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20:30:14 來源:新浪財經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劉煜輝,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成員,人民幣交易與研究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年金理事會理事,招商銀行資產管理特聘專家顧問。
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國際經濟學、金融市場和商業銀行。
感謝各位參加今天會議、在線觀看的各位觀眾和各位同業,今天有這麼一個機會,跟大家講講我對明年形勢的判斷。
我的題目是「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我是把這個話反過來說,按照正常的中文應該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今天這個局,中央叫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美之間確實進入了歷史性的競爭、對決、博弈的歷史關頭,所謂百年未有之變局,這不是文學描述性的詞,既然作為一個政治詞彙,政治的判斷提出來,一定是有對標的。在過去的一百年前對應的當下,1913到1919年,這個世界發生了最大的事情就是全球治權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移,日不落帝國經過一戰以後,你看全球的治權的權杖就傳到了美帝手裡面,美帝統治這個世界也差不多一百年了,一個世紀。
時間已站在中國這邊
最近50年,這個世界最重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中國的偉大崛起,我們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實現了巨大的經濟的崛起和財富的巨大繁榮,徹底從格局上改變了世界。
今天到年尾了,大家可以算一算,今天世界的格局,可以算算帳,今年面臨疫情,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衝擊之後,中國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今年中國的增長是2%,非常不容易,美國可能要掉4%,人民幣兌美元大概升了7-8%,所以來回你可以算一下帳,今年結束以後,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達到了美國的75%,這種格局在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中從來沒出現過,即便有冷戰,美蘇之間的競爭和挑戰,美國和日本,和德國的這種對峙,也沒有達到今天兩個超級大國這麼接近,長期競爭的狀態。從2018年到今天,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動了貿易衝突,到今天,轉眼已經快三年的時間了,這三年過去了,從當下格局來衡量,我們去做一個前瞻,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時間似乎越來越站到對中國有利的這一邊,我們從各方面都可以感受得到。
首先從美國這一方來講,不得不承認,這一次中美之間未來長期的競爭,不再是簡單的對應著過去美蘇冷戰的劇本。因為打了三年,從現在的態勢來看,美國應該承認,他已經無法以消滅對手的方式來結束這場競爭。2018年開始對中國發動貿易衝突的時候,那時候中國還不到他的60%,就是我們的經濟總量不到他的60%,三年時間,我們已經變成他的75%了,往後推演,這個數字只會進一步增大。所以,這肯定不是一個最終美蘇冷戰的劇本,最後以某一方突然垮塌而結束這樣的競爭,這個劇本肯定不是這樣的,它肯定是百年未有之變局,通過長期的歷史性的對決和競爭,全球的治權可能再一次發生更替。我們的判斷,中華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聲音,中國的智慧,中國的思想開始引領全球治理,未來越來越主導全球治理的方向。
因為在未來的30年,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明確的確定性,這個我也多次講過,頭一個15年,我們在剛剛結束的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裡做了一個15年的遠景規劃,到2035年,要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什麼水平呢,大概什麼概念呢?人均的GDP大概要達到2.3萬美金,這樣核算下來,在未來的15年中間,非常明確的一個確定性,就是中國一定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超越美國,這個前15年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接下來的15年,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發生另外一個確定性,到204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個一百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將看到,那時候我們的經濟總量達到什麼水平呢?美國可能那時候是我們的75%。按照現有發展的軌跡,科學的測算,這兩個確定性非常高。
