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美麗嫵媚、才華橫溢,曾代表著中國默片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為「史上最偉大25位亞洲演員」之一,她贏得無數觀眾的傾慕,卻在愛情上屢遭不幸。在25歲如花的年紀,她含恨服毒自殺,死後,魯迅為此她撰文《論人言可畏》。她像一支搖曳在亂世中的風中之燭,在上海灘和香港的十裡洋場之中寂寞如煙花。她就是一代影后——阮玲玉。
左埗頭村阮氏大宗祠
阮玲玉,乳名鳳根。南朗左埗頭村人,1910年出生於上海。小時候,她父親經常帶她去觀看村上的粵劇,看完就在鄰居小孩子面前表演模仿來的粵劇。阮玲玉的表演才氣在弄堂裡的一比一划似乎已經凸顯。
不幸,6歲時,父親病逝,隨母為人幫傭,後就讀於上海崇德女校。阮玲玉與張達民
1925年,15歲的阮玲玉認識了母親幫傭的「少東家」,當時18歲的富二代張達民,並與他相戀。這段跨越出身的戀情遭到張母的反對,不過,阮玲玉還是義無返顧和張達民同居了。二人最初有過短暫的甜蜜,張達民教會了她跳舞,教會了她社會交際,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她日後電影表演藝術創造了好的條件。
1926年,上海明星公司招考演員,巧合之下,阮玲玉由著名影星張慧衝,就是張達民的哥哥介紹前去報考被錄取。1930年,阮玲玉進到聯華影業公司,主演《故都春夢》,扮演妓女角色一舉獲得成功。1930年5月,《影戲雜誌》舉辦的「電影明星選舉」,阮玲玉以最高票當選第一名。《神女》阮玲玉劇照
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精湛的演技,把一個母親與一個妓女融合一體,導演吳永剛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讚譽。阮玲玉與唐季珊
1932年,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後,阮玲玉帶著養女和張達民避難香港。1933年4月阮玲玉和張達民同往律師處籤訂了「脫離關係」的約據。不久,她與茶葉富商唐季珊相識並開始同居。正當她想要開始新生活之時,張達民為了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向法院誣告阮玲玉,一些小報記者也極盡造謠誹謗之能事。不幸的是,最後唐季珊也出軌了。躺著鮮花叢中的阮玲玉
情感生活的不幸,社會輿論的壓力,使脆弱的阮玲玉於1935年3月8日凌晨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安眠藥自殺,當時她只有25歲。噩耗傳來震驚了電影界,各方唁電不可勝數,上海二十餘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其送葬,隊伍綿延三裡,有不少喜愛她的觀眾追隨其香魂久久不忍離去。
中國影界名流扶柩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落名花。在上海和香港,她看盡世間繁華和人情冷暖,最後選擇了靜靜地離開。這是中國電影藝壇無可估量的損失。屬於阮玲玉的時代結束了,留給後人的是讚嘆、唏噓、沉思。
(圖文由中山之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