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老總李書福預言:國內能活下來的車企只有三家?不信走著瞧

2021-01-18 小錘聊汽車

前言:吉利老總李書福預言:國內能活下來的車企只有三家?不信走著瞧

1998年的時候,一輛名為「豪情」的汽車出現在大眾的面前,這輛汽車的面世,在當時那個各種資源缺乏的時代引起了不少轟動。

主要是早期的時候,國內在汽車方面不僅自主研發能力不足,而且在經濟上也缺乏一定的支持,更別說那個時候製造汽車的能力還不成熟。

所以那時大家看到這輛汽車的出現才會如此驚訝,畢竟那個年代吃喝都有壓力,居然還有人捨得下這麼大的本錢去製造一輛汽車。

因為「豪情」的出現,也正式將吉利這個品牌放到大眾的面前。我認為吉利發展到至今,全然少不了老總李書福的努力。

不僅表現在他敢作敢為的方面,更多還表現在他那超越前人的看法。

在大家看來,他接受採訪時說的都是一些大話,我卻覺得他有些話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就拿他曾預言國內能活下來的車企只有三家這件事來說。

在當時很多網友聽到他這個預言後,認為這個人是在說大話,是在吹牛;但也有不少人對他這個預言保持贊同的看法。

作為一個知名的國產品牌,曾經的吉利也存在國產車都有的問題,但他現在為了製造出更好的東西也在努力著,一直被大家給吐槽的車標,吉利也做出了改變。

雖然在汽車的某些方面,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問題,但是和其他國產車比起來,他已經做得很不錯了,而李書福也做到當時自己在大眾面前說要把吉利做強大的事情。

在他長遠的戰略目光下,吉利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汽車品牌。李書福之所以會說「未來國內能活下來的車企只有三家」這樣的話,主要還是因為近幾年汽車市場處於高度飽和的狀態。

一旦出現飽和,就肯定會出現「優勝劣汰」的現象,像一些沒有自己技術的汽車品牌,在高強度的競爭下無疑是會被第一批淘汰掉。

畢竟一些優秀的車企自主研發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想要在強大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有先進的技術,而這些即將要被淘汰的車企,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話,他們只能面對淘汰這一個選擇。

就拿力帆汽車來說吧,作為當時國產摩託的領先者來說,在製造摩託上他是一把好手,在汽車上他因缺少自主研發的能力,所以在汽車的發展很不是如意。

我們再來看吉利這個汽車品牌,他知道自己的缺點,也做出改變,也不枉從最初的小工廠發展到如今這個大車企。

所以吉利老總李書福的預言還是挺有道理的,之所以未來國內能活下來的車企只有三家,主要還是他們及時發現自己汽車的不足,發現問題,及時改變這樣的車企怎麼可能還會被淘汰?不信的話,那我們就走著瞧吧!

