ◆

小兒眼科醫生的背後

——情緒的安撫與醫生的責任

◆ ◆ ◆ ◆

早晨,瀋陽愛爾眼視光醫院已經擠滿了患者,而楊積文醫生的診室更是裡裡外外堆疊的水洩不通。隨診的護士說,她的號很早之前就掛完了,每天還有加號的患者,一天下來加班到七八點是常態。

但即便是超負荷工作,楊積文醫生臉上依舊掛著微笑,親切地喊著小患者們「寶貝」「小朋友」。

一牆之隔的診室內是患者家長焦急的詢問孩子情況,診室外則是眾多家庭迫切的等待,這內外之中變化的是嘈雜程度,不變的是一雙雙帶著期待的眼睛。

正如楊積文醫生所說,眼視光醫生是最明白近視眼防控的意義以及方法的,但作為醫生,其實時常會在就診過程中遇到患者家長不理解的情況,有些家長會問刁難的問題,有些家長會發出質疑的聲音,但楊積文醫生總是耐心地為他們解答,尋求多種解決方式。

比如有的家長因為孩子眼部情況達不到配角膜塑形鏡的要求而大發雷霆,孩子的雙眼透露出害怕,面對媽媽的爆發緊緊瑟縮著自己,但是楊積文醫生不急也不氣,耐心地解釋其中的原因,安撫家長和受到驚嚇的孩子的情緒。

結束完門診工作,楊積文醫生又奔赴手術間,還有二十多臺小兒眼病手術需要完成,但她的神情中沒有絲毫疲憊。

晚上21:00完成了最後一臺手術後,楊積文醫生給家長送達手術成功的好消息,家長和孩子的笑臉就是她一天中最大的慰藉。

◆ ◆ ◆ ◆

受人信任的醫生

——架起同事和患者希望的橋梁

◆ ◆ ◆ ◆

視光專業作為中國近十幾年才有的專業,其人才相對於別的專業來說較為缺乏,而地市級醫院中優秀的視光醫生更為稀缺。所以除開瀋陽愛爾眼視光醫院的工作,楊積文醫生經常會到地市級醫院坐診。路程比較遠的地方會一天一個來回,而相連的地市級醫院,比如鞍山、營口等,她就會一天去兩個地方,基本上每周有兩個全天和一個半天在地市級醫院坐診。

從瀋陽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奔波的車程後楊積文醫生到達了本溪愛爾眼科醫院,患者已經早早排好隊在等待。一到醫院,楊積文醫生就馬不停蹄開始工作,而這一坐就是整個下午加晚上,當護士長叫到最後一個號時已經晚上八點多了,但這樣的工作狀態對於楊積文醫生來說已然習慣,被患者、同事和學生信任的她,扛起的是無數希望。

◆ ◆ ◆ ◆

孩子眼中的媽媽

——我的媽媽是別人家的爸爸

◆ ◆ ◆ ◆

作為小兒眼科行業中的佼佼者,楊積文醫生將所有重心都傾斜在了工作上,用孩子的話來說,媽媽繁忙的行程讓他覺得自己的媽媽仿佛別人家的爸爸,因為總是在工作,只有晚上母子倆才有片刻時間溝通,幼年時他也曾埋怨過,但隨著漸漸長大,他開始理解媽媽作為「白衣天使」的責任。

半夜歸家的路上,楊積文醫生收到兒子信息說即將返校,第二天送別時,作為母親的擔憂總是翻來覆去的那些話「有事打電話」、「早點睡覺別熬夜」……

擁有著「醫生」「媽媽」的雙重身份,楊積文醫生說很多時候的確力不從心,因為孩子的成長總在一瞬間。

所以在面對缺少時間陪伴家人的問題上,她表示孩子的關鍵性的成長時刻,自己雖然會因為忙碌的工作錯過,但是這些年一直都儘量想辦法和家人多溝通。

其實,在眼科行業像楊積文醫生這樣的醫生媽媽不在少數,她們一方面是給無數家庭帶來希望的小兒眼科醫生,另一方面是守護家庭養育孩子的媽媽。

而無論身份如何轉變,愛,永遠不變。

通訊員 | 李鑫(愛爾眼科)

