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獅子從佛陀說法的殊勝與善星比丘的邪見深重中,了悟任何的佛法,都是要經由正見的指導來實踐實證的。如果不能夠從佛法中了悟真實的智慧,使之深植於我們的心中,而心起邪見的話,那麼我們所知所見的佛法名相,並不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痛苦。
阿難尊者低沉莊嚴的語音,佛陀示現在世間的一大因緣,如如實實地流入了釋迦獅子的心中。阿難尊者此時雙眼凝注著虛空,在清淨的幻化之中,宛如釋迦牟尼佛光明現前,並為一切眾生示現了廣大不可思議的究竟教化。
在光明的阿修羅秘殿,釋迦獅子侍住在阿難尊者的座前,兩人都安住在寂靜的三摩地中。此時,釋迦獅子緩緩地睜開雙眼,目不暫舍地注視阿難尊者,而阿難尊者也張開了清淨慈祥的眼光。於是釋迦獅子恭敬地合掌向阿難尊者訊問道:「尊者!是否能夠請您為我開示佛陀偉大的生平?」
阿難尊者默然歡喜,然後說道:「偉大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三十五歲的時候於菩提樹下,徹悟了法界的真諦,而圓滿成佛了。當他在看到曉星升起的時候,成就了圓滿究竟的佛果,並依據他所證得的法界真諦而開始推動清淨的法輪,並救度法界的一切眾生。
「佛陀在菩提伽耶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上,了悟證道之後,首先觀察所有眾生的因緣。他了解在現在的娑婆世界中,以前與他共同修持苦行的五比丘,是能夠了悟這甚深微妙法的,於是佛陀選擇了五比丘作為初次受法因緣之眾。所以他就慢慢地來到了瓦拉那西的鹿野苑,在此與五位比丘見面,並且初次轉動了正法之輪。
「佛陀在鹿野苑為憍陳如、馬勝、婆沙波、大名、跋提等五比丘,以及虛空中許多天神大眾,三轉四聖諦十二行相法輪。
「這初次的三轉法輪,首先『示轉法輪』,是要我們了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等四諦之法、生命的真諦;再來『勸轉法輪』,是要我們依照四諦之法『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來正確地實踐;第三則為『證轉法輪』,是要我們圓滿實踐四諦『苦已明,集已斷,滅已證,道已修』之法。
「在三轉法輪之中,每一轉法輪,對四諦中的每一諦,都會產生四種不同的證知,即所謂眼、智、明與覺四種境界。眼就是法眼,對法正確的知見;智是正智,依此可得解脫般若正慧;明是三明解脫;覺是般若正慧光明。而在第一示轉法輪時,憍陳如及許多天神都生起『見道』,證得法眼初果的境界;當第二勸轉法輪時,憍陳如就證得了四果阿羅漢,而其餘四人也生起了『見道』的境界;當三轉證轉法輪時,其餘四人也證得阿羅漢了。
「佛陀自初轉法輪開示五比丘,及至證入涅盤時的遺誡,都諄諄教誡著我們苦、集、滅、道四諦的正義因為這四者是真實不虛的,所以名為諦,而此四者能為聖者所知見,所以又名為四聖諦。」
這時,釋迦獅子雖早已通達一切諸法的真諦,但是為了末世眾生,及一切密乘行人能安住於正法永不退轉的緣故,所以特別雙手合十向阿難尊者懇求道:「尊者!您是否能為我以及密教行人還有一切的末世眾生,宣說四聖諦法,使我等能安住於正法永不退轉,能堅固於佛法,永不生起邪知邪見。」
阿難尊者慈悲地說:「善哉!我當然要為你及一切眾生、修行人宣說正確的法要,請你仔細諦聽。」
這時莊嚴的佛光籠罩在阿難尊者的身上,佛陀的光明威神正加持著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心中揚起莊嚴的梵音,似乎與佛陀的妙音合而為一了。
只見他說道:「現在我要為你宣說佛陀所教導我們的四諦真義。所謂的苦諦(Duhkha-satya),是要我們認知世間的一切事物,不論有情性與非有情悉皆為苦。我們人所住的地方叫世間,世是遷流之義,間為間隔之義;又名為世界,而界為界畔義。從這兩個名稱,我們了解這世間是遷流無常,是可毀壞的地方。而有情生命身心的分為五蘊,蘊是積聚之義,五蘊積聚,我們則生,消散則滅,並無任何的永恆性。
「苦』一般而言有三種:即身心受苦時的苦苦,樂境消失時的壞苦與無常遷流不息的行苦。在有男有女的欲界這三苦都是存在的,而色界的天人只有後面二苦,無色界則唯有行苦,這是依程度而分別的。如從內容上分,則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與親愛之人的愛別離苦、與愁怨相會的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無法斷離輪迴的五蘊熾盛苦;前四者是對身心的苦,其次二者是對於社會的苦,求不得苦是對於自然的苦,五蘊熾盛苦則是以上七苦的總結。因有情生命發生的眾苦,問題在於有情的色、受、想、行、識等身心五蘊自身;而這五蘊又熾然如火,無法澆息,所以苦海無邊。
「宇宙萬象,無一非遷流變化,生滅無常的,所以才叫做有為法。廣大的宇宙世界有成住壞空,小至有情生命之身有生老病死,而大至一切萬法則有生住異滅等無常變化。我們如果對於這苦惱的世界與短促的生命,不知覺悟的話,產生顛倒夢想,妄生謬見,則曠劫永難脫離輪迴,無由自在。但是,這充滿痛苦的世界,並不是偶然而有的,這種種痛苦的現狀是迷惑無明世間的果報啊!」
阿難尊者一面宣說著苦諦無常的實相,而眼望著房頂,仿佛望穿過一切的虛空法界,看著無數的星系從虛空中生成、安住、異壞又還空一般,無盡地迴旋著;在一剎那間,釋迦獅子也恍若經歷了千萬時劫的時空異變。而在佛陀威神加持之下,看到了無數的眾生,迅速地生老病死;每一個人的屍骨都堆滿了廣大的宇宙星樂。釋迦獅子心中悚然驚怖一切眾生的無明無知。