在座的各位朋友,你們對李書福所預言的國內能活下來的車企只有三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李書福的沃爾沃、吉利、曹操專車後又出145萬豪車——吉星!
    李書福又出大招,新豪車橫空出世,據了解已經有18個國家搶著要預訂,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價值145萬的吉星!車友們有福了,其中還有一款29萬多的報價,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方便看到。李書福看中這個機會,企業果斷上馬,在很短時間內開發出國產豪華型踏板式摩託車。1998 年,吉利集團摩託車產量達35萬輛,不但佔領了國內市場,還出口22個國家和地區。不滿足於摩託這個小踏板的他開始造汽車。2001 年,吉利車的銷售形勢開始火起來。
  • 路咖評:李書福預言成真?回顧2019的造車新勢力
    人類總愛預言,如果能一語成真,多少有一些運氣成分,但每每能語出驚人卻又變為現實,莫不是有大智慧的人。關於造車新勢力的預言,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品牌領頭羊吉利汽車老闆李書福,2018年的那句"造車新勢力,大多不靠譜。老百姓掙點錢不容易,別忽悠!",似乎正在變為現實。
  • 李書福確認吉利正生產防冠狀病毒汽車 話題評論奏起冰與火之歌
    日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央視財經直播中確認,吉利正在生產防冠狀病毒汽車。其防範標準也將達到N95一樣的標準,並已得到中國和德國的一些醫學機構的認證。這也就意味著年初吉利先期投入3.7億元研發全方位健康汽車的計劃正在落實中。
  • 從照相館到民營車企第一 吉利汽車品牌歷史(下)_易車網
    導讀:從照相館到民營車企第一吉利汽車品牌歷史(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文字200的內容是:0年以前的吉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品牌。
  • 吉利人事調整,李東輝任集團CEO,李書福又要有大動作?
    12月1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的信息顯示,原集團常務副總裁兼財務長(CFO)李東輝已出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執行長(CEO)。該職位此前一直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兼任。同時,安聰慧擔任的吉利控股總裁、吉利汽車總裁兼CEO的職務均未有變化。
  • 新中國成立70年獻禮:吉利的「造車夢」
    23年前,李書福喊出,「汽車不過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引來一片嘲笑和奚落。但私底下,李書福帶領務實、理性的吉利,製造「老百姓買得起的汽車」,並成功打入市場。對「造車夢」的堅持,讓吉利汽車迅速壯大,如今已連續八年入選「世界五百強」榜單,更是榜單中唯一一家中國民營車企。
  • 吉利汽車衝「科」三拷問 失言李書福能否借到「東風」?
    6月17日,國內汽車巨頭吉利汽車發布公告,擬進軍科創板。6月24日晚間,吉利汽車再發公告,董事會進一步批准建議人民幣股份發行、特別授權及相關事項。這意味著,其有望成為首個科創板上市的整車概念股。從此看,吉利汽車與科創板的價值取向契合。尤其對現階段的吉利汽車而言,登陸科創板,能形成「A+H+歐洲」的三平臺布局,增強融資能力,帶來更多資金騰挪空間。吉利汽車副總裁楊學良也坦言,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
  • 吉利接盤賓利?網友:開上豪車指日可待!
    近日,有傳聞稱大眾已經對連年虧損的賓利失去信心,準備考慮將其兜售,而潛在買家中就有吉利。據車叔了解,這已經不是吉利第一次與賓利傳出緋聞,在2019年時吉利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就表示:「沒有的事!」車叔認為,網友認為吉利會收購賓利的原因無外乎兩點,第一就是賓利的連年虧損導致大眾集團對於該品牌的重視程度逐漸下降,畢竟作為企業來講,盈利才是最重要的,而國內有能力收購的車企好像也就只有吉利一家;第二點就是因為吉利集團近年來「買買買」的行為,先後收購沃爾沃、路特斯、英國倫敦計程車公司、寶騰汽車等,而後注資戴姆勒,併購smart,儼然成為了世界車企「接盤俠」。
  • 「吉利汽車」在馬來西亞大火,銷量破紀錄,李書福又贏了?
    「吉利汽車」在馬來西亞引起大火,銷售量刷新了記錄,李書福又贏了嗎?實際上在馬來西亞刷新銷售記錄的車是寶騰X70,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吉利汽車,我們談論吉利汽車和博姆汽車的聯繫,現在已經是吉利汽車的子公司了。
  • 2019,車企大逃殺:海馬賣房保命、夏利只剩空殼、蔚來巨虧
