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繼承法規定,有種情形將導致財產無法繼承,此次民法典已彌補

2020-12-19 小才有說法

財產繼承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大量的繼承糾紛案件並不是發生在那些所謂的有著豐厚財富的名人身上,諸如「賭王」,而是發生在普通人身上。

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普通家庭和個人財富數量增加、財富形式日益多元化、家庭關係複雜化,外加他們其中有些人又缺乏相應的法律常識,這些原因會共同導致遺產的範圍及數量難界定,繼承人之間矛盾尖銳,難以私下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只有通過訴訟析產確定遺產範圍和數量後,才能進行分割。

反觀那些資財雄厚的名人,他們在處理遺產問題上是非常有經驗且老道的,他們會運用各種法律手段,正確的處理遺產,以避免後代在繼承遺產中出現問題,導致資產出現惡意流失。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準確了解掌握遺產繼承方面的一些法律規範,還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根據目前的情況,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以前,我們在處理遺產繼承問題時適用的法律規範仍然是《繼承法》。而按照《繼承法》的規範處理遺產,若是遇到法定繼承,卻會存在一種被繼承人的財產得不到合理繼承,直接導致被繼承人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的情況。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因為根據《繼承法》的規定,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只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將由第一順序繼承人也就是配偶、子女、父母先繼承,若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才可由第二順序繼承人也就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繼承。

而按照《繼承法》規定的內容,財產法定繼承除了按照上述兩種順序以及相應的繼承人進行繼承之外,是沒有規定第三種順序及其他可以繼承財產的人的,也就是說一旦遇到這兩種繼承順序以外的情形,遺產將無人可以繼承,最終只能依法收歸國有了。

大家想一想,這樣的規定合理嗎?小編的回答是,當然不合理。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丁大爺85歲了,在市中心有兩套價值500萬的房子,某一天丁大爺因突發心臟病突然離去,也沒有留下什麼遺囑。

丁大爺一生都充滿坎坷,40歲喪子,65歲老伴病逝,家裡也沒有孫子,自己的哥哥姐姐也相繼離去,唯獨還有兩個健在的侄子。按照目前的《繼承法》丁大爺的財產將無人可以繼承,只能按照《繼承法》第32條的規定,收歸國家所有。可是老丁家是有後人的,若這樣處理丁大爺的私產顯然有些不合理。

所幸之處,《民法典》施行後這一情形將得到彌補。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

此種代位繼承同《繼承法》第11條所言的代位繼承屬一個內容,在此不予討論,關鍵之處在其第二款。

第二款規定,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這一規範屬於《民法典》新增加的內容,是繼承編的一個亮點。這個第二款就是用來專門解決上述丁大爺這類繼承問題的。

也就是說,按照這個規範,丁大爺的遺產將由其健在的兩個侄子繼承。

在這裡,千萬別以為《民法典》新增的這個內容只是白底黑字的在這擺著,看似很簡單,其實背後還暗藏著深厚的輩分邏輯。我們該怎樣理解呢?

其實新增的這一內容只是法定繼承順序中的一種例外情形。

按照法定繼承順序,遺產繼承開始後,首先將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也就是配偶、子女和父母。若一個人活得很悲催,這三類親人都不在了,那就只能第二順序繼承人開始繼承,也就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若一個人活的不是悲催而是很悲慘,像丁大爺那樣的,這三類親人都沒有了,那怎麼辦呢?《民法典》認為,此種情況就應該在兄弟姐妹這一脈上進行代位繼承,也就是由兄弟姐妹的子女進行繼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侄子、侄女。

對於侄子、侄女的範圍,千萬別局限於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只有同姓的一個家族的侄子、侄女那麼簡單,這其中可包含著被繼承人姐姐或妹妹的子女,諸如那些異姓的舅侄、姑侄(姑媽的子女)、姨侄(姨媽的子女)等等都屬於這裡面的。

這樣一來,可以繼承的範圍將大大增加,這也就減少了私人財產因為得不到繼承而被收為國有的可能性,這樣規定是不是顯得更加合理且有溫度呢?

