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至今兩岸關係無改善跡象,臺灣海基會前顧問兼董事長特別助理朱甌接受訪問表示;蔡英文千萬別錯判形勢,以為搞「教育臺獨」、「文化臺獨」、「隱性臺獨」行得通,民意如流水,他聽到不少臺灣人都說「藍、綠」都不行,乾脆讓「紅」的來。如果臺灣內部政治經濟亂象叢生,大家喪失希望,相信會有相當多的人會產生這種想法。
中美高峰會議4月將在美國登場,外界憂心美國總統川普是否會將臺灣視為「談判籌碼」,當做「棄子」。朱甌表示,美國歷任總統都是從國家利益看問題,對全世界都一樣,對中國亦復如此。
他分析,最近不只朝鮮有問題,東海、南海都是問題,美國要維持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當然就會要圍堵、防止中國大陸崛起。所以美國最基本的考慮是把臺灣當做阻擋中國大陸的「籌碼」;可是有些地方美國又必須要依賴中國大陸,當美國依賴中國大陸愈多,大陸愈來愈強盛,美國會不會在讓步過程中,改變對臺灣態度,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他指出,美國必然會將臺灣視為中美關係的「一張牌」;其實就整個大格局來看,只有「中美問題」,沒有「臺灣問題」,臺灣只不過是「中美問題」中的「非主要因素」。所以臺灣不管押寶哪邊,對中美沒有直接大影響。
他說,蔡英文想「親美日抗陸」,中國大陸是可忍,熟不可忍,不願外國勢力介入臺灣。就實質面來看,一旦美國需要中國大陸協助,就絕不會如蔡英文所想的,強而有力支持臺灣。至於會有什麼狀況,得看當時形勢轉變。
他表示,李登輝時期也有推過「南向政策」,如果能成功早就成功了,還需要蔡英文搞「新南向」?蔡一下說要TPP不成,改說要「多邊雙邊協議」,甚至說「雞蛋別放一個籃子裡」等類似的話,其實就是想搞臺灣經濟「獨立」,與中國大陸切割。蔡不認為臺灣的經濟要靠大陸才能起飛。
他分析,蔡英文切割兩岸關係非常利害,手段遠超過李登輝與陳水扁。李扁時期是直接衝撞,例如「兩國論」、「一邊一國」,這種方式看得見,容易解決,蔡在李扁時期都參與過政策,看到了危險,於是改用包裝方式來處理。
他說,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但承認「九二會談」的事實,讓人有「她也不是那麼硬」的假想,有慢慢靠近「九二共識」的意思;蔡又說「不挑釁」、「沒有意外」、「善意不變」,看起來非常柔軟,其實蔡是進行「教育臺獨」、「文化臺獨」、「隱性臺獨」,臺灣「主體論」、「臺灣史觀」,「去中國化」,而且民進黨全臺從南到北都在做。
他指出,蔡英文被質疑「借殼上市」,借「中華民國」的殼來實行「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的基本實質概念。
他表示,大陸不會坐視臺灣形勢轉變後再處理,也不會讓蔡英文做為得逞,這樣對臺灣很危險。蔡挾民意自重,指臺灣民調主張要與大陸合併的人愈來愈少。大陸「武統論」興起,兩岸衝突因而提升,要擔心的是如果有一天衝突點一爆發,會弄得不可收拾。
【內容源自中國臺灣網】
編輯:燊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