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和中國香港經濟繁榮發展,香港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地區,與其他三個地區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上世紀末日本影視娛樂文化對中國香港影視娛樂文化的影響。
一些改編自日語歌曲的中文歌
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中的這個經典場景配樂,名字為《Here We Are Again》,是96年日劇《悠長假期》的插曲。
2.日本偶像明星對中國明星的影響
上世紀日本有一個歌姬很火,她就是中森明菜,她是20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最具代表的流行女歌手之一,被日本人稱為「元祖歌姬」。
中森明菜外表柔弱讓人有想要保護的欲望,是當時很多男人的夢中情人
就連哥哥張國榮在91年雜誌訪談中就表示「中森明菜,我喜歡倔強的女孩子,我對她有幻想,有一次聽聞中森明菜來香港,可惜沒有人給我『通水』,要不然我去的士高撞她」
徐克版的《倩女幽魂》聶小倩一角導演中意的女主一開始並不是王祖賢,而是中森明菜。因為中森明菜身上清冷倔強的氣質非常符合小倩這個角色,劇中聶小倩洗頭的那張畫像就是照著她畫的
不過後來中森明菜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演,才有了王祖賢版本的聶小倩。
也是在那個時代,日本出現了一個國寶級男神——木村拓哉
木村拓哉的經典長發造型曾是很多明星模仿的對象
大S徐熙媛就是他的粉絲,為了他學日語,年輕的時候還想過去日本發展,在綜藝節目上看到木村特地為自己錄的視頻還激動到流眼淚
羅志祥等了20年跟木村拓哉的合照,現場非常的激動興奮
周星馳曾說木村是日本最好的男演員
臺灣知名歌手陳綺貞還創作了一首歌曲《我喜歡木村拓哉》來對木村表白。
客觀地說,上世紀末日本經濟文化一片欣欣向榮,是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輸出地之一,包括至今仍有不小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