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堆上的戰爭之王:令歐洲膽寒的上帝之鞭阿提拉,為何新婚暴斃?

2021-01-08 史海星辰

前言

回首歷史,在公元350年的時候,歐洲出現了這樣一支軍隊,在西歐人眼中,他們代表著殘暴和掠奪,堪稱當時最可怕的敵人!但是,在北歐的薩迦人眼中,他們是所向無敵的雄壯之師,領頭人阿提拉被稱作"上帝之鞭"則是最偉大的首領!

阿提拉的飲宴

在西方人眼中他們大概是這樣的:他們是出了名的殘暴,他們對待小孩子用疤痕阻止鬍鬚的生長,體格矮小,腦袋很大。不懂使用犁耙,不懂很好的烹飪食物,居無定所。他們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習慣了四處遷移的生活,身著破衣爛衫,完全沒有正規軍隊的樣子。

可是,只要他們一騎到馬背上,一切都不一樣了,他們在戰鬥時,會發出怪叫,會射出削尖的骨頭製作的利箭,遇到抵抗,先快速逃走,之後迂迴,無所畏懼的向前衝,直到推到眼前的一切障礙。

他們的馬同樣也很怪異,瘦小又難看,快如閃電,卻仿佛永遠不知疲倦......

漢朝時期,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在漢武帝時期兵強馬壯、國富民強,終於向匈奴發起進攻,匈奴人屢屢受挫,自成兩派,南匈奴歸附漢朝,調轉槍頭直指北匈奴,打得北匈奴節節敗退,北匈奴自知不是對手,一直向西遁逃,最終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一些學者就認為:這支軍隊就是曾經消失在中國古代史書中的北匈奴的後代。作為機動性很高,作戰能力非比尋常的遊牧民族,像一條呼嘯而來的滾滾洪流將歐洲攪了個天翻地覆。(至於匈人是不是北匈奴,或者說是後代的這一問題先不做論述)

互換質子,阿提拉初顯鋒芒

在公元406年的時候,匈人終於迎來了那個帶著他們走向強大的首領——阿提拉。

關於阿提拉的童年生活的事跡非常少,可能是跟他們當時的生活習慣有關。在他12歲那年,阿提拉就被送到西羅馬帝國的宮廷中,充當人質,出於公平的目的,西羅馬帝國也將埃提烏斯送到了匈人那裡。

這樣做,兩方的心理也是有各自的盤算,因為西羅馬帝國想通過阿提拉學成歸來向周圍傳播自己在西羅馬帝國的見聞,習俗、生活方式,以開化的文明來加大對周圍的影響力。

而匈人的想法就簡單實在很多了,通過交換人質,能更了解羅馬宮廷內部的情況,以便於刺探到更深層次的情報。

阿提拉帝國

阿提拉在西羅馬宮廷的時候,曾想過逃跑,均以失敗告終。後來,慢慢的,他發現,這個"囚禁"自己的宮廷實際上有著很多的東西要學,內政、軍政結構、外交策略,甚至能從外交官的身上學到他想要的知識,這段時間的知識積累,為後來他吊打東羅馬帝國打下基礎,不知那時候的西羅馬人是否後悔自己招來了這個"殺神"。

阿提拉時代開啟,東羅馬帝國臣服

公元434年,統一匈人的魯嘉去世,阿提拉和布萊達就從自己的叔叔手中繼承了王位,二人繼位的同時,也標誌著東羅馬帝國苦難的開始。

他們迫使東羅馬帝國籤合約,納雙倍年金,東羅馬的心裡有苦說不出,本來是準備秀肌肉的,沒想到被反秀了。

雙王時代僅僅維持四年,布萊達死在了年僅30年的阿提拉的手裡,阿提拉獨掌朝政,正式開啟了"阿提拉時代"。

阿提拉相對於之前的領袖來說,更聰明、更強大,也更有野心。他將自己在東羅馬帝國的知識全部都用到了自己的國家,求賢若渴,優化制度,他的手下擁有著各民族的精英,就這樣,王國迅速強大起來。