新上臺的,重新代表建制派上臺的拜登政府,可以看到一個很清晰的特點,未來很可能被迫轉為「蛛網戰」,這是我的定義,最近拜登一再說,中國要遵守國際規則,所謂遵守國際規則,美國要重新回到國際世界的中央,要重新把一些盟友攏在身邊,他要重新成為國際的領袖,和盟友網結成一張蛛網,網結國際規則,企圖通過規則的方式控制,逐漸轉向這樣的政策。
這是從美國這一方面來看,為什麼說時間已經站在了中國這一邊,這是從客家的角度來認知。 從主家的角度,從咱家自己的角度看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看到,確實中國在完成一個偉大國家崛起的過程中間,確實運氣不錯,簡單地講,我們用老百姓的話講,國壯民強,國運民進,在成為偉大國家的過程中間,前面的坎坎坷坷,坑坑窪窪,都是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必不可少的磨難,但是都不可能最終阻止中國實現自身偉大歷史的必由之路。
從最近兩三年來看,從國運的角度,某種程度來講,川普也好,新冠也好,使我們經受了挑戰,很多方面給了我們自身的覺醒,自身改造的外生的衝擊,各方面從被動轉向主動。新冠也是一樣,正當全球化,逆全球化潮流與日俱增的時候,這兩股力量在過去的兩三年,可以看到通過貿易衝突的方式,就是要瓦解中國過去全球化中間,中國所構築的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這樣的結構,各方面驅動著改變中國世界工廠的競爭力,想把資本不斷以各種方式,改變全球資本重新的配置,改變全球政治的秩序格局,可以看到這個壓力是很大的。
新冠以來,把整個逆全球化,客觀上講,把全球整個逆全球化的潮流給打斷了,我們看到潮流被打斷了。過去所謂要替代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虎視眈眈的,現在隨著疫情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突然一下全球的供應鏈中斷了,回頭一看,能夠真正把這個供應連結上來的,只有中國完備的,整個強大的工業體系。所以你可以看到,國外紛紛的訂單又重新回到中國,某種程度上,你看到今年中國經濟之所以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間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很大的因素是貿易部門強大的,在全球供應鏈斷裂,坍塌的情況下,中國完備的工業體系挺身而出,頂了上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某種程度,我們不僅完成了經濟戰略一系列的調整和轉身,同時我們也完成了自己國內政治結構,包括國家治理的重構,才有我們今天強大的國家體系,優越性體現出來了。
這次疫情中間,體現出這麼大的執行力,這麼強的執行力,從一個事件就能看出來,五天時間,青島七八百萬人口完成全檢,哪個國家的政府有這麼強大的動員力和執行力?是沒有的。這些外化為整個體系的優越性,體系的執行力,這是我們從第一個方面來看。
另外一個方面,經過三年他跟我們來回較量,曾經一度我們也很被動,2018年剛開始發動貿易衝突的時候,前面最初的那段時間,也有點時間困頓,也有點手忙腳亂,確實不適應。這種時間困頓,經過我們強大的內生的調整能力,漸漸的轉化為到今天我們看到,整個體系前所未有的展現出來的定力、自信和開放,這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事例的。比如說特斯拉的例子,在2018年我們引進了特斯拉,對特斯拉全面開放,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那個時點籤定落地,那時候中國的角色要展現出多大的魄力。現在就兩年多的時間,你回頭看,從特斯拉的角度來講,看看這個過程到底是馬斯克的勝利,還是中國的勝利。2019年10月份,特斯拉上海的超級工廠正式開始釋放產能,第一輛Model 3投產下線,到今天,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大車廠。但是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巨大的人力資本、技術資本、產業工人、產業工程師都留在了中國,甚至集合了中國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整個產業的規劃,整個新能源車的產業鏈、供應鏈,這是我們通過開放,我們把大門敞開,開放,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主動展現出極大的戰略魄力,我們開放,開放的結果,融進來。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之前的蘋果,對消費電子整個全球的產業鏈,統治力是怎麼來的?也是跟剛才講的故事一樣,所以這個開放的胸襟、態度、魄力前所未有,這是我們講的一個例子。
