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現場畫像
當地時間18日,美國伊利諾州中部地區聯邦法院法官詹姆斯·沙迪德宣布,2017年綁架和謀殺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的布倫特·克裡斯滕森被判處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不得保外就醫、不得減刑。
經過漫長的769天(數字來自新華社,章案檢察官尼爾森的結案陳詞中則為767天)等待,海內外關注章瑩穎一案的中國人等來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沒有等到法官予以克裡斯滕森死刑,你失望嗎?
△7月18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皮奧裡亞,為章瑩穎家屬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史蒂夫·貝克特抵達聯邦法院
△7月18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皮奧裡亞,章瑩穎家人抵達聯邦法院
老實說,儘管希望對於克裡斯滕森判處極刑,但是筆者此前的預測也是終身監禁。
首先,美國的陪審員制度給了克裡斯滕森一線生機。來自伊利諾州當地的12名陪審員中,7名男性、5名女性,其中白人11人。由於該案檢方尋求嫌犯死刑,陪審團必須達成一致意見,決定是否適用死刑。如有一人持不同意見,嫌犯將不被處以死刑。
這個條件相當苛刻。果不其然,在最後的量刑階段,10名陪審員同意死刑,而另兩人並不同意。這也導致了法官詹姆斯·沙迪德的最後判決:終身監禁。
其次,選擇陪審員的機制很難保證中選者沒有支持廢除死刑者。據報導,章瑩穎案陪審團篩選從2018年年底開始啟動,由於此案尋求判死刑,與一般刑案不同,選擇陪審團採取的標準更「嚴格」。每位可能的陪審員均須回答長達31頁的問卷調查,包括「喜歡讀哪一類的書籍」、「聽哪些脫口秀或電臺」、「有沒有使用過網絡約會軟體、網站」等。辯訴雙方將共同產生一份70名潛在陪審員名單,然後,雙方可在「不需給出理由」的情況下,各自「剔除」23人。而最終的12名陪審員及6名候補陪審員從中產生。這樣的流程看似「公平」,但對於辯訴雙方而言,顯然各自目的南轅北轍,「剔除」程序的效果只有最終判決下來才能看到。
其三,對於死刑的看法會影響陪審員作出死刑的決定。自2011年起,伊利諾州已廢除死刑,克裡斯滕森成為州內第一個面臨美國聯邦死刑的被告。而目前在美國已經有21個州廢除了死刑。儘管美國法律中容許聯邦政府機關對重大犯罪者求處極刑,但顯然,在伊利諾州尋求死刑必須考慮得到民意的支持。而這些選出的陪審員很難不受到「廢除死刑運動」的影響。
△7月18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皮奧裡亞,克裡斯滕森的辯護律師羅伯特·塔克抵達聯邦法院
第四,被告辯護律師提出了多達49項的輕判因素來影響陪審團,只為打動其中任何一人就能突破「一致判決死刑」。畢竟,這是在美國本地審理,考慮到「人和」因素,克裡斯滕森的一方佔有某種優勢。據新華社報導,辯方律師的結案陳詞長達64分鐘,試圖說服陪審團不要判處克裡斯滕森死刑。這位律師稱克裡斯滕森是一個聰明、有禮貌的年輕人,本該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只是他在「2016年至2017年之間並沒有很好地控制自己內心的惡魔」,並說「克裡斯滕森並不是壞人中的壞人,他並不像自己所做的那些壞事那樣壞」。如此指鹿為馬、強詞奪理,很難保證12個陪審員中沒有人產生出一絲惻隱之心而放克裡斯滕森一馬。
案件已經判決,在辯方律師的「努力」下,美國的法律制度給了克裡斯滕森一條生路,他將在監獄中度過餘生。但直到現在,他還沒有吐露出被他殘忍殺害的章瑩穎屍骨所在。
△7月18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皮奧裡亞,章瑩穎的父親(右)在判決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
而章瑩穎的父親在庭審後的記者會上,仍然在希望兇手良心發現:「我們要求被告無條件告知我們瑩穎的下落。如果你的靈魂中還殘留有任何人性,請幫助結束我們的煎熬。請讓我們帶瑩穎回家。」
這是向魔鬼發出的籲呼,魔鬼能夠回應嗎?
不能不提及該案的檢察官詹姆斯·尼爾森在結案陳詞中的一句話:「正義必須得到伸張,必須判克裡斯滕森死刑。」
現在,大幕落下,「正義」遲至,章瑩穎會瞑目嗎?
2017年6月,26歲的章瑩穎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交流學習。6月9日下午2時04分,她坐上一輛黑色土星轎車後失蹤。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於2017年6月30日宣布逮捕了嫌犯克裡斯滕森;美國司法部7月12日宣布,美國聯邦大陪審團以綁架罪正式起訴嫌疑人。
時至今日,章瑩穎下落成謎。美國執法部門於兩年前表示,相信章瑩穎已死亡。
新聞連結
不是死刑!章瑩穎案兇手笑了!章父發表最新聲明→
來源:海上新語
編輯:章叢雨
審稿:袁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