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桃花庵詩》很俗氣,為什麼卻有很多人喜歡?

2020-12-24 小春說歷史

唐伯虎的《桃花庵詩》很俗氣,為什麼卻有很多人喜歡?

很多人對明朝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的「風流」多有誤解,認為他雖然才華出眾,卻是一個流連花叢賣弄才情的浪蕩公子。其實,唐伯虎之風流是在仕途失意之後的真風流。

唐伯虎生於蘇州一個富商之家,然而明朝視商人為「賤民」,因此改變家族命運的重擔就落到他的身上。唐伯虎也不負眾望,16歲中秀才,隨後高中解元,一夜間名噪天下。

第二年,他策馬揚鞭進京趕考,一路上和富豪子弟徐經同行。明朝科考腐敗,考前試題被徐經從考官那裡買下,唐伯虎也知道這件事。後來這件事敗露,他也被抓進大牢,雖然事後查實他與這件事無關,被無罪釋放,但仕途之路就此斷了。

一個胸懷大志的青年,從此斷絕了前程,精神之痛苦可想而知。

為了平抑自己的痛苦,他直往紅粉隊中尋覓知己,以期精神上的麻醉。

當時的大文人何良俊也說「一至失身後,遂放蕩無檢,可惜可惜」,文徵明也多次規勸,亦無用。

1524年,唐伯虎在分外悽涼中去世,連喪事都是幾位好友湊份子辦的,盛名之下背負著太多的心酸苦淚與無可奈何,終明一代的藝術家中沒有比他更慘的了。

江南第一才子,假託風流,身世苦無多,一首桃花庵詩成絕響,無關風月點秋香:

桃花塢在蘇州市城北,唐寅曾在此購置院落,名桃花庵,並自稱「桃花庵主」。

初讀此詩,不免覺得有些俗氣,但對於有過豐富人生經歷的人來說,無疑能在其中找到很多共鳴,繼而喜歡這首詩。

《桃花庵歌》其實是一首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開時極盡絢麗燦爛之能事,一樹桃花就是一樹熊熊燃燒的煙霞,仿佛要將世間所有的顏色都比下去;

桃花落時只需一陣風一場雨,花瓣絲毫不留戀枝頭的高傲,永遠都是尚在開放中便毅然跌落,化作春泥,精心培育著果實和來年的花季。

唐寅就是在這驕傲的燦爛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苦短、世道輪迴,唯有我心安寧、我身灑脫是唯一的永恆。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並非客觀世界不同,而是心中所求不同。

一首詩中,唐寅為我們描繪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生活在這兩個世界中的人都自得其樂,愜意而滿足。

這是一個花的世界,桃樹遍地,桃花漫天,這裡是桃花庵,桃花塢裡的桃花庵,桃花仙人的桃花庵。

究竟是先有桃花庵後有桃花,還是因為桃花多而有了桃花庵,無人知曉,就連桃花仙人對此也不關心,他正忙著摘桃花換錢買酒呢!如此大好美景,有花無酒怎麼像話呢?

尤其對桃花仙人來說,更是如此。

既為仙人,自然與眾不同,便如花開花落是一年一般,桃花仙人一醉一醒之間,一天也就過去了。無論清醒還是醉著,花都是缺少不了的元素,也只有在花下,他才能如此滿足。

唯有如此,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遠離世俗的紛爭,煙花柳巷、醉生夢死,他曾經風流不羈;年少得志、遐邇聞名,他才思無雙;功名被格、仕途無望,造就了他的放浪形骸。這紛擾的俗世有太多的痛苦和歡樂,若非在這桃花與酒的世界裡,又如何能看透那些過眼的雲煙。

有人能看透,就有人看不透,看透的人願意在花和酒之間逍遙,看不透的人更嚮往駿馬奔馳的快活。這又是另一個世界,一個物質的世界,一個金光閃閃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他們有寶馬雕車,能夠肆意馳騁,他們寧願為了這些卑躬屈膝。身體上的愉悅和享受的代價是精神上的緊張,雖然如此,但這也是他們的志趣和選擇。

