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個成語不是莊子講的,莊子書裡沒有「東施效顰」,東施是晚到宋代民間發展出來的成語故事。
雙美圖
西施是上古時代很有名的一個大美女,她的故事有點像李安拍的《色·戒》。吳越打仗,越過打敗了,越王勾踐要復國,可是軍事力量不夠,談何容易,所以他就想到了一個現代人類還在用的方法,訓練女間諜。這些女間諜其實是在民間找到的。東村姓施的姑娘就是東施,西村姓施的姑娘就是西施……如果你只訓練一個女間諜,萬一她失敗了,你就沒戲唱了,所以要多訓練幾個。那次越王一次送去很多美女,讓她們運用各種能力去蠱惑吳王夫差。結果西施成功了。
我們不知道西施到底有多美,她留下的記錄蠻特殊,她大概有心絞痛的病,一痛起來她就會皺眉、捂住胸口,後來我們特意把這兩個動作命名為「顰」和「西子捧心」。西施每次一心絞痛,夫差會愛憐得魂飛魄散。「美」有時候是「憐愛」。
撲蝶圖
西施得寵,最痛苦的人就是東施,沒有人愛,失落,忌妒,因此,她也可能擺出各種姿勢,做出各種表情,努力要吸引他人注意,結果,大家還是都不太看她。
失落,忌妒,經常心裡會積澱成怨毒尖酸,他看著西施,心裡想:我到底輸她什麼?
美一旦開始有輸贏,有比較,其實是蠻悲哀的事。東施最後或許得出一個非常危險的結論:西施會心絞痛,她會「顰」,東施也就學著皺眉頭,裝作「顰」的樣子。
我常常想,東施有可能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美麗的女孩子,也許是跑四百米能的冠軍的田徑選手,皮膚曬得黑黑的,東施的美跟西施不一樣……很多人在電影裡故意把東施拍成一個很醜的女孩子,有人認為東施是「醜女」,我覺得不對,東施或許不醜,她的悲哀是沒有自己的存在自信。東施忌妒尖酸,沒有辦法安心做自己。有一天上朝,東施故意模仿西施心絞痛,想想看,那麼壯、那麼健康的女孩子,一皺眉,一捧心,裝作弱不禁風,所有人都覺得難看死了。
拈花仕女圖
「東施效顰」是一個很悲哀的成語吧,社會上許多人不好看,不是長相醜,是失去了自信,找不到自己的長處,沒有自信,一位模仿他人,矯揉造作,當然不美。
圖/張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