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遊現在是很多中國人的假期計劃,都說出國旅遊自由行最好,能夠更好的享受旅遊,不像跟團遊走馬觀花一樣的緊湊,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選擇跟團遊,為什麼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語言問題,到了國外語言不通,會給遊客帶來很大的麻煩。但是有一個國家,即使你不懂當地的語言,也不懂英語這種國際通用語言,只要懂漢語就能夠玩轉旅行,那就是日本。
日語中有很多漢字的,知道懂漢字的人,在日本就算不會說日語,但是看著日語中漢字,半蒙半猜,也能理解其中的大概意思了。
看看這張圖的,最上面的那個「歌舞伎町一番街」,光看字面意思就能大概的理解,這是一條有歌舞表演的酒吧街,深層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這是一條有紅燈區的街道。
再看這張,通過「一軒酒場」四個字可以判斷這是一家居酒屋,還有「一杯飲,二杯飲,三杯飲」的字,也說明了這裡是一個酒館,小燈籠上的字,就是居酒屋提供的菜餚名字。
這個是停車場的收費明示牌了,很好理解的,入庫後一個小時內收200日元,超過一個小時以後,每個小時收100日元,如果停留時間很長,在12個小時以內最高只收500日元。
看著是不是很簡單,只要通過日語中的漢字就能理解日語,但是日語可沒這麼簡單,日語中有些漢字代表的意思和漢語中漢字代表的意思很不一樣的。
1)無料案內所
這個在日本的街頭巷尾經常能看到的招牌「無料案內所」,如果按照漢語的意思理解,就是「沒有材料的場所」,很不通順的,也不明白是啥意思。
在日語中「無料」就是免費的意思,「案內」就是引導、嚮導、通知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免費的給與引導的地方,但是這裡其實皮條客給人介紹日本風俗店的地方,免費介紹你去,但是其他的可都是要花錢的,而且費用很高的,小心上當哦。
2)割引
「割引」漢語的字面意思會理解成切割,但是在日語中「割引」是打折的意思的,這個也挺形象的,對於商家來說,打折不就是等於割老闆的肉嗎。
3)激安
這個詞漢語字面意思是解釋不通了,我們看到這兩個字就是懵逼狀態。在日語中表示超便宜的意思,很多招牌上都喜歡用激安這兩個字,來吸引客戶。
4)新聞
在日本的街頭報亭上可以看到這兩個字,我們會認為這個報亭有新聞報紙賣,含義是對的,但是在日語中「新聞」的真正的意思就是報紙,不局限於新聞報紙,而電視播出的我們的所謂的新聞聯播,在日本叫做「NEWS」。
5)替玉
很多日本的拉麵館都有「替玉」的選項,有些人認為「玉」是雞蛋的意思,跟國內的麵館加蛋一樣,選擇「替玉」就是在面裡加一個雞蛋。在日語中「替玉」是再來一份的意思,如果你的飯量不大,可不要選喔,會吃不完的。
6)放題
「放題」在日語中是不受限制的意思,如果你遇到一家餐廳標有「放題」,那恭喜你,你可以在裡面放開的大吃特吃一番了,這就跟國內的自助餐廳一樣,交了一定的錢,就可以隨便的吃喝,至於能不能把錢吃回來不虧本,就看個人的天賦問題了。
7)春雨
春雨我們漢語的意思是春天的雨,但是在日語中是細粉絲的意思,是食材。
8)大根
看到這個名字千萬不要有邪惡的想法,大根在日語中就是指白蘿蔔。
9)人參
日本的「人參」跟我們中國的「人參」,字同意不同,日本的「人參」是指胡蘿蔔。
10)切手
看字面意思是不是覺得有些驚悚,幹什麼要切手啊,日語中「切手」是指郵票。
11)御手洗
御手洗也有叫手洗的,看到這個是不是會想到《火影忍者》裡的御手洗紅豆,在日語中「御手洗」是指衛生間的意思,也有的是將「御手洗」當成姓氏。
還有很多的日文中的漢字表達的意思跟漢語中漢字意思不同,日語中有這麼多的漢字是因為日語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出來的。
自漢朝起,日本就開始向中國進貢朝拜,漢光武帝授以金印,賜名為倭。到了唐朝時期,日本更是大量的派遣遣唐使來學習各種知識文化,帶回國內,現代日語中片假名體系就是在唐朝時期創出來。後來又融入了一些其他國家的語言,比如英語,但主體依然是漢語。在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的調查研究得出日語中的文字體系:和語佔36.7%,漢語佔47.5%、西洋語佔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