匈牙利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塑像

公元441年,阿提拉麵對強大的波斯帝國無從下口,又把主意打到了東羅馬帝國的身上,想要找回場子。於是就尋了個藉口,說東羅馬帝國不按時繳納"保護費",開始騷擾羅馬帝國,其中一座被徹底破壞的城市,在數年之後,東羅馬使臣晉見阿提拉的時候,依然還能聞到臭味。

公元447年的時候,東羅馬首都發生巨大地震,持續四個月之久。阿提拉這個狠人,趁此機會直接進攻東羅馬,沿途燒殺搶掠,血流成河。

阿提拉率軍直逼王城,嚇得東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連連求饒,阿提拉趁機獅子開口,將年金提高到過去的七倍,多瑙河以南的領土盡歸他人之手,東羅馬帝國雪上加霜。

阿提拉揮劍斷"情絲",盯上西羅馬

東羅馬帝國的"不堪一擊"徹底震動整個歐洲,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雙肩寬闊、頭顱巨大的領袖,他簡直成了他們的夢魘,於是,他有了一個響亮的外號——上帝之鞭!

公元450年,東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去世,他的兒子馬西安繼位,和自己老爹不同的是,他不僅毅然斷供,還在巴爾幹地區建造了一堵防線阻止阿提拉。阿提拉心中不悅,但是也明白這個東羅馬帝國實在是沒有油水了,此刻進攻,打下的一塊地,得不償失。

他將自己的目光投到了西羅馬帝國,兵力弱不說,財富可不是那個沒落的東羅馬可以比的。

阿提拉的軍隊

在此之前,西羅馬帝國和阿提拉的關係稱得上很不錯,不僅交往密切,還曾經三次借兵給西羅馬的埃提烏斯去徵伐其他蠻族。

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阿提拉揮劍斷"情絲",準備進攻西羅馬帝國。阿提拉心裡也在琢磨:總不能跟東羅馬帝國用同一個理由,繳納年金吧。

之後,發生了一件事,對阿提拉來說真是想瞌睡來枕頭,一位公主的一封信給了阿提拉一個再好不過的藉口。原來,西羅馬皇帝的妹妹霍諾利亞愛上了一個地位低下官員,二人之事被發現之後,皇帝為了禁止二人往來,公主就被囚禁了。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就開始反抗,轉頭就給自己的兄長死對頭、西哥特王西奧多裡克和阿提拉發了求愛信!

西奧多裡怕有詐,率軍在東羅馬帝國撈點油水就撤退了,隻字不提婚約之事。西奧多裡都來了,阿提拉還遠嗎?於是東羅馬皇帝就暗中利誘了阿提拉的侍衛,讓他做刺客,殺了阿提拉,一了百了。

不料卻被阿提拉直接看穿,於是,阿提拉直接就下了戰書,接到戰書的馬西安再也不像之前那樣強硬了,和他的父親一樣,只得屈辱的交出大量黃金求得一時安寧。

沙隆之戰後,阿提拉捲土重來

阿提拉果然沒有對東羅馬下手,因為,他志不在此,他要的是整個西羅馬。之後以公主的信件為由求娶公主,公主嫁過來的同時必須帶上西羅馬的一半領土,這種獅子大開口的要求任憑哪個國家都不會答應的,西羅馬當然是拒絕,他趁此機會開始進軍西羅馬。

阿提拉的大軍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高盧的重要城鎮——奧爾良。埃提烏斯明白阿提拉是個天生的戰鬥者,僅憑一家之力,肯定是沒有辦法抵擋得住,於是,他展開了自己的外交才能,將西哥特王西奧多裡克、阿蘭人甚至是法拉克等都拖入到了這場戰役洪流中,以參戰人數之多,傷亡之慘烈著名,史稱沙隆之戰(法國香檳省境內沙隆附近地區)。

阿提拉遇到了此生最慘痛的戰役,不得不放棄眼前的成果,退回國內。

阿提拉

但是這場戰役,僅僅只是打痛了阿提拉,並沒有傷到他的根基,這場戰役的失敗並沒有打退阿提拉,反而增長了他拿下西羅馬的決心,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阿提拉再度發動戰爭機器,將矛頭直指亞平寧半島,仍然是以求娶公主為由,死裡逃生的羅馬人是這麼形容他們的:凡是阿提拉大軍的馬蹄踏過的土地,寸草不生。

此時,西羅馬的皇帝也不得不避其鋒芒,一路逃回了舊都羅馬城,還不忘留下阿提拉兒時舊友埃提烏斯抵抗。西羅馬派出議和使者和阿提拉進行交涉,經過一番艱難的交涉之後,阿提拉接受議和條款撤軍。

臨行時,還不忘一番威脅:如果西羅馬再次阻擋他和公主的婚約,他的大軍將會重返這片土地!

