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夏末初秋的十二樂章

2020-11-17 澎湃新聞

你緩緩走來,像秋天一樣。

文章:網絡 / 圖: BAIDU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夏天漸漸消散,秋天初露端倪。

讓我們一起來懷念夏季的蟬鳴,

以及共同期待秋日的颯颯晚風。

#1格拉祖諾夫《酒神節·進入秋季》

《四季》這樣的標題,已為作曲家們採用過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是維瓦爾第的由四首小提琴協奏曲組合的套曲和海頓的大型清唱劇。柴科夫斯基也用這一名稱寫下了他的鋼琴套曲《四季》。

俄國作曲家格拉祖諾夫的芭蕾舞劇《四季》創作於1899年。這部優雅精緻、情趣盎然的舞劇分為四場,每場分別以「冬、春、夏、秋」為標題。由十六段音樂所組成。《酒神節·進入秋季》是其中的第四首。

#2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之秋》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的首都,西班牙語意為「好空氣」,有「南美巴黎」之稱。皮亞佐拉樂曲下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則是更加的神秘莫測,每句旋律都縈繞著美好,讓人禁不住神往。

《布宜諾斯艾利斯之秋》是一首非常怪異別出心裁的曲子,和其他三首非常不一樣,中間風琴的部分用了大量的音階上下行和裝飾音,以及第一小提琴的連弓,第二小提琴的跳弓,曲子時而低沉憂傷,像是講述一段離別,時而激烈上揚,像是一種衝破阻礙的革命。但到結尾處前的小提琴演奏卻像極了一種喃喃自語,然後急轉步入尾奏完全終止,讓人仿佛聽到了兩種感覺。

#3馬勒《秋天裡的孤獨者》

馬勒的《大地之歌》是1908年創作的,根據漢斯·貝格1907年出版的《中國之笛》裡的七首德譯唐詩譜寫。其中第二樂章《寒秋孤影》,歌詞應是選自錢起的《效古秋夜長》。《寒秋孤影》在貝格《中國之笛》中題為《秋天裡的孤獨者》,在海爾曼《中國抒情詩》中題為《孤獨者的秋夜》,在戈謝《玉書》中題為《秋天的晚上》。

Der Einsame im Herbst

秋天裡的孤獨者

秋天 迷失在湖面藍霧彌蒙中

草地上覆蓋著一層霜白

遠遠望去 有如畫家的彩繪

將翠綠的泥 點綴在嬌豔的白花之間

然而花芳早已不復

颯起無情秋風 凜烈遍折嬌柔

還可預見的

是水載片片 湖心荷花的凋零

心已疲憊 微燈在一陣閃爍後 溶化在暗風中

臨別的輕喟 催促著我入眠

吾將投向我鍾愛之地 至我心靈寧靜的一隅

且讓我拾得慰藉 且讓我獲得憩息

久矣!久矣!

孤淚凍我頰 秋寂藏我心

耀眼的金黃 何時方能一掃我心中的陰霾

溫柔地蒸融我冰冷的孤寂淚

#4September

這首"September」是電影《觸不可及》的插曲。

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在跳傘運動事故後,菲利普富有的大亨頸部以下身體癱瘓,只能坐在輪椅,因此他僱了黑人青年-德裡斯來當作看護。兩個世界相互碰撞、融合,於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誕生了。這種獨一無二的關係,碰撞出許多火花,而這段關係也使他們的友情變得無堅不摧,而溫馨又有趣的內容也讓人不禁在失笑的同時落下淚水。電影完結時,有播放真人片段,使人感動落淚,又深深震撼。

#5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此曲是孟德爾頌在1827年用《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的曲調譜寫的鋼琴幻想曲《Fantasia on The Last Rose of Summer,Op.15》。

《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又名《夏天最後一朵玫瑰》)是一首古老的愛爾蘭民歌,是世界上廣為流傳的愛爾蘭抒情歌曲。它原來的曲名叫作《年輕人的夢》,後來一個叫米利金的人給它重新填詞,改名為《布拉尼的小樹林》。到了19世紀愛爾蘭的著名詩人託馬斯摩爾(Thomas Moore)對它發生興趣,可是他對前面那兩種詞都不滿意,於是,又重新為它填了詞,改名為《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歌詞內容略帶傷感,作者借夏天最後一朵玫瑰來比喻愛情和青春即將凋謝,抒發對美好事物逝去的依戀心情。

