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危局下 求和平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2021-01-17 華夏經緯網

  馬英九基金會日前舉辦的「臺灣如何轉危為安」座談會受到各方關注,同時也引發「朝野」兩大黨的罵戰,基本背景是兩岸關係惡化、臺海愈趨緊張、臺灣可能首當其衝,臺灣社會對此有高度共識與深度憂慮。

  面對這樣的「不安全」局勢,臺灣「執政者」似乎信心實足,原因是有美國的撐腰,臺灣不少民眾也認為有美國的支持,臺灣的安全無憂。但是,正如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在前述座談會上表示,若臺海發生戰爭,美國總統川普絕不會來救臺灣;前臺灣陸委會副主委、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也說,兩岸若開打,美國會不會真正有軍事行動配合很難說,但「出嘴」容易、「出手」難,起戰容易終戰很難。

  我們也認為,如果臺海發生衝突,美國對臺灣的幫忙非常有限。對於今日臺灣各界高度憂慮的臺海局勢,美國不但化解不了,恰恰相反,這個危局正是美國需要的,也主要是美國一手造成的。對此,臺灣各界看得越來越清楚,「美國有意製造兩岸衝突坐收漁利」已越來越成為臺灣社會的主流認知。面對危局,臺灣各界既希望民進黨正視危機,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可以說,求和平仍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依照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20年10月24日所公布的民意調查可知,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大陸「對抗衝撞」者,只有2.6%,這個高達9成願意與大陸和平相處者,難道不是「主流民意」,怎麼會是民進黨選擇「對抗衝撞」者才是「主流民意」呢?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這項調查由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發布,綜合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2020年12月24日 14: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有觀點指出,自2016年以來到2018年,再到2020年,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島內兩次政黨輪替,島內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
  • 港媒:臺灣2020大選是決定未來五至十年臺海和平安全的十字路口
    但島內主流輿論均認為,郭、柯雖不選,仍將在2020選舉中扮演一定角色,依然有影響甚至左右選情的實力。由此可見,雖然2020選舉藍綠對決、韓蔡對決的主線已經逐漸浮現,但藍綠以外各股政治勢力的競爭與合作、第三勢力和中間選民的選擇,都會讓此次選舉成為2000年以來最為複雜詭譎的一次。
  • 臺海觀潮|臺灣民眾渴望和平 認為應避免戰爭
    儘管民進黨當局形成「聯美抗陸」戰略思維及路線,但根據陸委會民調結果顯示,臺灣民意高度期待兩岸合作處理問題,高達75.2%支持度。換言之,大部分臺灣民眾心理傾向支持兩岸合作,藉此緩解兩岸敵意,建立和平穩定關係架構。 其次,中美博弈衝突,導致部分臺灣民眾附和美國反中派所掀起「中國威脅論」,但絕大多數臺灣民眾反對軍購。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回顧一整年的臺灣政局演變軌跡,從年初蔡英文以高票贏得選舉,到年末「秋鬥」以近年來最大規模遊行人數收場,一年來臺灣民意民心的變化印證了上述八個字背後蘊含的規律與真理。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 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
  • 預言丨2020臺海戰爭爆發 100小時內奪臺灣!
    他大膽預測,「2020年之前臺海發生軍事衝突是肯定的,2020年前後很可能要爆發臺海戰爭,一舉奪取臺灣。」王洪光給出了五點判斷依據:第一,「臺獨」現在是島內的主流民意,且已經不可回頭;第二,蔡英文不是陳水扁那樣的投機分子,就是理性「臺獨」,她已經任命了幾個「臺獨」大法官,完全可以通過司法很低調的把臺灣變成一個獨立國家,「未完成的答卷」只是大陸的一廂情願,事實上蔡英文已經「交卷」;
  • 蔡英文估計想不到,90%臺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
    導讀:據媒體報導,政黨以及政治人物層面通常會用民意來進行自我警惕,有部分觀點表明,臺灣地區近幾年的政黨輪替中,臺灣地區的主流民意就像流水一樣,通常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因此,政治人物必然不能忽視主流民意。
  • 臺海觀察丨臺灣政治人物的話並不可信——臺灣民意對兩岸關係幾個問題的基本認識
    若繼續以九二共識和一中施壓,壓力越大,民意反彈越大」;綠營政治認為也陸續以臺灣民意自居,前臺灣駐日代表許世凱就聲稱「維持現狀,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而根據兩個民調的資料,調查時間橫跨陳水扁,馬英九執政時期,以及在最新的2016年的調查資料都顯示:「九二共識」無疑還是目前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儘管有波動,但是總體而言均屬於絕對多數,杜克大學《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調查》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士承認「九二共識」。那麼面對這一事實,民進黨為何要否定呢?
  •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原標題: 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民心,蔡英文更是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大力度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利造福。
