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鰲山:為崖州古城之南面屏障,山上雲深林翠,巖奇洞幽

2021-01-08 美麗山水任我行

鰲山白雲是「崖州八景」之首景,其實鰲山與南山指的是同一座山,網上記載說,古崖州府前正南方八餘裡之外的這座山,因它是海南最南端的一座瀕臨南海岸邊最高的山,當地人就一直叫南山,但站在崖州城頭上眺望南山,仿佛又如傳說中海裡的一隻神鰲(鰲,大龜或大鱉,為龍頭、龜身、麒麟尾),故南山又稱鰲山。

鰲山枕海壁立,為崖州古城之南面屏障,山上雲深林翠,巖奇洞幽,大小洞天旅遊區古稱「鰲山」,但一般人遊大小洞天景區,只是在海邊走走,觀海景、洞景,只有少數自助遊的遊客才會去爬鰲山,觀山景和石景。

從「南海龍王別院」 後面的小路上山,途經七十曰老、八十米壽、九十曰耄、百年期頤,過吊橋到玄妙閣,再往上走是樹石聯姻、摩崖石刻群、南海神鰲、獨佔鱉頭。

南海神鰲的左右兩側都有小路到觀鰲亭,在觀鰲亭欣賞半山風光並稍時休息後,再登金頂,從觀鰲亭到金頂,路標說只有500米,但由於是連續上坡的梯坎,走上去還是有點吃力,到了金頂,上面有「鰲山」二字,可瞭望整個崖州灣,站在獨佔鱉頭的鰲山金頂俯瞰大海,真令人心曠神怡。

下山往試劍峰方向走,在快到試劍峰時有二條路可下山,右側經骰神、行氣玉佩銘、靜心橋、巖瞻亭、道法自然到山下,左側經試劍峰、仙梯、海山奇觀、延壽橋、仙翁壽石、仁者壽、仙壇,南國仙境、南山不老松、石船、壽字碑到山下,鰲山上遍布的龍血樹,又叫「南山不老松」,最老樹齡6300餘年,到了山下,鰲山又改叫南山。

