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中國本土品牌成長的鏡子

2020-12-27 中國營銷傳播網





一面中國本土品牌成長的鏡子


《21世紀經濟報導》品牌專欄, 2001-03-22, 作者: 喬遠生, 訪問人數: 6350


  2001年保健品市場春天的故事讀起來也很保健:巨人公司史玉柱靠賣保健品掙了錢又東山再起;在中國保健品市場風雲變化中昂首挺立了十一年之久的昂立1號,信心十足地正擬準備上市;美國安利打破常規首次在國內媒體全面亮相;WTO臨近,美國杜邦TAKE CARE系列保健與營養品開始全面中國大陸市場。歷經風雨滌蕩的保健品市場重新勾起了消費者對以往品牌的回憶;同時也點燃了人們對市場的希望。

  中國的保健品市場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寶藏,也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陷阱。從八十年代起,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就象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最後,讓各路豪傑紛紛倒在自己挖掘的陷阱之中,而不是戰死在競爭者手中。為什麼保健品市場沒有常青品牌,雖然,象太太、昂立一類的早期口服液品牌還存在,但是,無論在市場規模還是在推廣宣傳的力度方面,已經是今非昔比。

  可以說,保健品市場的大起大落就是一面中國本土品牌成長的鏡子。急於致富的農民心態、渴望迅速成功的急切欲望和對市場運作的無知與自我意識的膨脹融合在一起,成為加速保健品品牌加速滅亡的推動器。在某種意義上,保健品品牌的命運就是中國企業建立品牌的一個縮影,它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一個行業的興衰,還將我們建立品牌的心態和蒙昧赤裸裸地暴露了出來。

  包裝形象等於品牌,這是本土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初期對品牌最淺顯的認識,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創立於1988年的太陽神集團最早將企業形象視覺系統(CI)導入保健品行業,並且以獨樹一幟的創意推出太陽神口服液,一度成為中國品牌卓越形象的代表。在1995年,太陽神的全年保健品營業額就已經高達四億元人民幣,居國內保健品同類品牌榜首。自以為有與眾不同的「洋」形象就可以建立起不敗的品牌,穩守市場,讓消費者臣服,結果,到九十年代後期,隨著競爭對手的強大、消費者的成熟和市場的分化,原本靠包裝形象打天下的太陽神漸漸地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落下去了。太陽神口服液這顆中國最早的品牌之星隕落留給我們的教訓是:好的品牌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包裝形象,但好包裝不等於好品牌。富有創意和現代風格的包裝已經成為所有品牌建立的必備條件,靠包裝打開市場之後,產品的不斷創新和改進是品牌立身之本。

  品牌可以速成是保健品行業的頑疾,也是改革開放後整個社會步入市場經濟的通病。九十年代保健品進入一個鼎盛發展的時期,龍飛、巨人、三株一夜之間「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傳播效應讓人們錯誤地認為,傳統的消費品可以藉助媒體迅速提高知名度,做到在全國家喻戶曉就意味著有了品牌。企業經營者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催生市場,忽視了研究消費者和競爭對手,更不願意將精力和財力集中投放在產品的改進和新產品的研發上,而是拼命地迅速擴大銷售額和市場規模,以期在最短的時間收回投資並獲得最大贏利。巨人品牌曾創造了連續三年銷售業績翻番的紀錄;三株在1996年曾創下保健品一年營業額達80億元的歷史記錄。短期經營行為是建立品牌的大敵,但短時間內品牌的巨大市場回報的假象蒙蔽了經營者的目光,使他們錯誤地認為無須改進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只要敢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就可以創造一個舉世無雙的品牌。對於傳統企業來講,要想在短期內迅速獲得巨額回報一定是以犧牲品牌的長期利益為代價的。傳統行業卓越的品牌都是用時間培育出來的,企業在品牌上投入越多,其最終回報也就越高,而且,品牌的壽命周期也隨之越長。未來,中國企業建立品牌要改變的是一種心態,當然,這種心態有賴於整個社會文化和經濟環境的改善。當社會日趨富裕、人們的心態趨於平靜時,品牌的建立已經寓於企業存在的哲學之中了。

