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上帝在日本「沉默」:為何傳教士能在中國做官,在日本卻慘遭酷刑?

2021-02-13 國家人文歷史

經微信公眾號「我還真的不知道」(微信ID:really-dont-know)授權轉載。

小鮮肉安德魯·加菲爾德憑藉《血戰鋼鋸嶺》一洗往日陰霾,重新回到觀眾的視野中。相較之下,同樣由他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沉默》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說來也巧,這兩部電影都在講述信仰問題。在《血戰鋼鋸嶺》中,信仰最終戰勝了強大的世俗偏見;而在《沉默》中則正好相反。

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主角聖巴斯蒂安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同名小說,講述的是兩個耶穌會傳教士聽聞老師費雷拉在日本經歷酷刑而「棄教」後,不顧教會反對執意前往日本探聽真相的故事。加菲爾德扮演的年輕的傳教士聖巴斯蒂安從長崎登岸,目睹日本幕府統治者用「踏繪」的方式搜尋天主教徒,抓捕他們並施以酷刑的過程。聖巴斯蒂安被捕後,與負責抓捕天主教徒的日本官員井上筑後守政重辯論,又見到了棄教的老師費雷拉,最終在井上的威脅下棄教,擔任起為長崎奉行所搜檢外國商人攜帶基督教物品的任務。


《沉默》提名89屆奧斯卡最佳攝影

連姆·尼森飾演費雷拉神父

總體來說,電影基本遵循了原著小說的敘事結構,用緩慢的鏡頭和陰暗的色調呈現出禁教時期日本基督徒的壓抑和痛苦。據遠藤周作在小說後記中說,這個故事的原型是一位名為鳩傑貝·凱拉的神父,刻畫的是17世紀初日本幕府時期的禁教事件。

如果我們越過電影的畫面,把視野從主角聖巴斯蒂安身上向外擴展,去看一眼那個將巨浪送上日本長崎海灘的大時代,為何從1549年耶穌會士沙勿略登上日本國土傳教,僅僅不過百年,就在德川幕府時期陷於「沉默」呢?

天主教傳入日本的時期,正值割據混戰的戰國末期。在「下克上」的風潮中,各地的大名拼命追求權勢。尤其是日本九州等地與明朝貿易往來密切的大名,從13世紀中葉開始就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海上搶劫並開展走私貿易。在明朝打擊倭寇和停止勘合貿易的情況下,他們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形態急需新的突破口。正在這個時候,葡萄牙商人來了,同時帶來了十字架。為了追求海外貿易帶來的經濟收益,這些大名都對天主教表示歡迎。

南蠻商人

沙勿略剛到日本就被摩薩的島津貴久留了下來,他三番五次表達想要上京的念頭,都被島津以戰亂的理由極力挽留。後來他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只要自己在摩薩傳教,葡萄牙商人就會來進行貿易,貿易額與當年明朝勘合貿易的金額相當。後沙勿略堅持離開,同樣受到領主松浦隆信、大內義隆、大友義鎮、大村純忠等人的歡迎。

讓日本領主垂涎的還有葡萄牙人的火器。這種先進的武器隨著葡萄牙人一來到日本就立即在爭霸戰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成為各大名競相追逐的利器。1575年,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聯軍在長篠會戰中擊敗武田勝賴,就動用了3000支火槍。

織田信長在長篠會戰中動用了3000支火槍

天主教在傳入日本之後,受到了飽受戰亂之苦的下層民眾和一些大名的歡迎。日本佛教在戰國時代過於介入政治,已經名聲狼藉。天主教宣揚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死後要接受審判的教義,以及創設醫院等福音事功讓它在民眾中有很強的吸引力。戰國後期實力最強的大名織田信長長期和一向宗、石山本願寺等佛門反對勢力較量,他也希望能通過天主教的傳播來分化、抑制佛教勢力的蔓延。甚至,他在與荒木村重與石山本願寺的聯軍作戰中,派出傳教士奧爾甘迪諾遊說荒木村重手下的切支丹城主高山右近,威脅他若不開城便將傳教士釘死在十字架上。高山右近在無奈之下只好歸順了織田信長。

高山右近像

開展貿易、獲取武器和爭取教徒(大名)支持,這是日本大名支持天主教的三大原因。在這些掌權者的庇護下,天主教在日本迅速發展起來。

不過在順利中已經埋下了悲劇的種子。天主教在日本的傳播太過於依靠當權者的支持,日本是一個神道教的國家一旦封建統治者不再需要,或是找到更好的替代品的時候,天主教這種外來的宗教就很快遭到滅頂之災。

