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融科技創新 通聯支付「科技+SaaS」助推行業數位化轉型

2020-12-26 瀟湘晨報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影響遍及房產、旅遊、餐飲、商貿、交通等多個行業,原有的線下獲客場景和展業方式表現乏力,企業傳統線下經營模式受到嚴重衝擊。

但風險與機遇並存,與此同時,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機遇也在孕育生長。疫情使線下業務為主的商戶更加認識到線上化轉型、數位化改造的迫切,催生了大量數位化改造需求。

通聯支付聚焦金融科技升級與服務業數位化,基於資源、場景、數據、技術等優勢,以「支付+SaaS」的路徑大力布局支付產業網際網路,從支付服務商向綜合數位化服務商轉型。

一、從支付服務到金融科技服務

隨著金融科技的高度發展,憑藉場景掌控力和創新服務能力,支付已經成為助推各行業數位化升級的平臺,大數據金融、精準營銷、供應鏈金融等新興業態都依託於此。作為一種商業形態,支付直接的商業利益是有限的,但它對於整個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各行業的業態革新升級卻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獲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通聯支付已經在支付行業裡摸爬滾打超過十個年頭。在這十餘年發展過程中,通聯以銀行卡收單等受理業務起家,在傳統支付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服務客戶超千萬,年處理支付交易量超7萬億元,綜合實力位居行業前列。

順應產業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大勢,通聯支付開始由支付機構向基於支付的金融科技服務機構的轉型。在轉型實踐中,通聯支付憑藉自身在金融行業多年的精耕細作與沉澱,整合支付上下遊巨大的流量、場景、技術、數據和生態方面的資源,從支付切入產業經營全鏈條,為企業和商戶提供綜合支付、帳戶管理、數字營銷、資金管理、大數據應用、金融增值等綜合金融服務,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售貨、營銷及運營,提升企業整體經營效能,超越支付向金融科技服務公司轉型升級。

二、從粗放市場到垂直市場

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支付寶、微信支付、雲閃付、京東金融等各大支付機構陷入轟轟烈烈的紅包大戰,網際網路時代的支付戰爭越來越白熱化,用傳統的思路去搶網際網路時代的支付蛋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對此,通聯支付高管曾在公開採訪中表示,通聯要做的不是去複製微信、支付寶的路徑,去刀尖上搶個人支付的蛋糕,更不是去粗放的紅海市場鏖戰,而是要利用好自身在支付行業服務商戶十餘年的積累和沉澱,走通聯自己的發展道路。

基於多年積累的海量商戶和行業資源,通聯支付現階段的發展策略是以「支付+科技」協同SaaS服務商,打造B端產業鏈閉環,帶動全產業支付服務升級和數位化轉型。

具體來說,聯合SaaS服務商為行業客戶提供智慧解決方案,將SaaS服務商對行業及其產業鏈深入了解的優勢,與通聯支付先進的支付服務能力及整合金融服務的優勢相結合,圍繞不同行業商戶的實際需求,面向百貨、購物中心、旅遊地產、加油站、汽車、酒店、連鎖超市等行業場景提供智慧解決方案,幫助傳統行業打通前中後臺,連接數據孤島,構建數位化場景觸點網絡,創新行業發展模式,助推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

事實證明,通聯支付走的路子是對的,「支付+科技」的縱向一體化戰略,讓通聯有能力為百貨、旅遊、地產、汽車、酒店等行業提供與行業高度匹配的解決方案,讓通聯在行業裡沉澱得更深,也和客戶需求結合得更緊密。

截至目前,通聯已經與金蝶、二維火、凱米、秉坤、天放等多個行業ISV達成合作。綜合看來,通聯支付的方向十分明確,就是要把重點行業做深做透,以支付服務為基礎,以「支付+科技」為優勢,順著支付環節上下遊做創新,向外輸出具有行業特色的底層應用服務和基於特色應用的差異化運營服務,提升通聯的總體服務能力,從支付機構向著基於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科技服務提供商轉變。

三、從打造產品到建立生態

支付機構服務模式正由多場景單一服務向全場景數位化運營轉變,支付機構不斷布局多元場景,基於場景網絡構建平臺生態,平臺生態化發展戰略成為支付機構持續發展的主流選擇。可以想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產品形態競爭逐漸演變到商業模式的競爭, 未來還將遷移到生態建設上的競爭。

