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後的故事,有英雄也有懦夫,還有謊言和人渣

2020-08-15 劍鳴


華誼兄弟投資7個億的電影《八佰》,幾經波折後,終於定檔,要在2020年8月21日正式上映了。

這部電影本來要在2019年7月5日上映,卻在2019年6月25日被撤檔。

江湖傳言稱,《八佰》電影裡的歷史,撒謊了。

「400壯士的悲劇,事實上宣告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片面依靠英美帝國主義抗戰路線的破產。」

「但劇組和相關人員透露,影片《八佰》完全不是這樣的思路,而是用歷史碎片掩蓋歷史的本質真實,對於國民黨的抗戰做了嚴重違背歷史的美化,這種偏離歷史唯物主義的創作傾向,是不應當受到鼓勵的。」

這種行為對歷史上真正的英雄謝晉元,是一種不尊重。

下面,我們還原一下真實的歷史,看一看《八佰》這部電影,反映的是一個怎樣的英雄與懦夫,天堂與地獄並存的故事。


電影《八佰》裡的英雄,是最後留守上海的524團,是團長謝晉元和英勇的戰士們。

《八佰》裡的故事,歷史上叫四行倉庫保衛戰

1937年7月7日,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

同年8月,日軍20萬入侵上海,國民政府調集重兵80萬,展開「淞滬會戰」。

這場戰鬥打了快3個月,國軍損傷慘重,傷亡30萬,日軍僅僅傷亡4萬餘人。

到了10月份,國軍決定撤退,留下88師留守上海。

88師也想跑路,咋辦呢?總得有人留下啊。

這是一場明知必死的戰鬥,沒有人願意執行這樣送死的命令,只有謝晉元把任務接下了。

因為在打軍閥和打日本人的戰鬥裡,謝晉元總是最敢拼的那個。

謝晉元是中山大學的高材生,本來是一介書生的他,親眼目睹了英軍殘忍槍殺中國的百姓。

一怒之下,謝晉元投筆從戎,毅然走進黃埔軍校,成為一名帶兵打仗的軍官。

在北伐戰爭中,謝晉元身先士卒,帶著敢死隊與軍閥孫傳芳的部隊,激戰七天七夜。

在1932年,日軍攻打上海,謝晉元命令士兵,把機槍架高,阻擊日軍戰機。

正是敢打敢拼的謝晉元,接下了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個明知必死的戰鬥。


上戰場之前,謝晉元才被臨時提拔為團長,說好的給一個團守四行倉庫,最後給了一個營。

本以為是800將士守護上海,其實只有452名戰士。

這個「八百」數目是怎麼來的呢?

是因為謝晉元對外自稱「八百孤軍」,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日軍過來。

為什麼要守這個四行倉庫呢?

因為四行倉庫的背後,就是英軍、美軍的租界。

蔣介石想要吸引日本人開火,希望可以嚇到租界裡的英國人,讓英國出手制止日本侵華。

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幼稚而可笑的,在戰爭面前,幻想「國際調停」?

日本早就高喊「三個月滅亡中國」了,居然還有這麼幼稚的幻想。


10月27日凌晨,日軍步兵在裝甲車的掩護下,開始進攻四行倉庫。

因為英國租界就在倉庫後面,日本人不敢拿炮轟,只能嘗試用輕武器突破陣地。

四行倉庫非常堅固,讓謝晉元的部隊居高臨下,佔據地形優勢。

不管是租界裡的英國人,還是對面的日本人,還是普通的上海老百姓,都以為這400多人能撐幾個小時,就是奇蹟了。

但大家都沒想到,打了一整天之後,四行倉庫還在中國人手裡,日本人丟下了80多具屍體。

大家被四行倉庫的將士們感動了,淞滬會戰都沒有打出來的中國軍隊精氣神,居然被400多殘兵打出來了!

本來在河邊看熱鬧的老百姓,紛紛用木牌和電筒,給將士們指示日軍進攻方向。

有幾名童子軍志願者,去租界募捐,還派人問八百壯士需要什麼物資。

謝晉元對冒著炮火趕來的志願者表示感謝,讓志願者帶走了一袋戰士們的遺書,說出了自己的請求:

請求就兩個,一是把我們的遺書寄回家,二是為我們帶一面國旗來」。

有4名志願者在回去的路上,被日軍殺害,倖存的志願者楊慧敏完成了將士們的囑託,當晚就把國旗送了回來。

10月28日清晨,上海市民驚奇的發現,四行倉庫不僅沒有被攻陷,反而在廢墟裡升起了一面青天白日旗。

很多人瞬間就流下了熱淚,高喊:「打倒日本!」、「中華民族萬歲!」

日軍進攻更瘋狂了,這回調來了坦克強攻,還派出工兵,手舉防彈鋼板到倉庫邊,想用炸藥把牆體鑿開!

