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歷過輝煌,這個時期的電影,可謂是撐起了整個亞洲電影的半邊天,功夫片、喜劇片、鬼片等都曾橫行一時,如今的香港電影走向沒落,不禁讓人感到遺憾。
雖然如今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曾經輝煌的香港影業。當時香港的電影公司可謂是遍地開花,據統計,香港擁有2300家電影從業機構,而在這些家公司當中,嘉禾、邵氏、星輝、永盛這四大電影公司實力最為強勁。經歷這麼多年時光,有的至今存活,有的卻和香港優秀電影一起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了。
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
嘉禾娛樂事業公司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建而成。公司創立之初,創始人鄒文懷憑藉著不錯的眼光,搶先邵氏集團一步籤走了李小龍,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精武門》等幾部電影票房創下了記錄,讓嘉禾奠定了在香港電影業佔據一席地位的格局。
此後嘉禾的老闆何冠昌又出馬和成龍談條件,最終以500萬的價格籤下了成龍,成龍的《警察故事》、《紅番區》和《特務迷城》等票房也很不俗,讓嘉禾在電影圈的名聲越來越響亮。80到90年代,嘉禾甚至打入了好萊塢,成龍和好萊塢合作的幾部電影都創下了當年的票房紀錄。
但是從2000年開始,嘉禾的發展開始走向下坡路,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嘉禾開始減少影片的數量,成龍在2001年之後也選擇了離開嘉禾,創始人鄒文懷也年事已高,無力承擔高負荷的企業運營工作,有意把嘉禾公司賣出。2009年,嘉禾電影正式被收購,鄒文懷的所有股份都賣給了別人,曾經的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改名為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現在已經不碰電影出版發行這一塊的業務了。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58年邵逸夫和邵仁枚成立&34;,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邵氏公司的創業時期,當時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引起強烈反響,邵逸夫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
在60年代中期之後,在導演張徹等人的努力下,邵氏專攻武俠片,把香港武俠片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出品的《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都是在國際上得獎的好電影。80年代中期起,影片開始注重現代題材,但是質量依舊非常不錯,深受觀眾朋友歡迎,&34;的口號十分響亮。
但80年代後期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部分觀眾,邵氏公司的經營愈發困難,推出的作品越來越少,旗下的很多藝人和導演也都離開了邵氏公司,邵氏公司宣布停產,曾經的電影王國終究沒落了。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1996年,周星馳從香港彩星電影公司抽出了自己的股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後推出的電影《食神》票房超過了四千萬,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都很受歡迎,奠定了星輝公司在香港影屆的地位。
此後,星輝公司推出了多部大熱電影,比如1999年上映的《喜劇之王》,2001年的《少林足球》,2004年的《功夫》,不僅屢創票房新高,而且還斬獲了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多項重量級大獎,成為業界首屈一指的電影公司。
雖然這個電影公司的口碑並不盡如人意,而且公司的藝人素質也有待加強,但是這個公司卻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到今天為止依舊經營的很不錯,周星馳還籤了當紅小花林允,相信只要周星馳還在,這個公司就會繼續存續下去。
永盛電影公司
對於這個公司,相信大家就很熟悉了,此公司成立於1987年,由向華強和向華勝共同創建。公司成立之後拍攝出了很多票房不俗的佳作,《賭神》、《逃學威龍》、《鹿鼎記》都是十分賣座的電影,這些好電影也讓永盛電影公司成為了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電影公司。
向華強不僅是一個好老闆,也是一個好演員,經常在公司製作的電影中出演角色,他的公司經營的也很不錯,如今在香港也是數一數二的電影公司,業務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廣泛,相信憑藉著向華強的生意頭腦,未來這個公司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評論!那麼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