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發明製作了東坡肉,為何卻不殺生?

2021-01-12 sha傻1

蘇軾是大文豪,是北宋的豪放派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美食家。

東坡肉,就是他發明製作的一道名菜。但是蘇軾卻主張不殺生?下面幾個故事就是證明。

1.不惜捐錢,大量購買禽魚放生

當年蘇軾從歌舞班贖身了一位十二歲的小姑娘,叫王朝雲,朝雲脫離苦海後,來到蘇軾家做了侍女,一日,朝雲正陪蘇軾的小兒子在庭院中玩耍,小兒子脖子瘙癢,朝雲湊近一看,原來在他的衣領上有一個蝨子,順手取下便將他殺死了。

王朝雲

正好蘇軾看到了這一幕,便非常不高興地對朝雲說:『』我不惜捐錢。大量購買禽魚。

專門跑到很遠的地方將它們放生,以資冥福,你卻在這麼近的地方取下蝨子而將他殺死。這是為什麼呢?」

朝雲說:「無奈,為何它要咬人呢?」於是蘇軾做了首詩說:

蟣蝨近人身,氣體所感召。

彼飢而齧人,如人食麥稻。

又如禽魚輩,飛躍任所好。

胡為綱與羅,恣殺供庖灶。

一切蠢動物,有生同大造。

勸人息殺機,免受諸業報

王朝雲影視圖

朝雲聽罷,有所感悟,認為世界萬物確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自此之後,永不殺生,修行信佛,朝雲一直跟隨蘇軾,臨終時還誦金剛經。蘇軾作《西江月》寄意詠梅,以吊之曰:

玉骨那愁瘴霧,水肌自有仙風。海仙時過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鳳海鳥,一名倒掛子,好倒掛其身於百花枝上)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朝雲與蘇軾圖

又作一律曰:

不學楊枝白樂天,且隨通德伴伶玄。

阿奴絡秀方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壚為活計,舞衫歌扇舊如綠。

丹成別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2.與黃庭堅合成蘇黃,蘇黃從不殺生

影視劇中蘇軾

黃庭堅字魯直,一號山谷,是蘇軾的好友。兩人同在翰林院工作,人稱『』蘇黃」這兩人都不殺生,黃庭堅喜歡吃素,蘇軾對黃庭堅說:「已死的動物,省去掩埋。烹之吃它,以悅吾口,凡有氣息的動物,我都要放生,雖然不一定能活了但也是盡我的善念。

黃庭堅曰:「善哉。」因作詩曰: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刑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任我須。

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

蘇軾說:『』我未忌吃肉,怎麼能知不被閻王責怪呢?」

影視劇中蘇軾

3.判王安石鬍鬚上蝨子,「放」

王安石上朝奏事,鬍鬚上有個蝨子,皇上多次看著他笑,王安石也不敢問其原因。退朝後王安石問大家,今天皇上為何笑我了,大家告訴他是因為你鬍鬚上有蝨子,王安石順手摸下將其殺死。

