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人們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
超導「小時代」之十:四兩撥千斤
我們知道,電場和磁場的存在,可以讓物體在不發生直接接觸的情形下,就產生相互作用。磁鐵的南極和北極相吸,同極則相斥。如果精細設計磁鐵的形狀,讓磁性底座產生足夠強的斥力,使另一個帶有磁性的物體穩定地懸浮起來,就實現了「磁懸浮」。早在1922 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 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上周,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室溫超高壓狀態下實現了超導。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導,《自然》雜誌甚至將其作為封面文章,足見其重大意。
-
科學家實現高壓室溫超導,人類離完美材料又近了一步
上周,美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室溫超高壓狀態下實現了超導。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導,《自然》雜誌甚至將其作為封面文章,足見其重大意。超導研究是物理學一個很小的分支領域,卻受到學界的重視,但到現在為止,已經有10位科學家直接因為超導研究獲得諾貝爾獎。超導是什麼?
-
超導行業下遊應用市場及競爭格局分析
分類:根據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可將超導材料分為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一般認為,Tc 2、低溫超導材料行業概述 實用低溫超導材料主要是NbTi和Nb3Sn超導線。
-
超導研究的歷史與挑戰:曾經輝煌,今路在何方?
其次,如何使超導這種宏觀量子現象在更容易實現的條件下發生?畢竟,最初發現超導現象的條件極端苛刻。第三,利用這一神奇現象可以實現哪些重要或新奇的應用?對於這三個問題的探索構成了超導研究的主體,它們分別對應於超導機理研究,超導材料研究和超導應用研究。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同行們為何評價不一?
最終,在267萬個大氣壓下,樣本的臨界溫度達到了接近秋日室溫的15度。實驗中壓強與臨界溫度的關係,圖源論文正文研究者通過光譜學技術測到了化合物的存在,且觀察到了高壓和臨界溫度下該化合物產生抗磁性,但並不清楚化合物本身的結構。[1]「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領域」,論文合作作者、內華達大學助理教授 Ashkan Salamat 在接受《自然》雜誌訪問時說。
-
首次在鐵基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
超導、拓撲、納米、表面、極端條件等多個學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學、光學、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除了聚焦基礎前沿問題,紮根中關村外,物理所還積極參與北京科創中心懷柔科學城、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長三角研究中心建設,為科技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首條高溫超導磁浮真車試驗線正式啟用 技術新在哪?一文了解→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13日),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原創技術,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四川成都正式啟用,這標誌著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從無到有的突破,具備了工程化試驗示範條件。
-
世界首條高溫超導磁浮列車,一隻手就能推動
我們知道技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科學技術都需要無數的疊加與累積才能被創造出來。反重力技術離我們還很遠,但是未來交通科技的下一步已經在我們眼前了。高溫超導磁浮列車這裡面包含了兩個關鍵詞:「超導」和「高溫」。這個「超導」是一九一一年荷蘭科學家翁納斯在測量汞的電阻率時,驚奇地發現,當汞的溫度降到零下二百六十九度時,汞的電阻居然神奇的消失了,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超導體。後來人們還發現了多個具有這種特徵的材料。打個比方,你家裡的各種電器在運行時都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電腦運行會發燙,極端情況下甚至還能用來煎雞蛋,這就是因為電流在其中致使電阻產生了熱量。
-
別再「巴結」日本的超導技術,中國再創新
