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先於劇本 製片人當媽經歷成催化劑
在目前大多數影視作品的創作中,一般都遵循先挑選劇本後組建班底的流程,《辣媽正傳》《虎媽貓爸》兩部劇則恰好相反。據悉,新麗傳媒是先有了「辣媽」「虎媽」這兩個概念,在預估了兩個概念的市場效益後才組建了製片人、編劇、導演的基礎班底,典型的「概念先於劇本」。
黃瀾向鳳凰娛樂透露,「辣媽」的概念是該劇的編劇秦雯和導演沈嚴提出的,「他們當時還沒有基礎構思,就是兩人想做這樣一個劇,然後到我們公司來,我自己正好也是孩子的媽媽,一聽就覺得特別好,然後就一起集體創作。」除了黃瀾是媽媽外,編劇秦雯當時也剛生完孩子,兩位辣媽一拍即合。「虎媽」的概念則完全來自於黃瀾本人,她本人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嚴厲的「虎媽」,在看了華裔母親蔡美兒當「虎媽」的相關報導後徹底被激發了興趣,「因為我覺得全中國的媽媽都是這樣的,對孩子很嚴厲,比如每天練琴、不去同學家過夜、加強課外練習等等,擺在中國,是再也尋常不過,但在美國,竟能引起軒然大波。」黃瀾隨後做出了一個中國虎媽的故事模型,並向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提了自己的想法,初為人父的曹華益一口答應。
2.把握時機 緊扣80後結婚生子的重大轉變
如果注意觀察,從前兩年大火的《非誠勿擾》《爸爸去哪兒》到現在的《爸爸回來了》《我們相愛吧》等節目,都圍繞著「戀愛」、「親子」主題展開,而這也正是社會分層中最重要的支撐——80後正在經歷的事。綜藝市場如此,電視劇市場亦然,在都市青年男女戀愛、奮鬥類題材過後,「當爸當媽」主題方面的內容是新鮮且符合時代屬性的,當下的80後正在經歷著人生中結婚生子的重大轉變。黃瀾表示兩個辣媽劇都有這方面的考慮:「因為我覺得這個年齡,就80後當母親,是有新時代女性精神的,她會顛覆一些以前當母親的觀點,包括教育孩子的觀點,所以話題有很大的可挖掘性。」談及市場方面的考慮,黃瀾稱:「我們身邊同齡人當媽媽的特別多,我想過如果把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包括劇中父母遇到的這些問題,拿出來跟觀眾交流,應該很多人會有共鳴,所以市場會還不錯。」
《辣媽正傳》導演沈嚴曾在接受《綜藝報》採訪時表示:「其實我們的創作一直伴隨著社會的中流砥柱在走,那就是80後。最早的《奮鬥》,當時他們正處於畢業後邁入社會主流人群的階段。有兩年講情感婚戀的戲特別多。這兩年,80後們紛紛開始做爸爸媽媽,於是育兒題材的戲也就多了。因為節目受眾人群的成長,導致了創作方向的改變。」
因為有孫儷、趙薇的加盟,《辣媽正傳》和《虎媽貓爸》大放異彩,兩部劇還未播出時就成為觀眾最期待的年度劇目。黃瀾透露,當初選角時最看重的就是「演辣媽的女演員生活中也必須得有孩子。」
1、孫儷產子後鍾情《辣媽》題材 劇本圍繞本人定製
2012年底,正值《甄嬛傳》播得如火如荼,在看到《辣媽正傳》的部分劇本後,孫儷就被這個角色吸引。黃瀾描述:「那個時候孫儷剛好當了媽媽,她本人性格也很活潑,外在又很時尚,作為一個辣媽她特別符合。劇本中的辣媽俏皮又獨立,她本身對這個題材特別感興趣。」
而在選角之初,孫儷就是最早被考慮的人選,「《甄嬛傳》以後,我們覺得她需要演一部現代戲,我覺得她其實有這樣的出發點,而且她剛好當了媽媽,那就正好。」由於女主角定得早,劇本的創作就會容易很多,黃瀾表示:「劇本就是寫給孫儷的嘛,拿她的感覺在寫,從頭到尾就想得特別清楚,整個辣媽概念的剖析、定位、劇本構建……都非常清晰,所以很快就弄完了。」
2.趙薇「勇於挑戰自我」性格符合「虎媽」設定
在黃瀾《虎媽貓爸誕生記》一文中,她提到「虎媽」一角的確定費了一番功夫,「之後開始尋找演員,有的喜歡劇本,有的不喜歡劇本,上天下地追談了一輪又一輪。我虎視眈眈的,盯得不再是孩子,而是明星。對於扮演夫妻的兩個演員,我們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搭配方法。曹總焦急,姚導也焦急,聯合出動,卻遇到各種障礙。」最終,黃瀾決定嘗試找趙薇看看。
趙薇從兩個層面來說都符合劇方的需求,一方面,她的女兒小四月當時四歲左右,到了需要考慮「教育」方面問題的階段,趙薇本人面臨的狀況符合劇本設定;另一方面,趙薇從成名開始,一路挑戰自己,隨後又結婚生子,並通過再度深造轉型當了導演,一直勇於挑戰自我,很有「虎氣」。而且,當時趙薇也正好想拍電視劇,劇方恰好將劇本遞了過去,結果她很高興來完成「虎媽」這個角色。
《辣媽正傳》《虎媽貓爸》前者講都市女性生育前後的變化,後者講育兒話題,兩部劇表現內容各異,但在劇本創作上都緊扣當下80後面臨和關注的話題,尤其是《虎媽貓爸》,劇中多種教育觀念的衝突引發觀眾強烈反響,帶來收視率的同時也製造了一股全民討論育兒話題的風潮,成功為該劇加分。除此之外,劇中職場惡鬥、婆媳關係、婚姻危機等元素也令故事更加複雜而精彩,讓「辣媽」「虎媽」形象更加豐富動人。