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支付已經成為基礎資源。只有下力氣去行業耕耘,才能提供更具個性化、更能解決痛點的解決方案,只有花精力去打造生態,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滿足客戶需求,獲得持續發展的空間和動力。

之於通聯支付來說,多年來積累大量商戶和多元行業資源成為其轉型革新、建立生態的先發優勢。

在十餘年的支付服務中,通聯支付面對不同行業及場景相繼推出了萬小寶、收銀寶、當面付、好老闆、保稅通、數字營銷等多種優質產品,圍繞行業特點將這些產品整合包裝,又形成了新的產品體系和業務生態。

與此同時,通聯支付以支付為基礎,向SaaS服務商開放豐富的支付、帳戶、營銷等基礎服務能力,同時聯合SaaS服務商為行業客戶提供智慧解決方案,通過支付業務打通產業鏈上下遊,延展行業業務鏈條,創新行業發展模式,打造B端產業鏈閉環,如此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最後通過豐富多元行業場景的布局打造通商雲開放平臺。

在通商雲開放平臺的基礎上,通聯支付進一步深挖行業需求,將數字營銷平臺作為基礎中臺,向多方開放營銷能力,建立行業與行業、商家與商家之間的異業營銷網絡,構建互通互聯的智慧商業生態,增進支付產業鏈各類型機構商業模式交叉,促進異業資源共享和產業跨界融合,實現平臺、SaaS服務商、B端和C端客戶的多方共生共榮。

支付下半場,產業化、數位化、生態化將成為主題,怎樣在精細化運營的基礎上,連接業務鏈條,促進產業融合,構建商業生態,將成為支付機構競爭的重點。接下來,支付機構都將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及優勢選擇不同的發力點,通聯支付也將在通商雲開放平臺的基礎上建立業務優勢,提高深度服務於行業級客戶的能力,在高速發展的產業網際網路轉型中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媒體編輯:徐錚

中國網財經官方微信(ID:zgwcjzx)

