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依然沒有放過他

2021-01-18 騰訊網

公元1367年9月,朱元璋論平吳之功,封李善長為宣國公。

後改官制,以左為大,官封李善長為左相國,相比較為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武將,李善長對於朱元璋就好比蕭何對於劉邦。

朱元璋率大軍南徵北戰,都會讓李善長留守大後方,負責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而李善長也做得極為出色,從沒有讓朱元璋因為糧草而發愁過。

所以當有些武將對李善長有所不滿時,朱元璋除了袒護還是袒護。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是極其信任的,等到朱元璋稱帝之後,冊封妃子、太子、功臣的禮制都是由李善長制定的,而國家要事的商議,李善長也從不會缺席。

如果不是李善長比朱元璋年長了10餘歲,不少人還會認為這兩人是穿了同一條褲子長大的髮小,說到這或許朱元璋的那些發小會不服氣,因為他們為朱元璋打下了天下,而之後卻幾乎都遭受了滅頂之災。

相比較這些發小,李善長可以說是幸運的,因為他活到了76歲。

但可悲的是,他並不是老死,也是被朱元璋給處死的,並且是滿門抄斬的那種,一家上下70餘口無一倖免。

說到這不少人就有疑問了,是不是李善長貪權不老實,被朱元璋抓住了小辮子?

其實並不是,因為76歲的李善長在57歲的時候就因病辭歸故裡回家養老去了,每天耕田種地似乎早已脫離了權力中心,好不快活,那麼朱元璋為何依然沒有放過他呢?

說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別樣恩寵。

朱元璋:賜李善長丹書鐵券,可以免死的那種

李善長很早就跟隨了朱元璋,當初朱元璋的老嶽父郭子興還健在的時候,就曾想著把李善長從朱元璋的身邊「搶」走,讓他輔佐自己,可是李善長卻並不願意,或許睿智的李善長早就看出來了將來的郭家勢力,早晚得被朱元璋這小子給奪了去。

歷史也正是這樣發展的,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就一步步成為了紅巾軍的領導人,而一直跟隨朱元璋的李善長自然成為了朱元璋無比信任的心腹,隨著朱元璋的地位不斷提升,李善長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洪武三年,朱元璋覺得江山已定,於是再一次開始大封功臣,李善長在這次封賞中,被朱元璋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爵封韓國公,子孫可以世襲。

當然這還沒完,為了表現出對李善長的恩寵,朱元璋還賜給了李善長丹書鐵券,丹書鐵券也就相當於免死金牌,而且朱元璋給李善長的免死金牌含「金」量很高,因為它可以免李善長二死,而李善長的兒子也可以免一死。

可以說,有了丹書鐵券的李善長一家,在朱元璋時期,那絕對是可以橫著走的,但這也埋下了「滿門抄斬」的伏筆。

李善長:你們都要擦亮眼睛,我可不是好惹的

位高權重又有丹書鐵券,還深得朱元璋寵信的李善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朝中大臣嫉妒的人,不過李善長的跋扈也引得了一些人的不滿,比如李飲冰、楊希聖就一個不小心觸犯了李善長的權威。

李善長惱羞成怒,立即上表朱元璋,說這兩人有罪,而朱元璋倒也沒客氣,直接把這兩人給免了官,作為朱元璋得力幫手的另外一位智囊劉伯溫也曾和李善長因為法令問題而爭吵,結果被李善長罵了個狗血噴頭。

而劉伯溫仔細思量之下,內心惶惶不安,最終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所以在李善長眼裡,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公元1371年,李善長生病了,只得辭官回鄉,朱元璋聽說之後,那是一百個捨不得,不過既然生病了就要治病,朱元璋賞賜給了李善長臨濠的土地若干頃,等到李善長病癒的時候,還把江南富農十四萬都遷徙到了濠州,讓李善長管理他們耕種勞作。

在之後的幾年,李善長又回到了朝中為官,而風光依然絲毫不減,公元1380年,朱元璋發動了集權的胡惟庸案,牽連了一大批高官,而李善長對胡惟庸也有舉薦之恩,不過朱元璋卻並沒有處理李善長。

朱元璋:李善長終究不知感恩,他還是得死啊

朱元璋對李善長態度的轉變,其實源自一件小事,1385年,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是宰相胡惟庸的黨羽,請求朱元璋對其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這樣做,反而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放了李存義父子,但是李善長並沒有因為這件事去感謝朱元璋,這讓朱元璋覺得李善長不知感恩,也對其開始有所失望。

朱元璋對李善長態度的轉變,對於李善長來說,他並不以為然,畢竟他自認有丹書鐵券護身,最多丟了官也不至於身死,但是對於李善長的政敵來說,這卻是一次機會,一次徹底搬倒李善長的機會,於是關於李善長的「不法」行為不間斷地傳入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有時候謊話說多了,就會變成真話,而有時候假話聽多了,自然也會信以為真,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的懷疑則開始與日俱增了。

公元1390年,李善長的一份奏摺又擺在了朱元璋的桌上,這份奏摺看似不起眼,只是李善長為自己的親戚丁斌屢次求情的摺子,不就是問皇帝要個人嘛,李善長既然備受寵愛,自然覺得這沒什麼,只不過這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事。

這讓朱元璋想多了,認為李善長心懷不軌,於是對丁斌進行了嚴刑審問,結果丁斌招認李存義是胡惟庸黨羽,而胡惟庸意圖謀反時,也曾爭取過李善長的支持,這也就是說李善長知道胡惟庸的計劃,他雖沒有上船,但也沒有向朱元璋匯報,此舉已屬大逆不道。

擁有著可以免死兩次丹書鐵券的的李善長,還是被朱元璋處死了,連帶著一家人都身首異處,最終落得個被滿門抄斬的結局,或許當刀砍向李善長時,他一直在想自己的丹書鐵券為何救不了自己呢?