除了孟德爾頌外,貝多芬還曾經親自校訂過這首歌;德國作曲家弗洛託把這首民歌用在他的歌劇《瑪爾塔》裡,它在劇中兩次出現,第一次是在第二幕裡,當年青農民隆涅爾要求化裝成農家女,化名瑪爾塔的皇后侍從女官唱歌時,瑪爾塔摘下佩戴在胸前的玫瑰花,唱起了這首動人的歌,第二次是在這部歌劇的第四幕裡,當隆涅爾和瑪爾塔對這對情人終成眷屬時,他們又一起唱起了這支歌。弗洛託把這首民歌運用在他的歌劇裡,確實對他這部戲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受到這麼多有名作曲家的重視,流傳得也就更加廣泛了。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Tis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left blooming all alone

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還在孤獨的開放,

All her lovely companions

are faded and gone.

所有她可愛的侶伴都已凋謝死亡。

No flower of her kindred,

no rose bud is nigh

再也沒有一朵鮮花陪伴在她的身旁,

To reflect back her blushes

and give sigh for sigh.

映照她緋紅的臉龐,和她一同嘆息悲傷。

I'll not leave thee, thou lone one!

to pine on the stem

我不願看你繼續痛苦孤獨地留在枝頭上,

Since the lovely are sleeping,

go sleep thou with them

願你能跟隨你的同伴一起安然長眠。

'Thus kindly I scatter thy leaves

o'er the bed

我把你那芬芳花瓣輕輕散布在花壇,

Where thy mates of the garden

lie scentless and dead.

讓你和親愛的同伴在那黃土中埋葬。

So soon may I follow,

when friendships decay

當那愛人金色指環失去寶石的光芒,

And from love's shining circle

the gems drop away

當那珍貴友情枯萎我也願和你同往。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d

and fond ones are flown

當那忠實的心兒憔悴,當那親愛的人兒死亡,

Oh! who would inhabit

this bleak world alone

誰還願孤獨地生存在這悽涼的世界上。

#6 格裡格《在秋天》

作為音樂家中的抒情詩人,挪威作曲家格裡格被稱為"北歐的蕭邦"。主要作品有樂曲:序曲《在秋天》、組曲《培爾·金特》,弦樂組《從霍爾貝格時代》;鋼琴曲《e小調奏鳴曲》等。

他的音樂對挪威的大自然的感受是天性所固有的,「息息相關的」,大自然成為他心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非身外之物,而是對物質世界的積極體驗。因此,格裡格的音樂充滿了挪威山川的秀麗景色和風土人情,別具北歐的詩情畫意。

#7 蒂皮特《第一支舞:秋之大地》

麥可·蒂皮特(Michael Tippett,1905-1998),著名英國現代作曲家,35 歲左右引起世界關注,在音樂界可算大器晚成,與另一位英國作曲家布裡頓齊名。

蒂皮特的第一部歌劇《仲夏的婚禮》,前後共花了六年時間寫成,也是作曲家自撰腳本,描寫一對青年戀人有著不同的追求,直到他們真正互相了解了,婚禮才得以舉行。音樂充滿了抒情性,是對青春和生命的讚頌。《第一支舞:秋之大地》來自第三樂章。

#8 理查史特勞斯 September

最後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是理查史特勞斯在1946年到48年之最晚年作品。完成時作曲者84歲。這時候,他親眼目睹自己所熟悉的社會與文化遺產慘遭破壞,忍不住把自己的心情表現出來。他為大管弦樂團與他最愛的女高音譜作表現他心情的作品(他的妻子包麗妮是女高音歌手)。

「九月」是其中的一首,其詞來自黑塞的詩篇《九月》。

開頭在小提琴上從上面降下來的三連音符,會令人感到黑塞的詩裡的樹葉與降落的雨滴。音樂漸漸安定,最後累得閉著眼睛沉默下來時,獨奏法國號奏出安慰似的音樂。史特勞斯很重視這段法國號,生前要求女高音弗拉格絲塔德首演此曲時,要她找適當的指揮家與管弦樂團外,還要她找一位法國號名手演奏這一段。她為回應史特勞斯的要求,特請超級指揮大師指揮最高管弦樂團為她伴奏,而這管弦樂團裡有一位法國號名手。

▌九月(黑塞)

Der Garten trauert,

kuhl sinkt in die Blumen der Regen.