分類讓我們先了解下日本的超導排斥型高速磁懸浮技術。在這方面日本是非常領先的,早在1999年就開始應用了,從580Km/h的速度幹到了603Km/h。日本使用的正是低溫超導型磁懸浮技術。其實還有一種叫高溫超導型磁懸浮技術,目前國內外還在研究中。
-
高溫超導電性形成機理的一次新突破
超導電性將要給我們的世界帶來徹底的改變。儘管在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在一個關鍵性的高溫超導理論已經被證實了。這或許會大大縮短超導應用到現實的距離。某些材料被冷卻到一個臨界溫度以下後,它們將變成超導體。超導體可以無阻礙地傳導電流,主要即是因為形成電子對的電子之間互不相斥,從而可以不損耗能量穿過材料內部。
-
從正負極材料和電解液解析鋰電池低溫性能改善
另外,軟碳或硬碳材料的層間距比石墨大,在負極上包覆一層軟碳或硬碳材料有利於鋰離子的擴散,降低SEI膜阻抗,從而提高電池的低溫性能。通過少量Ag的表面包覆提高了負極材料的導電性,使其在低溫下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Li等開發的Fe/Fe3C-CNF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溫性能,在-5°C循環55周後仍保持250mAh·g-1的容量。
-
世界首輛高溫超導磁浮工程化樣車成都下線,設計時速600+
該技術擬首先在大氣環境下實現工程化,預期運行速度目標值大於600km/h,可望創造在大氣環境下陸地交通的速度新紀錄。在啟用儀式現場,參與研發的鄧自剛教授打趣地對記者說,你推推列車看看?鄧自剛講述了其中的門道:「首先,它在靜止狀態下是浮起來的,和軌道之間沒有摩擦阻力,這也是它能跑得快的原因。其次,它整車車體採用的是碳纖維材料,重量比現在的高鐵列車要輕50%左右。」他解釋,這是因為列車懸浮能力是一定的,因此要求車體必須輕量化,車體越輕,能搭建的乘客也越多。也因為如此,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會比現有的高鐵列車車體更小。
-
20年潛心製造 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成都啟用
有望創造大氣環境下陸地交通速度新紀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項目位於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驗證段全長165米。記者看到,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車頭採用流線設計,形狀如子彈頭。不同於高鐵靠車載電源驅動在鋼軌上「奔跑」,該樣車懸浮在永磁軌道上,軌道中間鋪有直線電機,在車子底部裝有超導懸浮裝置替代了車輪。據悉,該樣車採用全碳纖維輕量化車體、低阻力頭型、大載重高溫超導磁浮技術等新技術和新工藝,設計時速620千米,有望創造在大氣環境下陸地交通的速度新紀錄。
-
中國氦氣95%依賴進口極其稀缺,技術上也再次打破美國的壟斷
其實並不是,超導體在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時電阻可以降為零,在超導的環境中超導線圈通電後會產生強磁場,在理想狀態下磁場一旦建立了,只要維持超導材料在超低溫環境下,強磁強就會長期存在,而氦的特點就是沸點極低,比氮還要低得多,近乎可以達到絕對的零度,只要把超導材料放在低溫的液氦中,就可以讓超導環境的溫度低至零下268度。
-
36氪首發丨2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即將上線,本源量子獲中網投領投數...
本源量子於2020年研製了第一臺量子計算機,命名為「悟源」,由6比特量子晶片「夸父」組裝而成,採用超導方案,對標IBM 2017年產品,並向全球開放超導量子云計算機時的預約使用。這款量子計算機從量子晶片、量子測控、量子軟體、量子云、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量子計算軟體系統均為本源量子自研。目前24比特量子計算機正在調試,預計春節前後上線。
-
超導到底能帶來啥?
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說:材料在很低的溫度下,電子會凍住,直接的結果是電阻會上升;但是物理學家馬西森預言:隨著溫度下降,電阻也會減小。材料裡面有雜質,必然產生一部分剩餘電阻,這部分電阻不受溫度影響。所以到了絕對零度,電阻依然存在。
-
《ACS Nano》:材料和納米科學研究中怎麼用冷凍電鏡?崔屹教授來支招
除此之外,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研究客體分子構象和化學性質如何影響與MOF骨架的相互作用,對於設計新的MOF材料至關重要。隨著技術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用這種技術研究多種客體分子(例如藥物、水、甲醇等)的多組分嵌入動力學。Rothmann等人的研究表明當滷化物鈣鈦礦暴露於2e-1·Å-2·s-1電子束下7分鐘後,其晶體結構就發生了非晶化轉變,說明傳統電鏡技術在表徵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時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