相關焦點

  • 冬天就要去海南!帶上攝視界這份三亞旅遊攻略,你只負責吃喝玩樂
    秋冬的時候,如果你還不知道要去哪裡旅遊,不妨來海南走一圈!大大小小的景點不計其數,三亞到底怎麼玩?下面跟隨攝視界旅拍的腳步一起出發吧!帶上攝視界這份三亞旅遊攻略,你只負責吃喝玩樂就行!在這裡漫步或者發呆,你會發覺生活是如此之美好,只想沉醉在這片唯美的椰風海韻之中。【三亞海島】呆呆島:雖然是小眾景點,但島上的「峇里島」風情,卻是小仙女們拍照的聖地。
  • 帶上這份三亞旅遊攻略,你只負責吃喝玩樂就好!
    這裡,崖洲灣弧弦百裡、碧波萬頃,鰲山雲深林翠,巖奇洞幽,遍布神工鬼斧,大小石群。 崖州古城 崖州古城是我國最南端的古城,這座古城在宋朝以前是一座土城,是「詩禮之鄉,文化重鎮」,被譽為千年人文聖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倉頡造字潤及崖州
    在光緒《崖州志》中記載,古崎洲在城東一百六十裡,這裡的城是崖州城。今天的海棠灣一帶當時屬永寧鄉,寓意很好。從海岸到島上的距離約二十裡,遠遠望去,古崎洲「橫黛形如一字,巒壑清幽,石壁奇峭,永寧鄉之屏障也。」這一段記載寫出了古崎洲的美,在嚴肅的地方志中,很少使用這麼清麗的文字形容一個地方。
  • 崖州民歌,三亞的BGM
    近日,在三亞市旅遊推廣局策劃舉辦的窮遊沙龍活動上,Rapper小老虎和崖州民歌傳承人張遠來的對唱將現場氛圍推至高潮。千年古韻崖州民歌與青年流行Rap,傳統與本土、時尚與外來,傳統文化與青年潮流發生碰撞,它讓我們更加確信過去的古老文化並沒有被遺忘,這是三亞這座城市特有的多元與包容帶來的文化守護,是屬於三亞的文化財富。
  • 處在北緯18度黃金旅遊緯度的海南三亞,該不該來一次浪漫旅行?
    三亞別稱鹿城,處在北緯18度這個黃金旅遊的緯度上,是一座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被稱為「東方夏威夷」。三亞是一座以旅遊為支柱的新興城市,在全國旅遊一線城市排名是「三廈杭威」,排在了廈門、杭州、威海之前。三亞有眾多的旅遊資源,僅5A景區就有3個。
  • 崖州民歌也有「freestyle」 七旬非遺傳承人帶崖州民歌「出圈」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6日消息(記者 譚琦)「我想像說一切一樣,聽一聽民歌,無論你是17歲還是70歲,我都想和你交個朋友,打個照面。」近日,在三亞市旅遊推廣局策劃舉辦的窮遊沙龍活動上,說唱歌手小老虎用一段freestyle(即興說唱)來回應張遠來唱的一首經典崖州民歌,說出了自己對海南的感受,也讓崖州民歌「出圈」了。
  • 幽幽夢裡稀徘徊,千古情花開天涯
    熱愛生活與心懷夢想是可以相容的,當我們沉浸在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之中、疲於應付生活的瑣碎與困擾之時,不應忘了還有詩和遠方。千古情花開天涯在三亞來看一場歌舞表演是多麼美好的事情,讓你在穿梭歷史之間了解三亞的前世今生,還可以在宋城體驗不一樣的風情,愛他就帶他去看一生必看的演出!
  • 崖州竹事
    (資料圖片)冬蘊根芽,春竹萌筍為食鮮  東坡先生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可見文人騷客對竹之慕仰自古有之。心有雅意的美食老饕由此引申,以食事為主而言,謂之: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此說深得我心矣!
  • 超實用的4天3晚三亞逛吃攻略
    行程安排D1飛機到三亞,可以在三亞灣逛逛椰夢長廊,鹿回頭看日落D2到崖州看古城,下午回來吃一頓海鮮自助D3到海棠灣免稅店購物,可以預約機場提取,享受一晚海棠灣奢華住宿D4逛逛三亞的書店,吃一頓椰子雞交通攻略飛機:海南島有兩座機場,三亞和海口。
  • 三亞的日與夜,因隱匿市區的黎苗古城而活色生香,網友:此生必去
    一到冬天,北緯18°海南三亞就成了度假天堂,遊人如織。如果說白天的三亞屬於陽光和大海,那麼夜晚的三亞就屬於這處隱藏在三亞市區的「黎苗古城」,旅人皆稱:樂不思歸。三亞,以常年碧海藍天的迤邐自然風光一躍而起,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海島旅遊城市。很多人以為,三亞除了看海,逛熱帶雨林之外就沒什麼可玩的?
  • 黃道婆與三亞的故事你知道嗎?
    舞劇中突顯當年黃道婆在崖州(今三亞崖州區)與黎族婦女們共同創造紡織文化的部分,以鮮活的藝術感呈現手法突出黎族織錦等特色民族元素。半夜,她在房頂上掏洞逃了出來,躲在一條停泊在黃浦江邊的海船上。後來就隨船到了三亞的崖州,既現在的三亞市崖州區。在封建社會,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年輕婦女隻身流落異鄉,人生地疏,無依無靠,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並且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還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 三亞海景房房價多少?樓盤介紹
