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投資7個億的電影《八佰》,幾經波折後,終於定檔,要在2020年8月21日正式上映了。
這部電影本來要在2019年7月5日上映,卻在2019年6月25日被撤檔。
江湖傳言稱,《八佰》電影裡的歷史,撒謊了。
「400壯士的悲劇,事實上宣告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片面依靠英美帝國主義抗戰路線的破產。」
「但劇組和相關人員透露,影片《八佰》完全不是這樣的思路,而是用歷史碎片掩蓋歷史的本質真實,對於國民黨的抗戰做了嚴重違背歷史的美化,這種偏離歷史唯物主義的創作傾向,是不應當受到鼓勵的。」
這種行為對歷史上真正的英雄謝晉元,是一種不尊重。
下面,我們還原一下真實的歷史,看一看《八佰》這部電影,反映的是一個怎樣的英雄與懦夫,天堂與地獄並存的故事。
電影《八佰》裡的英雄,是最後留守上海的524團,是團長謝晉元和英勇的戰士們。
《八佰》裡的故事,歷史上叫四行倉庫保衛戰。
1937年7月7日,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
同年8月,日軍20萬入侵上海,國民政府調集重兵80萬,展開「淞滬會戰」。
這場戰鬥打了快3個月,國軍損傷慘重,傷亡30萬,日軍僅僅傷亡4萬餘人。
到了10月份,國軍決定撤退,留下88師留守上海。
88師也想跑路,咋辦呢?總得有人留下啊。
這是一場明知必死的戰鬥,沒有人願意執行這樣送死的命令,只有謝晉元把任務接下了。
因為在打軍閥和打日本人的戰鬥裡,謝晉元總是最敢拼的那個。
謝晉元是中山大學的高材生,本來是一介書生的他,親眼目睹了英軍殘忍槍殺中國的百姓。
一怒之下,謝晉元投筆從戎,毅然走進黃埔軍校,成為一名帶兵打仗的軍官。
在北伐戰爭中,謝晉元身先士卒,帶著敢死隊與軍閥孫傳芳的部隊,激戰七天七夜。
在1932年,日軍攻打上海,謝晉元命令士兵,把機槍架高,阻擊日軍戰機。
正是敢打敢拼的謝晉元,接下了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個明知必死的戰鬥。
上戰場之前,謝晉元才被臨時提拔為團長,說好的給一個團守四行倉庫,最後給了一個營。
本以為是800將士守護上海,其實只有452名戰士。
這個「八百」數目是怎麼來的呢?
是因為謝晉元對外自稱「八百孤軍」,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日軍過來。
為什麼要守這個四行倉庫呢?
因為四行倉庫的背後,就是英軍、美軍的租界。
蔣介石想要吸引日本人開火,希望可以嚇到租界裡的英國人,讓英國出手制止日本侵華。
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幼稚而可笑的,在戰爭面前,幻想「國際調停」?
日本早就高喊「三個月滅亡中國」了,居然還有這麼幼稚的幻想。
10月27日凌晨,日軍步兵在裝甲車的掩護下,開始進攻四行倉庫。
因為英國租界就在倉庫後面,日本人不敢拿炮轟,只能嘗試用輕武器突破陣地。
四行倉庫非常堅固,讓謝晉元的部隊居高臨下,佔據地形優勢。
不管是租界裡的英國人,還是對面的日本人,還是普通的上海老百姓,都以為這400多人能撐幾個小時,就是奇蹟了。
但大家都沒想到,打了一整天之後,四行倉庫還在中國人手裡,日本人丟下了80多具屍體。
大家被四行倉庫的將士們感動了,淞滬會戰都沒有打出來的中國軍隊精氣神,居然被400多殘兵打出來了!