數據替換「磚頭」:物聯 、數聯、智聯
另外,你看看中國人推動經濟轉型,我們數字替換磚頭的策略,確實中國傳統的經濟模式到今天累積了相當大的壓力,高槓桿、高負債、高風險,持續加槓桿,加了十年的時間,累積了巨大的風險。這就像一個踩剎車下坡的重卡,這個重卡嚴重超載,坡長且陡,路況複雜,稍有不慎,這個車很有可能發生車毀人亡。怎麼樣讓這個車平穩的,安全的,無危機的下這個坡,這就是中國經濟的轉型,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頂層設計的策略,就來自於數字替換磚頭,我們怎麼樣從傳統的工業的經濟形態轉向通過技術,引領技術革命的浪潮,進入數字經濟形態和信息經濟形態,完成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打造中國強大的中國的網絡,實現物聯、數聯、智聯,萬物聯通,這就是巨大的數據海洋,宏大的商業世界,這就是中國和美國這三年之所以能夠掰手腕最硬的一張籌碼。
因為在中國的決策層,老早就認為,數據已經在巨大的數字經濟革命浪潮中成為最重要的新型生產要素。我們常講過去的經濟成長是三個要素,第一個是勞動力,第二個是資本,第三個是技術,我們決策充分認識到,把數據單獨拎出來,作為新經濟形態的基礎作用,使之從技術中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生產要素,數據不但是創新的生產資料,而且是數字經濟的財富源泉,數字去替換磚頭,就像我理解可以有很多意識,比如說新型生產要素去替代傳統的生產要素的衰退,更重要的是新型生產要素通過「數位化+」去激活正在經歷快速衰變的傳統生產要素,使得傳統生產要素重新煥發活力,它的使用效率呈現指數級提升。包括新型的基礎設施,比如說5G的高速公路,它的建設可以填補那些老的傳統基礎設施,因為嚴重重複建設造成的產能過剩,難以逃脫的衰變。而且新的資本溢價不斷產生,可以去填充金融、地產資本的衰退所造成的巨大的缺口,對經濟的衝擊可以起到很好的對衝作用。我們同時也看到了,過去幾年非常完備的頂層設計,他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這艘航船保駕護航。
老成謀國:頂層設計
我們看到,在過去兩三年中,確實形成了一套頂層設計的治理,為中國經濟的轉型的這艘巨輪保駕護航。科創突破,成為整個經濟轉型全局的天王山,這就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間,文件中間所確立的,中國的科技的自強自立,是整個經濟轉型的全局的核心。整個全局就為了科創的突破來設計的,所以我們看到,才有了科創版註冊制的開路,樹立新的財富觀,造富開綠燈,構建硬核科技的國家資本攻關的舉國體制,讓科技和世界競爭,去引領。
另外一個,為這樣一個天王山,科創突破的天王山打造的繁榮的,有深度的,有廣度的資本市場,成為全局轉化的樞紐。在2018年年底的時候,中央就給資本市場做了一個非常崇高的,歷史性的定位,在中國經濟轉型中資本市場有著牽一髮動全身的作用,五大要素市場轉換的樞紐,經過這兩年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我們今天這個市場質地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悄然地改變了中國經濟的形態,悄然地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邊際改變的力量,正在衝擊著過去全社會資源要素,對磚頭,對土地,對房地產,土地財政這樣一系列配置被綁架的格局,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轉換力量,這個我們都看得很清楚。
所以,你看到的所有這一切,最終奠定的是昂揚向上的資本市場優勢的基石,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資本市場的雛形已經開始了。我們今天面對明年做投資,我們應該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我們也展現在過去兩年,經過我們偉大的資本市場改革以後,我們看到的這個市場,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昂揚向上的牛市的狀態。