阿提拉

至於他為什麼不繼續對西羅馬進攻,因為饑荒與疾病,補給線拉得太長,糧草供應不上,並且一種突如其來的瘟疫出現在軍中,匈人不堪忍受,生生止住了進攻的號角。

上帝折鞭,阿提拉新婚之夜暴斃

他重新到了自己的富麗堂皇的宮殿中,在公元453年的時候,阿提拉似乎已經早早忘卻了那個跟他有"婚約"的公主,妻妾成群的他準備迎娶一個日耳曼姑娘,新婚次日,卻被人發現暴斃在臥室中,新娘早已嚇得面色慘白,抖如篩糠。

一代梟雄就這樣離開人世,史書記載是阿提拉飲酒過度,情緒過於激動,導致鼻血逆流,窒息而亡。

可惜遺憾的是,在阿提拉驟然死亡,他的身後事根本沒有時間來得及好好安排,他的兒子們和他一樣野心勃勃,為了王位,開始了無休止的殺戮。

一個強大的帝國,外力一時間是殺不死的,崩壞往往源於內部,內戰消耗甚巨,異族的奴隸們也紛紛起來反抗,帝國獨木難支,驟然崩塌。剩餘力量被東羅馬帝國所滅,殘部再難成氣候。

結語

阿提拉留下的是一個國土空前遼闊的大帝國,這個國家土地之廣、民族之多遠超之前的帝國。

從匈人崛起到覆滅,僅存在80餘年,從此,匈人帝國蕩然無存,消亡得十分徹底!像一顆流星划過,閃耀之後,便是無盡的黑暗。

這個民族曾經背靠武力興盛一時,燒殺搶掠,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給民眾帶來了無數的苦難,卻在內戰的武力中分崩離析,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民族的長治久安僅僅依靠武力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只懂掠奪而不施以仁義經營,迅速消亡也不足為奇。