值班編輯 | 黃渝 總編 | 張玲

相關焦點

  • 徐格致:黑暗中的那束光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國眼科醫生的...
    系列故事回顧如何做一個好醫生——讀《指尖上的光明》有感黎曉新:每一位醫生都應該感謝病人 |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國眼科醫生的故事節選馬志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光明 | 《指尖上的光明》——30位中國眼科醫生的故事節選許迅:選對了目標,就會堅持到底 | 《指尖上的光明
  • 【中國夢·踐行者】眼科醫生李莉:做孩子光明的引路人
    北京兒童醫院眼科病房中,李莉手持手電筒,溫柔地對一個小男孩說道。  記者採訪李莉的當天恰巧趕上全科大查房,她告訴記者,大查房一圈下來需要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而她每天的工作也安排得滿滿當當。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李莉的職責就是「擦亮」這扇窗,做孩子們光明的引路人。
  • 粵滇扶貧協作|東莞這些眼科醫生給雲南魯甸帶去了光明
    駐點在魯甸的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劉祥開醫生介紹稱,之前昭通市眼科診療整體水平較低,魯甸縣沒有專業眼科醫生,眼科診療醫療條件差,眼科診治停留在簡單的外傷處理、滴眼藥水消炎,眼疾患者得不到有效醫治,殘疾人群體中眼病患者佔有很高比例,亟需補齊健康扶貧短板。
  • 小小眼科醫生 齊齊科學護眼
    昨日,活動第二站走進茂名愛瞳眼科醫院,50名茂名日報社全媒體小記者參加了「小小眼科醫生體驗活動」,親身體驗眼科醫生的日常工作,學習專業用眼護眼知識,更好呵護眼睛。當天,小記者早早來到茂名愛瞳眼科醫院,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他們有序籤到和更換白大褂、佩戴好小帽子,靜候活動開始。
  • 「東莞醫生是我們的光明使者」
    我第一次看見時針了!」林子豪指著牆上的電子鐘驚喜地大喊。這一天是6月8日,他永遠不會忘記。生長在魯甸縣水磨鎮鐵廠村一個貧困家庭的林子豪,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之前的11年都看不見光明,也從沒有上過學。    站在病床旁的支醫醫生、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劉永民博士欣慰地笑了,前一天,他剛為林子豪做了眼科手術。
  • 菏澤華廈眼科醫院為小朋友準備「大餐」 親身體驗「眼科醫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為關注孩子眼健康,9月19日上午,來自菏澤的近20名小朋友齊聚菏澤華廈眼科醫院,參加「關注未來,關注成長--我是小小眼科醫生」近視防控專題活動。「原來眼科醫生是這樣工作的,操作電腦驗光儀的時候,同學的眼睛好大,真有趣。」小李同學興奮地說道。
  • 「中國醫生」魏文斌:用光明點亮未來
    編者按:「健康所系,性命相託」,他們是醫生。與病魔較量,同時間賽跑,他們也是戰士。近1300萬白衣天使守護著這個發展中大國14億人的健康,不斷用專業、汗水甚至生命締造著奇蹟。中國之聲特別策劃《中國醫生》,向「最美醫生」致敬。22日推出:《魏文斌:用光明點亮未來》。
  • 【最美醫生】魏文斌:為患者留住光明
    「我是個鄉下長大的孩子,知道外地人進京看病不容易。」魏文斌主攻眼底病方向,儘管疑難病例多、治療難度大、風險也很高,和諧信任的醫患關係卻是魏文斌行醫30餘年的常態。在魏文斌接診的患者中,有位老人兩隻眼睛都看不見了,初診時,由家屬牽著慢慢走進診室。術後複查時,老人在家屬的陪同下,可以自己行走。視力恢復後,老人做了一雙鞋墊送給魏文斌。
  • 寧波愛爾光明眼科4D數位化弱視訓練竟有如此神奇魔力
    「醫生,我又來嘍!」6歲的小男孩尚尚(化名)蹦蹦跳跳地來到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的視覺訓練中心,看到他臉上的笑容,醫生們也感到很開心。想起半年前,他還是躲在媽媽身後,不敢讓醫生靠近的小朋友。戴了一副眼鏡,但是雙眼矯正視力不佳。
  • 眼科醫生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有點不一樣……
    衡陽愛爾眼科醫院的醫生鄒高任為自己的媽媽準備了一份「舒適、滋潤」的禮物。紅網時刻衡陽5月13日訊(通訊員 何星)5月12日是母親節,各種各樣的花式秀父母、曬合影、送禮物刷屏各大社交網絡。大家紛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母親的感恩和祝福。
  • 別說眼科醫生不做近視雷射手術,眼科醫生做給你看