在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掌握了實權,日本進入桃山時代。1587年豐臣秀吉平定了九州,逐漸接近全國統一,佛教僧團也承認了他的權威。這時,以長崎為據點的天主教勢力就成了豐臣秀吉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他對切支丹大名的代表人物高山右近說:「切支丹在具有身份的士兵和諸侯之間廣泛傳教,這不是我樂於見到的。為什麼在切支丹之間有超過兄弟感情的強大的團結?這必定會對安定的天下帶來災難。」當時,在豐臣秀吉手下已經有高山右近、黑田官兵衛、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蒲生氏鄉等手握兵權、能徵善戰的切支丹大名,這些大名團結在十字架下,對以傳統血緣為紐帶的日本封建秩序造成了非常大的隱患。

令豐臣秀吉更為不安的是,高山右近因不肯放棄天主教而被奪取兵權,卻沒有因此感到悲傷和痛苦,反而認為經受苦難可以驗證自己的信仰。這種不圖功利、一味犧牲的精神非常可怕,不僅意味著豐臣秀吉已經無法用世俗的利益去收買切支丹大名的效忠,一旦遠在歐洲的教宗讓這些切支丹大名聯合起來反對他,這些人想必會非常熱切地響應吧。

於是,在處分了高山右近的1582年,豐臣秀吉迅速宣布了《伴天連追放令》。伴天連(padre)是葡萄牙語神父、祭司的意思,豐臣秀吉宣布將在20日內將所有傳教士全部驅逐出日本,同時沒收大阪、堺、京都等地的教堂,摘除船隻和教堂上的十字旗,取下信徒脖子上的十字架,後因神父範禮安的遊說才緩和下來,留下130名傳教士在九州地區潛伏布教。

《伴天連追放令》

1598年,豐臣秀吉在進攻朝鮮失敗後鬱鬱而終,接下來統治日本的是德川家康的幕府。鑑於與葡萄牙商人的豐厚貿易利潤,德川家康緩和了對天主教徒的鎮壓,於是天主教實力擴大,到1613年的時候全國教徒總數達到近40萬(一說200萬),教堂200多所,長崎甚至取代了澳門和馬尼拉,成為「遠東的羅馬」。

好時無多。1609年,荷蘭人來到日本貿易。荷蘭是新教國家,在貿易的時候並不附帶著傳教。於是,德川幕府找到了替代天主教的好搭檔。同一時期,日本發生了切支丹武士岡本大八和大名有馬晴信的瀆職事件。幕府以此為機,在1614年宣布全國禁教,驅逐傳教士,關閉教堂。家康死後,繼任者採取了更加嚴厲的措施。據統計,從1614年到1635年,慘遭殺害的天主教徒達28萬人之多。

封建壓迫和禁教激起九州地區教徒的反抗,在日本天主教避難地島原半島發生了起義。這一事件越發印證了幕府統治者對於天主教的預判,在撲滅起義之後更加殘酷地迫害天主教徒,基本禁絕了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

日本九州地區是戰國後期至德川幕府時期天主教徒的據點

在電影中,聖巴斯蒂安看著被搜捕到了天主教村民被官員綁在海水裡幾天幾夜,任憑海浪拍擊著單薄的軀體,最終體力耗盡而亡。教徒在臨終之前唱著聖歌,到了夜晚,士兵們把教徒的屍體抬上岸,放在堆好的木材上火化,那一幕分明是對中世紀宗教繪畫中殉道者被抬下十字架的模仿,而巨浪則象徵著世俗政權對宗教信仰的殘酷碾壓。剝離掉主觀情緒去看這一片段,我們能不能這麼認為:世俗政權的禁教,是它順應形勢最自然的選擇;而教徒則用殉難得到了心靈的滿足。誰也沒有戰勝對方,各自堅守著立場,僅此而已。

五十年前,朝鮮發動了一場斬首行動,目標竟是青瓦臺總統府!

1968年1月,朝鮮人民軍的特種部隊的一支精銳小分隊,越過軍事分界線,滲透進入韓國首都漢城,在距離青瓦臺總統府僅數百米處才遭到攔截盤查,雖然最後這次大膽的突襲行動沒有能夠成功,但是在世界特種部隊作戰史上,依然留下了令人稱奇的經典篇章。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查看所有往期雜誌