  廣告可以造就品牌,但我們沒有意識到它也可以加速摧毀一個產品。保健品從一開始進入市場,無一例外地堅信廣告是創造銷售的法寶。如果說太陽神還是靠廣告創意塑造形象,飛龍不惜代價依賴密集的報紙廣告開闢市場的話,發展至三株和紅桃K,廣告已經就從體面的媒體滲透到窮鄉僻壤的任何一個角落了。三株、紅桃K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將保健品的廣告推到了一個極至,「包治百病」的廣告訴求在營造了一個又一個品牌神話同時,也將保健品迅速從顛峰推入了死亡的邊緣。為什麼保健品的興衰和廣告有如此緊密的聯繫呢?無法象工業產品那樣依賴量化的指標衡量其優劣,保健品品質的不可確定性給虛假廣告留下了可乘之機;另外,保健品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企業可以有足夠的資金支付巨額廣告;消費者的不成熟和對保健品廣告的輕信,客觀上也助長企業對廣告的濫用。九十年代中期,保健品利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就可以一夜之間在全國範圍內造就一個知名品牌,隨著飛龍、巨人、三株的紛紛落馬,廣告可以創造品牌的神話被徹底打破了。保健品市場廣告的高潮在一代又一代「標王」悲劇中趨於理性智和平淡,以太太口服液和昂立1號為代表的品牌歷經市場考驗和淘汰之後,用自身存在的價值證明:造就品牌本質的永遠是產品的品質,而不是廣告。

  但願2001年保健品的這面鏡子映射出的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中國的企業從建立品牌的黑暗中走出來,在與西方的洋保健品牌的「共舞」中,不再迷失在保健的誤區裡。





歡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閱讀並接受本站投稿協議(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網刊登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網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相 關 文 章(共22篇)
品牌本質--中國品牌突圍之道 (2008-12-16,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梁小平)
驅動品牌成長的路徑 (2006-10-20,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鍾超軍)
阻礙品牌成長的企業4個毒瘤 (2006-08-08,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李玉國)
差距--本土品牌與外企品牌的幾個問題 (2005-06-16,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王逸凡)
中國本土品牌為何無緣基業長青? (2004-08-30,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林景新)
國際品牌本土化,土得掉渣 (2002-10-18,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冷振興)
打造本土健康品牌的七步法則 (2002-09-23,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張繼明、朱愛麗)
洋保健品如何贏得信任? (2002-08-05, 《環球企業家》2002年第八期,作者:李晶)
《本土品牌戰略》書評與介紹 (2002-05-30,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王淺)
途遠力拙的本土品牌 (2002-03-14,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鄭新安)
打破品牌壟斷的神話 (2001-10-09,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張新華、賈美文)
戰略性品牌管理:一個新職業的出現與興起 (2001-04-28,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龔文祥)
世紀初議品牌之道 (2001-04-23,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王敏)
「中國品牌英雄」算不算英雄? (2001-03-22, 《21世紀經濟報導》品牌專欄,作者:喬遠生)
如何從區域品牌上升為全國品牌 (2001-03-06,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葉樹南)
產品大戰,品牌衝鋒 (2001-02-28, 《銷售與市場》2001年第二期,作者:零點調查與分析公司)
代理商多品牌三級營銷模式 (2001-01-09, 《銷售與市場》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樊曉軍、王世偉、李忠)
百年香港,誰主品牌沉浮?(中) (2000-11-30, 《銷售與市場》2000年第十一期,作者:喬遠生)
百年香港,誰主品牌沉浮?(下) (2000-11-30, 《銷售與市場》2000年第十一期,作者:喬遠生)
品牌經營 回頭無岸 (2000-09-21, 中國營銷傳播網,作者:趙紅)
益生堂品牌闖關實錄(上) (2000-06-30, 《銷售與市場》1998年第五期,作者:朱玉童)
益生堂品牌闖關實錄(上) (2000-06-30, 《銷售與市場》1998年第一期,作者:朱玉童)