在物質的世界中,人們熱衷的是策馬奔馳;在桃花的世界裡,唐寅更喜歡那份自得的悠閒。

其實無所謂看透與看不透,那也不過是別人所說罷了。只要能夠自取其樂、自得其樂,又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現代人來說,喧囂的都市,不斷加快的節奏,繁重不堪的壓力下,每個人都有一些無處安放的情緒,在經歷無數次失意之後,人們需要「療傷」,而這首《桃花庵詩》,提供了短暫的愜意,和喘息的空間,或許這也是它被人喜歡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要表達什麼?
    而在網際網路文化剛剛興起的年代裡,《桃花庵歌》也曾十分很紅,那一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常是qq籤名裡的「熱詞」,伴多少人度過了青春時光。而放在明代詩詞史上,這一首《桃花庵歌》,也常年引起不少爭議。比如明朝中後期的「文壇大咖」王世貞,一邊嘲笑著這首詩「如乞兒唱蓮花落」,也就是「格調」太低。
  • 從《桃花庵歌》中看唐伯虎
    《唐伯虎像》明·張靈繪唐伯虎,這位聞名遐邇、流芳百世的風流才子,在《桃花庵歌》,他雖然自詡為"桃花庵裡桃花仙",表現出一副安貧樂道的豁達情懷和一種詩酒逍遙的灑脫心境,但他最終還是逃不過對於時間流逝的感嘆
  • 唐伯虎《桃花庵歌》詩詞賞析及其他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 《桃花庵歌》,唐伯虎最著名的詩詞,是一流作品嗎?
    《桃花庵歌》,唐伯虎最著名的詩詞,是一流作品嗎?唐伯虎以畫著稱,文才反而不那麼突出,詩詞水平,不客氣地說,介於二、三流之間,並非其所善長,六百多首詩詞曲,知名度稍高的,就是一篇古風式的《桃花庵歌》,算是唐寅詩詞的代表作,風格、境界,特別是凜然挺立的不同流俗的個性,有了一些自家面貌。詩不長,20句140字,基本隔句押韻,一韻到底。
  • 喝墨水小酒館:被誤會最深的唐伯虎,只想做一個風流倜儻桃花庵主
    但家道中落的唐伯虎卻沒有了多少積蓄,有時候也靠變賣字畫作來維持生計。更有史載唐寅曾和祝枝山等扮為乞丐,沿街唱蓮花落討錢,錢討來了,就上酒樓喝酒。經歷了這樣的重大打擊之後,唐寅與酒的關係更近了一步。三十六歲時,唐寅遊歷於蘇州城北桃花塢一帶。這裡青山環繞,細水長流、為他的創作帶來了無限靈感。便將自己這兩年的賣畫所得錢財,建造了「桃花庵」別墅,遍種桃樹。
  • 除了《桃花庵歌》,唐伯虎還寫過這麼多名作,你讀過幾首?
    除了繪畫,在詩詞上他有一首《桃花庵歌》名傳天下,眾人皆知。除了《桃花庵歌》,唐伯虎還有400多首詩詞傳世,其中也不乏經典之作,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幾首。1、畫雞明代:唐寅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 詩酒人生——唐伯虎
    古往今來,飲酒而題,酒香飄溢的佳句篇章數不勝數,詩從酒出,酒添詩興,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中國獨有的詩酒文化。說起唐伯虎來,想必我國不知道他的人不多,早些年一部《唐伯虎點秋香》更是使得他家喻戶曉都知道了唐伯虎其人。「坐對黃花舉一殤,醒時還憶醉時狂。」今人談古代賢者才子,難免被這個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的江南才子所顛覆。
  • 唐伯虎的詩中,既有出世之感又有入世之意的,你知道是哪句嗎?
    唐伯虎,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除了唐伯虎點秋香,為大家所熟知的還有他的畫。今天不講他的風流,也不說他的畫,只來講講他的詩。【詩臨其境】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是唐伯虎的名詩桃花庵歌中的一句。《桃花庵歌》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據《唐伯虎年表》記載:這一年,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鄉試第一),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前程毀滅。
  • 唐伯虎的6首詩,就是唐寅的一生
    ,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桃花庵歌》唐伯虎這首最著名的《桃花庵歌》,灑脫,不羈。桃花換酒,何等瀟灑!然而,唐伯虎的一生卻是悲劇的一生。他先是考了鄉試第一,高中解元。後來又被主考官看中,妥妥的要考上狀元,當上CEO,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可是,跟他一同應考的徐經向主考官程敏政送錢,被人告發,連帶唐伯虎也被下獄。
  • 封茗囧菌攜手音闕詩聽打造國風新曲《桃花庵》
