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 「移」路同行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器官移植成為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醫療手段,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而器官捐獻,則成為陽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

2015年1月1日,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唯一合法途徑。5年來,中國共完成多少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捐獻與移植是否有法可依?移植技術水平和質量究竟如何?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面臨哪些挑戰?……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對話國家衛健部門官員和國內外權威專家,探尋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的改革發展歷程。

□記者 張超文 周寧 祁蓉 黃可欣 廣州報導

譜寫生命交響:超270萬志願者登記捐獻 9萬多患者重獲新生

「器官移植是目前唯一由國務院頒布法規進行管理的醫療技術。」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表示,「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是大愛的交響。」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19日發布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顯示,2015年到2019年,中國內地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已累計完成24112例。2019年中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為4.16,是2015年的2倍多,這表明中國公民器官捐獻意願不斷提升。

「2019年,中國共完成5818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近2萬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正向第一大國邁進。」

援藏醫務工作者趙炬倒在工作崗位後捐獻了全部可用器官;

熱愛籃球的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後捐獻心、肺、肝、兩個腎、一對眼角膜,救助7人;

在重慶任教的澳大利亞小夥菲利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捐出全部可用器官,生命在5個中國人的身上得到延續;

……

點滴之水,匯聚成海。「5年來,感人事跡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公民用實際行動傳遞這份大愛。」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說,截至目前,有超過270萬人登記器官捐獻意願,完成捐獻器官9.4萬餘個,9萬多患者重獲新生。

5年來,中國移植醫療機構數量也在穩步提升。「截至目前,除港澳臺外,中國共有170家醫療機構具備器官移植資質。」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認為,「我國器官移植由高速度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中國器官移植可及性和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國家的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停滯,但中國仍砥礪前行。5月,39歲的新疆患者谷明(化名)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科病房出院。從他赴漢等待腎移植,到不幸患上重症新冠肺炎,再到痊癒後接受腎移植重獲新生,谷明成為世界首位重症新冠肺炎痊癒後接受腎移植的病例。郭燕紅說:「中國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器官移植手術沒有他國經驗可循,醫務工作者身著三級防護服開展手術,表達了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的決心和信心。」

在完成每一次「生命接力」的背後,還有一群默默無聞、奔走在生死之間的「擺渡人」——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截至目前,我們建立了2200餘人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除港澳臺外,中國共有133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志願服務者已達4000餘人,服務和管理更加規範。」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於福龍說。

弘揚法治下的大愛:35個規範性文件相繼出臺 「中國經驗」世界共享

器官捐獻與移植不僅飽含愛心與溫情,更是檢驗一個國家文明與法治程度的標尺:中國第一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早在2007年就正式頒布實施;同年,中國明確「禁止器官移植旅遊」;2011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增設「器官買賣罪」……特別是近5年來,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全面向法治化軌道邁進,頂層設計不斷加強,制度保障逐步完善。

醫學共識原則,將供體器官與受體自動匹配。」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介紹,「該系統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幹預,確保捐受雙方隱私,讓最需要的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匹配器官。」

5年間,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進程快馬加鞭,逐步形成科學公正、遵循倫理、符合國情和文化的器官捐獻移植「中國經驗」,與世界各國分享成果。

2016年,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高度讚揚中國在器官捐獻與移植領域的進展,認為中國的改革方向正確,值得他國學習借鑑。

在2019年「一帶一路」器官捐獻國際合作發展論壇上,何塞·努涅斯等世衛組織高級別官員稱讚,「中國經驗」可作為整個亞洲地區乃至全球的示範,最大特點是中國政府的強力支持。

國際器官捐獻與獲取協會主席費沙爾·沙辛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表示,中國的器官捐獻和移植正在以非常符合倫理的方式快速發展。「我堅信,中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者們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目標和願景,那就是實現符合倫理的器官移植、公平分配器官、提高器官捐獻數量,從而讓每一位等待移植的患者獲得新生。」

「2017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將參與、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明確寫入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今年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遺體和人體器官、人體組織捐獻作出明確規定。」郭燕紅介紹,截至目前,國家衛健委印發涉及器官移植規範性文件35件,此外,紅十字會等組織也出臺了相應文件。13個省(區、市)和5個副省級城市出臺了遺體和器官捐獻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