阿提拉就這樣離奇的方式離開人世,追隨過他的士兵們紛紛割下自己的頭髮,並在臉上留下傷口,他們認為:一個優秀戰士應該用戰士的鮮血來緬懷,而不是眼淚。

阿提拉被裝在一個金、銀、鐵的3層靈柩中,和負責築陵的奴隸們、同那些數不盡的戰利品一同留在墓中。

參考文獻:馬塞裡努斯《歷史》

相關焦點

  • 「上帝之鞭」阿提拉,讓歐洲人談之色變,最後卻死在新婚夜
    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劉徹化被動為主動,派衛青和霍去病等將北伐匈奴,主動出擊將匈奴打出了中原,霍去病和衛青也成為了匈奴人最膽寒的中原人。戰敗後的匈奴人,沒有繼續進攻中原,而是將矛頭轉向了歐洲大陸,在天驕成吉思汗出生八百年以前,匈奴人中就有一位不遜於他的首領,在他的帶領下匈奴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讓古羅馬人都聞風喪膽,他就是被譽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
  • 「上帝之鞭」阿提拉
    這個阿提拉就是一個匈奴人還是個匈奴王!古代亞歐大陸匈人的領袖和帝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他的軍隊摧毀了許多城市,並且把義大利東北的軍事重鎮亞基利(Aquileia)徹底摧毀,使之永久地從地圖上消失。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被嚇怕,從拉文納逃到舊都羅馬,只剩下埃提烏斯留在北部死守,但所提供的支援卻很少。
  • 「最後的羅馬人」與「上帝之鞭」間的戰鬥,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沙隆,位於法國東北部的香檳平原上,馬恩河蜿蜒在它旁邊流過,這裡曾是一個著名的古戰場——451年9月20日,就在這個平原上,爆發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會戰一方是日落西山的羅馬聯軍,而另一方是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領的匈人聯軍。
  • 強大的匈奴民族,歐洲的 「上帝之鞭」,為何卻銷聲匿跡
    匈奴民族匈奴民族起源於原始部落社會時期,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在秦末戰爭之後,中原地區受戰亂影響,實力大不如前,而匈奴卻逐漸強大起來,屢次進犯中原。在西漢初年,冒頓單于率四十萬精銳騎兵南下入侵西漢,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迎擊匈奴,由於大意中了冒頓的誘兵之計,被匈奴大軍圍困與白登山,危機之時陳平用重金收買冒頓妻室閼氏,勸說冒頓和解,這才解了白登之圍。之後西漢便開始對匈奴屈辱的和親歷史。在劉邦去世之後,冒頓甚至寫信調戲呂后,讓呂后侍奉自己。
  •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刻板印象,被西方人翻案
    上帝之鞭阿提拉,這個西方人聞風喪膽的名字,長久以來和野蠻掛鈎,亦成為黃禍論的源頭。然而從黃禍論的源頭,到智勇雙全的領袖,僅僅是看法角度和評價人自身立場的不同。學界的新動向,慢慢揭開了一段逐漸被遮蔽1500年的歷史,阿提拉也最終被「翻案」。
  • 匈人阿提拉的故事
    他利用族人的異教迷信,神化他的君權;有關他殘酷作風的誇大傳聞,促成了他的勝利;最後,甚至他的基督徒敵人都稱他是「上帝之鞭」,他們對他的狡詐恐懼萬分,認為唯有哥特人可以拯救他們。他既不能聽也不能寫,但是這無損於他的智慧。他不是個老粗,他有榮譽感和正義感,往往比羅馬人顯得更為慷慨大方。
  • 讓歐洲人談之色變的上帝之鞭,其實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孫子
    對於蒙古西徵,許多人認為是成吉思汗本人打到歐洲,在歷史課本上也有所提及,但沒有提他的這些虎膽虎威的子孫們,似乎把進兵西方一切攬在了成吉思汗手上。歐洲人認為,"上帝之鞭"是指天主用鞭子來教訓人,以洗刷他們犯過的錯。
  • 阿提拉之死:羅馬帝國衰亡的「催化劑」
    此人就是匈人之王阿提拉。他曾被無數歐洲人膽戰心驚地稱作「上帝之鞭」,因為對於與他同時代的基督徒而言,阿提拉的軍隊就像是全能上帝手中揮舞的鞭子。那個時代,有一句話廣為流傳:「阿提拉讓整個歐洲化為齏粉。」可是當大家舉杯祝酒的時候,羅馬使團的翻譯維吉拉斯卻指責匈人說:我們向皇帝祝酒,你們向阿提拉祝酒,這太不像話呀!我們的皇帝是神,你們的阿提拉不過是一介凡夫,凡夫怎麼能和神相提並論呢!維吉拉斯的一番話令匈人暴跳如雷。幸好羅馬使節們好言相勸,轉移話題,才挽救了這場晚宴。
  • 這個部落在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是漢朝手下敗將,被迫西遷歐洲
    強大的華夏王朝徵服與融合了很多的勢力,其中被融合的那些部分就成為了漢人的一部分,而不願意被融合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跑,而有一個部落跑到了歐洲,居然在當地引起了世紀大動蕩,這是咋回事呢?在歷史上第1次出現匈奴是在秦漢戰國時期,因為匈奴人本身是沒有文字的,所以這些記載都是中原國家所載的。
  • 連載十一:看經典電影《匈奴王阿提拉》,帶您了解西方文明史!
