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手腕疼?當心得了「媽媽手」!這幾個動作幫你緩解

2020-12-22 醫聯媒體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麻醉科疼痛門診 黃希照 副主任醫師、羅超容主管護師

一些寶媽在生完孩子後開始出現手腕部疼痛,疼得厲害時甚至手腕一點勁也用不上。陳小姐剛生完寶寶,但她最近特別的煩惱,原來,生完孩子後不久,她便開始出現右手腕疼痛,一開始只是做某個動作時手腕部感覺刺痛了一下,後來慢慢地發展到拇指不能握拳,甚至連擰乾孩子的衣服、毛巾也無法做到,之後更是連睡覺都會痛醒,實在沒轍了只能來到疼痛門診向醫生求助。

「神針」技術,讓「媽媽手」不再疼痛

醫生接診後,給陳小姐進行了肌骨超聲檢查,在可視化技術下,我們清晰地看到兩根肌腱被一黑色的圈圈緊緊地綁住,動彈不得---其實就是控制拇指的兩根肌腱炎症水腫了,從而導致被包裹它們的腱鞘卡壓住了,進而出現了疼痛和手部關節處無法使勁的感覺。

了解了陳小姐的情況後,在之後的短短數分鐘,針對媽媽手的消炎鎮痛藥就在超聲可視化技術下按照導航路線進入到兩根肌腱之間的腱鞘內,注射完後陳小姐感覺疼痛明顯減輕了。

之後,醫生又給她進行了上臂肌筋膜松解技術和拇指功能鍛鍊等綜合治療,到第三天回訪時,陳小姐的症狀已經緩解了90%左右。又過了1個月,這位媽媽和他的先生再次來到疼痛門診向醫生道謝,連連稱讚這「神針」技術讓她的腕部疼痛消失了。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媽媽手」不是只有媽媽才有的「專利」

「媽媽手」,醫學上稱之為腱鞘炎,或狹窄性腱鞘炎,是手部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手腕橈骨莖突部及拇指與中指。腱鞘是包繞肌腱的鞘狀結構,外層為纖維組織,附著在骨及鄰近的組織上,起到固定及保護肌腱的作用,內層為滑膜可滋養肌腱,並分泌滑液有利於肌腱的滑動。

但如果反覆過度摩擦,則可引起肌腱及腱鞘發生炎症、水腫、纖維鞘壁增厚而形成狹窄環,進而造成肌腱在鞘管內的滑動困難,即為狹窄性腱鞘炎。

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新手媽媽長時間抱娃,或抱娃姿勢不當,導致手腕部的肌腱與腱鞘不斷摩擦、勞損,發生炎症。此外,孕產期激素的變化,也是導致孕期或哺乳期媽媽患上「媽媽手」的重要原因。

「媽媽手」是媽媽才有的「專利」嗎?答案當然不是啊!長期抱寶寶的爸爸,爺爺或者奶奶也會得這種病。而且長期玩手機、長時間用雙手重複一個動作,亦是這種病的誘因。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出現「媽媽手」時,最常見的症狀是手腕部靠近大拇指的部位感到疼痛,特別是在轉動手腕或握拳、抓握東西等使用手腕或拇指的時候,多數人指出疼痛在手腕內側突起的骨頭處,部分人僅僅感覺手部關節處很「彆扭」,關節運動時感到酸脹或感覺使不了勁,它可能來得很突然,也可能是逐漸加重。嚴重一些的,可感覺受累手指活動受限。

歸納起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幫您判斷您是否患上了「媽媽手」:手握拳將拇指包在另外四隻手指下, 手腕再向小指方向擺動,如果這會您感覺手腕拇指側有明顯的疼痛,那麼,很可能您已經被「媽媽手」纏上了。

腱鞘炎是屬於一種勞損性的疾病,預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平時一定要避免過長時間、不合理或反覆地勞累你的手指與手腕,避免長時間寒冷刺激(如冷水洗刷、空調溫度設置過低等),並注意放鬆與休息,以減少腱鞘損傷的機會,避免腱鞘炎的出現。

「媽媽手」功能鍛鍊操,在家也可以動起來

為大家奉上一個實用的「媽媽手」功能鍛鍊操,讓您不用上醫院也可以進行治療:

1、掌面朝上,大拇指尖放在第四指的底部,然後拇指從手掌上垂直抬起,保持拇指伸長約6秒,然後鬆開,重複8-12次。

2、將一條橡皮膠套入手中,然後用力撐開,各手指均感覺受力,保持5秒後放鬆,重複8-12次。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3、伸出你的手臂在你面前,就好像你要和別人握手一樣。拇指彎過手掌,用你的相反的手輕輕地伸展你的拇指和手腕向下。你會感覺到手腕拇指側的伸展。保持至少15到30秒。重複2到4次。

