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導演拍攝的藏地題材電影《氣球》即將上映——萬瑪才旦:我無法...

2020-11-19 騰訊網

11月20日,萬瑪才旦執導的第七部故事長片《氣球》將在全國公映,跟前兩部作品《塔洛》和《撞死了一隻羊》穩定的鏡頭語言不同,《氣球》全片大部分時間都用了手持拍攝,稍微搖晃和運動的鏡頭,將片中女主角卓嘎面臨的多重困境準確地傳達了出來。而對於導演萬瑪才旦來說,即便準確傳遞出了卓嘎的困境,但卻無法給這種困境提供答案,他說,「卓嘎的困境,其實也是我自己的困境。」

靈感來自於一隻漂浮的紅氣球

昨天,在朝陽門附近的一家公寓裡,記者見到了萬瑪才旦導演。這些年,他把工作室安在西寧,除了拍片,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生活在北京、西寧等大城市,這種跟故鄉保持一定距離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他更加清晰地「回望故鄉」,也更加有靈感寫出更多故事。

《氣球》的靈感可以追溯到10年前。在秋天的一個日子裡,他準備去中央民族大學找朋友,走到雙安商場的時候,看到了空中飄浮著一隻紅氣球,這個景象觸發了他的靈感,很快就寫出了劇本,但卻沒有找到拍攝機會。後來,他寫成了小說,發表在廣州的《花城》雜誌上。2018年,終於有了拍攝機會,他在小說的基礎上改編成劇本,這就是現在的《氣球》。

《氣球》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在藏地推廣,卓嘎和丈夫達傑已經生了三個孩子,再生就不被政策所允許。有一天,達傑帶著大兒子出門還借種公羊時,父親突然去世,他悲痛欲絕。葬禮過後沒多久,妻子卓嘎懷孕了。迷信的丈夫達傑認為這個孩子是父親轉世,堅決不許妻子引產,可是現實的壓力讓卓嘎實在不想生第四個孩子了,原本恩愛的夫妻倆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萬瑪才旦說,卓嘎跟大城市女性的不同之處在於,她除了要考慮經濟壓力,還要面臨信仰和當地習俗的壓力,這些困境疊加在一起,就是片中卓嘎面臨的難題。「卓嘎的困境也是我自己的困境,我很難幫助卓嘎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萬瑪才旦最終為這個片子選擇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索朗旺姆貢獻了影后級的表演

《氣球》的團隊依然沿用了《塔洛》《撞死了一隻羊》的大部分班底,索朗旺姆和金巴都在上一部影片《撞死了一隻羊》中合作過。

索朗旺姆在《撞死了一隻羊》中演一家小飯館的老闆娘,這是一位帶點風情的老闆娘,在一個長鏡頭中,她要用眼神和肢體語言來跟片中的卡車司機金巴眉目傳情,給萬瑪才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這次合作,萬瑪才旦相信她能勝任卓嘎這個角色。索朗旺姆也很努力,去當地學習方言,去體驗牧區的生活,「她最終把一個面臨信仰和現實雙重困境的母親的狀態,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心理層面的,都表現得特別好。」在去年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索朗旺姆憑藉卓嘎一角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

《氣球》是2018年拍攝的,用了40多天時間。影片在青海湖取的外景,而內景是找了一個合適的生活建築改建而成的,「這樣的建築跟影視城中的建築不同,比較有煙火味。」

氣球是電影常用的一個道具。在萬瑪才旦看來,《氣球》開頭中的小孩子把保險套吹成的氣球,象徵著現實層面;而結尾處飛向天空的紅氣球,則有多重含義,「是希望,是虛幻,觀眾可以自己解讀。」

把藏地真實的一面帶給大家

描寫藏地的電影不少,但在萬瑪才旦導演的眼中,這些電影中描寫的藏族人生活跟現實中藏民們的生活大相庭徑,「很多人想像中,藏地或者是世外桃園,或者是充滿了宗教儀式感的地方,對於藏地的現實狀況沒有太多的了解。」作為藏族人,我有責任把藏地真實的一面告訴大家。

萬瑪才旦喜歡使用長鏡頭,這些看似沉悶的超長鏡頭,其最大的用意就是用來展現人物的真實狀態,他說:「只有一個完整的鏡頭,才能展現人物是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給出一個基調,就像是長篇小說,交代一個很長的歷史背景。這樣的鋪墊,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

《氣球》導演在指揮演員演戲

多年以來一直堅持拍攝藏族題材的電影,也一直堅持自己的美學風格和電影語言風格,萬瑪才旦導演身上的確有很讓人佩服的地方。他告訴記者,這些年自己的拍攝態度並沒有本質的變化,「焦點一直都放在人的身上,希望讓大家能感受到藏族普通老百姓真實的情感。」他透露,今後不排除會拍攝現代題材的電影,「比如塔洛進城後會發生什麼?」