    · · · · · ·《匈奴王阿提拉》以羅馬帝國為背景展開,揭示了一支撼動羅馬帝國統治的重要軍事力量。公元400年,羅馬帝國在世界上的統治雖日趨衰弱,但仍是最強盛的國家。這期間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橫掃歐亞大陸,開始挑戰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當政的羅馬皇帝過於年輕,根本不懂治國之道,皇太后只能啟用被打入死牢的原軍隊統帥埃提烏斯,把拯救羅馬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狡猾的埃提烏斯一面利用阿提拉兼併鄰國,一面設法置他於死地。
  • 「上帝折鞭之處」合川釣魚城「霸屏」央視,五一期間滾動亮相央視亞...
    公元13世紀,蒙古騎兵橫掃歐亞非四十餘國勢如破竹,世界震驚之際,重慶合川嘉陵江邊,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小城池卻頑強抵抗36年,最終改寫了全球史,成了歐洲人眼裡的「上帝折鞭之處」。這座英雄之城,便是合川釣魚城。
  • 史上十大戰爭之王推薦
    史上十大戰爭之王推薦勝利者們是歷史的作者,他們的成功延續著他不朽的故事,他們名聲遠揚,令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們來看看這10位勇猛的戰爭之王吧。嶽飛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嶽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 匈奴王阿提拉:迷戀羅馬澡堂,娶過三百多美女,在婚床上流血而死
    話說西羅馬帝國荷諾裡皇帝在位時,曾抓了匈人的貴族小孩阿提拉做人質。阿提拉曾試圖逃跑失敗後,漸漸「融入」到了羅馬的生活中去,對羅馬的結構、運作、習慣等十分了解。成年後的阿提拉回到自己的部落,率領大批匈人打到了歐洲,迫使羅馬帝國求饒。
  • 曾讓文明世界感到恐怖的阿提拉、帖木兒、鐵木真,功績誰最大
    阿提拉所處的時代是西羅馬帝國衰亡的時代,阿提拉作為匈人的領袖,擊敗了西羅馬軍團,迫使其遷都,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他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匈人帝國,面積451萬平方公裡,統治區域主要是東歐。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大帝國,面積達到2400萬平方公裡,囊括了當時華夏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歐洲文明等幾大文明,堪稱歷史之最。
  • 此人讓歐洲人的恐懼程度,超過了成吉思汗,他做了什麼?
    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了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所以,有人說歐洲人很害怕成吉思汗。但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個人更令歐洲人恐懼,他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公元406年左右,一個叫阿提拉的人出生了。12歲時,被作為議和條約中匈人的人質送到了羅馬宮中。同時,匈人也獲得了後來指揮羅馬軍隊,成功抵禦阿提拉進一步西徵的將軍埃提烏斯作為人質交換。
  • 阿提拉的三重身份,巨神本尊和分身有何關聯,走進阿提拉前世今生
    只要有文明出現在捕食遊星的行進軌道上,捕食遊星就會派出「尖兵」將文明掃蕩一空。阿提拉的本尊巨神阿提拉便是捕食遊星排出的尖兵之一,當初捕食遊星檢測到太陽系有文明存在,便派遣了三隻尖兵前往太陽系掃蕩文明,巨神阿提拉作為尖兵之一降臨到了地月系,並在月球上和超級電腦Moon cell展開了戰鬥。
  • 歌劇《阿提拉》
    故事發生在公元四二五年時的義大利,匈奴國王阿提拉入侵義大利,並佔據了阿桂列亞城。歐達貝拉淪為他的俘擄,她的父親也被他殺死,她發誓要為父報仇。羅馬將軍艾齊歐建議阿提拉《你可以擁有整個寰宇,但把義大利留給我》,但遭到阿提拉拒絕。阿提拉一直攻到羅馬城邊才停止,羅馬主教告訴他:「你是人類的天譴,但這裡是上帝的領域。」這些話他在夢中已經聽過,雙方於是宣告停戰。
  • 細說世界歷史上,戰爭中的鐵血戰神
    細說世界歷史上,戰爭中的鐵血戰神勝利者們是歷史的作者,他們的成功延續著他不朽的故事,他們名聲遠揚,令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勇敢的鬥士吧。嶽飛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羅賓漢是英國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羅賓漢,人稱漢丁頓伯爵。
  • Fate:齊格飛跟阿提拉竟然存在關聯?
    齊格飛是《尼伯龍根之歌》中描述的大英雄,世界著名的屠龍者,而阿提拉則是史實的匈人之王,覆滅了多個國家的「上帝之鞭」。這兩個人除了同為Saber職階的從者外,貌似應該扯不上什麼關係才對。然而這兩個人確實存在比較大的關聯。要探究這兩人的關係,我們需要引出一個人物,一個名為克裡姆希爾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