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釋經】
約瑟深得雅各的寵愛,常將哥哥的惡行告訴雅各,哥哥們早已對他嫉妒與不滿。約瑟夢見自己將來將升高位,並將此事告訴哥哥們,他們便謀劃殺害他,但後來決定把他賣作奴隸。約瑟原本在埃及作奴隸,但神與約瑟同在,後來居然成為埃及法老王身旁的宰相。迦南地發生饑荒時,而埃及有糧,所以雅各打發兒子們前往埃及購買糧食。第二次去時,約瑟與哥哥們相認。第三次再去時,雅各在夢中得神啟示,允準前往埃及,於是他們把父親雅各,及所有的家屬共七十五人,遷往埃及地居住;這是因為法老知道約瑟的身世,所以特別允準的。
雅各在前往埃及異夢啟示中,神應許以色列在那裡將要成為大族,並且還要再回來,所以雅各在臨終時,吩咐兒子們不要將他的骸骨葬在埃及,而要葬在神所應許的家鄉,所以就葬於亞伯拉罕所買的地,提醒子孫們將來還要回去迦南地。
神的應許在埃及地降臨,以色列真的在埃及地成為大族了。有關約瑟的事跡,記載在創世記從三十七章至五十章。
【真理提醒】
聖經從約瑟的事跡,開始出現人抗拒神所立的領袖。人所喜愛的與神所喜愛的不同,神的揀選和人的方式與人的想法大大不同。司提反舉出約瑟的例子,亦表明人所抗拒的耶穌,卻是神所立的彌賽亞之意。猶太人似乎忘記神曾經在埃及與以色列人同在,認為神僅能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與他們同在,這事限制神的想法。埃及與以色列是有著歷史仇恨的,因為他們曾經在埃及被苦待,作為埃及的奴隸,但以色列是在埃及開始成為大族的,這事因為神的同在。如果猶太人不認耶穌就是彌賽亞,接受耶穌所帶來的敬拜,現在他們所倚賴的聖殿,可會有神同在呢?司提反在答辯詞中,要他們面對這問題。
神可以用任何方式興起自己的作為,神在哪裡都可興起自己的作為。當全世界都束手無策而棄絕烏甘達這被視為邪惡的國家時,神卻顧念當地基督徒的禱告,於是他們從充滿恐怖的政權中復興起來,國家漸漸走向光明,總統當著百姓的面表示願意順服神,當地的患愛滋病比例急速下降的程度,僅能以神跡稱呼。基督徒似乎可以確定,神還會興起下一個令人驚奇得作為,震撼全世界。當神的作為興起時,幾乎可以斷定,在那裡必定有著敬畏神的人,縱使僅有一人,如同約瑟一樣。神與敬畏祂的人同在,神跡、奇事也隨著敬畏祂的人。
信徒是否覺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常常對著所見的異象而嘆息呢?這異象可能是看見教會應當作的事、可能是看見應當傳福音的對象、或是在社會中應盡的信仰責任、、、。或許信徒的信仰是不冷不熱的,早已經沒有這樣的期待。這時將會出現更不好的現象,很可能是拒絕福音異象的傳遞,反對信仰挑戰的話語,更可能輕忽神所選立,具有恩賜的領袖。有著革命性福音看見的人,通常是孤獨的,但要記得神曾經從一人開始興起的大作為,因神必定同在而大有信心。以拒絕、輕忽或是不冷不熱的態度面對福音異象的人,需要警醒,如此將失去神的同在。
【生活應用】
一、立下福音的目標,求神自己成為有異象的人。
二、時刻提醒自己,對教會的事奉、敬拜有熱心。
【今日禱告】
主啊!願你賜我尋求異象的心,並使我常常願意為福音發熱心。
(本靈修文轉自網站《中壢浸信會信徒每日靈修材料》,內容版權皆為中壢浸信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