4、手掌朝上伸出你的手臂。在你的手上握住一個小啞鈴(用小易拉罐汽水代替,把你的手腕向上舉起來。你會感到手背有一種伸展的感覺。慢慢降低你的手腕,使重量回到原來的位置。做2組各15次。

「媽媽手」程度比較嚴重的,經過功能鍛鍊無效的,請不要猶豫尋求疼痛專科醫生的幫助。

(通訊員: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

相關焦點

  • 預防「媽媽腕」呵護手腕健康,玩這個小球就對了
    在我的幾個育兒交流群裡,除了每天分享帶孩子的快樂、交流帶孩子的心得之外的這類溫馨日常外,偶爾也會有寶媽抱怨自己的手腕會莫名其妙有點疼。手腕疼痛問題不說不要緊,一提起竟然一呼百應:許多媽媽產後都會出現手腕疼痛的症狀,大拇指根部和手腕的交界處是高發位置,一抱起寶寶、甚至拿起奶瓶,手腕就疼,連彎腰撿個東西都吃力。  聽說這種疼痛實際上是一種腱鞘炎。
  • 30歲奶爸手腕疼被診為「媽媽手」
    龍頭新聞訊 30歲男子因為手腕疼到醫院檢查,被診為「媽媽手」。患病原因為長時間同一姿勢抱孩子所致。雖然說手腕還是一個勁兒地疼,但是這個「奶爸」臉上仍然有喜悅,因為這是對孩子愛的象徵。 陳先生今年30歲,孩子已經1歲半了。
  • 手腕疼?當心得了腱鞘炎!這兩類人尤其要注意!
    手腕疼?當心得了腱鞘炎!這兩類人尤其要注意!, 這就是腱鞘。 三個動作,拯救你的滑鼠手 皮筋抗阻伸指
  • 手腕疼還鼓個包?當心得了腱鞘囊腫!這套護手操送給你
    手腕疼還鼓個包?當心得了腱鞘囊腫!這套護手操送給你 2020-12-04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手腕疼怎麼回事,十個妙招可以幫助緩解,可收藏
    人們如果在生活中經常過度勞累,經常乾重活或者是長時間工作的話,就會讓身體出現超負荷的工作,還會出現各種疾病,但是最常見的就是手腕疼。當手腕疼的時候會影響人們的生活,還會影響人們的工作,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想要徹底的治療好手腕疼,同樣也有很多人想要知道是怎麼回事引起的手腕疼呢。
  • 健身經常手腕疼?平時多練這4個動作,你的手腕會更加結實
    要問健身哪裡最容易受傷,毫無疑問就是手腕部位。我們很多玩家在健身初期的時候,手腕會經常疼,做伏地挺身也疼,彎舉也會手腕疼。面對這種情況,很多玩家都會藉助護腕來保護手腕,但是我想跟你說的是,護腕是用來突破的,平時訓練用不到。
  • 健身經常手腕疼怎麼辦 多練這4個動作 手腕會更加結實
    要問健身哪裡最容易受傷,毫無疑問就是手腕部位。很多人在健身初期,手腕會經常疼,做伏地挺身也疼,彎舉也會手腕疼。要想解決手腕疼這個問題,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主動訓練手腕,讓手腕更加結實。健身經常手腕疼?多練這4個動作,手腕會更加結實。
  • 做伏地挺身手腕疼,教你5種方法,和疼痛說再見!
    伏地挺身、引體向上、深蹲三個動作組合成為了徒手健身的「鐵三角」,而伏地挺身最為上肢訓練最方便快捷的動作,在新手期間非常容易出現關節疼痛的情況,而其中手腕疼就困擾了很多初學者。那麼接下來就聊聊關於伏地挺身手腕疼的那些事兒!
  • 長期的手腕痛,可能是腱鞘炎,按壓這幾個穴位幫你輕鬆緩解!
    我還以為她又在發瘋,便說:「你這兩天又受了什麼刺激,不會是申請變性失敗了吧。」她怒吼著說:「我都這樣了,手都動不了了,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了,你咋這麼沒良心了。」我問她怎麼搞的。她說她上次滑旱冰摔了,手著地光榮地支撐起整個身體,從而導致手腕疼了半個月,後來好轉了一些,現在一提重物就復發,簡直不能活了,早知道那時候就應該聽我的話,去醫院治一下的。我想著她多半是得了腱鞘炎,決定下午陪她去看看。
  • 做瑜伽手臂支撐體式手腕疼,老師說我是「滑鼠手」,是真的嗎?
    腕隧道症候大概是現代人除了媽媽手、板機指之外最熟的手部症狀,因為常常發生在使用滑鼠的手,所以又稱「滑鼠手」。這種會造成「正中神經麻痺」的問題相信有去看過醫生的朋友應該知道會被開「超聲波」治療。月狀骨脫位:碗口下緣變形,月狀骨是正中神經正下方的腕骨,當它受到外力擠壓而脫位向上壓到正中神經,也會引發症狀,通常是跌倒手撐地、長期做前推動作的工作(如瑜伽中的手臂支撐動作)。我得到腕隧道症候群了嗎?