Der Sommer schauert still

seinem Ende entgegen.

庭園在悲傷,冷雨滲進花瓣。

夏天在發抖,靜待他的大限。

Golden tropft Blatt um Blatt

nieder vom hohen Akazienbaum.

Sommer lachelt erstaunt und matt

in den sterbenden Gartentraum.

金葉一片片飄落自高大的洋槐樹。

在他垂危的庭園夢中,夏天驚慌又虛弱地微笑。

Lange noch bei den Rosen

bleibt er sehnt sich nach Ruh.

Langsam tut er die mudgeword』nen

Augen zu.

在玫瑰花旁他逗留了一會兒渴望歇息。

然後慢慢瞌上疲憊的眼睛。

#9 The Hunt

《四季》是柴可夫斯基的鋼琴曲集─12首特性描寫(Les saisons - 12 Morceaux caracteristiques)作品37b,是含有12首鋼琴小曲的曲集。這些小曲的演奏時間很短,都在1分半鐘到4分鐘之間。

狩獵之歌The Hunt是其中的第九首。

「狩獵」是從古代一直承繼下來的俄國貴族社會的休閒活動。成群結伴、穿著華麗的人們,連續幾天甚至幾週,在田野間或森林中,追趕獵物,捕獲獵物,然後舉辦宴會慶功。最初,這種狩獵使用鷹隼,到15世紀初,開始使用經訓練改良的獵犬。這種狩獵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達到最盛期。其狩獵方法並不是捕獲自然界的動物,而是事先收集各種各樣的動物,放逐在特定的地方,然後予以捕獲。例如1860年亞歷山大二世舉行的狩獵,有兩萬五千人參與準備工作,收集數百隻動物。依記錄,這場狩獵共獵到28頭野牛,22頭麋鹿,10頭黃色鹿,11頭野豬,16頭西方狍,7頭狐狸,4頭獾。

當然這種狩獵參加的人很多,獵犬也近100條。因此貴族們舉辦的狩獵會,成為每年秋天的一大活動。當然,除了上述「貴族狩獵」之外,一個人或幾個人走進森林裡,捕獲自然界動物與鳥類的狩獵也非常普及,但是柴可夫斯基在這首小曲中所描述的,是吹著號角,穿上紅色馬裝成群策馬前進,數十條獵犬一齊奔馳的節慶般的「貴族狩獵」。

這首小曲是描寫情景,而不是傳出心情或氣氛的曲子。並且以音樂表現像詩句所描寫的角號大作,馬匹排列,狩獵開始,追趕獵物的情景。號角聲時大時小,使這音樂有活潑的動態、廣闊的空間與三次元的立體感而描出生動的狩獵場面。

參照的是普希金的詩句:

時間到了,號角大響。

馬鞍上的獵人穿上獵裝,

獵犬在晨曦中碰碰跳躍。

#10 武滿徹《秋之弦》

日本作曲家武滿徹(1930—1996)的中提琴協奏曲《秋之弦》。雲的造型,水的姿態,素景中有真意。禪思、自我與風格的重複,組成武滿徹的自然哲學。

——田藝苗

《秋之弦》反映了武滿徹晚年的趨向,音樂塑材的發展富於條理,每個聲部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抒情的旋律甚是惹人好感,透明而茂密的和聲引人入勝,散發著奇幻和玄妙無窮的想像力……個中之玄妙非親耳聆聽不能體會。

