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昌版「限塑令」之稱的《南昌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南昌市的所有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這意味著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塑料製品「大限」將至。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南昌多家飲品店和餐飲店,發現已有部分商鋪換上了紙吸管。
原本生產塑料吸管的廠家為了生存和發展,紛紛轉型升級,但由於「限塑令」尚未落地,目前紙吸管的銷量不是很理想。
▲相比塑料吸管,紙吸管稍重一些,拿在手上質感不錯。
現狀
南昌不少奶茶店已改用紙吸管
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餐飲行業稱為「禁管令」。隨著12月份的結束,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將正式退出餐飲行業的歷史舞臺。近日,記者走訪南昌多家飲品店和餐飲店,了解吸管的使用情況。
南昌市紅谷灘萬達廣場有著多家奶茶店鋪,記者來到一家名為「COCO」的奶茶店,發現店鋪內使用的大口徑粗吸管已經由之前的塑料材質換成了紙質。「紙質吸管使用起來會比較費力,所以在戳開的時候需要用大一點的力氣。」面對前來購買奶茶的顧客,工作人員解釋道。
記者注意到,與塑料吸管相比,紙吸管要稍微重一點,拿在手上質感不錯,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實用。
「我覺得換成紙吸管很環保。」前來購買奶茶的顧客小熊告訴記者,她非常喜歡喝奶茶,上周來購買時,店裡提供的還是塑料吸管,沒想到現在已經換成了紙吸管。
隨後,記者前往其他幾家奶茶店進行走訪。在「古茗」奶茶店,放吸管的容器內,小吸管仍然是塑料材質的,但大吸管已換成了紙質的。在「娃哈哈」奶茶店,放吸管的區域分別標註了「紙吸管」和「塑料吸管」的字樣。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一些連鎖經營的奶茶店基本上都已經使用了紙吸管,其他規模較小的店鋪大多使用的仍是塑料吸管。
使用吸管的「大戶」除了奶茶店,還有餐飲店。在銅鑼灣購物廣場一家名為「春記」的餐飲店內,服務員給記者端上一杯飲料,所提供的吸管仍然是塑料吸管。
調查
紙吸管成本約為塑料吸管的3倍
為了落實國家的規定,記者注意到,很多知名餐飲品牌都發布了「官宣」。
如必勝客中國宣布,2020年底,中國內地所有必勝客餐廳將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同時,36個城市的必勝客餐廳將把現有包裝更換為紙袋或生物降解塑膠袋,預計一年可節省約9000萬個塑膠袋和7000萬支塑料吸管,相當於每年減少1000多噸不可降解塑料用量。
肯德基中國也表示,中國內地6600餘家餐廳將用紙吸管替代一次性塑料吸管,297個城市約89%餐廳的塑料叉勺將更換為木質叉勺,36個城市約70%餐廳的普通塑膠袋將被替換為生物可降解塑膠袋或紙袋。
記者從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肯德基品牌、必勝客品牌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江西的餐廳都在陸續進行切換,2021年1月1日之前一定會更換到位。
對於使用吸管較多的餐飲企業,更換紙質吸管直接面臨的就是成本的增加。記者通過電商平臺查詢了解到,100支獨立包裝的塑料吸管價格不到6元,而差不多規格的100支獨立包裝的紙吸管價格為16元多,紙吸管的價格為塑料吸管的3倍左右。對於使用量特別大的奶茶店來說,改用紙吸管代表銷售成本的增加。「雖然成本上漲了,但我們不可能把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如果產品因為更換吸管漲價,那麼,我們將會流失一部分客戶。」一家奶茶連鎖店的工作人員說道。
廠家
「限塑令」下果斷轉型生產紙吸管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更換紙質吸管只是成本的上漲;而對於專門生產塑料吸管的廠家來說,「限塑令」就是一場生存挑戰。
此前,南昌市綠旺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塑料吸管,日產量達到30萬支。「我們公司現在已經轉型了,改做紙吸管。」該公司負責人熊愛南告訴記者,公司位於南昌縣,由於生產時間比較久,業務比較廣泛,生產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由於「限塑令」的關係,本月起,公司已停掉了塑料吸管的生產線,轉而投產紙吸管。
「還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紙吸管),我們現在一天的紙吸管產量有10來萬支。」熊愛南說,紙吸管的生產成本約為塑料吸管的3倍,利潤雖然和塑料吸管差不多,但銷售量大大降低了,主要是很多客戶短時間內還未適應。
難點
塑料製品的流通成監管難題
就「限塑令」一事,記者採訪了南昌市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處。工作人員表示,隨著「限塑令」的到來,南昌已經召開了多次會議。對於目前掌握到的生產塑料製品的廠家,相關部門已經展開了約談,但是,有許多「小作坊」式的廠家並沒有納入監管,所以,對從這些地方流出去的塑料製品難以監管。
此外,塑料製品的流通並不僅限於南昌,餐飲企業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購買塑料吸管等塑料製品。「限塑令」對塑料製品的限制使用,是一個長期的方案,對於違反「限塑令」的企業或者單位,執法部門將展開相關的調查。
延伸
商超和集貿市場有了「限塑」時間表
記者注意到,《南昌市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市建成區範圍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5年底,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城鄉接合部、鄉鎮和農村地區集市等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記者走訪了南昌多家農貿市場,發現攤販們大多使用的仍是一次性塑膠袋,塑膠袋還有各種顏色。記者就「限塑令」隨機採訪了幾名攤販,年輕一點的表示有所耳聞,而大多數年紀稍長的則表示不清楚。「農貿市場完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目前來看不大現實。」一名農貿市場管理人員說。
記者還對南昌多家超市進行了走訪,發現有不少超市都提供了可降解的塑膠袋,這些塑膠袋需付費使用,不少消費者都是自備環保袋前來購物。記者在外賣平臺上點單,發現部分商家已經將快遞外包裝換成了紙袋。
「限塑令」的提出到正式落地再到實施,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對於違反「限塑令」的行為,一些城市已經納入誠信系統,南昌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舉措出臺,令人期待。
編輯∶林河水
【來源:江西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