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近期,由於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有關未成年網路遊戲的消費糾紛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家長:莫讓「宅娃」荒於嬉,免得廢人又費錢。(中新社)
疫情衝擊各行各業,網遊產業卻是逆勢飆漲。事實上,平日裡不少家長就慣於「手機帶娃」,在宅家避疫期間,更是靠著各種電子設備哄娃求清靜。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有了「網課」的由頭,不少未成年人用起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更是有恃無恐,「學習幾分鐘、遊戲幾小時」者大有人在。
避免疫情期間未成年人沉迷網遊,一則靠家長監護,再者則靠平臺設防。近年來,各主流遊戲廠商都上線了「兒童鎖」「防沉迷系統」等保護機制,但最近的實踐表明,其效果遠不及預期。據悉,一些網路遊戲直接默認使用手機號碼就可以登錄;一些遊戲在關閉彈出的「實名制」提示框後,仍可以繼續使用……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可謂風險重重。
令人擔憂的是,在疫情特殊期間,不少遊戲平臺都主動發力,意圖抓住這一特殊的窗口期跑馬圈地。其發展新用戶、拉攏新玩家可謂不遺餘力,數據顯示,一些網遊的用戶活躍度、日活躍用戶數及用戶使用時長均明顯增長,這其中未成年到底貢獻了多少,可想而知。最近,不少上班族都復產復工,更是無心照看子女,網遊「乘勝追擊」乘虛而入,令人不安。
未成年人複課之前宅家的時間,絕不能讓網遊填滿。之於此,除了家長們要多上心、多監督,職能部門更應該將防線前移,敦促平臺強化前端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