【來源:中國網財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 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01.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_金融機具_中國...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 魏煒:數位化轉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再造
    類型四:金融科技專業服務商 這類共生體從組織形態上更為精品化,他們通常針對某一類高盈利性的金融業務,採用數位化工具獲取特定市場份額。他們是傳統金融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通過更聚焦的客戶策略、更體貼的客戶服務或更精緻的產品設計覆蓋細分行業。
  • 中國國際金融論壇聚焦金融數位化轉型難題
    由國際銀行業聯合會、國際資本市場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金融時報社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12月17日在上海舉行。業內人士在論壇上圍繞新時期的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展開討論,聚焦利用科技支持「零接觸」金融服務。
  • 大咖雲集深圳坐論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和5G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成為金融期貨行業聚焦的重要議題。立足於當下特殊的社會背景,本次分論壇著眼於當下金融科技和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聚焦於金融科技對期貨行業服務模式、競爭格局、監管等各層面的影響而展開。
  • 誠兌:金融科技標準在銀行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引領作用
    ,進一步發揮標準在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進銀行業數位化轉型中的作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關心領導下,我國銀行業信息化得到了巨大發展,取得了矚目成就,有力支撐了金融創新發展,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強勁動力。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湧現,加速推動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社會多領域數位化轉型。當前,我國銀行數位化轉型蓬勃發展。
  • 中騰信:發揮技術優勢,助推金融行業加速數位化
    發展路徑正不斷明晰,金融科技行業前景可期。監管暖風頻吹時值2020年臘月寒冬,金融科技行業卻迎來了陣陣暖風。12月,央行投資的中匯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旨在打造銀行間市場交易社群的網際網路流量入口和開放平臺。這是央行今年繼7月成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後,投資的第二家金融科技公司。
  • 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將於24日在北京舉行
    亮點一:諾獎學者談央行數字貨幣 驅動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加快金融數位化轉型步伐,數字貨幣在學界業界掀起廣泛熱議。此外,論壇還設有「金融數位化轉型推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科技創新助推銀行、信託、證券與保險發展」兩個子議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等國內外近30位專家學者,全面深入探討在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科技未來發展趨勢,論道中國數字金融轉型發展未來。
  • 康曉宇: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受益於數字科技的發展及金融監管的創新,中國已湧現一大批全球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公司,並在支付、消費金融、雲服務等多領域取得領先優勢。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在部分業務領域中優勢明顯,並已獲得市場的認可。可以預見,藉助5G、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技術,金融科技生態將更加豐富。從市場現狀來看,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機構的合作仍以場景端為主。
  • 重慶農商銀行張榮華:金融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轉型是走好「新萬億之路...
    9月25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中國銀聯重慶分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數字金融生態論壇」在重慶舉行。論壇涵蓋夜話、主題演講、知名科技企業走訪等豐富內容,近百家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學術專家齊聚山城,論道銀行數字金融生態發展新「基」遇。
  • 多地政府發消費券背後:金融科技助推公共服務數位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多地政府發消費券背後: 金融科技助推公共服務數位化十年演進今天(4月15日)起,武漢市民也可領取電子消費券了,首期2000萬元。隨著國內疫情好轉,消費券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刺激消費的首選。
  • 眾邦銀行入選外灘金融峰會「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
    (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在上海主辦的「外灘金融峰會」上,眾邦銀行數智供應鏈金融產品「眾鏈貸」憑藉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顯著成果,成功入選「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同時入選的還有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等。
  • 2020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金融科技企業搶灘金融科技盛會
    站在「科技賦能」的風口,2020第三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和第二屆中新(蘇州)金融科技應用博覽會強勢聯手,將於9月16日-18日正式舉辦,大會圍繞專業化、平臺化、國際化、生態化四個方向,為科技創新賦能金融轉型新添動能,為國內外的金融科技企業的大放異彩搭建創新舞臺。
  • 易觀跨境報告出爐,通聯支付技術創新助力外貿新業態發展
    在跨境電商強勁增長態勢下,作為第一批取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同時也獲批開展跨境外匯、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支付機構,通聯支付在跨境支付領域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提供合規、安全的跨境產品和服務,助力各類外貿新興業態高速發展。
  • 科技推動金融數位化轉型,信飛融擔實現精準融資服務
    借力金融科技,傳統金融行業的經營模式、業務流程正得以重塑,推動金融行業向智能化、數位化的方向發展,而在金融科技賦能下,群眾的生活也更加便捷化。  科技改變生活,也讓金融服務更加智能化。當下,各個金融機構紛紛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探索創新,完善金融服務,為群眾帶來更好、更便捷的金融體驗,滿足人們的金融需求。
  • 開鑫科技榮膺2020年金龍獎「年度最佳金融科技創新公司」_行業綜合...
    來自監管、協會以及130多家金融機構代表共300餘人出席了本次活動,與會嘉賓圍繞新時代金融發展機遇發表了真知灼見。峰會上,開鑫科技憑藉過去一年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異表現,榮膺《金融時報》2020年金龍獎「年度最佳金融科技創新公司」稱號。  「金龍獎」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中國經濟金融領域權威主流媒體《金融時報》發起並主辦的年度評選活動,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及數據分析。
  • 金融科技:科技向左,金融向右
    螞蟻金服不是第一家「去金融」的頭部公司,早在 2018年11月20日,京東金融就宣布京東金融品牌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 實際上,「去金融」是近兩年很多所謂金融科技公司的共同選擇。從轟轟烈烈的網際網路金融到西方取經來的金融科技,再到前赴後繼的「去金融」,行業究竟發生了什麼?「去金融」是提高融資估值的一時之策還是技術驅動的行業趨勢?
  • 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以創新科技驅動金融數位化,逐步構築數字...
    深圳薩摩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建明,作為此次論壇開幕式演講嘉賓,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的未來,不在金融,在數字中國的全景」主題演講,從科技公司視角分享了數位化轉型、金融創新的薩摩耶數科經驗。林建明在主題演講中分享到,金融科技的未來在於服務普惠群體,讓大眾享受到更智能、更便捷、更溫暖的品質生活;服務實體經濟,用最新科技成果促進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服務智慧社會,使社會進入自我運轉、自我規範、自我進步的後現代共享時代。這是未來數字中國的美好藍圖,也是金融科技的使命。
  • 助推建築業向工業化、數位化轉型
    全市首家建築行業高新技術企業成立 助推建築業向工業化、數位化轉型 發布日期:2020-09-28 10:45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瀏覽次數: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興起和廣泛運用,「網際網路+建築」給建築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改革。
  • 多元金融聚焦合規經營,支付行業加速出清金融科技觀點,維持「強於...
    機構:中信建投 評級:強於大市 未來的金融創新是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數字支付在其中扮演著場景實現和信息導流的重要作用。伴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2019 全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 17 萬億元,增長率達 11%,佔全年 GDP 比重達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