  • 熊黛林產後10天患「媽媽手」……這件事所有女人都該注意了!!!
    後來有記者採訪後才知道,原來成為新晉媽媽後,熊黛林要長時間抱孩子,加上用錯了力,不小心患上了「媽媽手」!▼隨便在網上搜搜,你也會發現有不少網友都曾被「媽媽手」所苦惱,其中絕大部分是女性,得了一種「抱孩子的後遺症」;▼
  • 身體各部位疼痛對照表,附有效緩解動作圖示!
    但是各個部位的疼痛究竟應該如何緩解呢?對照這篇文章,就會一目了然!非常簡單實用,快來一起看看吧! 頭疼 這時你需要的是抽出時間放鬆自己,或者去泡一下溫泉,我相信這是很好解決頭疼的方法。 緩解方法: 倒手杖式-仰臥廣角式
  • 手腕關節疼,要從三方面考慮並對症處理
    傷病陳述 我的手腕骨關節交界處發力疼痛,忘了是從啥時候開始的。日常不影響,就是提重物關節處發力時會疼。我的消炎藥剛吃完,紅花油也快用完了,略微好轉,但用力還會疼。問一下,我這是什麼病,怎麼治最好?
  • 做對這幾個動作,或可以緩解疼痛!
    如果在遊泳過程中發生抽筋,你應該立即儘可能地將你的大腿向前伸直,腳後跟向前蹬,並用手將你的腳拇指用力扳向你的身體,反覆多次一直到症狀消失。 治療小腿抽筋的方法有很多,做對這幾個動作,可以緩解疼痛,基本上是放鬆局部肌肉來緩解疼痛。那麼為什麼引起小腿抽筋呢?抽筋怎麼辦?
  • 支撐類動作做得並不多,做下犬式時手腕疼為什麼?
    很多人反應,在瑜伽練習中手腕不舒服。還有人更委屈,我也沒做倒立什麼的,就做做下犬平板之些,手腕都疼是為什麼?今天就來聊一聊瑜伽練習中手腕的正位和保護。因為內容比較多,廢話不說,直接進入主題。反覆多次的練習,一開始你可能注意不到這麼多的細節,沒關係,你知道這些細節慢慢的向上靠,能做到多少做到多少這就夠了。我講得很細,但是你在做動作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呼吸的時間,所有動作都完成了。
  • 媽媽手只是媽媽的專利?錯!這些人群也高發
    媽媽手只是媽媽的專利?錯!自訴右手腕部疼痛數日無法帶孩子及從事一般家務勞動馮海軍副主任醫師一看患者疼痛在右手腕部橈側局部壓痛明顯,讓她做了如下圖的動作
  • 生完按肚子才是「人間煉獄」 產後減少按壓疼的技巧
    這是很多第一次懷孕的媽媽心裡話。幸福當然也有的,當你第一次聽到胎心,當你感受到胎動,當你第一次看到四維,每一樣都能激動好幾天。同時,孕期的早孕反應、腰酸背痛、失眠焦慮,也能折磨孕媽媽們夠嗆,以為在分娩結束後就劃上了句號,沒想到真正的「人間煉獄」是生完按壓肚子!
  • 幾個瑜伽動作,幫你來緩解
    經常跑步和運動的人,常常會感覺到膝蓋的疼痛和不適,給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告訴你幾個瑜伽動作,能很好地緩解膝關節的疼痛。第一個動作:幻椅式站立在墊子上,雙腳打開與髖同寬,雙手放於身體兩側。功效:緩解肩部僵硬,減少腿部脂肪,消除腿部腫脹,使雙腿更加修長。拉伸腰背部和手臂,使身姿顯得更加挺拔提升橫膈膜,按摩心臟。增強身體平衡力,有助於矯正腿部不良體態,使體型更加優美,重新回到美麗曲線。靈活膝關節,還能預防膝蓋衰老。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基礎代謝,讓你越練越年輕。
  • 瑜伽初學者為何總是手腕疼?注意好這兩點幫你完美解決!
    對於瑜伽初學者而言,有90%的練習者都曾在練習完後感到手腕疼痛!其實手腕的構造非常精妙,但同時也很脆弱!反覆練習8-10次動作02、手抓球練習,找一個空心球拇指和食指發力捏球,停留3-5個呼吸之後五指用力抓球
  • 小心「媽媽手」找上門
    之所以上熱搜是最近剛生完雙胞胎不久的熊黛林被拍到和母親外出求醫。讓人矚目的是她雙手纏著護腕,連硬幣都拿不穩,疑似受傷。被問雙手是否有大礙時,熊黛林回答道「媽媽手」!據悉,熊黛林產後凡事都親力親為,因抱女兒用錯力才患上「媽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