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壇有很多的歌王天后甚至「歌神」,許多的天王大咖靠著自己的歌唱實力撐起了80、90年代的華語歌壇。
中國流行歌曲最早流行於上世紀70年代的港臺地區,而日本在50年代就有了較為成型的娛樂圈。70、80年代港臺地區很多藝人都到日本學習和發展,像鄧麗君,羅文、beyond樂隊等都去過日本。所以回來以後大量有翻唱的,或是有日本製作人為他們製作的中日雙語的版本歌曲,而很多港臺藝人也在日本拜師。也許有些人並不太了解哪些歌曲是改編的,我們就來看一看到底哪些被我們一直傳唱的歌曲是日語歌曲改編的呢?
《風繼續吹》是張國榮的成名之作,也是電影《縱橫四海》的主題曲。這首歌源自為山口百惠於1980年演唱的日語版《さよならの向こう側》。後來在1983年該歌重新由鄭國江改歌詞為《風繼續吹》,旋律低回婉轉,通過張國榮細膩的演繹,用平淡坦然的聲音,唱出了無奈與淡淡的哀愁,歌聲中的濃情繾綣直透聽者耳中,曲盡意不盡,奠定了此後張國榮慢歌演繹的風格。
《千千闕歌》是香港女歌手陳慧嫻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曲選用日本歌星近藤真彥的歌曲《夕焼けの歌》,由香港填詞人林振強重新填詞,這首歌雖然沒有過於激揚的旋律,卻在平淡中透著憂傷,臨別在即,一切要講的話也不知從哪裡開始,唯有憑歌寄意,把幾年以來所想所講,以歌詞的形式表達出來 。每一句歌詞都是心中所想,每一段樂韻都是心意所訴,歌中的離別場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
《容易受傷的女人》這首歌是王菲翻唱日本歌后中島美雪70年代末的作品《口紅》(ルージュ)。旋律優秀、哀宛動人的歌曲到今天聽起來依然動人心弦,深入到內心最細微敏感的神經末梢。王菲的音色質感之美,猶如柔潤透明的美玉、清澈見底的溪流,又如澄淨深遂的天空,穿透感極強。憑這張唱片一推出即斷市,銷量衝破白金,碟內的《容易受傷的女人》,橫掃全港,更在各電視臺的音樂頒獎禮中,勇奪金曲,聲勢可謂一時無兩,令她一舉躍入香港一線女歌手的行列。
在20世紀90年代初,李克勤剛進入寶麗金不久,有天聽到《月半小夜曲》的日文原版河合奈保子的《ハーフムーン·セレナーデ》旋律後,被深深吸引,但被告知已被同公司的關正杰所用,讓他很失望。突然有一天,關正杰決定改編其他歌曲而放棄了這首歌,李克勤趕緊把它拿過來重新改編,《月半小夜曲》有著悽楚動人的曲調、跌宕起伏的旋律以及直抵人心的歌詞,該曲道出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管弦樂的形式以及點綴的歌劇和聲,有了一種「悲壯」的形式意味,而不僅僅是小情小調的「哭訴」。李克勤在音樂路上找到了一些變化,更具力量感,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聽感 ,《月半小夜曲》也成為其代表作之一。
《後來》是劉若英的一首經典情歌,但是這首歌並不是原創中文歌,這首歌是翻唱自日本歌手Kiroro的《未來へ》。這首歌也是為那些為愛後悔的人所唱。在花樣年華的年紀遇到了最美的你,這份回憶是深刻的,但最後終是遺憾的。十七歲的愛情那樣真摯,那樣美好。時間,讓你看懂了愛情,讓你學會了如何去愛,也衝淡一切的悲傷。如今,請好好把握自己的愛情,讓你們的感情成為永恆,而不是曾經的回憶 。
《讓我歡喜讓我憂》是周華健的一首經典情歌,它翻唱自日本組合恰克與飛鳥的歌曲《男と女》,歌曲由李宗盛填詞。李宗盛完美的填詞,與這首歌的旋律配合得天衣無縫。大陸歌迷認識周華健大概就是從《讓我歡喜讓我憂》這張專輯開始的,它也就成為了周華健最經典的專輯。好嗓子需要有好的歌曲來體現,周華健讓你知道什麼叫做「婉轉」。 讓我們從歡喜中找到自己,經過憂愁變得成熟。
《李香蘭》由張學友翻唱粵語版,周禮茂作詞。為中日合拍的電視劇《別了,李香蘭!》的主題曲《行かないで》(玉置浩二)。《李香蘭》在中國臺灣、新加坡、中國內地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受到熱捧,時至今日,世界各地許多華語電臺仍舊時常播放。《李香蘭》當年推出後在香港並未獲得任何獎項,甚至連勁歌金曲的季選歌曲都未能進入,但後來在香港成為經典,是罕見的雖非冠軍單曲卻日後大熱之粵語經典歌曲。
文中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