1、耗費兩年時間採訪 全面榨乾生活
與其他都市生活劇相比,《虎媽貓爸》的劇本研發過程相對比較困難,因為該劇帶著教育的話題。黃瀾透露:「為了營造好這種當下的社會話題,我們做了很多採訪,包括孩子家長、老師、班主任,還有獨立教育機構、培訓班老師以及國外回來的教育專家,這些都採訪了。我覺得前後有兩年多吧,都在想怎麼弄。」另外,該劇在故事搭建過程中也遇到很多波折,「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對我們創作者來說,教育的主題究竟應該走向何處,本身我們也帶著困惑,所以寫劇本會比較慢。」
作為製片人的黃瀾看來,劇本創作最重要的是生活積累,光有概念走不下去,沒有源源不斷的生活細節做保證,不可能創造出打動人的人物和情節,「你的劇是關於辣媽的,你就得找有這種生活體驗的編劇來寫,如果你找一個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或沒有孩子的男人,你要寫一個辣媽,那就很困難。」黃瀾記得,當初為了寫好《辣媽正傳》,策劃團隊的幾個辣媽們將自己的親身故事全部翻出來,「偶爾討論不下去時,我們就把各自的經歷都奉獻出來,包括產房中的事,全面榨乾生活。」
2、鋪成多層人物關係 生活原味中現「辣媽」
可以看到的是,《辣媽正傳》《虎媽貓爸》兩個劇不僅有引人關注的話題,還有超強的故事情節和複雜的人物關係,這也是它們能留住觀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比如趙薇飾演的「虎媽」,她除了要面對孩子的「育兒」問題外,還要面對職場中的鬥爭、婆媳關係處理、婚姻危機等現實問題,這些元素讓劇集本身更加豐富,也讓虎媽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黃瀾表示:「母親只是她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應該全方位、立體地來講述生活,把與其相關的各種同學、朋友等關係放進來,這才是我們生活的原味嘛。」
孫儷、趙薇在兩部劇中都帶著新時代女性的特色,也都是職場女性,所以服裝、造型方面投入頗多,黃瀾透露:「這塊我們會多下預算,相信比其他劇要多一些。」
拍攝期間,劇方會根據孫儷、趙薇的推薦為她們單獨聘請造型師,對應的造型師在試裝前就要熟讀劇本,然後與導演溝通,再根據演員的特色和角色做搭配和設計。拿《虎媽貓爸》舉例,劇中趙薇的服飾時尚百變,搭配的包包也靚麗且有氣場,據悉,她在劇中造型多達數十套,Alexander McQueen、Burberry、LV、Celine等大牌更是輪番登場,「壕」氣十足,令人眼花繚亂。黃瀾表示:「有的就是買的,有的是贊助。但花費都由劇組來承擔,因為商業條款中寫明戲服由劇組來負責,但也不排除明星們自己戴個手鐲什麼的,大部分反正是我們提供唄。」
除了大牌服裝和奢侈箱包外,《虎媽貓爸》中連餐具也來頭不小。網友近日在網上扒出,「虎媽」拿的有藍色鹿的餐具來自北歐頂極家居設計品牌Iittala,該品牌具有128年的歷史,趙薇劇中拿的款式為「童話森林」系列,現已停產,且在國內十分罕見。據悉,因為趙薇是Iittala的忠實粉絲,《虎媽》中的餐具均為她在歐洲親自採購,完全就是「盤子比菜貴」。
1、不為植入而植入 必須因劇情而植入
對於廣告商來說,都市家庭生活劇有優良的植入基因。在《虎媽貓爸》中就有招聘網站、洗滌用品等廣告植入。據悉,在《辣媽正傳》中共有包括汽車品牌、嬰幼兒產品、化妝品品牌以及電商品牌等14個植入廣告,但很多觀眾在看劇時並未覺得違和。
發行人高金璽曾表示:「《辣媽正傳》在拍攝時有一條硬規矩——不是為植入而植入,必須因劇情而植入。幾個品牌產品都是劇中的重要道具,與劇情的銜接天衣無縫。」高金璽還曾表示:「我們團隊會精心打造劇中人物與植入品牌調性的高度吻合。且沈嚴導演有多年廣告導演的經驗,在駕馭廣告植入時常常提出非常專業的建議。」不僅如此,「辣媽」不僅僅是單純的廣告植入,另一個有建設性的嘗試是引導植入合作品牌在《辣媽正傳》的播出平臺上投放貼片廣告,有效化解了以往片方植入廣告與電視臺硬廣銷售的矛盾,使片方、播出平臺和廣告商實現共贏。
2、「好題材+強陣容」引廣告主爭相買單
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曾表示,38集的《辣媽正傳》總售價達2億,單集銷售價達到了500萬元,創造中國電視劇市場之最。雖然2015年實施了「一劇兩星」政策,電視臺購片成本有所減少,但《虎媽貓爸》依舊賺錢了。該劇首輪播出最終落在了東方、天津兩大衛視,江蘇、浙江等衛視跟播,幾大網絡平臺進行聯合播出,據悉,幾個平臺也做了相關的衍生節目,藉此拉升廣告收益。據了解,在該劇開播前一個多月就已經有十幾個廣告主在不同的平臺爭相下單。對此,黃瀾表示:「本身題材就好,然後編劇、導演、演員綜合實力都很強,所以東西好的話,營銷就會比較簡單一些,客戶也很喜歡。」
本文系鳳凰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