    桃花是三月的精靈,亦是詩人筆下不敗的絕色,古往今來醉煞千秋萬載,又有幾人共賞?在這在桃花三月天,國風人氣女歌手封茗囧菌與國風音樂社團音闕詩聽強強聯手,推出了全新國風力作《桃花庵》。在萬物復甦的春天,為大家送上一份適合與三兩好友花前月下飲美酒的歌兒。
  • 唐伯虎的詩與畫: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賞析:詩仙李白,天下敬仰,尤其官場失意,落拓江湖的唐伯虎,更是推崇詩仙的瀟灑不羈。
  • 唐伯虎寫下一首詩,雖是大白話卻十分有哲理,可為「警世名言」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說起唐伯虎,第一時間總能想起那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不知道看過的人有多少?早年作品工整妍麗,有六朝駢文氣息。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採用民歌形式,由於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雅俗共賞,聲名遠揚。其中,他的《桃花庵歌》也是一代經典,其中的詩句「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更是廣為流傳。
  • 唐伯虎「天命」之年,寫了一首最狂的詩,桀驁不馴,技壓李白
    今天,我們來聊聊唐伯虎。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江蘇蘇州人。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伯虎的名氣,在明朝之高,可以比肩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蘇軾。 大家對唐伯虎的認識,很多人認為他是家境殷富、倜儻風流的江南才子。
  • 姑蘇三部曲丨不聽《桃花塢》,對不起唐伯虎……
    唐寅一首《桃花庵歌》,道盡了自己平凡真實之內心,和憤世嫉俗之意氣。山塘街和平江路的車水馬龍代表了姑蘇繁華圖,桃花塢則像唐伯虎一樣躲在桃花叢中,成就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和一處文人墨客、文藝青年們寧謐的心靈家園與精神故土。
  • 風流才子唐伯虎詩書畫精品
    ——唐伯虎松林揚鞭圖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把酒對月歌》
  •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千古風流唐伯虎,嬉笑怒罵皆成詩!
    但或許也因為官場失意,中華大地才會少了一個平庸官僚,多了一個千古才子,宋有柳永,明有唐寅。今天,挑出他的八首作品,配上他的八幅畫,讓我們一起走近風流倜儻的唐伯虎: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詩仙李白,天下敬仰,尤其官場失意,落拓江湖的唐伯虎,更是推崇詩仙的瀟灑不羈。
  • 唐寅: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作這首詩時,唐伯虎已經看透了仕途險惡,對科舉不再抱任何幻想。回鄉之後,唐伯虎對人間滄桑與世態炎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遂在蘇州閶門內的桃花塢修建桃花庵別墅,退避其中,自稱「桃花庵主」,過起了一種以賣文賣畫為生的詩酒田園逍遙的個人生活。
  • 唐伯虎點沒點秋香?
    唐伯虎點沒點秋香?說到唐伯虎,大部分人想起的是唐伯虎點秋香。在影視作品裡,他風流倜儻,身邊有八個嬌妻,卻不能心靈相通,最終與華府的秋香演繹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故事。但實際上,唐伯虎被後世嚴重地誤讀了,他一生跌宕起伏,娶過三任妻子,還被其中一任拋棄,但這些都不是他人生的重點,詩書畫才是他一生最精彩的註腳。
  • 哪有什麼唐伯虎點秋香,終其一生,唐伯虎都是一場悲劇而已
    1993年,星爺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讓我們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唐伯虎,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為愛痴情,號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星爺的唐伯虎可謂是當時讓無數的佳人才女為之傾倒被判終生不錄用做官的唐伯虎,回到家鄉,沒有了父母親人,妻子離去,弟弟分家,唐伯虎選擇了很多落魄書生都喜歡的職業,那就是作畫販賣。
  • 經典朗誦/唐伯虎:桃花庵歌
    點擊視頻欣賞朗誦桃花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