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從四個維度遴選出一批代表這個市場的核心資產,哪四個維度呢?宏觀時鐘、產業趨勢、政治正確、產業頭部,我們大概遴選出150家左右,代表市場頭部核心資產的上市公司,這一批資產上市公司的代表性有多少呢?代表性非常強,這一批公司,這150家公司的市值,大概佔到了全部A股市值,加上滬港通的市值合在一起的29%,這個量已經非常大了。就這150家公司市場的表現是什麼?你從圖形中間可以看出,它表現出一個牛市的趨勢。2019年1月2號做基期100,跑到今天,跑到300,漲了3倍,這就是這一批頭部公司,大概佔了整個市場的市值,這個市值不光是A股,包括港股,代表中國經濟的所有核心公司基本都囊括了,29%,它的漲幅遠遠超過那幾個市場重要指數,比如說滬深300,中證800,中證1000,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體現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代表了時代的使命,承載了時代的使命,代表著政治正確,代表著產業的趨勢,代表著技術進步的潮流,他成為引領中國經濟轉型核心的力量。
所以從這個角度,這個市場你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牛市,而且這個市場我們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講,最核心的狀態就是這個市場在過去兩年中間,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增量市場,不再是一個存量市場。這一點一定要有認知,你想想,這兩年我們證券化率指數級提升,提升了多少?2019年前,整個證券化率也就是40%出頭,到今天,我們的證券化率,一年多時間,兩年的時間,翻了一倍,接近一百萬億市值,它的大背景是什麼?大背景是整個中國金融條件在發生變化,什麼發生變化呢?剛性兌付的制度基礎在發生變化,漸漸的被打破了。全社會資源配置強大的邊際改變力量才剛剛開始,我們從資產的選擇來講,對於中國來講,對於中國的資金來講,實際上就是三個出口,一個房子,一個剛兌,一個股票,這是三條路,很明顯,前兩條路的路口設有路障,資本市場這條路口它的定位是什麼,在中國經濟牽一髮而動全身,五大要素市場的樞紐,你看看右邊那個圖,過去十年,我們股票型基金髮了多少,累計才發了三萬億,今年一年的時間,就翻了一倍,今年一年股票型基金大賣,現在到接近六萬億的水平,這個趨勢如果站在一個增量市場的角度來認知,基金的大賣剛剛開始,代表著家庭財富的轉移,背後應對的是通過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我們已經打造了一個繁榮的,有深度,有廣度的強大的資本市場,我們已經引到這個路上了。這個市場說實在話,不再是那個2015年、2016年股災頻發的小市場,它已經是一個汪洋大海,它能夠把中國經濟實體經濟中這些有創意的,有效率的東西,很快地吸收到這個汪洋大海中間,形成了資本的洪流,這就是我們看到它的意義所在,這是我們今天做投資所要認知的一個全景式大背景,從國際到國內,我們要認清,要在這樣的前提下,考慮明年的事情,具體到明年的話,我們覺得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呢?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與反通貨膨脹,這是中國今天決策層面臨的最緊要的問題,從美國那一方來看,拜登上來了,很有可能他的政策的選擇是一個什麼方向呢?羅斯福新政。因為美國要擺脫過去所謂的長期停滯的陷阱,只能指向這個方向,通過財政的擴張,重構他的生產函數,重新打造他的生產函數,有人說指向兩個方向,對原有的已經陳舊老化的,可能將近半個世紀的原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翻新,對於代表未來新經濟、新技術突破的方向,大量投入,這個方向的選擇,事實上通過這次新冠疫情,已經原形畢露。
美國的政策要放在財政和金融這個角度去認知,就是財政赤字貨幣化,通過這次疫情,新冠疫情事實上美國已經拋棄了過去他的經濟立國的先賢,漢密爾頓先生為他打造的所謂財政平衡這一套規則,把財政赤字貨幣化從理論界討論的範疇,已經討論十年的範疇,一下子通過這個事件變成了一種認知的實踐。你看美聯儲(資本負債表規模),疫情前,四萬億美金,通過今年疫情,很快幾個月的時間,就到了七萬億以上,現在盤整了半年的時間,因為民主黨顯然不想讓川普摘這個果子,所以在第二輪的紓困,第二輪的刺激,遲遲在兩會中博弈。現在水落石出了,拜登上臺,應該說美國的第二輪紓困,第二輪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現實已經提到議事日程,這個全球資本市場的預期非常高,你看看最近全球的商品市場,風險市場risk on的趨勢非常強,因為大家心裡都想著,接下來美聯儲的表,可能他的前瞻性的指引是指向十萬億美金+,所以你看到最近一段時間,大宗商品通過全球性的,全球定價的通貨膨脹的力量釋放,在資本這個層面是非常大的,鐵礦砂、油、銅、大金屬、鋁,都走出了牛市的趨勢。