相關焦點

  • 孩子是你的一面鏡子,你的成長也暴露無遺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也是父母最好的一面鏡子。由於親子關係的特殊性,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觀察和培育自我的最好機會。 家長們,不要因為有了孩子就放棄探索自己的「成長地圖」。許多時候,當你執著地栽培自己,反而更能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美好時光。
  • 舒蕾品牌易主 重歸本土國貨
    記者聯繫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在2020年1月舒蕾品牌就已經由品牌持有人德國拜爾斯道夫易主為舒美個人護理用品(深圳)有限公司了。經核查,舒蕾商標轉讓已被國家商標局正式受理,並且已進入轉讓流程。這也是舒蕾品牌繼2007年被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收購之後,又重新回歸中國本土企業。  舒蕾品牌創立於1996年,是中國本土首個洗髮水品牌,自創立伊始就堅持「植萃滋養」的品牌理念。
  • 《失業生》:香港確實是一面鏡子
    《失業生》:香港確實是一面鏡子1981年,張國榮、陳百強、鍾保羅、徐傑主演的《失業生》在香港公映。2017年,《失業生》在內地公映。1981年的香港,正是《獅子山下》激勵香港人奮鬥的時代。香港是中國歷史中極其特殊的試驗場地,回歸二十年之後,更加被證明1980/1990年代的繁榮,具有特殊性,除了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集體屬性,還有更多依靠內地廣闊的市場而生發出的野蠻,流行文化便是這野蠻其現代精神的產物。可惜回歸之後,很多港人總結錯了當年發達的原因,作為特殊窗口的一面鏡子,如今的香港可以說是失業生。
  • 法國食品集團,搞垮國產品牌,卻被認為是國貨,在中國年賺六百億
    在計劃收購光明失敗的過程裡,達能卻風捲殘雲般收購了不少中國本土品牌為自己所用,利用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逐漸地壯大自身的產品,提高了達能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知名度,擴張了達能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 一面鏡子就夠了!鏡子的6種創意人像玩法
    有時候,想要拍出有創意的人像,只需要一面鏡子。那麼,鏡子在人像攝影都可以怎麼用? 1、鏡框強化構圖 利用鏡子拍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構圖方式,按照實際的物理位置來看,鏡子屬於是背景框架,但是按照實際效果來看,這個鏡子又變成了前景框架的效果。
  • 大人將帶籤烤腸扔進鵜鶘嘴裡: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孩子都會全盤接受。想要讓孩子成為有素質有能力的成年人,父母一定要做正面的榜樣,才能讓孩子有樣學樣,並且減少負面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正如主持人董卿曾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做什麼樣的人。
  • 一面鏡子引發的思考:你最想放鏡子的地方可能最不適合放鏡子
    前幾天幾個小姐妹聊天,說到關於租房的一些事,其中一個吐槽到:房東家的房子設計的有些不合理,臥室門正對著洗手臺的鏡子,晚上起來經常被嚇一跳,導致家裡人晚上上廁所的次數都減少了……這種情況不是個例,今天我們就來討論討論,一面鏡子引發的思考:家裡鏡子的擺放宜忌。
  • 為什麼殯儀館裡,一面鏡子都沒有?
    如果去過殯儀館的小夥伴們應該都了解在這裡幾乎是沒有鏡子的那為什麼在並以管理一面鏡子都沒有呢?難道真像傳聞的那樣會有奇怪的事情發生嗎?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什麼迷信,而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在殯儀館裡的工作人員考慮到他們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是者心裡肯定會有緊張害怕的情緒要是不經意照到鏡子,突然看到反光中的自己可能會被嚇一跳,即使是老員工也難免會有走神的情況出現。所以說才不在裡面放鏡子的是他們不成文的規矩,再者是為了逝者的親屬們著想。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面鏡子
    電影的圓鏡頭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現實世界。又像有人拿著望遠鏡在偷窺,所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這一窺,我看到了三個問題。即使不告,也要寫保證書,還要籤字畫押,很具中國特色。老實人吃虧。為什麼老實人吃虧啊?因為老實人守信用,守信用容易被騙,被騙就吃虧,這道理多明顯。什麼時候老實人不吃虧了,社會也就是誠信社會了。
  • 2020年中國本土及國際美妝護膚品牌及營銷研究報告
    趨勢展望:1)顏值經濟從「可選」到「剛需」,並且美妝護膚產品偏好日益多元,且消費態度圈層化加劇,希望通過美妝護膚實現從頭到腳的精緻,同時新場景、新話題、新體驗等更易種草美妝消費;2)男性美妝護膚市場需求爆發,給市場帶來新商機;國貨品牌在高端市場中開疆拓土,填補市場空白;本土及國際美妝護膚品牌線上投放預算增加,並向站外傾斜;3)廣告主打造熱銷爆品的同時,會更加注重品牌營銷,實現品效合一。