    關於眼科醫生,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言,即「眼科醫生不做近視雷射手術?」;但是,看到一個眼科醫生戴眼鏡,就說眼科醫生不做近視雷射手術,其實,這麼說一點都不客觀,屬於非常典型的以偏概全。小編就關注到,浙江省眼科醫院之江院區的秦醫生最近做了近視雷射手術,做不做近視雷射手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醫生也不例外。
  • 明明是個小兒眼科醫生,偏偏他會演戲!
    幼兒老師要面對小朋友的哭鬧而小兒眼科醫生要面對的煩惱卻是不同家長的版本申訴▼▼不願意接受孩子近視的家長內心戲:不可能!他明明沒什麼玩手機電腦怎麼可能呢醫生你肯定是騙我的!屬於河東獅吼式的家長是最常見的就怪責孩子成績不怎樣也給我弄了個近視這種行為是接受孩子近視的現實了▼
  • 「能來愛爾眼科學習,我真的很幸運!」秘魯醫生在華接受愛爾-ICO...
    來源:時刻頭條作者:熊力穎6月6日,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副會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院長、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唐仕波教授(前左一)帶教Moya醫生(後左一)坐診,為其講解門診病例。"能來愛爾眼科學習,我真的很幸運!"
  • 愛爾眼科醫生用實力「告白」母親
    來源標題:愛爾眼科醫生用實力「告白」母親 去年2月份,在西寧愛爾眼科醫院的檢查室裡,眼科醫生楊玲正在專注地為病人做術後檢查,而眼前的病人不是別人,正是楊玲的母親——解女士。解女士已經80歲了,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因為幾年前患上的白內障,導致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作為眼科醫生的楊玲則希望母親能有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希望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讓母親擁有清晰的世界。
  • 關於兒童先天性高度近視,寧波愛爾小兒眼科醫生楊潔說……
    「我家娃今年也開始帶角膜塑形鏡了,9歲已經400度,我心痛不已!」……寒假一到,除了撒歡的「神獸」,還有焦慮的爸媽。兒童近視開始進入高速期,讓孩子放開玩?又擔心成績會落下,學習線上課程,又擔心孩子眼睛使用過度,丟給爺爺奶奶又怕溺愛孩子,長時間不正確用眼,眼睛度數蹭蹭上升。
  • 呂林:勤勉守護光明,助力眼科創新
    勤勉守護光明,助力眼科創新「我曾經看到一個26歲的獨生子因為患糖尿病而致雙目失明,看著他年老的父母絕望地扶著兒子走路的時候,我……」當呂林教授說起他接診過的這位患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年輕患者時,他的眼圈突然紅了。
  • 孩子患眼疾與學鋼琴有關?眼科醫生請停止悖論!
    眼科醫生說:練習鋼琴時看五線譜,容易造成疲勞,導致近視眼,所以半年之內不要看五線譜不要彈鋼琴了。琴童媽媽和我這樣說時,我是真心無法用語言形容我的心情。我忍住我的口吐芬芳的衝動,耐心的和家長說明,但家長還是篤定的不讓孩子彈鋼琴,因為那是治病救人的醫生給她的建議,那是一個天賦極佳而且正處於上升狀態的一個學生。我很悲傷,寫這篇網文並不是因為我的悲傷,而是希望所有患近視孩子家長們,能夠認清患病的真實原因,不要誤了恢復,又誤了學習。練習鋼琴時看五線譜容易導致近視?
  • 撫州籍眼科醫生陶勇做客《朗讀者》
    《朗讀者》是很多小夥伴都特別鍾愛的一檔節目,在最新的節目中,董卿與撫州籍眼科醫生陶勇醫生見面了,兩人之間的對話視頻短暫曝光,讓無數觀眾淚目了,作為一名在職醫生,陶勇講述了關於「王阿婆」的故事,網友們聽完之後都紛紛表示已經紅了眼眶。大家對於陶勇的敬業態度都敬佩不已。
  • AI醫生下基層 沒有眼科醫生也能開眼科
    醫院沒有眼科醫生也能開設眼科?廣東清遠,連南醫院普外科一位發現乳房腫物的病人,在手術中,能享受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快速病理診斷,因為中間多了一個AI醫生。昨日,全國首個AI醫生下基層項目在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啟動,將覆蓋廣東65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20多種眼科常見病的篩查和診治工作。
  • 孩子防近視,眼科醫生給出3個...
    今天,是第25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之一是「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市衛健委提醒,保護視力要講究正確的方法,這些保護視力的誤區一定要避開。最近,看眼科門診的孩子和家長絡繹不絕,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師李堅博士要跟大家聊聊關於近視的事。什麼是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