相關焦點

  • 藏族導演拍攝的藏地題材電影《氣球》即將上映——萬瑪才旦:我無法幫卓嘎的困境找到答案
    而對於導演萬瑪才旦來說,即便準確傳遞出了卓嘎的困境,但卻無法給這種困境提供答案,他說,「卓嘎的困境,其實也是我自己的困境。」把藏地真實的一面帶給大家描寫藏地的電影不少,但在萬瑪才旦導演的眼中,這些電影中描寫的藏族人生活跟現實中藏民們的生活大相庭徑,「很多人想像中,藏地或者是世外桃園,或者是充滿了宗教儀式感的地方,對於藏地的現實狀況沒有太多的了解。」
  • 萬瑪才旦與藏地電影新浪潮
    毋庸置疑,小眾自然是藏地電影揮之不去的屬性之一,然而,以萬瑪才旦為首,松太加、拉華加、久美成列等藏族導演也在矢志不移地用一部部作品讓更多觀眾得以通過大銀幕了解、感受真實的藏地文化,正是他們不懈的努力讓藏地電影新浪潮緩慢崛起。何為新浪潮?
  •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接受專訪,「《氣球》中的卓嘎,是當下女性普遍...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羅穎傑前不久,由藏族導演、作家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氣球》上映,講述了藏區一家人因一隻保險套,而陷入一系列尷尬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日前,《氣球》同名小說集,也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收錄了《氣球》《嘛呢石,靜靜地敲》等代表作品。
  • 專訪導演萬瑪才旦:讓「氣球」再飛一會
    近年來,隨著藏語電影相繼上映,「藏地新浪潮」在文藝片的環境中異軍突起,以萬瑪才旦為代表的藏族導演,開始被越來越多觀眾看到。有影評人曾評價,《氣球》是萬瑪才旦迄今拍攝的最好看的影片。相較於大量文藝作品的晦澀難懂,《氣球》通俗流暢的敘事,即便是非文藝片愛好者,也不會難以理解故事內容。奈何與紅火的口碑相比,《氣球》的票房則略顯「慘澹」。
  •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接受專訪,「《氣球》中的卓嘎,是當下女性普遍困境的寫照」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羅穎傑前不久,由藏族導演、作家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氣球》上映,講述了藏區一家人因一隻保險套,而陷入一系列尷尬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日前,《氣球》同名小說集,也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收錄了《氣球》《嘛呢石,靜靜地敲》等代表作品。
  • 《氣球》編劇、導演萬瑪才旦:電影的本質是一場夢
    氣球一直是世界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電影意象,這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和衝動。經過幾年時間的醞釀,並與自己最為熟悉的藏地文化及真實生活意象相結合,就有了《氣球》這部令人回味悠長的作品。11月23日,《氣球》上映4天,票房突破400萬。
  • 《氣球》編劇、導演萬瑪才旦:電影的本質是一場夢
    經過幾年時間的醞釀,並與自己最為熟悉的藏地文化及真實生活意象相結合,就有了《氣球》這部令人回味悠長的作品。11月23日,《氣球》上映4天,票房突破400萬。陳丹青在電影首映禮上表示,「這個傢伙有點本事,我看過他所有的電影,每一部都非常動人。《氣球》裡,他更老練了,永遠有分寸感。」明星名人的「自來水」安利,已經觀影的影迷打出五星好評,讓這部電影的排片逆勢上揚,11月24日的排片佔比終於上漲到2%。導演除了感謝大家的支持,繼續呼籲增加排片。面對不同題材的作品時,萬瑪才旦希望去探索適合的表現形式。
  • 萬瑪才旦:電影如寂靜河流 細膩呈現藏地文化
    從2002年的處女作《靜靜的嘛呢石》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最新的作品《氣球》,導演萬瑪才旦的電影如同一條寂靜的河流,包裹著藏地中的風俗、信仰、碰撞一路緩緩而來,將藏地文化細膩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由他肇始的「藏地新浪潮電影」,正受到業內和觀眾越來越多的注意。
  • 萬瑪才旦:藏地影像詩
    ——《撞死了一隻羊》12月10日,主持人頓河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分享了這句臺詞,與萬瑪才旦導演開啟了一場有關電影、有關藏地、有關詩意的對話,《小偉》導演黃梓、《第一次的離別》導演王麗娜、《少女佳禾》導演周筍、《漢南夏日》導演韓帥也來到大師班現場與萬瑪才旦導演展開交流。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上映,從電影海報就能看出是大製作
    11月20日,一部名為《氣球》的電影上映,在了解電影之前,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張該電影的預告海報:好奇心驅使之下,我去搜尋了更多關於這部電影的信息,於是發現了寶藏導演萬瑪才旦和多部以藏族人文風情為特色的電影作品,這些作品的海報都富有視覺震撼力。
  • 封面會客廳丨《氣球》編劇、導演萬瑪才旦:電影的本質是一場夢