王安石問眾人圖

蘇軾說:「你不如放了它,我給相公判此案,判詞是:蟣蝨小物,輒敢循遊相須。屢勞御覽,論其遭際之榮,何可殺也。求其處置之道,或曰放焉。」

大家聽後哈哈大笑。

通過以上三個小故事,說明蘇軾是一個施善不殺生者。

【參考文獻:《東坡詩話》】

相關焦點

  • "東坡肉」的來歷
    話說北宋詞人蘇東坡一生為官清正,耿直,不阿諛奉承,在朝廷裡得罪了不少的人。俗話說:走仕途為官方正則不立。特別的清高,特別的有稜角,就立不起來。所以與蘇東坡他一生的命運,真可謂是,三起三落呀,。三次被貶呀。他一生,三次被貶的經過以後,磨鍊出了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 杭州東坡肉的製作
    關注:美食新元素——馬濤、分享酒店餐飲管理智慧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關注或查看歷史信息打開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搜公眾號:matao858018輸入美食新元素並查找添加或者——登陸QQ44415314東坡肉,杭州名菜,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
  • 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北師大李山教授對此有一番妙語:「跟蘇軾一發生關係,豬肉,變成了東坡肉,變成了美味;西湖,變成了西子湖;三個標誌,變成了三潭印月,所以大家為什麼喜愛他?你不能不喜愛他,他就是這麼可愛。」
  • 蘇東坡善理新菜 喜好海南風物土產
    ,極欲全方位概括蘇東坡乃何等人物,其中提到他是」釀酒的實驗者」,是「飲酒成癖者」,奇怪的是唯獨沒提他是美食家,對於飲饌烹飪之道,蘇東坡不僅懂吃、會吃,更是會做的美食家,因地制宜,善理新菜,條件好時講究,不便時將就,常啜雋味,當年他在鄂東發明的「東坡肉「,飄香九百年,至今還是世界各地中餐館肉食類的招牌菜。
  • 東坡肉,為什麼要用繩子綁起來?
    循例,我盡地主之誼請他吃東坡肉,他吃得很開心,也不怕膩,一連吃了兩塊。不過一吃完,他就覺得奇怪,「鄭小塔,為什麼東坡肉要用草繩綁著?你看,反正我們都是要吃的,幹嘛費這麼大勁綁上去呢?」我直接回答說,「因為怕東坡肉跑了啊,不五花大綁的話,你就沒的吃了!」
  • 一碗東坡肉,背後有故事,它折射出蘇東坡豁達的人生態度
    說起蘇東坡,恐怕就連小學生都會認同他是一個才華橫溢,並且很有故事的人。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經歷坎坷,卻生性樂觀豁達,不改初心,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硬生生地可以將別人眼中的苟且於世,活成不折不扣的瀟灑人生。
  • 古代東坡肉是什麼味道的?放現在你可能都不吃
    一說起「東坡肉」,我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東坡肉那鮮紅油亮的色澤,香氣仿佛撲鼻而來,在人們的印象當中,東坡肉是一道色,香,味,於一身的上好佳餚。東坡肉方方正正,肥瘦相間,肉皮有著讓人垂涎欲滴的色澤,瘦肉入口即溶,肥肉肥而不膩。就算不愛吃肥肉的人,對東坡肉裡的肥肉,也毫無抵抗力。
  • 人見人愛蘇東坡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間絕版。」余光中說:「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嚴肅;可蘇東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人生為何不快樂?
  • 今天,我知道「東坡肉」是如此簡單,別再錯過了
    我了解到「東坡肉」很簡單,別再錯過了是時候給我們介紹一道傳統的慢煮菜了。據說發明這道菜的人想吃豬肉和瘋狂蘇東坡。這道菜的主廚似乎是聽錯了文人的話,做得粗心大意。一句話,東坡肉是一道美味,故事和有趣的功夫菜。
  • 蘇東坡吃蝙蝠!
    揚州  張廣祥眾所周知,蘇東坡是標標準準的美食家,或者叫的的確確的吃貨。在吃上,他有幾個特點:一是自己動手。孟子說:「君子遠庖廚。」敘理,美食家直接是去吃(品)人家做的,哪有自己動手的?上廚房是女人的事,大男人動刀動鏟子未免太掉身價了。但蘇東坡不這樣想,他不但酷愛美食,而且鍾愛廚房。最著名的東坡肉就是他的發明。
  • 蘇軾:發明羊蠍子的吃法,用楊梅包粽子,是位名副其實的吃貨
    但是,這位大文豪卻心胸豁達,特別是在看到黃州人不喜食豬肉,而為了改變這一窘境,蘇大學士又發明了新的吃法,史載:"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當這種吃法流傳到黃州城後,當地百姓頓覺味美湯鮮,後人也將這一創意發明稱作東坡肉。
  • 超級大吃貨蘇軾的那些美食情緣,詩人裡的美食家蘇東坡
    他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我們到廬山就會想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到西湖就會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我們吃荔枝,就會想起他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吃貨詩人」蘇東坡,文豪界的「超級美食家」
    「饕餮」蘇東坡,讀萬卷書,吃萬裡路!蘇東坡,堪稱超級美食家。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何說一代文豪蘇東坡是美食家?他不但愛吃、會吃、更精於吃,「擅辨食材、精通廚藝」,官做到哪裡就吃到哪裡。
  • 蘇東坡與東坡肉,探尋文豪與美食背後的秘密!
    人有真樂,雖至苦亦不能使之不樂。吃,就是蘇東坡的快樂。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蘇東坡簡直就是一個大吃貨。他也自謔自己為「老饕」,饕餮原本在古代傳說是一種貪吃的野獸,如此比喻,說明自己是個極愛吃、極貪吃之人。
  • 宋代「食神」蘇東坡,他最喜歡吃哪一道菜?
    因此蘇軾教家人講這些豬肉製成紅燒肉,回贈給徐州百姓,經過蘇軾指點的紅燒肉,肥而不膩,色澤明亮,因此徐州人都將它稱為「回贈肉」。三年後,蘇軾被貶黃州,在黃州時期,他的官職十分地位,團練副使,俸祿也不高,因此蘇軾自己開荒種地,偶爾買幾斤肉,做成紅燒肉打打牙祭。因為開墾的地方叫做東坡,所以蘇軾自稱東坡居士,而這種紅燒肉,也被叫做「東坡肉」。
  • 蘇東坡的腹瀉病
    蘇東坡還是超級吃貨,發明的許多美食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等等,現在仍是請客必點的菜。比如,我最愛吃的東坡肉。黃醫生一直非常崇拜蘇東坡,家裡有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李一冰寫的《蘇東坡傳》等書籍,每次讀來,非常仰慕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他的思想就像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一直照耀到現在。
  • 史上最寵粉絲的愛豆「蘇東坡」
    這裡不得不提一位蘇東坡的狂熱女粉絲——惠州溫氏。相傳蘇東坡被貶惠州時,定慧院溫都監的女兒溫氏一直傾慕著蘇東坡,已到適婚年齡,但不肯嫁人,常對家人直言「蘇東坡才是我的如意郎君」。她經常偷偷跑去傾聽蘇東坡吟詩,時間久了,蘇東坡才得知溫氏是他的鐵桿粉絲,因他而不肯嫁人,當時蘇軾心有歸屬,自身漂泊不定而不敢辜負。
  • 紀錄片《蘇東坡》全集: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只要你練書法,就繞不過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練書法不讀宋詞,怎麼也得吃飯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東坡肉…… 如果你愛蘇東坡,一定不可錯過——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關蘇東坡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
  • 一個會寫詩詞的蘇東坡,一個會做東坡肉的蘇東坡,擱你愛不愛?
    蘇東坡對潘彥明說,別的菜不要你動手,你就做幾道你最拿手的黃州菜吧。聞此,潘彥明便用糯米、冰糖、麵粉做了一盤燒梅,頂端點上紅,一個個像一朵朵正開著的石榴花。蘇東坡問,這叫什麼菜?回答道,這叫黃州燒梅。而後,潘彥明用五花豬肉,大塊兒蒸得爛爛的,放在陶砂鍋內。蘇東坡問,這叫什麼菜?回答道,這叫紅燒肉,大塊兒蒸,表示捨得給客人吃哩。而後,蘇東坡自己也做了好幾樣有四川風味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