  • 重慶本土成長型社群首場公開活動即將開啟,8位優秀青年暢聊「破界...
    本月21日,由重慶本土以遊戲化的方式推行運動、閱讀、冥想的成長型社群——怪獸部落發起的2020年度腦力之宴將向公眾開放。活動當天,攝影師、成長型社群創始人、教育工作者、書店主理人、網際網路從業者、文娛及戲劇工作者等來自不同行業的8位優秀青年將依次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職業思考,為觀眾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腦力盛宴」。
  • 瘟疫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的狂妄自大
    在霍尼斯鮑姆的描繪中,流行病就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在面臨危機時的歇斯底裡和狂妄自大,這種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的「病症」,同樣值得人們警惕。人類大瘟疫[英] 馬克·霍尼斯鮑姆 / 谷曉陽 / 中信出版社 / 2020-5·流行病就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在面臨危機時的歇斯底裡和狂妄自大在今年出版的有關瘟疫的書中,《人類大瘟疫》有點特別,它的寫作風格相當引人入勝,但同時又不那麼「好讀」,這與作者的身份不無關係。
  • 中國本土食品飲料品牌,曾年營收百億,卻被雀巢拿下
    多家本土食品飲料企業參與競購,不過截至發稿前,並沒有進一步消息傳出。銀鷺本來是我國本土品牌,但在發展過程中被雀巢收入囊中。事實上,在國內市場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像樂百氏、益力礦泉水、中華牙膏、徐福記等品牌,都曾賣身外資。接下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銀鷺。資料顯示,銀鷺創辦於1985年,經過30餘年的發展,成長為中國罐頭和飲料行業的佼佼者。
  • 孩子是我的一面鏡子!——親道導師分享
    父母在看孩子的時候仿佛就是在看一面鏡子,撇開容貌來講,孩子在沒有認知的時候,做的其實也不過是從父母身上複製粘貼。記得當初我剛開始走進家庭教育學習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痛苦得不得了。沒學習前我就是一個怨婦,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用廣東話粵語來說就是「惡雞姆」,意思就是像那些剛孵出小雞的母雞,很兇,每天叨叨叨地說個不停,一點小事就爆跳起來。
  • 深度| 英國本土品牌為何持續低迷
    在提到英國本土品牌的時候,你不難發現,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只會想到Burberry。這在世界服裝行業內一直是個有趣的話題。英國作為世界服裝史上的百年大頭,除了Burberry、AlexanderMcqueen等少數品牌以外,其餘的本土品牌卻很少名揚四海。而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原因,這便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 每年利潤高達65億的飲料品牌,被誤為是中國本土品牌,實則是外企
    提到飲料市場,我們就有又會想起很多中國本土的飲料品牌,像是娃哈哈、康師傅等近年來研發新款口味的飲料,從而有力地佔據了我們自己的市場。當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強,國內自然是不會只有中國本土飲料品牌,一些國外品牌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就開始紛紛入駐中國。
  • 臨朐縣實驗中學田瑞雪:教師需要一面鏡子
    帝王需要一面鏡子,教師同樣需要一面鏡子,用這面鏡子,我們可以正形象,正思想,正教風。這面鏡子,首先應該是自己的上級,比如教研員老師,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懂得發現問題。記得那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風華正茂,躊躇滿志,頗有「天到無涯海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感覺。縣教研室來學校視導,學校要求我提供一節公開課。
  • 肯德基開始賣豆花,洋餐飲品牌正在從「本土化」走向「中國化」!
    海底撈、西貝、喜茶等頭部品牌相繼漲價引起此起彼伏的輿論風暴;百勝中國高調宣布收購了連鎖餐飲品牌黃記煌後,旗下品牌肯德基又瞄準了中式早餐領域,推出了中式餐品——豆花,再次利用「本土化」舉措拉攏中國消費者。
  • 《貓和老鼠》導演離世,卻在人間遺留下一面鏡子
    他的作品不僅在國外享有極高的評價,在國內也廣受大眾的喜愛,陪伴著無數人成長,可謂是人盡皆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就好像一面鏡子,讀者對作品作出何種解讀,某種程度上,已經和作者沒有關係,《所以,《貓和老鼠》不僅是吉恩留在世間的一部優秀作品,也是一面可以幫助人反觀自省的鏡子。
  • 別人是一面鏡子,會照見真實的自我
    別人是一面鏡子上下班騎車多年,路上會看到很多不文明或危險的走路、騎車、開車的行為,有時礙到我行車了,往往會脫口而出髒話,有時在心裡罵,有時真是情不自禁、習慣性的就國罵了,這個時候還不自知,看到別人似乎也常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