  • 我軍臺海軍演及戰機繞臺後 臺灣近期發生這些變化
    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標榜自己是「臺獨工作者」,深綠勢力叫囂這「代表島內主流聲音」。但島內權威民調機構——臺灣競爭力論壇最新民調顯示,「統升獨降」成為民意發展趨勢。在這份民調中,有島內學者特別觀察發現,臺灣年輕一代是「理性務實」的,「天然獨」的傾向可以轉化為「不恐中」「不反中」的「理性統」。
  • 智庫專家為臺海局勢提建言,港媒: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不悲觀
    由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承辦的「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於19下午在上海舉行。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邀請到來自大陸、臺灣和香港三地的二十幾位兩岸關係專家學者就臺海局勢、兩岸關係以及拜登政府對華戰略與政策走向等議題發表觀點看法。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圖為年會現場,「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中國臺灣網 李柏濤 攝)中國臺灣網北京12月5日訊(記者李柏濤、王婉涵) 2020註定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無法被遺忘。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
  • 時局︱新華社:對於臺灣大選結果,怎麼看?怎麼辦?
    有人稱,這意味著臺灣民眾選擇支持與大陸對抗的政策路線,不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有人憂心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將推動「臺獨」,兩岸關係將再度動蕩不安;甚至還有人鼓譟民進黨獲勝意味著大陸近8年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對臺政策「遭受挫敗」;云云。首先,此次選舉是臺灣地區內部事務,投票結果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產生的,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島內經濟、民生、社會狀況和年輕選民心態等複雜因素。
  • 這才是臺灣真實的民意
    島內民意出現如此狀況,為以往少見。結合《遠見》雜誌民調,多數民眾願為「臺獨」而戰非島內真實民意,充其量只是部分民眾的僥倖心理作祟,是建立在大陸不會真的對臺動武的認知上。在民進黨當局及「臺獨」勢力的操弄、欺騙下,很多民眾並不了解兩岸真實情況,對大陸的認知還停留在貧窮落後上,茶葉蛋、榨菜都吃不起,又有何實力武統臺灣。
  • 美軍艦穿航臺灣海峽,絕不姑息!我山東艦連夜航巡臺海
    美軍艦又不「老實」了,12月18日夜間,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隨後,在次日19日上午,臺防務部門證實,一艘美軍作戰艦,由北向南「航經」臺灣海峽後,繼續往南轉移。對於刻意攪局臺海的行為,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 臺海形勢複雜嚴峻
    臺海形勢一度波雲詭譎   川普政府大打「臺灣牌」,借臺海「極限施壓」。2020年,川普為尋求連任,轉移國內矛盾,加大對華戰略遏制,不斷挑戰底線紅線。   美臺關係不斷法案化制度化。蔡英文連任後公開宣誓並推動成立「修憲委員會」,民進黨內王定宇、陳亭妃等「獨」派民意代表和「時代力量黨」「臺灣基進黨」等一度紛紛提出各式各樣的「修憲」提案,如刪除「國家統一前」等字眼,將現行「憲法」中「固有疆域」改為「臺澎金馬」等。四是持續推進「修法臺獨」。
  • 「危言聳聽」馬英九,「英語零分」蘇震清丨臺灣一周
    「烏鴉」,他反覆提醒:當下,兩岸正處於「兵兇戰危」的環境。偏綠的媒體直接批評馬英九「散布投降主義和失敗主義」,而臺當局甚至批馬英九的言論為「謬論」、「悖離臺灣社會主流民意」,是在臺灣內部尋找敵人。那麼臺灣的「主流民意」是什麼呢?親綠民調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在上個月公布了一項民調,其中顯示57.8%的受訪民眾不擔心兩岸之間爆發戰爭,擔心的則佔40.8%。針對此前馬英九「首戰即終戰」之言,58.3%的受訪民眾不同意這種說法,同意的則是33.9%。
  • 專家:呼籲臺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國」 主張和平統一聲音已減弱
    【專家:呼籲臺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國」 主張和平統一聲音已減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12月19日下午通過線上方式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他認為,中國大陸可以更加從容自信的處理臺灣問題,也更有條件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臺海政策。
  •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兵兇戰危...
    其次,「與臺灣關係法」有明文稱「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換句話說,美國對臺灣的處境最多只有「嚴重關切」,沒有任何具體的安全保證承諾。在美中角力與疫情下,「鮭魚返鄉」投資的臺商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第三,蔡政府在經濟、產業鏈上「脫中」,若想在臺美經貿上獲得彌補,依美國現實利益主義、川普政府戰略安全與貿易談判交互運用逼迫對手、攻城略地的手法看,臺灣要有先付出代價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