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翻譯字數3977個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
要說現代人的偉大發明有哪些?塑料必須榜上有名。
看看我們的周圍,鍵盤、筆桿、椅子、食品袋、快遞包裝、飲料吸管、兒童玩具、家電材料,到處都是塑料。
塑料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它充斥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現在早已習慣了用塑料,穿塑料,玩塑料,吃……塑料。
沒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吃塑料,據估計,全球平均每人每周攝入的塑料約有5g,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量。
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有人覺得,我每天在家裡吃得特別健康,怎麼可能吃進去那麼多塑料?
不相信的話,可以繼續往下看,有學者專門從市場買來新鮮水果和蔬菜,檢測了微塑料的含量,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植物能從根部吸收微塑料
最近,一項來自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雜誌上。
(上圖:食用水果蔬菜中的微納米塑料顆粒,首次針對常規數據的飲食風險評估)
為研究民眾每天吃的蔬菜水果中有多少微塑料,研究人員從當地市場專門購買了人們經常食用(幾乎每天都吃)的水果和蔬菜。
這些蔬菜裡,有胡蘿蔔、生菜、花菜、土豆,水果主要有蘋果和梨,研究人員通過電子顯微鏡對每個樣品進行了分析。
(在A.蘋果;B.胡蘿蔔中檢測到微塑料)
結果發現,每種樣品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水果中,蘋果微塑料含量相對較高,蔬菜中,胡蘿蔔含量最高。
在所有樣本裡,發現的最小塑料片約為1.51μm(胡蘿蔔中),最大的塑料片為2.52μm(生菜中)。
研究人員發現,水果受微塑料汙染的程度比蔬菜更大,他們推測,可能是因為果樹樹齡大,紮根更深,根系更發達,才積聚了更多微塑料。
這項研究意義重大,這是第一次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微塑料。
過去,很多科學家一直認為塑料顆粒太大,根本無法穿過根部的毛孔,進入植物內部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項研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表明,微塑料可以隨著水進入植物根部,並沿莖幹向上進入植物的各個部位,包括葉片和果實。
(納米塑料可以被植物的根部吸收)
無獨有偶,在《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中國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和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
生菜和小麥根部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微塑料,而且,這些微塑料能從根部向上傳播到可食用部位。
這些證據都表明,微塑料可以像灰塵一樣混跡在土壤裡,被植物吸收,再走上我們的餐桌,被人吃進肚裡。
一張信用卡的微塑料,來源於哪裡?
除了我們經常吃的水果和蔬菜,還有很多塑料來源。
瓶裝水
人吃進去的大多數塑料,可能主要是來自瓶裝水,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水瓶中都含有微塑料。
一次性瓶裝水每升可能含有2-44種微塑料,可回收瓶裝水每升含有28-241種微塑料,這些微塑料主要來自於塑料包裝。
(上圖:不同瓶裝水中微塑料的含量和種類不同)
茶包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做了一個研究,他們將一個塑料茶包浸泡於95℃的水裡。
幾分鐘後發現,約116億顆塑料微粒以及31億顆納米塑料出現在杯子裡,而且,水裡的塑料微粒與茶袋的原始組成成分是相匹配的。
(上圖:將塑料茶包浸在95℃的水裡,發現數以億計的塑料微粒)
所以,你以為你在喝茶,其實相當於是在喝一杯塑料飲品。
想像一下滿杯子密密麻麻的塑料顆粒,下次喝茶,還是儘量別用茶包泡茶了吧。
灰塵
2018年,發表在《環境汙染》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食用貝類,人們更容易通過環境中的灰塵攝入塑料。
微纖維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塑料類型,微纖維從尼龍和滌綸等紡織品上脫落,飄散在環境裡,有可能與灰塵一起被人吸入,或通過洗衣機廢水進入自然界。
除此以外,科學家在其他食物裡也曾發現過,比如,海鹽、蜂蜜、啤酒、糖、貝類海鮮等。
微塑料有什麼健康危害?