有人說,那要是兄弟姐妹的子女也沒有了怎麼辦?大家想一想,人活一世,最後連兄弟姐妹的子女都不在了,這又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慘狀。若真是這樣,那就只能按照法律的規定收歸國有了。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實施後,遺產繼承將發生變化,繼承律師解讀民法典新繼承法
    民法典實施後,新繼承法會有哪些不同?民法典實施後,遺產繼承將發生哪些變化,北京遺產繼承律師張亞敏律師解讀民法典新繼承法7大變化。第一、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五種形式,現行繼承法規定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這意味著公證遺囑的法律效力將優先於其他形式的遺囑。但民法典實行後公證遺囑不再有優先性,如果存在多份內容相牴觸的遺囑,以最後一份遺囑內容為準。
  • 民法典繼承篇:法定繼承人範圍擴大,連侄甥也可以代位繼承了!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而依據《繼承法》規定,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但是這次民法典做出什麼改變了呢?
  • 【開明e講堂】民法典宣講系列(六)林沛:民法典繼承編的那些新變化
    每戶家庭都可能會面對的財產繼承問題變得日益重要起來,筆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接到關於這方面的諮詢。說到財產繼承的保護和規定,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我國現行繼承法關於繼承權保護的幾個基本原則,因為這幾個基本原則也基本體現在了新頒布的民法典關於繼承編的具體內容中。因此,了解繼承法的基本原則將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和學習民法典關於繼承的相關規定。
  •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題:關於繼承,民法典的這些新規你需要了解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白陽、黃安琪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 看繼承法最新變化!
    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 楊立新: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七大進步,應保障自由支配遺產權
    楊立新:民法典繼承編草案的進步,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第一、對遺產範圍採取概括式規定,改變了現行《繼承法》第3條採取「列舉+概括」規定遺產範圍的立法方式,糾正了對遺產列舉無論達到何等詳細程度,在財產類型日益增加和財產形式不斷豐富的情形下,也無法涵蓋遺產的全部範圍,甚至可能發生法律屬性爭議的弊病。
  • 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財產 民法典新規即將實行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要正式實施,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領命的法律。與之前實行的法律相比,民法典有許多新的規定受到了大家的熱議,例如在遺產繼承方面:對沒有第一、第二合法有效繼承人的家庭,新規增加了有效繼承人的範圍——當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也就是外甥、外甥女、侄兒、侄女代位繼承。
  • 明年起,父母的房產將按「新規」繼承 | 這五種財產不能被繼承 ↘
    配圖來自攝圖網這五種財產不能被繼承獨生子女也不行!之前,網上流傳這樣一篇文章,「獨生子女無法繼承父母的房產了!」假設:小明(已成年)無房,父母有一套「滿五唯一」普通住宅,90平米。下面,我們根據這個案例,分析一下繼承、買賣、贈與這三種方式涉及的稅費吧!
  • 遊戲帳號可以被繼承?!網友:限定皮膚能傳給下一代了!看民法典草案6...
    擴大遺產範圍 刪除列舉內容 此次民法典草案繼承編對繼承遺產的範圍做了改變,將《繼承法》中遺產範圍,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權等一一列舉的方式刪除,將遺產範圍擴大為「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立法上採取了概括的方式,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於遺產,可以被繼承,最大限度地保障私有財產繼承的需要。
  • 民法典草案公布!父母房產這樣過戶最划算!
    近日,民法典全文披露,其中繼承篇與現行的《繼承法》對比有很大的變化!繼承父母財產(尤其是房產)有了什麼變化?是不是必須要到公證處立遺囑才能繼承財產?今天跟大家說說!
  • 靜心學丨解讀民法典繼承編對遺囑形式的有關規定
    現行繼承法關於遺囑形式的規定的修改、完善已迫在眉睫,《民法典》的出臺便是契機。2. 現行繼承法的既有不足日益彰顯我國《繼承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都對遺囑的形式進行了嚴格規定。一旦形式欠缺,就直接否認遺囑的效力。
  • 關於遺產繼承在《繼承法》中的具體法律規定
    一,繼承法的基本制度(一)關於繼承的含義,繼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後,由法律規定的一定範圍內的人或者遺囑指定的人依法取得死者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的權利。同時,根據《繼承法意見》規定,相互有繼承關係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如不能確定死亡的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果幾個死亡人輩分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輩分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 QQ號、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能否繼承?
    QQ號、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能否繼承?以繼承編為例,早在1985年,我國就頒布施行了《繼承法》,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中很多條文已經落後。比如像QQ號、遊戲帳號等虛擬財產,到底能否繼承?這些都曾引起過巨大的爭議。新的民法典草案到底增加了哪些新的內容?
  • 民法典婚姻家事十大亮點
    前述變化從立法上明確確認了非婚生子的父母提起親子關係確認之訴的主體資格,彌補了法律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再次,明確了成年子女提起親子關係確認之訴的主體資格。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可以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但並未明確將成年子女列為當事人,不排除實踐中成年子女要求確認親子關係卻告訴無門的情形。
  • 88歲老人300萬遺囑曝光的背後:「民法典」關於6個繼承的新亮點!
    到明年1月1日起,《民法典》就開始正式實施,在此次《民法典》繼承篇的規定中,有許多與之前繼承法律規定不同之處進行了梳理,供大家參考。一、拓寬遺產範圍,虛擬財產也可繼承民法典第1122條規定了遺產的定義: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 繼承編六大條款詳解 | 學習民法典之71
    繼承權喪失意味著繼承人不再享有獲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可以自主決定放棄繼承權,但繼承權喪失是法律規定取消繼承權的情形。一、喪失繼承權的法定事由本條第1款規定,喪失繼承權的法定事由包括以下五種:• 一是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是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 「說法」民法典新規下,您還需要一份公證遺囑嗎?
    繼承法第二十條: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對比這兩個條文,有些專業人士理解為:民法典新規取消了繼承法規定的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因此遺囑公證業務將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
  • 北京婚姻律師信金國:2021年繼承有哪些新規定?
    一、什麼財產能夠被作為遺產?在目前的《繼承法》中,對於遺產的範疇的規定是使用列舉式的規定,列舉了個人合法財產包含的類別如收入、儲蓄、文物、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等,而《民法典》中的規定則不再列舉財產的內容,而是直接規定遺產為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 「民法典時代中國民法解釋論的新發展:婚姻家庭編、繼承編」 研討會順利舉辦
    首先,夏吟蘭教授從法學教育的高度呼籲應當重視親屬繼承法的課程,認為應當將親屬繼承法作為一門必修課來設置;其次,夏吟蘭教授從三個方面總結了婚姻家庭編入典之「變」:其一是體例結構的變化,即婚姻家庭編從獨立的單行法重新回歸民法典;其二是婚姻家庭編與其他各編關係的變化,即婚姻家庭編入典之後需要與其他各分編保持邏輯結構上的關聯性和協調性;其三是具體制度和相關規定的變化,比如增加了親屬、近親屬與家庭成員的概括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