    經過幾年時間的醞釀,並與自己最為熟悉的藏地文化及真實生活意象相結合,就有了《氣球》這部令人回味悠長的作品。11月23日,《氣球》上映4天,票房突破400萬。陳丹青在電影首映禮上表示,「這個傢伙有點本事,我看過他所有的電影,每一部都非常動人。《氣球》裡,他更老練了,永遠有分寸感。」明星名人的「自來水」安利,已經觀影的影迷打出五星好評,讓這部電影的排片逆勢上揚,11月24日的排片佔比終於上漲到2%。導演除了感謝大家的支持,繼續呼籲增加排片。面對不同題材的作品時,萬瑪才旦希望去探索適合的表現形式。
  • 《氣球》導演萬瑪才旦:電影的本質是一場夢
    《氣球》裡,他更老練了,永遠有分寸感。」  明星名人的「自來水」安利,已經觀影的影迷打出五星好評,讓這部電影的排片逆勢上揚,11月24日的排片佔比終於上漲到2%。導演除了感謝大家的支持,繼續呼籲增加排片。  面對不同題材的作品時,萬瑪才旦希望去探索適合的表現形式。為了更好地表達《氣球》中人物的不安、焦灼的狀態,他採用了手持跟拍的拍攝方法。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人物海報,聚焦藏族家庭代際群像
    「信仰」「現實」「輪迴」「自由」「欲望」「抉擇」,幾大關鍵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普通藏族家庭中三代人面臨的普遍人生困境,面對信仰與現實的兩難抉擇,每個人的心態獨白,既讓普通觀眾產生極強的代入感,更具深層的人文及哲學意蘊。《氣球》是萬瑪才旦作品系列中少有的聚焦藏族家庭群像及女性處境的電影,被不少影評人評價為是截止到目前萬瑪才旦最好的一部作品。
  •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曝人物海報 聚焦藏族家庭代際群像
    今日,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困境獨白」版系列人物海報。「信仰」「現實」「輪迴」「自由」「欲望」「抉擇」,幾大關鍵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普通藏族家庭中三代人面臨的普遍人生困境,面對信仰與現實的兩難抉擇,每個人的心態獨白,既讓普通觀眾產生極強的代入感,更具深層的人文及哲學意蘊。
  • 萬瑪才旦導演訪談「逐漸成為藏地故事的講述者」
    您怎麼看待藏地的真實,和藏地的神秘魔幻之間的關係?萬瑪才旦:你說的「魔幻和神秘」,在我看來也是「藏地的真實」的一部分。比如你記憶中很大的月亮,在我們拍《氣球》的時候也遇到過。但是電影必須得面對更廣泛的觀眾,跟廣泛的觀眾見面,才有多種的可能性。從成本的角度講,你的投入必須得通過商業的手段收回來,市場肯定是你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所以怎麼處理這個題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拍這些藏族題材的電影,首先肯定是拍給藏族人看的,藏語的對白,發生在藏地當下的故事,想講自己民族的狀態、處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講述他們的故事,這個思維方式就呈現在他們的語言裡面,所以肯定是首先針對藏族人民。
  • 萬瑪才旦:電影如寂靜河流 細膩呈現藏地文化
    ,包裹著藏地中的風俗、信仰、碰撞一路緩緩而來,將藏地文化細膩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由他肇始的「藏地新浪潮電影」,正受到業內和觀眾越來越多的注意。2005年,《靜靜的嘛呢石》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等10項國內外電影節獎項;萬瑪才旦也被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給予高度評價,被業界譽為中國百年影史藏族母語電影的開創者。
  • 萬瑪才旦:還原一個真實的藏地故鄉
    十幾年前的一天,還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的萬瑪才旦路過中關村,抬頭看見一隻紅氣球悠悠飄在空中,一個故事逐漸在他腦海中成形。上個月,電影《氣球》上映。這是作家、編劇、導演萬瑪才旦的第7部講述藏族人民生活的電影作品。迄今為止,該片在國內外60多個電影節展中獲得了11個競賽獎項。電影上映期間,理塘男孩丁真爆紅,他清澈的笑容滿足了人們對高原天空的想像。
  • 《氣球》排片遇冷?導演萬瑪才旦:好電影更需要通過大屏幕讓觀眾看到
    萬瑪才旦導演在杭州路演時接受群訪 記者 楊朝波 攝萬瑪才旦導演為人一向溫和謙遜,說話輕聲細語,很少有人見過他發脾氣。然而,最近幾天,他卻一改往日形象,就其正在上映的新片《氣球》遭遇低排片一事,公開表達不滿。作為萬瑪才旦執導的第七部影片,《氣球》被譽為其「集大成之作」,於11月20日登陸大熒幕。
  • 電影《氣球》上映首日來杭路演,導演萬瑪才旦:主人公的困境也就是我的困境
    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正在全國熱映,作為萬瑪才旦導演的第7部電影作品,《氣球》被不少權威影評人評為導演截止到目前最好的一部作品,至今《氣球》已受邀參加60多個國內外電影節,收穫11項專業電影大獎。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萬瑪才旦:「藏地新浪潮」跟法國不一樣
    萬瑪才旦執導的《塔洛》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最近的《氣球》,文學氣質和詩意始終是氤氳在萬瑪才旦作品中的敘事氛圍,憂鬱和悲觀情緒是其電影的基調,萬瑪才旦作品的不變主題則是聚焦藏地人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