#11《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原是一首粵曲,源於北方小調《閨舞》,又名《醉太平》,後經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改編為民族樂曲,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其借景抒情、格調清新,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及連綿不斷的抒情性。旋律明媚流暢,音調婉轉,描繪了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的良辰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與熱愛,成為廣東音樂中的名作。

1975 年,作曲家陳培勳將其改編成為鋼琴獨奏曲,使得這首富有中國特色的樂曲更加廣為人知。《平湖秋月》中的月色,有著中國文人心目中靜、虛、淡、遠的意境,使人心胸更豁達。

#12 《彩雲追月》

中國民樂裡面,當然也有讓人倍感秋意的曲子。

《彩雲追月》早就見於清代廣東粵音曲譜 其輕快獨特的風格,對小生活寫景抒情的詩情畫意的描寫就是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 民志稱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層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 1935年上海百代灌制的只是後來的收錄的改編曲意境《彩雲追月》預示了一幅夜空的畫面,"彩"代表顏色,能看得見顏色的夜晚,一定不會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輝,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賦予畫面以動感,朦朧中帶有一些生氣。幽淡的夜幕背景下,雲月相逐,相映成趣。

原標題:《獻給夏末初秋的十二樂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夏末初秋肖戰日常見
    一個轉身,從春天已到夏天,一次回眸,夏末已初秋,肖戰工作室難得發布了肖戰日常見的微博視頻,讓粉絲們興奮不已,視頻中藍天白雲隨意走在行人寥寥無幾的街頭, 清新俊逸的肖戰完全沒有偶像包袱,悠閒自在的散步在清爽明朗的初秋,網友驚呼他的路過已讓上海普通的某街道都變得如詩如畫般美好起來
  • 夏末初秋·北影節·約你觀影《麥路人》
    此次的展映活動,共設有「官方推薦」、「修復經典」、「侯麥之約」、「電影萬歲」、「鏡界」、「女性之聲」、「華語力量」、「環球視野」、「IMAX鉅獻」、「系列饕餮」、「露天放映」、「雲上共享」十二個主題單元,新銳佳片、傳世經典,將在各個單元中與觀眾見面。
  • 夏末初秋肖戰日常見,依然還是那個眼睛裡有星星的大男孩
    一個轉身,從春天已到夏天,一次回眸,夏末已初秋,肖戰工作室難得發布了肖戰日常見的微博視頻,讓粉絲們興奮不已,視頻中藍天白雲 隨意走在行人寥寥無幾的街頭, 清新俊逸的肖戰完全沒有偶像包袱,悠閒自在的散步在清爽明朗的初秋
  • 易烊千璽新歌《MY BOO》預告,夏末初秋交替時,蟬鳴漸稀新單至
    分享 易烊千璽新歌《MY BOO》預告,夏末初秋交替時
  • 別總是盯著經典款,夏末初秋去日本必買清單新鮮出爐!
    話說,有多少人和jin醬一樣,喜歡在夏末初秋這個換季點去日本瘋玩狂購呢?
  • 黃羊川:獻給土地的樂章
    這是一曲獻給土地的樂章。孩子們穿著母親親手做的布鞋從土坡上滑下,盡情地奔跑玩耍,牛羊吃著嫩草步履悠閒,一把三弦琴的琴聲貫穿始終,演奏著西北破土而出的生命力。耗時五年拍攝,靠著黃羊川當地的盲人走唱樂師陳開友的音樂貫穿全片,串聯出十九幕相互獨立的農村生活片段。
  • 食譜 因為Pavlova,戀上初秋的一抹甜
    林語堂在《秋天的況味》一文裡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
  • 夏末初秋,時髦女人必備一條背帶褲,活力感十足,起碼年輕10歲
    若說起夏末初秋必備的穿搭神器,必不可少的就是一條背帶褲, 作為一件百搭單品,背帶褲保暖與活力兼具,而且只要背帶褲上了身,瞬間年輕10歲不是夢。
  • 醒耳人聲樂團2018夏末音樂會
