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是我國南方特有的水果,鮮果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C等,鈣的含量比一般水果高几十倍,營養保健價值高,用途廣泛,除鮮食外,也是果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橄欖樹壽命長,適應性強,產量高,較適宜粗放管理,橄欖栽培已成為發展山區經濟的重要手段。
中國栽培橄欖歷史已有2000餘年,是世界上栽培橄欖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其次廣西、臺灣以及四川、貴州、雲南和江西南部。廣東橄欖品種資源豐富,已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潮汕地區是廣東橄欖的主產區,也是全國橄欖特產基地之一。
此外,廣州、茂名等地也有定面積的橄欖栽培。廣東橄欖品種、品系、株系近100個,其中粵東最為豐富,普寧的橄欖品種(品系)就有30多種。目前,廣東橄欖栽培面積大約15萬畝,總產量約1萬噸,市場求比較大,果實售價高,因此種植髮展橄欖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橄欖生物學特性
1.生長發育習性
(1)根。橄欖主側根發達,根系分布的深度與廣度依土壤質地、土層深淺以及肥沃程度而異。丘陵山地70~80年生的實生樹,主根深3~4米,可達5~7米。側根多分布在離地面0.5~1.2米的土層內,水平分布長達5~8米。烏欖的側根分布較淺,樹冠下面常有粗大的側根露出地面。
(2)枝梢。橄欖一年抽春、夏、秋三次梢。春梢3月底開始萌動,4月上旬開始生長,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生長盛期;春梢從上年秋梢抽生,盛果期樹的春梢多能成為當年的開花結果枝。夏梢從6月中旬萌發,至8月上旬停止,結果量多的樹發夏梢少,結果量少或沒有掛果的樹抽發夏梢多。秋梢8月中下旬抽生,至9月上中旬停止抽梢。秋梢是翌年的主要結果母枝,結果多或採果遲的樹因消耗養分較多,秋梢抽發量少,翌年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如施肥管理跟不上,容易出現大小年現象。
(3)花。橄欖的花為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花序長短與外觀形態以及花形的比例因品種而異,長花序有主軸、側軸之分,每三朵花成一小穗排列於側軸上,花量多,雄花比例大。短花序大多以單花著生於花軸上,雌花與兩性花所佔比例較大。
(4)果。果實未成熟呈青綠色,到大暑前後果實膨大達到最大程度,此時果肉雖可供食用,但果核尚未硬化,核仁未飽滿,霜降前後核仁才發育完好和飽滿,留種用的果實須霜降後採摘。白欖成熟後黃白色,可生食。烏欖成熟時為果皮紫黑色、果肉紫紅色,生嘗澀味濃。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橄欖喜溫暖氣候,年平均溫度2022℃生長最為適宜,烏欖比白欖對溫度要求更高,抵抗低溫能力更差。白欖在-3℃以下、烏欖在-1.8℃,就會受到凍害。橄欖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只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4.5~5.5之間為適。橄欖的根系喜溼潤,但忌積水。春季雨水過多會影響開花坐果。7~8月需要適量的雨量,秋、冬季少雨有利於橄欖生長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