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執念是固執的念頭,有很多人共有的,有個別人獨有的。
今天是大年初五,財神節,人人都喜歡財神,寧波的朋友說,昨天一晚鞭炮聲沒停,到了凌晨更是震耳欲聾,她擔心財神爺被吵到,希望財神老爺去她家裡躲躲。
財富自由,多麼美好的字眼,讓人聽了眼中放光,很多財經大V苦口婆心的教你如何走向財富自由之路,一般人笑笑即可,不必當真,更不能當作執念,那是幻想,是偽命題,因為社會的運行始終服從正態分布。
發財這個事,服從社會系統的「二八定律」,極少數人掌握著極大部分財富,其餘的大部分人爭搶剩下的極小部分。
一般人在能獲得多少財富這件事上,學會「認命」是必要的,這不是消極,反而是遵從社會規律的積極表現。
認命不是不努力了,就坐等老天爺分配了,分多分少是命中注定的,我還努力個啥?
認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先掙到保證能掙到的錢,比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不這山望著那山高。
馬克斯韋伯說過:
如果不心心念念想去達成某些難以實現的目標,那麼那些輕鬆就能實現的目標可能也無法實現。
現在一些年輕人,眼高手低,普通的能幹的工作不願幹,想幹的高大上的工作幹不了,一心想走捷徑,一夜暴富,發大財,最後財沒發,卻變成了啃老族。
一個成年人,賺錢是貫穿一生的主要目標,但不是唯一目標,有些斜杠人,能力超群,本職工作幹得出色,至少還能做一項兼職,掙錢甚至比主業還多,讓人羨慕。但人生角色多了之後,是有多重任務的,特別是當了父母后,除了努力賺錢,還有教育孩子這個職責必選項。
有個母親,非常苦惱,孩子二十多歲了,學習不好,職高都沒畢業,學不上,工作也不幹,挑三揀四,拈輕怕重,現在白天在家睡大覺,晚上熬夜打遊戲,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這位母親,從小家裡窮,專科畢業工作後,發誓要努力掙錢過上好生活,她的運氣不錯,找了一個能掙錢的老公,生了兒子後,依然把所有精力放在掙錢上,孩子嘛,上學以後老師教育就可以了。
她的觀點是,我們小時候家長根本不管,不也照常能考上大學,我的人生目標就是掙錢,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老公勸她,掙錢我來,你下班後多陪孩子,她說,那可不行,咱們兩個都多掙錢不比一個人掙錢強嘛。
下了班,她把全部心思放在如何賺外快上,孩子完全放養,不聽話就打一頓,同齡的孩子都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她兒子沒有,她沒問過兒子喜歡什麼,想去學哪個興趣班,甚至兒子上了初中因聽不懂老師講課而逃學,被老師發現了告訴家長,她還埋怨是老師太嚴厲,教育制度不好,孩子才曠課的,她的做法是三下五除二把孩子打一頓,又投入到火熱的掙錢大業裡去了。
現在,錢是掙了不少,孩子成了這樣了,她口口聲聲說孩子不懂事,自己是沒有過錯的,為了怕孩子將來啃老,她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掙錢目標。
人有了執念,鑽了牛角尖,別人想幫也幫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