雖然居高臨下,但防彈鋼板是步槍打不透的。

這面牆不能破,沒有牆體保護,守軍無法應付日本人的火力。

緊急時刻,英雄出現了。

一名士兵身上綁滿手榴彈,從樓上一躍而下,落到日本工兵堆裡,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個英雄,名叫陳樹生。

他是四川人,跳下去之前,他早已把遺書寫在襯衫上: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在隨後的幾天裡,日軍先後調動1萬多人,輪番進攻四行倉庫,但一直攻不破謝晉元的「八百孤軍」駐守的陣地。

後人統計,倉庫守軍在4天的時間裡,消滅日軍200餘人,摧毀2輛坦克,而謝晉元的手下,僅有9人犧牲,28人負傷。

本以為是必死之戰,被蔣委員長當「炮灰」和「誘餌」,拿來送死的孤軍,卻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採!

毛主席對這場戰鬥也讚賞有加,曾親手寫詞稱讚:

「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

但這場戰鬥是怎麼結束的呢?很窩囊。

英國人、法國人害怕日本把衝突升級,殃及他們在租界的生意,輪流對蔣委員長施壓,蔣趕緊同意。

10月30日,謝晉元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停止戰鬥,火速帶部隊撤進租界」

謝晉元也沒有想到,撤進租界,居然是長達4年的軟禁。

並且,在軟禁期間,謝晉元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於賣國賊汪精衛的暗殺,死時年僅37歲。

因為謝晉元名氣很大,汪精衛本來要收買他,遭到拒絕以後,惱羞成怒,就暗殺了他。

英雄不會被忘記,現在的上海,還有以謝團長名字命名的晉元路,和晉元中學。

當年的四行倉庫,現在已經是上海有名的抗戰紀念地。


四行倉庫守衛戰的懦夫,是奉令留守上海,卻跑路的88師師長孫元良

這個孫元良,貪財好色不說,還是著名的「逃跑將軍」

8月份淞滬會戰的時候,財政部為88師撥了26萬元國防工事費,用來修築防禦工事的,全部被孫元良貪汙了。

10月,88師留守上海,上海的學生代表去四行倉庫88師師部慰勞,師長孫元良看到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學生,就花言巧語要留人家女學生在師部,企圖強姦,最後霸佔。

12月,南京保衛戰打響,88師也投入戰鬥。而孫元良到南京後,用全部精神到夫子廟聽戲嫖妓,很少在師部做打擊敵人的準備工作。

後來,南京失守,即將發生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之際,孫元良堂堂軍人,為了苟活,居然脫掉軍裝,到妓院裡認老鴇做乾媽,在難民營藏了一個多月!

留守上海的88師師長孫元良,就是這麼一個貨。


無論電影怎麼改編,真實的歷史就在那裡。

有英勇抗敵的謝團長,有奮不顧身的將士們,還有拖後腿很幼稚的蔣校長,貪財好色逃跑將軍孫元良,還有各懷鬼胎的各國列強……

電影《八佰》被撤檔的原因,很可能是把孫元良給洗白了。

要不然導演管虎為啥去探望孫元良之子秦漢,不去探望一下謝晉元烈士的後代呢?

據說管虎甚至還尊稱孫元良為「抗日名將」,真是羞辱了這個詞彙。

孫元良是國共兩邊都一致差評的將領,烈士的後代肯定不同意他洗白這樣的人,所以電影被撤檔理所應當。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沉澱」,《八佰》終於要上映了,不知道有沒有把這個錯誤改過來。