    夏末時光太陽不見得收斂了一些光彩炫目中秋天的清涼已經開始進駐內心
  • 200914「夏末初秋延續陽光狂熱」張藝興《BOOM(R3HAB Remix)》準時上線
    抓緊太陽向南回歸線遷移前最後的躁動,在這個夏末秋初時刻,用音樂碰撞經典與流行,用熱情碰撞已知與未知,以M-POP之名,和原創音樂製作人張藝興一起沸騰此刻,來探索音樂世界中的無限可能。
  • 夏末秋初流行的這幾條牛仔褲,怎麼搭配都好看,讓你回頭率超高
    那麼,夏末秋初這樣的特殊季節,什麼樣的牛仔褲最受歡迎,怎樣組合這些牛仔褲才能在街上賺大錢呢?夏天的初秋,氣溫不怎麼下降,所以想在這個季節表現出好的體型也不厚。讓我們推薦一個單詞+寬腿褲的穿法。寬腿褲可以說今年很受歡迎。他可以延長一個人的體型比例,悄悄地隱藏著小贅肉。
  • 夏末秋初,多喝這款湯,養陰、平肝、固腎,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夏末秋初,季節交替,養生、飲食是很重要,如果飲食不當,休息不好,身體就會受到很大的勞損。中醫認為夏末初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溼,具體來說要攝入適當的補養食物,多喝些湯水和粥品。野生鮑魚乾燉雞湯是非常適合秋後喝,有「養陰、平肝、固腎」的功效,還可調理月經,大便秘結等疾患。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同時,貝多芬的《A大調第七交響曲》是一部被電影玩兒壞的古典音樂,電影《X戰警:天啟》《來自地球的人》《國王的演講》《神秘代碼》《反轉地心引力》《愛的曝光》《我與拿破崙》以及美劇《不死法醫》中都出現過這首交響曲的旋律,尤其是第二樂章,因電影的傳播力而廣為人知。貝多芬對《第七交響曲》的構思起於1809年。
  • 《養生堂》御品膏方特別專場,解讀初秋時節如何驅除溼邪
    國內知名膏滋品牌御品膏方與北京衛視《養生堂》合作的專場節目於8月31日播出,節目特邀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三代御醫之後傳人李劉坤教授來到現場,詳細辨析解讀夏末秋初常見的溼熱與陰虛症狀,為觀眾們支「膏」招。
  • 時尚中國丨跟著範丞丞、蔡徐坤、宋茜get睡衣風,讓你夏末秋初不著涼
    夏末初秋之際,正是穿睡衣款服裝的時候,在早晚略有涼意的時候,搭配上一件薄大衣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在每日繁忙的生活中,精神緊張的同時可以讓身體輕鬆一下,睡衣風減少了對身體的束縛感,讓自己得到一絲喘息。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今天,我們介紹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語: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意志作曲家、鋼琴演奏家。貝多芬上承古典樂派傳統,下啟浪漫樂派之風格與精神,因而在音樂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
  • 夏末初秋好物大盤點 | 生活中需要一點小歡喜
    夏天馬上過去秋天接踵而至,今天我就來盤點下適合夏末初秋的好物,讓我們的換季也過的舒舒坦坦~國際慣例 先說膚質混油痘皮,易長痘易敏感,以前被粉刺閉口困擾,現在努力祛痘印縮毛孔中護膚訴求:維穩抗初老,去紅美白
  • 古典音樂 | 皇帝四重奏 第二樂章
    Poco adagio, cantabile中文曲名:C大調四重奏(皇帝) 第二樂章作曲: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今天,酷玩給大家介紹的古典音樂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
  • 初秋這5款發色超顯白,虞書欣、Lisa都在染
    在初秋穿一身糖果色的背帶褲,再配上一些同色系的飾品,你就是動漫裡走出來的軟糯少女~霧霾藍,人間仙子IU同款色系。看到的第一眼就能聯想到夏末初秋的清晨和大海,有點冷豔,又有點浪漫~這個色系雖然是淺色系,但是都融入了灰色,和莫蘭迪色系很相近,所以很襯膚色,暖皮也可以駕馭的呢。反正這個色系就是魔仙堡裡的仙女,甜美係數五顆星,不允許人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