這時,阿難尊者非常地安詳,但在心的最深之處,卻似乎有著一絲哀傷的眼神正注視著釋迦獅子。
釋迦獅子心中生起了無上的金剛菩提心,向阿難尊者合掌宣說道:「尊者!我必定在諸佛威神的加持之下,廣度一切眾生成佛。眾生實在可悲可憫,我現在十方諸佛之前發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福智無邊誓願集,法門無邊誓願學,如來無邊誓願事,菩提無上誓願證,自他法界同利益。我為了利益法界一切眾生,願成圓滿佛果。祈請十方諸佛與尊者,予我證明。」
阿難尊者十分歡喜地說:「善哉!善哉!這是真正的金剛菩提行啊!願諸佛為你證明!而我願為你證明!」
在阿難尊者證明釋迦獅子的三昧耶誓句時,虛空中現起無盡的虹光,諸佛踴身空中同出梵音,梵音光明注照在釋迦獅子的頂上而說:「善哉!善哉!我等共同為你證明!」
釋迦獅子安住在清淨的金剛誓願三昧之中,而諸佛證明的頂嚴光明也融入他的心海,然後再向阿難尊者啟問說:「尊者,集諦的密義,又是如何呢?」
阿難尊者說:「所謂的集諦(Samudays-satya)就是引起苦果的原因。集就是積聚之義,所以又稱為苦集。其中,業力為正因,而煩惱則為助緣。業是以思的造作精神作用為主體,思就是能夠發動一切的根本意志;所有眾生流轉生死輪迴,或還滅證入涅架,都以思為原動力。思通過身體與語言表現於外,則成為身業及語業,而在內心思量時,即叫做意業。這由思所造作的身、語、意三業,都有牽引後續存有的力量;可是,能促使思發動身語意造作不善業的力量,則是煩惱。
「煩惱又有:結、縛、惑、隨眠、纏、漏、瀑流等異名。貪、瞋、痴、慢、疑、不正見等為六大根本煩惱。其中,不正見又可分為:執著自身的身見;執取思想上對立的常斷兩邊的邊見;無因無果、毀壞善事的邪見;執著成見、即非果而妄計為果的見取見;執著不正的戒律,以及非因而妄計為因的戒禁取見等此五種。以上兩者合計為十種,這十種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又名為根本煩惱。
「由這些根本煩惱蔓長出來的種種煩惱,稱為枝末煩惱或隨煩惱,為數很多。這些煩惱,有的屬於感情的,是迷於事相的,所以叫做迷事惑;但是因為這些煩惱微細難除,所以必須在修道次第的斷破,故以又名為修惑。有的則是屬於知識的,是迷於義理的,故稱為迷理惑;因為這些煩惱在見道上時見到真理即斷除,所以又名為見惑。有這些惑與業,所以有三界輪迴的苦果。」
阿難尊者說完後,慈悲的現觀三界煩惱眾生。而釋迦獅子一面聽著阿難尊者的法音,也一面現觀一切煩惱的根源。他完全了悟一切煩惱不離自心,而一切眾生的煩惱,即是菩薩的煩惱,所以四弘誓願才有「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後的「煩惱無盡誓願斷」。
「但一切的煩惱不過是幻相而已,如果執著煩惱而去斷除煩惱,還是次第迂迴的啊!只有現前法界清淨,眾生成佛,才是大圓滿的心要啊!」釋迦獅子在法性與緣起的究竟密義上已完全了悟了。於是合掌請求阿難尊者開示『滅諦』的密意。
「所謂的滅諦(Nirodha-satya),就是當我們從集諦當中明了一切的真理,並使煩惱業斷除之後,則能解脫眾苦,就稱為滅或苦集滅,這也就是涅盤寂滅的境界。滅或寂滅當中,不是滅無的意思,而是舍離種種積集,滅卻一切苦痛時所顯現的實相。這是由生死之苦,歸於究竟安穩的實相,稱為證入涅盤。
「涅盤是解脫了二界的生死、苦惱、虛偽與染濁才能證得的,所以具有種種勝妙的功德。但是,涅盤的實體,並非言語思慮所能及,而其實義也不是文字所能詮釋的。所以要知道涅盤真境為何,只有由修道實踐,才能親自領會。涅盤有現生還活著時即證得的,這名為有餘涅盤;有命終後才證得的,這又名為無餘涅粲。而有餘涅盤較無餘涅盤尤為殊勝,特別為佛陀所重視。涅盤為開悟出世間的果德。要證得涅盤,必仰賴修道的妙因。」
相關連接
蓮花生大師全傳(一)
蓮花生大師全傳(二)
蓮花生大師全傳(三)
蓮花生大師全傳(四)
蓮花生大師全傳(五)
蓮花生大師全傳(六)
蓮花生大師全傳(七)
蓮花生大師全傳(八)
蓮花生大師全傳(九)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一)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二)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三)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四)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五)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六)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七)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八)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九)
蓮花生大師全傳(二十)
蓮花生大師全傳(二十一)
蓮花生大師全傳(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