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被賣了,邵氏也停產了,香港四大電影公司,今飄零的只剩兩家

2020-12-24 皮皮電影

因為受到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香港電影人流失等因素的影響,2000年之後的香港電影市場明顯大不如前,那些傳統的電影公司很多也都面臨倒閉和轉型的危機。

而這些公司中,嘉禾、邵氏、星輝、永盛這四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爭霸諸侯,考驗更是堪比生死存亡,一旦衰落就很難東山再起。

原本這四家都是香港有名的電影公司,如今他們又發展得如何?下面我們逐一介紹它們的現狀。

一、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

嘉禾由鄒文懷先生、何冠昌先生和梁風先生於1970年共同創建。

1971年公司幸運地籤到了李小龍,其拍攝的四部半電影令嘉禾在香港電影圈站穩了腳跟。

李小龍之後又有成龍、洪金寶的崛起,這幾位影壇巨星的連續、穩定、強勢輸出,令嘉禾迅速成為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大公司之一。

30年間嘉禾佳作不斷,從《唐山大兄》、《精武門》到《奇門遁甲》、《A計劃》、《跛豪》,再到《黃飛鴻》、《阮玲玉》、《甜蜜蜜》、《紅番區》,武俠、動作、黑幫、愛情悉數網羅,是港片輝煌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註腳。

尤其成龍更是堪稱香港喜劇動作片的門面,其拍攝電影也向來敢拼,即使危險動作也親身上陣,在影迷圈裡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但跨入2000年之後,嘉禾的經營狀況開始出現問題。

成龍在2001年完成了《特務迷城》之後便離開,此後失去當家明星的嘉禾也開始明白自己大勢已去,開始將事業轉向電影融資及發行板塊。

在過去的兩年中,嘉禾的作品產量也大幅度縮水,到2003年推出《行運超人》之後便再無新作了。

2007年,時年80歲的創始人鄒文懷決心隱退,沒多久橙天娛樂集團有意收購,雙方也開始接洽。

2009年,嘉禾電影正式被收購,鄒文懷個人股份也盡數轉出,公司也更名為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主營影城業務,已經不再拍電影了。

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58年,邵逸夫和邵仁枚共同成立邵氏電影公司,邵逸夫任總裁。

其旗下曾經有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四大導演,又有金牌武指劉家良,曾拍出760部優秀電影。「邵氏出品、必屬精品」是每位影迷熟悉的口號。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也是邵氏最為鼎盛的時期。

這期間推出了很多優質武打片、奇幻片,雖然大部分作品當下的年輕觀眾並未聽過,卻是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銀幕霸主。

但「盛極必衰」似乎是永遠的真理。

1970年,邵氏錯失了李小龍,這也成了一個象徵性的轉折點。

沒過不久,邵氏又因公司薪酬制度極不合理而導致旗下電影人大量流失。

連連損失下,邵氏也經受不住電影市場的衝擊,在1987年突然宣布不再拍攝電影,其旗下電影人也都轉投他處。

其實如果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回看,鄒文懷的離開對邵氏影響極大。

他本是邵氏管理層的中流砥柱,從整體發展謀劃到藝人的挖掘堪稱不遺餘力,但卻遭遇「無錢削權」的待遇。

1970年他終於選擇離開,創建了嘉禾,剛創業又撿到了邵氏不要的李小龍,自此和邵氏形成雙雄局面。

在苦苦支撐到2003年之後,邵氏終於停產了。

後來天映娛樂以4億港元的價錢收購了其760部電影的版權,並花費2億港元進行了數位修復,令我們現在能夠看到高清的邵氏老片。

三、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是周星馳於1996年成立的電影公司。

其作品雖然不多,但基本都是以星爺為核心的電影。

有1996年的《食神》;1999年的《喜劇之王》;2001年的《少林足球》;2004年的《功夫》;2007年的《長江7號》;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2015年的《長江7號:超萌特攻隊》;2016年的《美人魚》;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2019年的《新喜劇之王》。

公司的運營一直很好,未來還有《美人魚2》和《太極》將要上映。

四、永盛電影公司

永盛電影公司由向華強和向華勝於1987年成立,其《賭神》系列、《逃學威龍》系列、《鹿鼎記》系列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