無論導演怎麼拍,都只能反映導演自己內心的美醜善惡,都掩蓋不了歷史的真實,和群眾雪亮的眼睛。


相關焦點

  • 八佰觀後感:「懦夫」也是漢子,小人物也是英雄
    看完《八佰》,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條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生機和死寂,隔開了天堂和地獄。那一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好一片浮於假象的繁蕪,而這一邊滿目瘡痍。影片中最吸引、打動我的是那些小人物的蛻變,無數普通人匯聚的英雄群像。
  • 《八佰》:每一個我以為的懦夫,最後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作為電影院復工後的頭一批上映電影,《八佰》可以說是萬眾矚目。這部電影,籌備和製作周期長達四年。原本定於2019年暑期檔的它,臨上映前由於「技術原因」突然撤檔。等待它的,就是這漫長又難熬的一年。「遲到」了一年的《八佰》估計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救市之作」。
  • 電影《八佰》:背後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眾所周知《八佰》這部電影上映真是一波三折,一年前因為「技術原因」暫停上映,終於在今年的8月這部備受期待的國產戰爭片以29億的高票房成績重回銀幕,無論從票房口碑又或者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聽覺效果上來說,這部電影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是體現了當今國內戰爭類電影工業的頂尖水準。
  • 《八佰》啟示錄:點點螢火,匯成人間星河
    《八佰》電影如此火爆,我想它源於多個因素,一是影片集結了眾多大腕及演技派演員,當大家都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去做一件事情時,這件事情就會成為一件能夠打動人心的事情。一份付出一份收穫,很顯然,《八佰》的成功,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取得的,它的背後凝聚了無數創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 《八佰》:一部非典型中國式戰爭片 國產英雄越來越敢於正視人性了!
    這是一部非典型的中國式戰爭片,其塑造出來的英雄對死亡也有恐懼、對欲望也感興趣,有熱血,也有人性。這幾天,一部講述淞滬會戰中孤軍守四行倉庫的電影——《八佰》火了,「催淚大作」、「華語戰爭大片」等讚譽之詞如雪片般飛來,甚至還有人稱其為「史詩級大片」、「國產戰爭片翻身之作」,不吝誇讚。但也有人稱,這部電影情節混亂、突兀,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電影《八佰》背後的故事
    八佰,英雄不朽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八佰,英雄不朽八佰,英雄不朽八佰,英雄不朽八佰,英雄不朽滿目瘡痍的城牆告訴我們當時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時刻告誡我們落後就要挨打。
  • 《八佰》故事的背後
    但是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認為該片有戰爭場面不實,原型人物刻畫不真等等。為了證實這樣的言辭對於否,小編近日查了有關資料。關於淞滬會戰,關於影片主角,杜淳飾演謝晉元的原型。《八佰》影片這樣介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頭腦敏銳,英勇善戰,頑強抗敵,堅守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國抗戰史上慘烈戰爭之一。
  • 末路英雄,電影不忍說出的結局,《八佰》背後的故事
    《八佰》這部電影我已經等了很久,從聽到有人拍了這樣一部電影,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導演是誰,但因為那時的舊事,一直非常期待。上映一波三折,但那些英雄不該被世人遺忘。我知道不能精彩並不全歸責於剪片,本就是個英雄末路的故事,國難之下,人人都以為英雄必殺身取義,哪怕敗走麥城,也是死得其所。而「八百壯士」的結局卻令人唏噓,導演管虎怕也是不忍細說,讓故事戛然而止。
  • 《八佰》小人物群像,一輩子的懦夫還是幾分鐘的英雄
    距離電影《八佰》上映第一天截止到今日,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13億,如此優秀的戰績足以體現這部電影的優秀,說它領跑了整個暑期檔票房也不為過。《八佰》的陣容可謂強大,上至大咖老戲骨,下至流量小鮮肉。有名有姓的就有幾十位。而《八佰》則是採用了多視角的敘事方式進行劇情,這就決定了出場人物一定很多,但對所有人物很難進行深入刻畫。但在導演管虎的安排指揮下,電影絲毫不受影響,整部電影將角色們刻畫得淋漓盡致,震撼人心。不少觀眾觀看時受到深深的感觸,在銀幕前熱淚盈眶。
  • 紀錄 |《虎•破》揭秘《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
    為你揭秘電影《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我們未必有捨生取義的覺悟,但這無礙我們欽慕那些捨生取義的英雄,尤其當這「義」,乃是民族存續,國家主權的大義。《八佰》還原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蘇州河兩岸——英法租界庇護下的南岸歌舞昇平,霓虹璀璨,戰火紛飛中的北岸殘破荒蕪,宛如地獄。在這種巨大的衝突、對比下,北岸的四行倉庫籠上了更為濃厚的絕望的迷霧——背後一河之隔便是生機,刀鋒卻指向前方的絕路。
  • 《八佰》:捨身送電話線的上海灘古惑仔刀子,算是英雄嗎?