本來在河邊看熱鬧的老百姓,紛紛用木牌和電筒,給將士們指示日軍進攻方向。
有幾名童子軍志願者,去租界募捐,還派人問八百壯士需要什麼物資。
謝晉元對冒著炮火趕來的志願者表示感謝,讓志願者帶走了一袋戰士們的遺書,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請求就兩個,一是把我們的遺書寄回家,二是為我們帶一面國旗來」。
有4名志願者在回去的路上,被日軍殺害,倖存的志願者楊慧敏完成了將士們的囑託,當晚就把國旗送了回來。
10月28日清晨,上海市民驚奇的發現,四行倉庫不僅沒有被攻陷,反而在廢墟裡升起了一面青天白日旗。
很多人瞬間就流下了熱淚,高喊:「打倒日本!」、「中華民族萬歲!」
日軍進攻更瘋狂了,這回調來了坦克強攻,還派出工兵,手舉防彈鋼板到倉庫邊,想用炸藥把牆體鑿開!
雖然居高臨下,但防彈鋼板是步槍打不透的。
這面牆不能破,沒有牆體保護,守軍無法應付日本人的火力。
緊急時刻,英雄出現了。
一名士兵身上綁滿手榴彈,從樓上一躍而下,落到日本工兵堆裡,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個英雄,名叫陳樹生。
他是四川人,跳下去之前,他早已把遺書寫在襯衫上: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在隨後的幾天裡,日軍先後調動1萬多人,輪番進攻四行倉庫,但一直攻不破謝晉元的「八百孤軍」駐守的陣地。
後人統計,倉庫守軍在4天的時間裡,消滅日軍200餘人,摧毀2輛坦克,而謝晉元的手下,僅有9人犧牲,28人負傷。
本以為是必死之戰,被蔣委員長當「炮灰」和「誘餌」,拿來送死的孤軍,卻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採!
毛主席對這場戰鬥也讚賞有加,曾親手寫詞稱讚:
「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
但這場戰鬥是怎麼結束的呢?很窩囊。
英國人、法國人害怕日本把衝突升級,殃及他們在租界的生意,輪流對蔣委員長施壓,蔣趕緊同意。
10月30日,謝晉元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停止戰鬥,火速帶部隊撤進租界」。
謝晉元也沒有想到,撤進租界,居然是長達4年的軟禁。
並且,在軟禁期間,謝晉元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於賣國賊汪精衛的暗殺,死時年僅37歲。
因為謝晉元名氣很大,汪精衛本來要收買他,遭到拒絕以後,惱羞成怒,就暗殺了他。
英雄不會被忘記,現在的上海,還有以謝團長名字命名的晉元路,和晉元中學。
當年的四行倉庫,現在已經是上海有名的抗戰紀念地。
四行倉庫守衛戰的懦夫,是奉令留守上海,卻跑路的88師師長孫元良。
這個孫元良,貪財好色不說,還是著名的「逃跑將軍」。
8月份淞滬會戰的時候,財政部為88師撥了26萬元國防工事費,用來修築防禦工事的,全部被孫元良貪汙了。
10月,88師留守上海,上海的學生代表去四行倉庫88師師部慰勞,師長孫元良看到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學生,就花言巧語要留人家女學生在師部,企圖強姦,最後霸佔。
12月,南京保衛戰打響,88師也投入戰鬥。而孫元良到南京後,用全部精神到夫子廟聽戲嫖妓,很少在師部做打擊敵人的準備工作。
後來,南京失守,即將發生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之際,孫元良堂堂軍人,為了苟活,居然脫掉軍裝,到妓院裡認老鴇做乾媽,在難民營藏了一個多月!
留守上海的88師師長孫元良,就是這麼一個貨。
無論電影怎麼改編,真實的歷史就在那裡。
有英勇抗敵的謝團長,有奮不顧身的將士們,還有拖後腿很幼稚的蔣校長,貪財好色逃跑將軍孫元良,還有各懷鬼胎的各國列強……
電影《八佰》被撤檔的原因,很可能是把孫元良給洗白了。
要不然導演管虎為啥去探望孫元良之子秦漢,不去探望一下謝晉元烈士的後代呢?
據說管虎甚至還尊稱孫元良為「抗日名將」,真是羞辱了這個詞彙。
孫元良是國共兩邊都一致差評的將領,烈士的後代肯定不同意他洗白這樣的人,所以電影被撤檔理所應當。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沉澱」,《八佰》終於要上映了,不知道有沒有把這個錯誤改過來。
無論導演怎麼拍,都只能反映導演自己內心的美醜善惡,都掩蓋不了歷史的真實,和群眾雪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