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養老創業探路者的十年堅守:服務老人我們是「行走的APP」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臘八紀實:不容易啊,4輛車,17個工作人員,13桶1500碗臘八粥,橫跨鼓樓區、建鄴區、江北新區,全部發放完畢!」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南京心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陸雲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條信息。

【2019故事】

年末歲初,用「馬不停蹄」已不能形容陸雲的忙碌。各項服務「爆單」,各種項目收尾,各路總結驗收……2019年,陸雲帶領自己創辦的心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22名夥伴一起,深耕南京5個區33個社區,運營5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給數以萬計的老人送餐、送服務、送精神慰藉。

政府、社區、家庭,越來越多的資源看重她這塊專業的養老服務招牌。2019年,心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政府和社區購買項目200多萬元,除了5家助餐點、時間銀行和60張家庭養老床位要維護外,還有很多老人自掏腰包購買特色項目。

智能時代,年輕人生活越來越方便,購物、繳費都能線上解決。然而,大量空巢、獨居、高齡老人接受服務的「最後10米」,該由誰去打通?

「為老服務,我們就是『行走的APP』。」陸雲開發了一套服務「菜單」,養老護理員帶著「菜單」上門,讓老人勾選。理髮、繳費、助浴、開藥、換導尿管……老人點什麼,就上門送什麼。有一次,他們去王奶奶家送「菜單」,王奶奶說,她什麼服務都不需要。細心的養老護理員卻發現,王奶奶臉上有很多紅疹。仔細詢問檢查後發現,老人吃的感冒藥早已過期,立即將王奶奶送醫。

這個項目叫做「愛上門」,被列入南京市鼓樓區公益創投服務項目。80歲以上高齡困難老人的日常居家養老需要,按照「備菜」「點菜」「送菜」「評菜」的流程提供。

這幾年,陸雲不斷開發適合不同老年群體的專業項目。針對願意出門、健康狀況良好的老人,她開發出「耆智課堂」,將兒童遊戲改良後,在老人中推廣,還編寫了一本《康樂手冊》。針對社區全體老人需求,開發了「公益大篷車」「老夥伴微便民」等接地氣的項目。2019年,便民服務搞了216場,雙休日走進一個個社區,這一年,他們全年無休。這些模式已輸出到省內其他城市,課堂還從社區延伸到省級機關醫院。

「公益+市場」這條養老創業路,陸雲蹚了10年。2010年,陸雲從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社工系畢業,創辦鼓樓區南秀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被稱為南京「大學生養老創業第一人」。10年後,像她這樣長期堅守並把居家養老做大做專業的,實屬鳳毛麟角。

「10年前很多老人以為我是『騙子』,5年前還有不少社區不歡迎我們入駐,怕我們搶了社區的『飯碗』。現在,老人對我們越來越信任,政府放手把項目交給我們運作。」陸雲感慨,如今,很多空巢獨居老人十分依賴他們,事事找他們商量,甚至包括身後事,讓她倍感責任重大。

為了不辜負那許許多多的信任,陸雲不斷強化自己「學院派」的作風,先後取得高級養老護理員、高級勞動關係協調員、中級社會工作師、中級營養師、社會工作初級督導、養老護理員初級培訓師等資質。

她撰寫的《獨居高齡老人的心理困惑及精神慰藉》論文被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評為一等獎。2019年,她還獲得南京市「最美社工」稱號。

現在,陸雲開始調整自己的角色,由一名養老護理員逐漸轉變為一名行政社工,專注於公益服務項目開發管理、督導、培訓等工作。她還在安徽、山東、甘肅等省授課,帶動更多專業養老人才一同前行。

【2020祈願】

新的一年,我想探索建設社區養老「場域」,也就是各類服務的集成平臺,整合更多專業力量加入,將助餐、康復、心理慰藉等需求精細化分類,精準化供給,做老年人需求的「反射鏡」。

【專家點評】

南京郵電大學教授 晏鳳鳴:江蘇有1800多萬老年人,96%以上選擇居家養老,家庭結構也日趨小型化。為此,全省已建成1.94萬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8000多家養老助餐點,家門口的服務遍布城鄉。在此背景下,陸雲和她的同事們對於「公益+市場」養老之路的探索意義重大,對於他們何以越來越受到家庭、社區和政府的歡迎,也值得深入研究。