相關焦點

  • 日本幕府禁教,令上帝也「沉默」
    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主角聖巴斯蒂安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同名小說,講述的是兩個耶穌會傳教士聽聞老師費雷拉在日本經歷酷刑後「棄教」後,不顧教會反對執意前往日本探聽真相的故事。加菲爾德扮演的年輕的傳教士聖巴斯蒂安從長崎登岸,目睹日本幕府統治者用「踏繪」的方式搜尋天主教徒,抓捕他們並施以酷刑的過程。
  • 《沉默》:一位葡萄牙傳教士遠渡日本的地獄之旅
    沉默》。稱其震撼,並不是它有讓人熱血沸騰的視覺場面,而是它對信仰的探究足以讓看客揪心、悲傷、動蕩。十五世紀,一位年輕又虔誠的葡萄牙傳教士羅德裡格斯遠渡日本,去尋找他的導師——同為神父的費雷拉。據傳,身在日本的費雷拉已經變節棄教。
  • 再思最揪心的電影《沉默》:在徹底的沉默中傾聽上帝
    《沉默》▽ 電影《沉默》,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在196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而《沉默》也代表了日本20世紀文學的高峰之作。而《沉默》就講述了這一時期,一個葡萄牙耶穌會的傳教士,偷渡到日本傳教的故事。 主人公被定義為墮落者,叛教者,一切能證明他信仰的事物,從他的身份到他的聲音再到他的肉體,都被徹底剝奪了。唯一剩下的,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在無盡漆黑的沉默中堅守著一絲信仰的微光。這是何等的寂寞啊!但是正是這種對於沉默和虛無的承受,使得這位叛教者在最深的沉默中聽見了上帝的聲音:上帝正是通過他的沉默和缺席向一個人展示了他永恆的存在。
  • 以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禁教為背景的新電影《沉默》臺灣上映 談殉道在...
    2017年1月17日,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等主演,根據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改編,以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禁教為背景的新電影《沉默》在臺灣上映,內陸在相關視頻網站也可找到在線觀看資源。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櫻花盛開之地的天主教傳入史,以及跟電影有關的殉道。
  • 日本人在影視中為何又變壞了?
    而中國的影視作品中,日本人的形象也隨著兩國關係的轉冷而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儘管這段歷史到現在也不過20年左右,卻經歷了幾番轉變。隨著2012年「日本購買釣魚島」事件的爆發,兩國關係陷入冰點。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銀幕、螢屏上的日本人也逐漸變壞、變弱智,直至出現了「手撕鬼子」這樣的情節。本文就為您梳理一下近20年日本人在中國影視中再度「變壞」的經歷。
  • 從遠藤周作小說《沉默》背後的福音敘事看亞洲神學(上)
    小說《沉默》亦是,以江戶幕府對天主教迫害的時代為背景,以一個偷渡日本的葡萄牙籍傳教士的視角,記錄了當時日本草根信眾的社會生活和堅定信仰,特定社會壓力下的巨大道德張力,對東西方的上帝、人性觀念進行了對比,由此探討天主教能否紮根於日本人精神土壤。該小說同時也可看作是作家自身的信仰告白。
  • 心向生命的旅程——《沉默》讀後感
    誰不渴望,誰又能拒絕呢?為什麼?聖經·傳道書云:「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雖然誰也不能參透,但人受造之時,「永遠」就被安置在心裡……遠藤周作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尋求者,他筆端流淌的不僅是文字,也是他對永遠的思考,他的血與命。
  • 《傳教士 第四季》上帝已死,好吧上帝真死了
    前幾季簡直是太躁了,本來因為名字叫《傳教士》就沒有注意,然後看了公眾號的推薦這部劇竟然這麼燥就看了一下,真是太瘋了。 前幾部的內容我就不做贅述了,這一部我其實很早就下下來了,但是一直也沒想起來看,直到最近腿的舊傷復發,只能百無聊賴地在家補補劇了。
  • 中國衛生紙不如日本?外國傳教士是大救星?
    話題簡評 :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網民熱議,無數人高呼一定要去日本買衛生紙。這熱度簡直和「去日本搶馬桶蓋」一樣熱鬧。原來,這又是一起「中國不如外國」的雙重標準案例。這個親美小編說,國內的衛生紙需要扔進紙簍,原因有以下幾條:1:國內衛生紙的質量不好,日本的衛生紙質量更好。因為日本的衛生紙扔進馬桶就能化開,到日本留學過的某中國人已經適應不了把衛生紙扔進紙簍的習慣。2:中國消費者的素質不好,買衛生紙的時候只注重厚度和韌性,不關心其能否在水中很快化開。
  • 電影解說《沉默》:帶你經歷信仰火煉!