黃潔夫說,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基礎上,中國初步形成「器官捐獻」「獲取與分配」「移植臨床服務」「移植科學註冊」「監管」五大體系並不斷完善。

「比如,為確保器官分配公平、高效、透明,中國各大醫療機構嚴格使用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根據所在區域、病情危重、組織配型、兒童匹配、血型等國際

呼喚高質量發展:開通器官轉運綠色通道 多項移植新技術世界領跑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5年來,中國不僅器官捐獻數量快速增長,器官移植技術和質量也逐步提升。

2017年6月8日,上海浦東機場。為確保一個供體捐獻的心臟搭上當晚最後一趟飛往武漢的航班,147名乘客一致同意「為生命讓道」,推遲起飛90分鐘。

「這得益於2016年中國衛生、公安、交通運輸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旨在縮短器官轉運時間、確保器官質量的《關於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郭燕紅介紹,該「綠色通道」建立以來,器官轉運時間平均縮短1至1.5小時,2019年中國肝腎器官全國共享率升至20.2%(不包含港澳臺地區)。

器官轉運,也催促加快器官保存及灌注產品的研發進度。上海健耕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吳雲林介紹:「我司研發的腎臟灌注運轉箱是目前唯一在中國、美國、歐洲三大市場均有銷售的機械灌注設備。肝、腎、心、肺等器官保存液遠銷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

靈丹妙藥難尋就,須得妙手方回春。器官移植因其複雜程度、風險之大,被譽為臨床醫學技術「王冠上的明珠」。黃潔夫介紹,5年來,中國器官移植術後生存率居國際前列。其中,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肝移植受者術後生存率1年達83.3%,術後3年達74.4%;2018年心臟移植術後1年生存率達90.8%,高於國際心肺移植學會公布的85.4%;逝世後器官捐獻腎移植受者術後3年生存率為96.9%;2019年中國共完成9例兒童肺移植,創國內年齡最小的兒童肺移植記錄(不包括港澳臺地區)。

手術機器人等高新科技也應運而生、逐步普及。2019年,來自雲南普洱的患者夏嘉男藉助「達文西機器人」成功接受腎移植手術。「這有助於實現精準血管吻合和輸尿管再植,切口小、感染率低、恢復快。」夏嘉男的主治醫生、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腎移植中心主任孫洵介紹。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顯示,近年來,中國專家學者在供者特異性抗體、抗體介導排斥反應、移植相關病毒感染等研究熱點方面,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其間,器官移植創新技術不斷湧現:腹部多器官聯合移植技術世界領先;自體肝移植、無缺血肝移植等技術實現國際領跑;單中心兒童肝移植、心臟移植臨床服務能力居世界前列。

打鐵還需自身硬:拓寬器官捐獻來源滿足移植需求 建立高層級機制深化改革

器官捐獻與移植,事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社會文明和公平正義。受訪者普遍認為,雖然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差距。「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從三大方面堅守生與死的公平,推動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進一步拓寬器官捐獻來源滿足移植需求。「中國器官捐獻數量和捐獻率雖逐年增長,但與國內患者的巨大需求相比相距甚遠。」王海波說,截至2020年10月,全國仍有60439人次等待腎移植、5879人次等待肝移植、503人次等待心移植、144人次等待肺移植。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腎移植專家周江橋、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徐驍教授等呼籲:一是公民申領駕照時可以登記器官捐獻意願;二是鼓勵黨員幹部、醫護人員等特定人群逝世後捐獻器官和遺體;三是在各大高校開設「器官捐獻」通識課,讓廣大青年學子了解、加入器官捐獻事業。

——建立多部門共同發揮作用的高層級機制堅持深化改革。黃潔夫建議,加快修訂完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2007)》,對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賦予完整的法律論述。同時,儘快建立由政法、衛生、外交、宣傳、司法、紅十字會等部門共同發揮作用的高層級工作機制,確保中國器官捐獻、獲取、分配、移植、監管、執法、宣傳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各項工作形成合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陳忠華等建議,加快建立器官成本核算機制以及符合國情、有中國特色的第三方器官捐獻者家庭人道救助機制。

