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網際網路的時代中,消費者是無法被迎合的,只有去引導他,去把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喚醒,而迎合消費者永遠是死路一條,會越走越低。
——吳曉波
10月14日,大頭思想食堂第二季的課程在上海繼續進行,吳曉波老師在調研騰訊六年之後,首度公開講述《騰訊是怎麼長大的》。
*下文為吳曉波老師
在大頭思想食堂第二季的部分授課內容
創業一定要找一部上升的電梯
馬化騰當時跟創始團隊說他們要做一個偉大的事業,他說我們原來是做BB機的,現在有一個東西叫做網際網路,我們要做一個網際網路的尋呼系統,將網際網路上的一些新聞、股票行情通過BB機轉達給用戶,我們把這個系統賣給全中國的尋呼機公司,尋呼機公司再把這個服務賣給全中國所有的BB機用戶。
這個生意看上去很美,但做了兩天就虧了。因為當他1998年創業的時候,手機即將開始普及,BB機很快要沒落。所以我們創業一定要找一部上升的電梯,你在一個沒落的行業想要拯救這個行業,那肯定是一個殉葬者。騰訊第一個創業就是犯了這個錯,而以失敗告終。
本土化的微創新
讓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走到今天
中國的網際網路產品很有意思,你可以說它是仿冒的結果,但你會發現,在技術、商業模式、用戶關係上,那些熬過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公司都有他的創新。因為,如果沒有創新,只跟著美國人的路走到今天是不行的。為什麼在2016年,全中國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產品都是本國人的產品,就是這個道理。
QQ的原型ICQ,到死的時候都沒有找到賺錢的方法;MSN到最後也沒有想到中國網吧市場;即便明天臉書、推特這些公司到中國,打得贏中國公司嗎?我懷疑。
中國十多年來,這批網際網路企業進行了無數多的、基於本土文化的微創新,這些企業的生存,就是在應用、創新、試錯過程中達成的。
騰訊的明星產品
都是邊緣部隊做出來的
騰訊這家企業發展到今天,有一件事最讓人驚奇。
歷史上決定騰訊命運的幾個戰略性產品:比如說徐良主導的QQ秀和QQ空間、任宇昕主導的騰訊遊戲、張小龍主導的微信。這些決定性的產品,都不是決策層決策的結果。不是高管開完會派了主力部隊去做,而是邊緣部隊打出來,進而把整個公司的路徑改變了。
騰訊內部的生態養成和賽馬機制,最終決定了騰訊可以在長期的奔襲過程中保持戰略上的準確性,在關鍵的節點出現關鍵的人物有關鍵性的產品來繼續往前打,沒有這個,騰訊已經死了好幾回了。
後發優勢讓你實現超越
後發劣勢讓你無法創新
關於國家的發展,林毅夫提出了後發優勢,就是說後發者進入一個產業的時候,可以繞過先發者踩過的坑,縮短演進的速度,快速形成自己的能力和規模優勢,然後完成超越,林毅夫說中國30多年的發展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楊小凱則提出了後發劣勢,因為你老是跟著人家走,制度創新就會很困難,最後會成為整個制度最大的缺陷,中國雖然成功了,但是在制度上卻沒有往前推進。
兩位先生探討的是國家問題,其實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的,你不斷地後發,當你跑到第一名時,你才發現這個企業是沒有創新能力的。
在博客和微博時代
輿論中的人格因素開始凸顯
中國的網際網路到了博客和微博出現之後,輿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博客和微博之前,中國的輿論環境是新聞發布會。到了微博和博客以後,傳統的輿論被解構了——三一重工的向文波,就是通過博客以個人名義從民族主義出發,阻擊了凱雷集團的收購——輿論中的人格因素開始逐漸凸顯。
在博客和微博時代,越具有人格化的東西傳播力越強,越有殺傷性。那個時候,周鴻禕就以自己名義來發動輿論,他把這個戰爭定義為草根對壟斷者的戰爭,通過這種策略,形成了非常大的輿論攻勢。
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
是那些白痴也可以用的產品
我們開發產品往往會進入一個迷境,誤認為你的用戶對你的產品非常熟悉。日本人後來的產品就陷入功能過剩的問題:日本音響的遙控器是非常非常的複雜,日本人認為用戶應該很了解搖控器,實際上很多人不了解搖控器。
張小龍說你的產品要讓白痴級的用戶也能用起來,那麼作為一個產品開發者,你用多短的時間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白痴,就是非常關鍵的能力了。
一個最熟悉產品的人,要在瞬間變成一個最不熟悉產品的人,這是是很難的。張小龍說,全世界這個能力最強就是賈伯斯,他1秒就可以變成白痴,馬化騰是5秒。我問他你是多少秒,他說15秒。
不刻意迎合低齡化
是騰訊對自己的警示
08年我出版《激蕩三十年》,書裡面很少談到騰訊,那個時候騰訊是很賺錢的公司,但是因為它不在主流的市場中,對社會進步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這時,馬化騰就發出了對騰訊的自我警示:不要刻意地迎合低齡化。
其實在今天網際網路的時代中,消費者是無法被迎合的,只有去引導他,去把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喚醒,而刻意迎合消費者永遠是死路一條,會越走越低。消費者的底線就是免費,但是免費後有一個邏輯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永遠不要刻意去迎合市場。
試錯是網際網路時代裡
企業最關鍵的能力之一
小步迭代,試錯快跑。騰訊的這個理念,是未來網際網路環境下所有企業生存的八字訣。
在一個用戶驅動的市場環境中,我們永遠不可能關起門生產一個完善的商品,必須要開放自己,在和用戶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後,勇於試錯,敢於試錯,最終才能開發出用戶最接受的產品。
我一年會開兩次避免敗局的課,我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了你企業的這一次轉型升級犯了多少錯?如果你沒有犯過錯誤,那你連問這個問題的資格都沒有,你都不知道什麼地方是錯的,所以說試錯是企業的一種能力。
以上為吳曉波老師講課的部分內容
全部內容現已可通過蜻蜓FM進行點播
點擊按鈕,即可購買專輯
收聽全部五小時精華內容
▽
今日福利:10張蜻蜓FM專屬優惠券
在下方評論處留言你與騰訊的趣事
排名前10將獲得價值88元的
專屬優惠券1張
可免費點播吳老師10月14日講課全部內容
(優惠券使用方式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