與之對應的,就是在過去一年中間,我們這個經濟為了對衝疫情,新冠的不確定性,我們率先恢復經濟,其實我們也付出了代價,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我們今年的宏觀槓桿率,說實在話,也上升得非常快,上升了30個百分點,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因為我們做了理性和現實的選擇,因為我們要交換自己經濟轉型的時間和空間,我們也做了理性的交易,就是G2之間也做了理性的交易,你看到的就是人民幣兌美元,我們看到了從6月份以後單邊的,非常快速的升值的過程。這個過程說實在話,經濟的壓力,直接給我們轉化為國內的通貨膨脹,這個我講過很多次,叫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他描繪的是你這個國家名義匯率和真實匯率之間的缺口,動態不一致的情況。說實在話,中國過去的傳統經濟模式,累積的負向的因素,事實上三年前,就已經給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和真實匯率拉出來一個剪刀差,拉出來一個裂口,這個裂口張開,發散不收斂,過去的三年都是這樣。簡單講,就是你的鈔票在發毛,對內的購買力在發毛,用老百姓的話講,人民幣的名義匯率不值七塊錢,也更加不值現在的六塊五。為什麼你要看這個六塊五和七塊錢呢?因為我們修了一個大壩,把水攔在境內,兩邊的水是流通的,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維持著人民幣兩邊,境內、境外購買力的天壤之別,兩邊的要素,價格的落差,兩邊通貨膨脹明顯的差異,這就是我們的現狀。今年我們為了自己的戰略空間,肯定和美國之間,應該是有某種默契的,我們看到單邊人民幣升值的過程,這個過程說實在話,客觀上進一步拉大了名義和真實之間原有的裂口,原有的裂口沒有收斂,又進一步拉大,這就是我們看到了為什麼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非常大,今年實際上是一個大通脹年,你必須承認這一點。而且這個通脹,不是我們統計局CPI指數所能反映的,這一點周行長最近出了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文章,講到了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考慮這個問題。
你看看今年債券的同志,他內心的那種痛處就可以感知,今年事實上是一個大通脹年,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全球的兩個輪子,今年是同時在高速轉動,在加速,一個輪子是美聯儲,因為美國的經濟體在全球離岸美元全球金融,信用流動中間是做貨幣的,從四萬億擴到七萬億,未來是十萬億+。另外一個輪子是中國,中國的槓桿,我們的宏觀槓桿率上30個點,從這個角度來講,兩個輪子同時轉,全球說實在話,眼下面臨的就是巨大各通脹的壓力,以及我們採取一個什麼樣的應對去反通脹,這就是眼下我們面臨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看到雷霆萬鈞之勢,就好理解了,最近我們的宏觀政策連續的把像恆大、螞蟻剛兌,房地產分別對應著什麼,網際網路的壟斷,資本的壟斷,剛性兌付,龐氏的債務市場,看似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你看看整個一套,為什麼,就是因為通貨膨脹。所以我們看到這樣一系列的政策下去以後,我們得出一個判斷,我的判斷是,中國的金融周期正在進入回落。現在中國的通脹可能是晌午十二點,正炙熱的時候,但是趨勢的判斷,明年的通脹應該比今年弱。金融的周期是見頂回落這樣的趨勢,所以我們講這樣的趨勢誰最受益?這是一個問題,對於金融投資者來講,誰最受益,當然是股票市場最受益,因為股票市場最困擾的永遠是什麼?永遠是通貨膨脹,他最舒適的交易的狀態永遠是金融周期的下落勢。
高度關注數字經濟
所以我們對於明年股票的方向,我前面講是的大勢,具體股票的方向,一定要高度關注,要求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中間最重要的那個工作,十四五的規劃,提出中國經濟的超級思維,超級思維是什麼?數字經濟,習主席在最近的一系列講話中間,七八次提到了數字經濟,這是全局的核心,從規劃上講,打造整個規劃的核心,我們現在已經斥巨資打造了一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就是5G的高速公路,但是上面的流量和車輛還沒出來,所以有些人說中國打造的5G,在現在來看,從財政的角度來看,耗費大,很不經濟。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問題嗎?我們心裡非常清楚,我們一系列的規劃已經展開,我們在為這個高速公路,我們在創造車流量,怎樣創造車流量?我們還要打造一張AI智能生態的整個立體的網絡體系,智車、智廠、智家。我們的新能源車,在中國短短的時間,通過資本的力量,事實上已經把全球的新能源車,電動車的全產業鏈無論是從電池、電驅、整車製造,包括AI車展生態,整個一套就在中國建成,中國現在把電動車的整個生態,全球的產業鏈,牢牢的抓在手裡,這可能是唯一的一個,從經濟的產業層面,能夠生成非常實質性的對衝,磚頭經濟未來衰落的一個對衝的力量。
智廠,我們現在正在推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因為你對於5G的應用場景而言,最重要的兩個應用場景,一個是來自於自動駕駛,一個是來自於工業網際網路。