——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器官買賣。受訪者建議,衛生、司法、公安、紀檢監察等部門積極採取行動,對違法違規開展捐獻、獲取、分配、移植甚至參與器官買賣的,增加其違法違規成本,發揮震懾作用。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移』路同行,未來可期。」黃潔夫說,「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將持續深化改革,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典範。這是對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最大貢獻。」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焦點

  • 預告丨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致敬每一位「生命接力」之人
    有人在茫茫生死間,痛苦掙扎,等待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有人在喪親巨痛下,悲慟欲絕,依然攥緊生命的善念;有人承受誤解,擺渡於生死間,搭建生命之橋;有人不知疲倦,與死神爭分奪秒,帶著希望走過決絕……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這首由捐獻者、受捐者、醫者、協調者、志願者譜寫的「生命接力」大愛樂章,盪氣迴腸。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與死神爭分奪秒,帶著希望走過決絕……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這首由捐獻者、受捐者、醫者、協調者、志願者譜寫的「生命接力」大愛樂章,盪氣迴腸。2萬多名捐獻者,用最後之力遞出「生命的禮物」,讓9萬多患者重獲新生。張藝謀特邀執導微短片《「移」路同行》——真實記錄凡人英雄的溫情大義,展現「生命在陽光下延續」的華彩瞬間,致敬每一位「生命接力」之人。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珠江醫院 受捐者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在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聯合主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主題活動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看望慰問了於媛媛的家屬。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趙明教授透露,媛媛一個腎臟的受者也已籤下了器官捐獻志願書,延續她的大愛。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趙洪濤同志(右)向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授予「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生命接力先鋒隊」授旗儀式。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將「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交到中大新華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藍永金手中。
  • 「生命接力先鋒隊」慰問廣州器官捐獻者於媛媛家屬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創立的「生命接力先鋒隊」,21日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慰問該院器官移植科護士、器官捐獻者於媛媛的家屬。 伍曉丹 攝中新網廣州12月21日電 (王華 曾敏婷)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創立的「生命接力先鋒隊」,21日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慰問該院器官移植科護士、器官捐獻者於媛媛的家屬。
  • 解放軍原「猛虎師」改旅後移防新駐地
    據微信公眾號「中部戰區」(ID:jfjbbjjq)2月8日發表文章《移防不移志,「王留傑學雷鋒小組」的愛心行動仍在薪火相傳、紮根蔓延 》,從文章可知原濟南軍區駐豫某集團軍「猛虎師」在改編為81集團軍某旅後已經移防新駐地。
  • 大霧封路 危重病人急需轉院救治 暖!鄭欒高速人接力護送
    隨後,伴隨著閃爍的警燈和急促的報警器聲,一場驚心動魄又異常溫暖的生命接力在鄭欒高速上演。接到求助後,鄭州分公司迅速反應,值班領導明確指示,協同配合,充分調度,以最快的速度、最強的保障、最大的努力,打通生命通道,確保轉運危重病人的救護車快速通過,為挽救生命爭取時間。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助力偉大生命接力今天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門診大廳,開啟了一場特別的音樂表演、醫護人員快閃、交響音樂會表演等活動,此外,在門診大廳現場還舉行了義診和捐獻登記,眾多市民積極參與,並通過拍照、發朋友圈等形式分享給更多人。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央廣網廣州12月22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伍曉丹 韓羽柔)近日,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護士於媛媛在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3歲,但她的大愛留在了人間,她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使兩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她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不同的人生。