    ——改編自著名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這是馬丁·西科塞斯第二部宗教作品,籌備期超20年。導演西科塞斯說:「從第一次讀原著那天至今已經28年,這部作品從未離開過我的腦海。」上映之前《沉默》被視為2016歲末頒獎季的熱門電影之一。影片講述的是:在日本,德川幕府時代,開始閉關鎖國並實行禁教時期,羅德裡格斯和卡洛普神父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棄教的費雷拉神父。
  • 【610】電影《沉默》2/3
    當這兩個傳教士到他們那個地方,他們看到這兩個傳教士的時候,他們給人的感覺就好像看到自己的親人那般親密,那樣令人感動。你會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他們已期待很久的分離的一家人,終於相聚的盼望、感恩和喜悅。即便他們講著不同的語言,他們也不太明白這兩個傳教士所講的。因為以真實的歷史來講,傳教士講的是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而在電影裡面,他們講的都是英文。但是,和日本木土的人所講的語言完全不同。
  • 【來稿】日本的天主教發展史(電影)
    但是,這依然低擋不住傳教士們的前僕後繼。而他們中最著名的,當屬耶穌會士——聖方濟各沙勿略。這位聖人,在亞洲,屬於比較著名的傳教士。他本人,也特別熱愛亞洲的土地。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半個東亞。他曾經非常向往來到中國,但是終究只是在中國的一些島嶼上傳教,他的大部分時間,則是在周邊各國,特別是在日本。
  • 由電影《沉默》想到的
    「我一直在禱告,卻感到迷失,禱告只換來上帝的沉默。」一部名叫《沉默》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葡萄牙傳教士在日本傳福音的故事。
  • 【沉默Silence】電影的核心也是關於基督教信仰層面的問題:放棄自己的信仰到底意味著什麼?
    《沉默》改編自著名日本作家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德川幕府時代禁教令下長崎附近的小村子,一個葡萄牙耶穌會的教士偷渡到日本傳教,並調查恩師因遭受「穴吊」酷刑而宣誓棄教一事,因為這事在當時歐洲人的眼中,不只是個人的挫折,同時也是整個歐洲信仰、思想的恥辱和失敗。
  • 引領日本開眼看世界的「蘭學」,為什麼沒能在中國出現?
    總之,蘭學不僅為明治初期洋學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明治維新時期開展近代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推動了日本社會經濟的進步。二、「蘭學」為何沒能在中國出現?對比同一時期,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極其相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宣布撤銷寧波、泉州、松江三個海關的對外貿易,只保留廣州一口通商,並一直持續到1842年。
  • 說翻臉就翻臉,為什麼日本在這件事上如此殘忍?
    ——遠藤周作《沉默》「到那個迷人的國度去」天主教傳入日本要從兩個人的相遇講起。日本人的宗教像天主教一樣,膜拜一個創世之神。創教者和耶穌基督情況類似,也是由神託夢而生,長大成人後四處傳教,勸人拋棄舊神,改信新宗。千百年來,不但令本國人改變信仰,而且成功讓中國人改宗,新教就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另外這位創教者還說,唯一的創世神訂立了五條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不執著於不可救贖之事,寬恕傷害)——沙勿略記載這話時,大概會覺得和摩西十誡有幾分相近。
  • 《怨靈人偶3D》曝花絮 日本團隊打造限制級恐怖
    原標題:《怨靈人偶3D》曝花絮 日本團隊打造限制級恐怖 《怨靈人偶》日本團隊製作恐怖面膜《怨靈人偶》日式團隊化妝影片由日本著名導演石井輝儀執導,臺灣當紅小生汪東城、內地「氧氣美女」周奇奇、香港人氣小天王李逸朗聯袂主演。近日,片方曝光了一款影片的「虐心篇」花絮,首次對外公開了片中各種濃鬱的靈異恐怖元素,由日本團隊打造的史上最限制級恐怖,將帶給觀眾史無前例的恐怖體驗。
  • 《怨靈人偶》曝花絮 日本團隊打造最限制級恐怖
    《怨靈人偶》日本團隊製作恐怖面膜。影片由日本著名導演石井輝儀執導,臺灣當紅小生汪東城、內地「氧氣美女」周奇奇、香港人氣小天王李逸朗聯袂主演。近日,片方曝光了一款影片的「虐心篇」花絮,首次對外公開了片中各種濃鬱的靈異恐怖元素,由日本團隊打造的史上最限制級恐怖,將帶給觀眾史無前例的恐怖體驗。人偶催命步步虐心  逼真效果突破驚悚極限此次片方公布的「虐心篇」花絮頻繁曝光人偶的詭異造型。
  • 【歷史真相】中國歷史如何主動參與了對傳教士的遺忘(值得一讀)
    沈迦:傳教士是人,不是神,他身上一定有缺點,但我個人認為,傳教士作為人,會比普通的人會更自律一點,他們會努力把自己身上的毛病更克服一點,並且他們對精神層面的東西追求更多一些。我今天也能接觸一些做傳教工作的人,真的是可敬佩的。  比如新星剛出版的《傳教士韓寧鎬與近代中國》一書,譯者叫雷立柏,人大的教授,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