對於有居家養老需求的老人來說,開發出系統化標準化的需求菜單並給予高質量的滿足,同時,針對不同老年人群的共性需要和個性需要給予不同關注,是「陸雲們」服務的基本特點。這個特點加上多年的堅持成為他們機構的標誌,也是受到各方歡迎的因素之一。相信專業的力量,相信堅持的力量,這不僅是「陸雲們」不斷取得進步的保證,也是全省老年人對幸福晚年生活的期待。

本報記者 唐 悅

實習生 金亦煒

相關焦點

  • 探路者攜手2020年 「行走的力量」成為指定裝備支持
    當我們的人生遇到選擇時,當我猶豫不決時,我的經驗是,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行走的力量發起人陳坤。6月10日晚,由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心靈建設公益項目線上啟動,中國戶外品牌探路者作為「行走的力量」的指定裝備支持,傳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念,在這條行者之路上發現自己「勇敢的心」。
  • 金寨鴻福養老服務中心,給老人不一樣的養老方式
    還是不到20平的4人間厚重的老人味? 但在這裡,有一個不太一樣的養老院 養老 ,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在當下,也是許多家庭的難題 子女忙碌時,老人需要的陪伴也無法滿足 但是,來看看 金寨鴻福養老服務中心 或許,可以給老人一個舒適的養老選擇
  • 陳坤「2019行走的力量分享展」開幕--探路者裝備一路護航
    五月啟動時公布項目將繼續聚焦情緒,以「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透過情緒探索真實的自己,同時開啟行者招募;兩個月招募時間裡,共有96萬人報名參與並用「20個我」的方式自我描述、向內探索;楊冪、歐陽娜娜、樸樹、倪大紅、易建聯、梁文道、賈樟柯、倪妮(按發布順序排序),作為「有心同行者」陸續助力,分享對自我的認知;八月,20位招募的不同經歷、對自我有著不同程度認識的行者,和發起人陳坤及有心同行者倪妮身著探路者專業戶外裝備一起在川藏線行走了
  • 河南淮濱縣福順源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老人(組圖)
    對此,河南省淮濱縣福順源養老服務中心應運而生。它的創辦,將減輕很多家庭的養老壓力,彌補了家庭養的不足,緩解空巢家庭和獨生子女照顧老人的困難,消除中青年夫婦的後顧之憂,起到家庭養老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淮濱縣福順源養老服務中心選建在縣龍泉路農商智慧城11號樓,建築面積3200平米。共兩層樓房,房間共計56間,床位118床。總投資1260萬元。
  • 有康有養有醫有護又有樂,禾康枚乘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家屬都說「絕對」
    清晨,護士長查完房,詢問完老人的身體情況後,隨著音樂響起,禾康枚乘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們在護理員的陪同下陸續從房間裡出來,在歡快的背景音樂聲中老人們開始認真的練習手指操。
  • 北京:養老床位「搬進」家老人享「升級」版居家服務
    養老不離家,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願望。讓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保障他們的幸福晚年生活,是考量養老服務「溫度」的關鍵指標,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必答題」。西城區民政局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試點,創建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為居家老人提供了專業、優質的服務。
  • 中國信託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我們的養老產品很少 養老服務...
    2020年12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屆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發布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在北京民族飯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
  • 梁溪區認真創業的女性最美!你支持哪一位?
    她在2015年創辦了一家集投資、科技、經營、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無錫北控宏泰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融機構養老、機構託管、管理諮詢為一體,現已成功託管多個養老機構,致力於發展和推動社會養老產業,傳播關愛老人文化。她先後獲得無錫市首屆家政全能比賽第三名、無錫市「五一創新能手」、無錫市「技能能手」、無錫市「五一勞動獎章」。
  • 青神縣高臺鎮:養老服務志願者為居家老人送福音
    四川新聞網消息(餘文 文/圖)在青神縣民政局、高臺鎮黨委政府的共同推動下,成立的青神縣明善社會養老服務中心,中心攜手各村(社區)兩委和老協,共同執行高臺鎮「鄰裡互助,以老養老」居家養老示範項目,給居家老人實打實帶去了福音。
  • 珠海家政:校企聯盟培訓成潮流、養老服務進社區撫慰人心
    在養老中心內,舒適地泡完腳,許多老人正聚集在服務大廳裡打著一種本地特有的桌遊。中心社工利錦鳳向記者介紹,為鼓勵老人們勤出門、多融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設「耆樂超市」,只要老人泡腳、運動、娛樂滿30分鐘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耆樂幣」,在月底時可以兌換蔬菜、生活用品等。記者了解到,該小區中有近200名60歲以上的長者,其中80歲以上有近30人。