智家,我們把整個家庭的生態聯結在一起,中國這麼多家庭,四億個、五億個家庭的細胞聯結在一起,所有的設備聯結在一起,創造一個巨大的需求。這個高速公路需要有一個綠色的,高效的,安全的能源體系的保障,因為它耗電,大家也知道5G能源的耗電量是4G的好幾倍,但是現在每天晚上九點鐘,到凌晨七點鐘這一段,我們5G的基站是關掉的,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為什麼?現在車流量不夠,現在還不經濟,所以要省電。能源體系就變得很重要,你不能被美國主導的化石能源體系所綁架,所以為什麼在「十四五」中間,中國的光伏,中國的核能,中國儲能的技術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是一個通盤的考慮。
對於這樣一個數字經濟的生態,提供支持的主要是兩個地方。第一個,一個繁榮的,有深度和廣度的資本市場,我們通過基礎設施的改革,打造了兩根支柱,集體訴訟、損害賠償,在此基礎上迅速推出註冊制、退市制度,這就為整個市場建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繁榮的,有堅實的基礎,是制度的基礎。我們整個形態對應著金融,金融是什麼呢?金融是我們一定要打造一個與之對應的相適配的金融體系,這個金融體系我們最終的力度很大,通過數字的確權,重擬數字經濟運行的規則,為未來的數字產業的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制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推進普惠金融。最後,支撐整個的法定數字貨幣,這是中國有遠大的,長遠的抱負和眼光的。因為未來深遠的謀劃是什麼呢?是要推進以數據和場景等新型要素為背書的人民幣國際化,我們是要未來,中美兩個國家的長期歷史性對決,最終一定會找到全球的國際金融秩序,全球的貨幣體系的重構,這是不可避免的,又不可迴避的一個結點。
最終治權的完成,很重要的一個權利就是鑄幣權,鑄幣權的交換,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定要推進的一步,整個戰略推進堅實的基礎是什麼?是中國龐大的數字經濟體系。所以未來的投資機會、結構,都是圍繞著這樣一個超級思維來進行的,形成投資邏輯,從哪幾個交易的方向,這就是你們專業的問題了,做投資具體的專業問題。
深刻體會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思想:共同富裕
另外,我們要深刻體會,全球治理中間已經輸出的強大的中國思想,命運共同體,對國內來講,共同富裕,事實上我們中國正在進行人類社會最偉大的一場實踐,就是解決人和資本的關係。這個西方四百年,五百年的資本主義史,到今天,人和資本的關係,現在非常的尖銳,在一百年前,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的方式,也沒有形成一個長遠、良性的治理。到今天,再一次又變成非常的尖銳,中國有沒有可能在未來全球治理中,中國思想有沒有可能引領,關鍵在於我們這一場偉大的實踐,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良性的治理,實現人和資本的和諧,和治,和順,和美,這是否定之否定歷史的升華,也是中華民族承接的一個,世界的,為全人類做出貢獻的最重要的命題。
事實上,可以看到中國共和國七十年,已經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歷史升華的過程,我們從消滅資本,到利用資本,依靠資本,到節制資本,脫虛回實,然後到提出共同富裕,我們已經走過了一個完整的歷史升華的全過程。
共同富裕具像化到今天是什麼呢?具像化到今天一個一個的方向,比如說從房地產到製造強國,從網際網路到反壟斷數字確權,金融怎樣實現普惠,唯GDP的KPI怎樣轉向綠水青山,環境友好型,對資本的友好怎麼轉向對人的關懷,這一整套的內容,其實就是中央決策最近所提出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促,這應該是整個時代賦予中國的實力,這就是中國的政治正確和國家意志。
你在做投資的選擇中間,一定要看到遠景的目標,從方向上講的話,從大略的方向上講,才會保持長期主義的正確方向,這大概就是我們對明年,站在今天這個時點對明年的展望。
中國金融周期見頂回落,明年的通脹應該要比今年弱
我們最後做一個總結,濃縮一下。明年要注意對方的「羅斯福新政」,從投資方向的選擇,全球定價的大金屬、非金屬、大宗,很有可能面臨一個非常強的risk on的過程。因為中國確實眼下最重要的壓力,是抑制和對衝通貨膨脹,在通脹與反通脹博弈的中,我們預計中國的金融周期將見頂回落,明年的通脹應該比今年弱。
中國的股票市場,應該說經過兩年的基礎制度改革,事實上已經進入了牛市,這個牛市的盤子反正有人端著,你去看核心資產的指數,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牛市的盤子一定是有人端著的,至於這個盤子中間的七葷八素,需要靠你對宏觀時鐘、產業趨勢、政治正確、行業頭部四個維度的專業把握和覺悟,才能有效地克服通貨膨脹對交易能力的困擾。
我今天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