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爾汗被稱作關心社會問題的「印度良心」,而他的《摔跤吧!爸爸》也在國內上映,講述了一個摔跤手把女兒培養成世界級摔跤冠軍的故事,豆瓣上的評分也很高。但是有一些人對這部電影提出了尖銳的批判「我發自內心不喜歡這部電影,甚至討厭」然後也有一些人在反駁批判「駁——某位論《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令人噁心的作品」為什麼爭議會這麼大?這部片子的價值觀真的存在問題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條有趣的高贊答案,筆者以一個小山村裡的獨生女為視角,講述了在底層社會人們對於兒童教育的不屑與無知。
女孩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山村,周圍的老人重男輕女,唯一慶幸的是他的父親有文化,並且很喜歡女孩。女孩的父親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也知道學習是離開這個地方的唯一方法。
女孩的父親從很遠的地方拉來書本,強迫女孩學習。周圍的人都覺得女孩的父親想鳳凰想瘋了,甚至女孩也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要強迫她學習。女孩反抗,投機取巧糊弄父親。
鄰居家結婚,女孩偷跑出去看熱鬧,被父親抓住當面抓住訓斥,女孩跑進屋內向新娘大吐苦水。直到新娘淚眼婆娑的向女孩揭開了這個落後山村對於女孩子滿不在乎態度和血淋淋的惡意。女孩才知道父親怎樣抗住壓力給她創造溫室。
從此女孩不再貪玩,因為那可怕的未來在追著她,很多女孩沒有選擇,可是女孩的父親,那大男子主義的爹,硬是給女孩劈開了一條路。
文中的父親和阿米爾汗所飾演的父親一樣大男子主義,甚至獨斷專行。就算父親們是為了自己,但是他受到的阻力仍然是相同的,在那種封建落後的小村子,他能夠堅信自己女兒能做到男人能做的事情,本身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朗朗的父親逼他彈鋼琴也是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朗朗幼時也恨他父親,可是現在,他是全球最頂級的鋼琴家,就是因為郎朗的父親認定了郎朗的天賦,在年幼時不人道的逼迫他——和這個摔跤老爸很相似。
大人與孩子的相處,本就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要知道,不管是摔跤、讀書還是練琴,有的時候孩子的成功,就是在家長的堅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