  • 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打造新時代養老服務新格局
    「這裡的環境真不錯,服務也很貼心!」「長者飯堂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吃飯難』問題,飯菜也很可口!」「在珠海養老,幸福指數就是高!」今年,珠海市民政局舉辦了多場養老服務體驗日活動,讓老年朋友近距離感受我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長者們在參觀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時都讚不絕口。
  • 海歸美女創居家養老護理平臺 甘心做老人「保姆」
    「海歸」、MBA、國際金融專業,在這些標籤之下,王燕妮卻把為老人服務、讓老人快樂當成了人生追求。  2002年的最後一天,王燕妮從摩託羅拉辭職去法國留學,開創一份照顧老人的事業。周圍的人知道她的想法後,都認為她簡直是瘋了。就連父母也無法理解女兒的想法——放棄人人羨慕的外企高薪,留學搞養老?
  • 養老服務更智慧:用手機App下單可上門送餐、打針
    央視財經訊 超3萬億元養老產業風口打開!養老服務更「智慧」:可上門送餐、打針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上升,養老問題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解決更多老年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成為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 昆明市官渡區積極探索區、社會、街道、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
    「大多老人入住養老中心的痛點是怕病了沒有醫療機構及時醫療。」區民政局局長王芳說,為解決這一難題,局裡將關上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派駐在示範中心一樓,一年多時間裡,已為4656名老人提供完善的慢病醫療服務、康復服務、中醫理療服務,使入住者大病不出樓、小病不下床,保證老人的醫療服務需求。
  • 蕾娜範康養中心多元化養老服務 讓入住老人找到晚年生活幸福感
    如今,隨著養老業的不斷發展,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養老服務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到「醫養結合」跨越發展……這些多元化養老服務不僅提升了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也讓老年人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快樂。很多家人精力不足無暇照顧,把家裡的老人送進了養老機構,那麼對去養老機構老人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 15分鐘養老服務圈 離我們還有多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老了怎麼辦?為此,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部分政協委員、專家代表和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體系。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在城市各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專業養老護理員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包括上門做飯、照料、護理等養老家政、醫療護理及心理諮詢服務,以及社區日託、晚託、短期照料護理等服務。
  • 富平:「一鍵呼叫」上門服務讓養老更方便
    富平縣居家智慧養老指揮中心工作人員 鄭倩 :您好,這裡是富平縣居家智慧養老指揮中心,請問需要什麼服務/富平縣寶塔社區居民 羅根京 我最近有點頭暈,讓人過來給我看下/頭有點暈是吧,那我們待會讓我們的醫護人員上門為你做一下健康檢查。這兩天,家住富平縣寶塔社區的74歲老人羅根京,總是覺得頭暈。
  • 養老院裡的冬日暖陽,阿巴嘎旗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為八旬以上老人...
    12月27日,阿巴嘎旗哈樂穆吉養老服務中心傳來一陣陣歡歌笑語,老人們歡聚在寬敞明亮的大蒙古包裡,身著乾淨整潔的節日盛裝,在一派和諧喜慶的氛圍中,共同為中心裡80歲以上的老人們過壽。活動現場,最中心的位置就坐的就是今天的主角壽星老人們。他們當中有漢族,也有蒙古族。
  • 解決「養老」困局,廣州增城推出「虛擬日託」上門為老人服務
    ……」「沒了你們給我做康復護理,我身體都沒有以前好了……」  疫情期間,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增城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示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暫停開放,這對於習慣了日間託管的老人們來說,卻帶來了不便。
  • 解困獨居老人養老難題:「養老床位」搬進家,可實時監測
    「項目前期主要是篩選服務對象,我們根據社區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況,初步選出70名老人,通過與他們溝通,了解實際需求,綜合預評估以後,最終確定45名老人為首批服務對象。」項目服務商樂居老年公寓負責人王焰表示,最開始,考慮利用『一鍵呼』來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但後來發現這種方法還是相對被動,需要老人自發求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