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武漢的讀者反映,一些武漢周邊的漲水之後,一種「五彩魚」忽然大爆發,數量極多,尤其是漢江流域這種「五彩魚」極為多,甚至有人一下子能釣上百條!
長江君一聽說還以為是有什麼外來物種被洪水衝來,畢竟這種事件這些年來很常見。
然而仔細一看,卻恍然大悟……
原來,這些大量爆發的「五彩魚」,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鰟鮍魚。
鰟鮍魚是其學名,但它的「俗稱」可能有幾百個,什麼死光皮、苦花魚、麻婆魚、苦鯿魚等等等等……
如此多的俗稱,也可見它在我國分布範圍之廣,種群之繁盛——這跟鰟鮍魚的繁殖習性是分不開的,鰟鮍魚的繁殖產卵量不多,但其繁殖過程卻極為安全、孵化率極高!
這是為何?
長江君小時候在農村,聽過一個民間傳說,說鰟鮍魚是河蚌裡長出的「仙女」,河蚌就是它們的宮殿。
白天它們從裡面遊出,變成美麗的魚兒四處遊動嬉戲覓食,夜晚則遊回河蚌宮殿,變成仙女休息……
這個傳說,當然不可能是事實,但在生物學上,卻介紹了鰟鮍魚的繁殖原理——它們會將卵產在河蚌裡,因此獲得非常安全的孵化環境。
(養鰟鮍魚一般會跟河蚌混養)
當這些小魚全部孵化出來之後,就紛紛從河蚌張開的殼裡遊出,回到江河中繼續成長……
(傳說雖然有「靈異」成分,但也可見先輩們觀察之細微,許多學術理論,可能也是從這些故事獲得靈感)
得益於鰟鮍魚安全的繁殖方式,因此每年5-6月洪汛前後,鰟鮍魚就會忽然一下子在河道裡大量出現了
比如上面武漢釣魚愛好者反映的「鰟鮍魚大爆發」,就是這種情況。
不過,從全國範圍來看,因為各地方除草劑、化肥等的廣泛使用,鰟鮍魚的種群其實處在衰退過程中。
尤其部分水質汙染較重的地區,農村水溝、河道裡的河蚌等軟體動物死亡,導致鰟鮍魚繁殖困難,因此,這些鰟鮍魚就慢慢絕跡了鰟鮍魚更是堪稱正在消失……
這是因為鰟鮍魚是一種對水質高依賴的高氧性魚種,對水質的變化最為敏感。
有趣的是,隨著鰟鮍魚種群的衰退,這種曾經「最不值錢」的魚,如今已經升級成了一種觀賞魚,並有一些好聽的名字「中國彩虹」或「東方彩虹」。
鰟鮍魚「豔麗」的體態受到許多原生魚愛好者青睞,據說如今價格不低,甚至在國外的一些觀賞魚愛好者,還特意跑到我國的太湖等流域,尋找「上等」鰟鮍魚的野生個體……
如上所說,鰟鮍魚對水質變化很敏感,因此可以說,有鰟鮍魚的的地方水質就不會差。
事實上,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鰟鮍魚種群變化,完全能反映一個地區江河生態系統的變遷。
但願有一天,我們全國的江河裡,還到處都是這種「不值錢又不好吃」的鰟鮍魚……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