    三亞作為旅遊城市,本身就是旅遊地產就具有著較高的價值,同時加上海景房,也使得房價變得更高,三亞9月整體的房價在26887元/㎡左右,環比上個月下降了4.31%,但是相對海南其它地方來說,還是較高的。來源:視覺中國而崖州灣也擁有著一線海景,而且擁有獨特的粉紅色日落,成為了觀看日落的好地方,以及具有文化底蘊的崖州古城,充滿了歷史的氣息。同時毗鄰崖州科技城,作為海南自貿港的重點園區,具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崖州灣更是一處文化與旅遊、居住的好擇址,而大東海和紅塘灣也是不錯的居住,被廣為人知。
  • 說一段隋唐時期,三亞與冼夫人的緣分
    隋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三亞歷史上,這個島南最偏遠的小縣,從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黎漢特區。也從此,開創了洗氏與馮氏以「土司制」治理海南百年歷史的穩定期。唐朝時期接待鑑真和尚上島賓客聚當時三亞的振州領導馮崇債與萬寧首領馮若芳,均是馮氏嫡系子孫。
  • 海南東海岸景點攻略,含海口、文昌、萬寧、三亞
    三、海南景點推薦圖為:線路圖擁有中國「最美島嶼」之稱的海南,這裡有沙灘、浪花、樹影、微風、漁船......,不論是任何一個時節、跟任何人出行,都不會讓你失望的!圖為:萬寧景點1、東山嶺東山嶺位於萬寧市郊,海撥184米,山雖然不算高,景色卻十分奇特。有奇洞幽谷,摩崖石刻,還是海南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有著「海南第一山」的美稱。從東山嶺的山谷到山脊,到處聳立著形態各異的峭巖和大大小小的山石,有的像船,有的像鷹,栩栩如生。
  • 山青林翠,潭幽水清,有人說它是溫州的「九寨溝」
    山青林翠、潭幽水清,最特別的是空氣品質非常好,許是因為林木蔥鬱的緣故,所以負氧離子比較多。花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溫州瑞安高樓紅雙林場,是瑞安寨寮溪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溫州至百丈漈·飛雲湖國家風景名勝區之間,是浙南旅遊線的黃金樞紐。花巖國家森林公園由花巖、五雲山、新建、大垟坑、小坑、老龍崗等六個林區組成,其中最高峰為五雲山,海拔達到1026.6米。
  • 海南三亞灣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
    三亞灣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三亞灣路,緊挨三亞市區,距三亞市中心約7公裡,是一處綿長的弧形海灣。三亞灣灣長沙細,綿延22公裡,岸上綠樹如帶,構成三亞濱海旅遊城市美麗動人的風景線。三亞灣分為三段,緊連市區一段為遊樂觀光漫遊區域,稍遠為公共海邊泳場和海上活動區域,再遠是擁有一批度假村的休閒度假區域。這裡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夕陽西下時,來海邊觀潮,十分浪漫。
  • 【漲姿勢】海南那些我們不知道的背後隱藏故事……
    有專家認為呢,這與海南紫外線強、人口密度小、空氣流速大等客觀因素有很大關係,也說明了海南島確實是個寶島啊。而且當時政府對進出島人員都嚴格把關,自然讓SARS病毒無縫可鑽了。古屬「崖州」、「崖縣」1984年建市,為「三亞市」。最普遍的說法是,六羅水、水蛟溪、半嶺水等三條河在這一地區匯集成主流,當地人稱「三丫河」。
  • 三亞旅遊攻略|本地人給你寫的「誠心建議」
    出行住宿p2疫情期間出行,申請好健康碼,地填寫民宿或酒店想坐公車就授權,直接刷~不過三亞公車是分段式收費三亞景區很大,帶雙舒適平底鞋,視野真的非常好不要坐機場、景區那些黑車,危險在機場可坐8路車到市中心,要看你航班到三亞的時間哦-景點預約p3三亞所有景點都需提前預約,人多會限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唐鑑真大師流寓海南始末
    然,前五次的失敗,一方面表現了鑑真大和尚為傳播文化而屢敗屢行、愈挫愈勇的堅毅精神,另一方面還在其輾轉歷程中隨行施教,傳播了佛法,足跡所界,梵音響徹。據《唐大和上東徵傳》載,六十多歲的鑑真第五次東渡失敗時漂泊到今海南三亞地區,流寓海島一年多,「所經州縣,立壇授戒,無空過者」。這段因緣,既讓海南受佛法沾溉,又使得唐代海南人物中添了個熠熠生輝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