    而隨著2022年將近,中國將取消乘用車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國內車企通過合資坐擁外資成熟的技術、車型,甚至是配套的供應商躺贏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市場對少研發、不創新的傳統車企不再容忍,他們正在經歷淘汰,燃油車長期以來構築的護城河,正在慢慢崩塌。站在風口時,沒能好好積攢展翅的能力,風停了就只能重重地栽倒在地上,甚至直接出局。
  • 從放虎歸山到攜手上山,李書福賭上性命收購沃爾沃後做對了什麼?
    不僅沃爾沃原有瑞典團隊得以保留,在沃爾沃首任CEO的選擇上,李書福也並未按照慣例安排中方管理人員,而是選擇本土人才。汽車預言家近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現任戴姆勒全球董事會主席的瑞典人康林松,在10年之前險些成為吉利併購沃爾沃汽車之後的首任CEO。
  • 不得不說:「汽車瘋子」李書福!
    一邊是以低價佔領市場的小小車企,一邊是享譽世界的頂級豪華品牌,一場被稱為「蛇吞象」的跨國併購,他是否能如願以償?每一個華麗的轉身,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艱辛。今天,央視財經頻道《財經人物周刊》欄目帶您走進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探尋他背後的不凡人生。
  • 車企老總化身「李佳琦」,雲賣車能為行業帶來什麼?|燕說車市
    疫情之下,本來已經進入冰河期的汽車產業再遇冰點,倒逼車企和經銷商將營銷戰場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無論是新車發布、試駕、銷售還是提車,只要消費者想,都可以通過「雲端」一鍵直達。部分車企老總為了吸引流量和關注,不惜親自披掛上陣,化身「李佳琦」。
  • 國內又一車企倒下?1年虧損112億,創始人卻早已套現離場
    到了現在,汽車已經成為幾乎每個家庭的必需品,有些家庭甚至有三輛車。之所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富了,富了後自然會消費。另一方面,隨著國產汽車越來越多,汽車的價格在不斷下降,購車的成本也在逐漸下降。浙江一共有著兩位「汽車大佬」,一個是「吉利集團」的創始人李書福,另外一個就是「眾泰汽車」應建仁。
  • 百度終於造車:攜手吉利早有伏筆,擁有獨家技術卻面臨變現困境
    李彥宏和李書福的手握在一起,他們面帶笑容,共同面對媒體的鏡頭。 這是2019年7月3日,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書福作為神秘嘉賓出場,掙足了媒體關注度。 距離「雙李合璧」過去17個月後,2020年12月15日,業界傳出百度要下場造車的消息,此後百度股價一路飆升,一個月內上漲67%,市值時隔兩年後站上800億美元。
  • 吉利收購賓利了 大家有機會開豪車了嗎?
    最近,有傳說風聞稱大眾也曾對連年損失的賓利失去打算信仰,預備考量將其兜售,而隱蔽客戶中就有吉利。據車叔理解,這以前非是吉利第一次與賓利傳出緋聞,在2019年時吉利團體副總裁楊學良就顯示:「不有的事!」
  • 沃爾沃、吉利十年「錫婚」的背後——尊重與包容
    10年前吉利與沃爾沃的聯姻,無疑是21世紀最成功的一次車企收購。 但對吉利來說,收購沃爾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跳級」機會,從一個本土企業,到世界級車企,這一步可以說是捷徑,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捷徑。沒有第二家像沃爾沃這樣有技術積累、品牌底蘊但經營不善的車企等著你收購了,所以某種意義上,吉利想要壯大,收購沃爾沃也是個必然。
  • 吉利創立新純電動車品牌,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此前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目標並未實現,銷量上也遲遲未能佔據優勢,有專家評價稱吉利是「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新公司的成立,能否能帶領吉利彎道超車?  首次「藍色吉利行動」的目標沒有如期完成,李書福在此次內部演講中回應稱:「這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外部戰略條件沒有形成,這樣的失敗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國車企中有,在歐、美、日、韓車企中也有,我們不必為此沮喪。」
  • 聚光燈下的李書福 20多載的高光時刻和隱秘角落
    若一切順利,吉利汽車或將成為首家實現「A股+H股+歐洲」三地上市的整車企業。在這種三地上市模式的背後,是公司掌舵人李書福一貫的非常手段。這位深諳資本運作的浙商大佬,屢次因頗激進的跨國併購引發外界矚目。回顧李書福歷經20多年打造的資本版圖,汽車產業是絕對核心。1996年成立吉利控股集團,李書福首次進入汽車產業,後經約十年發展,吉利汽車成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代表之一。積累了一定實力後, 李書福將目光投到了國外 ,掀起了國內整車廠進擊海外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