  • 鄂豫臺三地的一場生命接力
    湖北省臺辦提供湖北、河南、臺灣三地近日圍繞一名15歲的臺胞,開展了一場生命接力。2020年1月19日,15歲的小宇隨母親馬先玲從臺灣赴湖北荊門探親,原定於2月11日乘坐長沙飛高雄的班機返臺。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多地關閉出城通道,返臺班機停飛。據了解,小宇患血友病需定期注射特定針劑,母子行前只備好三支專用針劑。
  • 愛心再接力,武水集團「雙廠三水源」連通雷神山生命水脈
    本公眾號的上一篇文章介紹了火神山醫院的供水工程進展(武漢水務兵貴神速,火神山醫院「用水生命通道」建成),那麼雷神山醫院的「生命之水」又有著怎樣的進展呢?另外,不光是武漢水務集團,各地的供水企業都紛紛開展各種措施,充分保障人民用水安全,共同對抗疫情,本文也將帶您一看究竟。
  • 楊洋《在一起·同行》篇完結,朱亞文徐璐《救護者》接力講述英雄故事
    昨晚(10月1日),第三單元《同行》完結,樂彬(楊洋飾)、榮意(趙今麥飾)歷盡艱難返鄂奔赴一線的故事令人動容,一路上的見聞與經歷讓人歡笑之餘也展現了全國人民同心抗疫、積極配合的實況。今晚(10月2日),由曹盾執導、費慧君、李曉亮編劇,朱亞文 、徐璐領銜主演,趙魏、餘皚磊、曲柵柵主演, 尹昉特別出演的《在一起·救護者》將接力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大新華:黃潔夫教授開講「中華傳統文化與...
    10月1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支部(以下簡稱「聯合黨支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委員會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中大新華」)主題黨日活動暨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上線儀式在該校東莞校區體育館舉行。
  • 疫情下高博患者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生命接力獲各方馳援
    14 時,確認完畢,從醫院出發中華骨髓庫河北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新軍確認信息後,這袋「生命的種子」搭乘救護車,在河北省高速交警總隊石家莊支隊警車帶領下,前往石家莊裕華路高速口。昨日,在 200 萬熱心網友共同見證下,一場跨越京冀疫情封鎖線的特殊生命速遞在多方協力之下完成。 一份帶著供者 10 年堅守與祝福、承載著患者重獲新生希望的造血幹細胞,安全抵達北京博仁醫院!
  • 2020《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群星匯聚 溫暖同行
    12月14日,2020常春藤·旭輝《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如約而至,晚會圍繞「致敬最美醫者,助力英雄武漢」的主題,為觀眾們獻上了一道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小品《戰役英雄之我愛我家》,劉勁、馬少驊、凱麗、史可、姜宏波帶來的詩朗誦《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展現奮鬥在一線的人們「最美」的風採,致敬抗疫英雄,歌頌他們「以生命赴生命,以愛心聚信心」的無私大愛。
  • 器官移植科護士身後捐雙腎,受捐者毅然加入「生命接力」
    一位在醫院器官移植科工作的護士,在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義無反顧加入」生命接力」。12月4日,在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3歲的同時,她也將大愛留在了人間——她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使兩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自己不同的人生。
  • "與你同行"《一條狗的回家路》 患難與共不再孤單
    "與你同行"《一條狗的回家路》 患難與共不再孤單 《一條狗的回家路》「與你同行」版預告 不懼寒冬只因一路上有你 時長:02:02 來源:電影網
  • 在浙裡,在一起——路遙遠心無距,攜手伴愛同行
    》將接力《擺渡人》篇章播出。《同行》講述了在上海協和醫院進修的呼吸科醫生樂彬(楊洋飾)與武漢社區醫院年輕醫生榮意(趙今麥飾)在離漢進漢通道關閉,用自己的方式想盡一切辦法返回武漢工作崗位支援同事、戰友的故事,讚揚了醫護工作者恪守職責、崇高而偉大的奉獻精神。
  • 為救治這名出生在武漢的新生兒,三省接力開闢生命通道
    疫情期間,為了讓晏小寶能及時得到救治,湖北、安徽、江蘇的交通、衛生健康部門掀起一場愛心接力,在救護車和警車的護送下,晏小寶被送往南京市兒童醫院。因為晏義威需要隔離,南京市兒童醫院的醫護團隊便24小時地陪伴晏小寶,並每天至少與晏義威通兩次電話,及時告訴他孩子的病情。近日,孩子手術成功,體重也由剛入院時的7.6斤增加到了9斤。
  • 鳳凰衛視資訊臺十年感動之:海峽兩岸 生命接力
    鳳凰衛視資訊臺十年感動之:海峽兩岸 生命接力 下一組:誰是鳳凰最美的新娘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