不過可惜的是,他的創始人之一向華勝,2014年因病去世,獨留胞兄向華強掌管運營。

永盛目前依然是香港非常活躍的電影公司,向華強一家人也非常高調,經常成為娛樂版頭條。

2018年,永盛影業也將旗下所有IP授權給了一家影視新公司,預計未來會有不少翻拍作品接連亮相。

四家電影公司在上世紀下半葉聯手塑造了香港影壇的黃金時代,不少作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仍經久不衰,接受著一代代觀眾的口碑檢驗,在藝術長河裡沉澱為經典。

雖然這幾家公司現在都已不復當年,但即使短暫的燃燒,也會留下永恆的璀璨。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香港4大電影公司,邵氏停產、嘉禾被賣,現今存活的就只剩兩家
    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歷過輝煌,這個時期的電影,可謂是撐起了整個亞洲電影的半邊天,功夫片、喜劇片、鬼片等都曾橫行一時,如今的香港電影走向沒落,不禁讓人感到遺憾。雖然如今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曾經輝煌的香港影業。
  • 嘉禾被收購,邵氏已停產,香港四大電影公司,只剩下兩家風雨飄搖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娛樂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各種影視公司如同雨後春筍誕生,想在娛樂這塊兒大蛋糕上切上一刀,其中聲名最為顯赫的主要有4家,分別是嘉禾、邵氏、星輝與永盛,很多朋友應該都看過這些公司拍過的影視劇。
  • 邵氏電影公司為什麼不拍電影了?
    7月20日  邵氏電影公司在1960~1980年帶是輝煌一時的香港電影大公司,公司當時的掌舵人就是邵逸夫。1985年之後,邵逸夫的精力主要投入到TVB電視臺之上,邵氏電影宣布正式停產,即便邵氏電影在停產了的20多年之後,依然是人們觀注的焦點。邵氏的影響是深遠的,就好像是一個強盛一時的王朝,就算是分崩離析了,可是在歷史上會留下這個王朝的記錄,是不會被後人遺忘的。
  • 香港那些電影公司,嘉禾、邵氏、星輝、永盛等等,現在還有嗎?
    當時的80 90年代也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這些老電影公司一手捧紅很多明星。很多的經典的香港老電影到現在也是無法被超越的。嘉禾公司於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建而成,並於1994 年成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電影盛世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發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成龍、張曼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
  • 邵氏電影: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它錯過了多少黃金機會?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兄弟電影】因為LOGO上的兩個標誌字母「SB」,而被無數人嘲笑的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是香港影壇最大最著名的電影公司。邵氏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總計已製作超過一千部電影。這個數字至今仍冠絕華語影壇。
  • 邵氏宣布停產,只有周星馳顧及舊情,苦撐起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
    那5年被周星馳撐起的邵氏電影,1985年邵氏電影宣布停產,因此香港電影格局變成了嘉禾與新藝城的雙雄爭霸,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邵氏電影已經宣布了停產,卻在其後的30年裡仍有電影陸陸續續的推出呢?其中靠著周星馳的幾部經典撐起了邵氏的這塊金字招牌。
  • 香港電影的奠基者,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那就是邵逸夫老先生和他的邵氏電影。>而到上海的第二年,雷厲風行的邵逸夫便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隨後用巨資在清水灣買下了一塊6萬多平方米的地皮,簡稱了邵氏影城,其全盛時代員工超過一千三百多人,也被外國媒體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 香港電影的奠基者,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說到香港電影,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作為深刻被香港電影所影響的90後,想著重的介紹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20年,而只要談及香港電影,是一定離不開一個公司或者一個人的
  • 最著名的香港四大電影公司,他們的輝煌歷史,永遠屬於那個年代。
    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歷過輝煌,這個時期的電影,可謂是撐起了整個亞洲電影的半邊天,功夫片、喜劇片、鬼片等都曾橫行一時,如今的香港電影走向沒落,不禁讓人感到遺憾。雖然如今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曾經輝煌的香港影業。當時香港的電影公司可謂是遍地開花,香港擁有2300家電影從業機構,而在這些家公司當中,嘉禾、邵氏、星輝、永盛這四大電影公司實力最為強勁。