    《八佰》《八佰》票房已經超12億了,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也連續多日遊客爆滿了,關於《八佰》討論還在繼續。導演管虎把《八佰》設定為一部多主角的群戲,雖然在四行倉庫上的八百壯士只有400多人,真正表現的也就幾十個,重點刻畫的最多十幾個。
  • 桂林抗戰中也有一段感人的「八佰」故事
    《八佰》成為了八月影院最受歡迎的電影,很多人說:看這部電影,紙巾一定要備好,更有人說哭著哭著就忘記擦眼淚了。八佰最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它是一部抗日題材的作品,而是導演通過鏡頭記錄讓觀眾見證一群普通人、小人物,如何一步步轉變成為英雄,甚至選擇犧牲的故事。有人說:一個本身就是英雄的人,做再多的英雄事跡,我們都習以為常。但一個普通人,一次不經意的英雄舉動,更容易讓人落淚。
  • 關於《八佰》,數字背後的故事
    為掩護大部隊撤退,同時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在蔣介石的要求下,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命令五二四團團副謝晉元率第一營固守四行倉庫。全營僅餘四百餘人,為迷惑日軍,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中有八百士兵駐守,史稱「八百壯士」。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便是以此為背景,將八百壯士的壯舉重現在觀眾面前。
  • 看過《八佰》,我以此菜敬英雄
    寫在《八佰》正式公映前的一段心裡話。電影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導演無論以何種拍攝手法去呈現,它都註定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的立場、角度、高度以及出發點都不盡一樣。如果《八佰》能讓你感動,它就是一部好片子。粗廚在8月14日看完點映就很想很想寫點什麼,當時的粗廚就好像看過生死的小湖北一樣,竟然不知道從哪裡開頭。只能在一段段的回憶中才稍稍緩過神兒來。
  • 《八佰》之後
    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何況這部《八佰》又因為不知名原因撤檔了一次,可謂命運多舛。國民黨抗日的故事了,拋開政治,為這場戰爭流血犧牲的戰士們只有一種人,他們被稱為英雄。管虎導演設計了許多渲染這些英雄們英勇抗戰的情節,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
  • 《八佰》背後的中華民族
    電影《八佰》的火爆上映,屢屢衝上熱搜榜單,一場大風暴也隨之席捲而來。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八佰》背後的故事呢?其實,如果你暫且拋開電影背後的歷史,用一個更加獨特的角度去解讀八佰的話,你會發現《八佰》的本質是一部史詩,中華民族找回自我的史詩。在這部史詩當中,我們的民族在不斷地成長,我們的英雄從被人遺忘、被人唾棄到重返歷史舞臺。
  • 影片《八佰》|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影片《八佰》以此背景展開故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是一場被全世界圍觀的戰鬥!在看這段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是顫抖的,那種震撼和揪心實在是無法隱藏。當我們要拍一部名為《八佰這幾百人真的全是英雄嗎?中國只有這幾百人是英雄嗎?不,當年參戰的無數人裡,有勇士,也有懦夫,有好漢,也有惡棍,而更多的只是普通人,他們會害怕,會有欲望,想回家種地,想有歲月靜好的生活,但他們無路可退,身後就是上海,身後就是南京,身後是整個中國。
  • 電影《八佰》:突破審核底線!正視歷史從簡單的升旗開始
    ,《八佰》裡的戰士具有更多的人性,是人都怕死,可是一旦有了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要保護,人也就不會再怕死,電影角色也會升華,比如歐豪飾演的端午從一個懦夫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陌生的旗子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涉及國旗的畫面和情節極多,但是《八佰》裡升起和守護的旗子和以往的都不一樣,守衛四行倉庫的阻擊戰已經過去八十餘年,滄海桑田,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改變的不只是浦東新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還有我們更加客觀看待的歷史。
  • 《八佰》走紅的背後,其意義非凡,卻很少有人能夠理解。
    生命是操控一切事情的發動機,沒有了生命就等於零,在電影《八佰》中,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其內心的想法無可厚非,人都是在最求生存中度過的,只有生命才會有希望在電影《八佰》還沒有開播的時候,我就已經閱讀過歷史上《八佰》的故事了,但是,與書本不同的是,電影賦予了這個故事新的生命,用電影製作出來的故事遠比書本更加有感染力
  • 《八佰》電影觀感
    2019年7月1日,《八佰》還在拍攝中,我看了相關背景介紹,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寫了點感受,並做打油詩一首。近日電影發行,片頭有一個武將單槍匹馬面對群敵的畫面,與我當時感覺謝晉元如關羽張飛的意境相同。有心殺賊刀槍少,無力回天奸佞朝。英雄久困自家牢,憋屈至極五內爆。淚嘆八年得勝早,日本蝗軍未根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