任何塑料製品(包括塑膠袋、塑料瓶等),都會隨時間慢慢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隨著流水進入湖泊、河流、土地、大海。
事實上,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地球上已經產生了100多億噸塑料,而且,至今仍在繼續製造更多。
在北極地區的雪原上,在阿爾卑斯山上,在夏威夷原始海灘上,很多人跡罕至的地方,也都開始出現大量的微塑料。
塑料在環境中極難降解,它們只能慢慢變成微小的塑料顆粒,在地球上四處飄散,最終進入我們的水和食物鏈中。
在2019年的報告中,世衛組織發現,人類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攝入了幾十年的微塑料。
然而,到目前為止,有關微塑料對人健康的影響的研究還很少,這樣的研究可能不太好做,但是,有些動物研究。
微塑料,傷害肝臟,心血管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微塑料可以在小鼠的肝臟、腎臟和腸道中積累,增加肝臟中氧化應激水平,並可能引起一定的神經毒性。
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的主任Birnbaum說,納米塑料可以輕易越過各種屏障,進入人體組織,還可能會進入人的血液和心血管系統。
微塑料,導致炎症,傷害大腦
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表示,納米塑料可能會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如雙酚A)進入我們的身體,引起全身性炎症反應。
另外,紐約大學環境危害調查中心主任Trasande說,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兒童用的塑料容器會影響兒童的大腦和器官發育。
微塑料,影響內分泌,導致激素失衡
雙酚A(BPA)是一種用於某些塑料的化合物,被稱為內分泌幹擾物。
它會干擾內分泌系統,控制激素調節動物和人類的各種功能,包括甲狀腺、生殖系統,發育和新陳代謝。
他們還發現,塑料的使用與不孕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關,每年大約有10000名成年男性死於與鄰苯二甲酸鹽(一種應用廣泛的增塑劑)有關的心血管疾病。
微塑料,可能傷害肺部、免疫系統、消化系統
現在,國外的很多研究者,在懷疑微塑料對身體各個系統的危害,正在展開很多研究。
最近,會有更多的研究數據出來。
如何減少微塑料的攝入?
我們人類已經離不開塑料了,微塑料幾乎無處不在,食物、飲用水、化妝品、生活用品中都有微塑料。
微塑料可以是碎片、顆粒、珠子、纖維和薄膜的形式,它可以由許多不同的材料和化學添加劑組成。
從現代生活裡消除塑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儘量減少微塑料的攝入。
多喝自己燒開的水,少喝瓶裝水
2018年,發表在《化學前沿》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塑料瓶裝水中的微塑料含量是自來水中微塑料含量的2倍。
We found roughly twice as many plastic particles (>100 um) within bottled water as compared to tap water on average (10.4 vs. 5.45 particles/L).
如果你附近的水源還算乾淨,還是喝自來水比較好。
不要用塑膠袋裝加熱食物
很多人為了方便,喜歡直接在塑膠袋裡吃東西,或加熱食物,塑料受熱後更容易將有害物質滲入食物中。
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往往經過層層包裝,包裝得越多,食物受到微塑料汙染的風險就越高。
通常來說,罐裝食品內部塗有雙酚A,在加工過程中,也難免會洩露到食物裡。
研究發現,雙酚A會干擾女性生殖激素的分泌。
給家裡定期除塵
家裡的灰塵可能含有大量的微塑料,及時清理灰塵也能幫助減少吸入的微塑料。
從自身做起,提高塑膠袋的回收利用率
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把能多次利用的購物袋收集起來,重複利用,或者自己常備一個購物袋,出門買水果或逛超市都可以用。
廢棄不用的購物袋也能用來裝垃圾,從自身做起,做好垃圾分類,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們都可以輕易做到。
關鍵的瘦龍說
很多人肯定會說,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實際上,環境對人體的危害,真的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因為,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我們無法避免全部汙染,畢竟我們需要正常的城市生活,只能想辦法去避免,自己少接觸一些,少吸入一些毒性物質。
也建議大家,多一點環保意識,平時儘量少用塑料製品,因為它對環境的汙染真的太大了。
有關塑料汙染,下面是一些相關的數據統計▼:
● 每年有約800萬噸的塑料垃圾最終流入大海。
● 僅2018年,就生產了近4億噸新塑料,預計到2050年,塑料的產量將還要翻兩番(4倍)。
● 如果不改變發展策略,到2030年時,將還會有1.04億公噸的塑料洩漏到生態系統中。
● 超過270種野生動物曾遭受過塑料纏結的傷害,超過240種曾攝入塑料。
在夏威夷背風群島上,一隻黑腳信天翁正在啃食塑料垃圾
今天這篇文章,說小了是一個健康問題,說大了就是一個環境問題。
塑料的危害,最終會傷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類自己。
微塑料已經成為一種新型汙染物,侵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的飲食和健康。
我們的食物中,茶包、食鹽、啤酒、瓶裝水、加工食品,甚至水果蔬菜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
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吃了幾十年的微塑料,雖然現在沒有太多的研究證明,塑料能短時間內傷害人類,但是,潛在的危險不容忽視。
關注瘦龍健康,教你如何健康吃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