  • 香港那些電影公司,嘉禾、邵氏、星輝、永盛等等,現在還有嗎?
    香港電影最巔峰的時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僅交出了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捧紅了很多明星。像是周星馳、成龍、周潤發、張國榮、李連杰等等,直到現在都有著很高的聲望。這背後都離不開電影公司的力捧,那當初那些電影公司如今還有麼?
  • 嘉禾和邵氏的恩恩怨怨
    說起香港電影,嘉禾必定是繞不開的篇章,嘉禾的創始人鄒文懷本是邵氏的一員,邵逸夫對其極其器重,等同於半個自家人了。也正是鄒文懷的幫助,邵氏也奠定60、7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霸主地位,這樣一個人物為什麼會出走自家的東家,開創嘉禾呢?
  • 邵氏VS嘉禾,邵逸夫與鄒文懷不為人知的爭霸往事
    在香港,有兩個電影公司對香港電影乃至整個華語電影的發展、崛起壯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邵氏和嘉禾。這兩個電影片頭LOGO,就算沒見過第一個,也必對第二個有印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邵逸夫的邵氏公司以大製片廠制度,使香港電影「起飛」。
  • 與李連杰決裂,被成龍傷了元氣,嘉禾終在歲月中飄零,走向沒落
    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分庭抗禮,被視為香港電影的泰山北鬥。1951年,在媒體人吳嘉棠的引薦下,鄒文懷加入邵氏,並為邵氏從國泰電影公司挖走陶秦、嶽楓、嚴俊,李麗華、陳厚、林黛、林翠等知名導演與演員。在開創邵氏武俠片上,鄒文懷立下汗馬功勞。
  • 邵氏1985年宣布停產,為什麼其後多年,還陸續有電影推出?
    1985年,香港演藝界最大的新聞是,邵氏電影宣布停產。由此引發的連鎖效應是,原先香港電影格局變成了嘉禾和新藝城的雙雄爭霸。因為這個時候他想往電影圈發展,不與邵氏無線續約,與無線的發展方向相左。可是,為什麼邵氏電影宣布停產,其後的30多年,仍然還陸續有電影推出?主要靠著周星馳的幾部經典電影,撐起了邵氏這塊金字招牌。
  • 潮籍香港電影「新教父」鄒文懷與他創辦的嘉禾公司
    ,自立門戶,創辦嘉禾影業公司。次年5月,國泰機構結束在香港的拍片業務,與嘉禾合作,把永華製片廠交由嘉禾經營,改名嘉禾電影製片廠。  在香港電影事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鄒文懷是20世紀70年代的「新教父」。他所創辦的嘉禾電影公司從根本上改變了香港電影製作的方法,擺脫了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式流水作業的枷鎖,開創了獨立製片的新天地。
  • 邵氏、嘉禾唯一合拍電影,32年前洪金寶這次大膽嘗試,今難再複製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1970年,脫離邵氏的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三人共同創建了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自此之後,嘉禾和邵氏作為香港電影市場兩大霸主,在相愛相殺中度過了整個輝煌時期。不過如果皮哥告訴你這勢成水火的兩家龍頭公司,在80年代也曾經合作過,你肯定不會相信。
  • 一個時代的終結:邵氏電影公司的起起落落與終結
    邵氏電影興盛於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邵氏電影興盛的三十年,製造了多達千部電影。其中雖然也有湊數的,但也正如廣告詞所說的: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邵氏電影從來就不乏精品。神一樣的商標,如果邵氏電影到了今天還火,公司是否會考慮換一下商標?
  • 一個時代的終結:邵氏電影公司的起起落落與終結
    在1985年的時候,邵氏電影公司對外宣布公司停產。邵氏的電影時代就此落幕。雖然在此之後,邵氏偶爾還會出版自己的新片子,但都已不成氣候,不復昔日影響力了。說起邵氏電影公司的衰落原因有三點:1、公司製片制度落後。
  • 嘉禾為什麼能制霸香港電影多年?看完這些「衛星公司」你就明白了
    提到香港電影公司,始終繞不開邵氏和嘉禾兩大巨頭,七八十年代雙方你來我往,鬥爭不斷,其實兩家公司淵源比較深,嘉禾創始人鄒文懷、何冠昌都出自邵氏,鄒文懷更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為邵氏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不過相比之下,鄒文懷的嘉禾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意義更加深遠,他開創的香港獨立製片人制度,促進了香港電影的百花齊放。
  • 香港電影史:從邵氏兄弟到嘉禾影業
    看著好笑吧開端:邵氏兄弟影業就是捐建邵逸夫學校的那位有名的學者開的公司,當時的模式是大廠制。就是不管有多少演員,那只是一份工作,一個普通僱員。嘉禾影業創新:接下來就是新的模式出現了,那就是衛星制的公司,代表就是嘉禾影業,也就是李小龍合作過的電影公司,他的老闆呢其實也是邵逸夫手下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