原來他忘了,自己的丹書鐵券是朱元璋給的,最終解釋權自然也歸朱元璋所有,而伴隨著李善長的死,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也已經死得七七八八,朱元璋最終踩在了功臣的屍體上,坐穩了大明的江山。

相關焦點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李善長這叫身在田野心在朝堂,每天耕田種地不假,但暗地裡卻是將手伸到了朝廷內部,伸到了朱元璋的逆鱗上,所以哪怕李善長手握兩張免死鐵卷也依舊不能抵消朱元璋的怒火。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跟其他朝代的皇帝一樣在開國之後自然是要賞封那些跟隨自己一塊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
    據清代上官周《晚笑堂畫傳》。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出身卑微,比當過亭長的漢高祖劉邦還不如,當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氣度和雅量。相反,作為政治暴發戶,他嚴重缺乏自信,總懷疑別人看不起他,結果「稍有觸犯」便「刀鋸隨之」,某個御用文人甚至只因為馬屁拍得沒有創意,也被砍頭。於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便成了高危職業。當時,文武百官上朝之前都要與家人訣別,安排後事。
  •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而且,明太祖朱元璋還將李善長的罪行寫進了《昭示奸黨錄》,公示天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韓國公李善長被誅殺的時候已經76歲高齡;而且他被清算的時候,離胡惟庸被處死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為什麼明太祖最終還是沒有放過他?李善長的「謀反案」不光影響深遠,而且牽連甚廣,在當時、乃至後世都受到文人政客的廣泛關注。
  • 李善長被誅三族,臨刑前留下10字遺言,朱元璋得知後獨自落淚
    洪武二十三年,南京菜市口押來一群死囚,這些人多是朝中權貴,其中有一個白髮老人極為醒目,他就是已經77歲的李善長。
  • 已77歲的李善長,能掀起什麼浪花,竟然也被朱元璋殺害?
    不過朱元璋之所以這麼做,根本目的是為了老朱家的天下世代穩固。所以雖然殘忍,但是朱元璋這麼做,還是可以讓人所理解的。可是,對於誅殺李善長,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有些意外,至少是沒有想到。畢竟當時的李善長已經77歲了,這個年紀在現在來說,也已經是高齡了。
  • 為什麼朱元璋更喜歡李善長封他為公,劉伯溫則為伯?
    至於後世十分有名的劉伯溫,卻只是在六公二十八侯之後,封了一個誠意伯爵位,而且食祿僅僅240石,不但無法李善長的4000石、徐達的5000石相比,就連和他一樣被封伯爵的汪廣洋,每年至少還有360石,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確實是有點寡恩薄義了。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為老不尊,被殺純屬咎由自取
    然而李善長可以說是有蕭何之才,卻無蕭何的智慧,蕭何死後家族一直繁榮,到了南北朝時期蕭何的後人蕭道成更是當了一把皇帝,而李善長就沒有這個運氣了,七十多歲的時候李善長全家都被朱元璋所殺,只有長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僥倖逃過一劫。那麼李善長當時已經七十多歲啦,且李善長沒有造反的野心,為何朱元璋還是要將這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置於死地呢?
  • 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如果胡惟庸要造反,他本人應該最好不在京師,從而更好地與中央對抗。但事實情況是,胡惟庸本人在南京的中書省上班,家裡的族人也都在南京,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地下,他既沒有操作的可能,也沒有轉移家人和財產的時間。
  • 李善長被處死前,拿出免死鐵券,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4字
    1368年,朱元璋登上帝位,封賞功臣,將李善長封為韓國公,並將其排在6大公爵的首位。但李善長也成為了這6大公爵中被朱元璋殺害的兩位之一,李善長在被朱元璋誇讚為「蕭何」後,當然是相當自豪的。再加上朱元璋對他優待有加,他也逐漸放縱起來,這反而讓朱元璋對其產生了反感。
  • 歷史故事——不得善終的李善長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懷恨在心。公元1390年,胡惟庸案已過十年,御史往事重提,李善長及其妻女弟侄共七十餘人一併處死。據說,臨死之前,李善長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卻不為所動,只說了一句,你沒看到上面刻的字嗎?原來,金牌上還有九個字,「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
  • 為什麼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朱元璋還是不願放過劉伯溫?
    作為一個擁有乾坤治世能力的賢臣,他意識到了朱元璋為了權利要開啟殺伐之路,後續以退身而自居,但是卻仍然沒有善終,那麼為什麼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朱元璋還是不願放過劉伯溫?第一,朱元璋希望皇權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選擇了冷血誅功臣。
  • 劉伯溫回答李善長:砍了李彬,就會下雨
    李彬是李善長的親信,左膀右臂,在朝中的地位不低。李彬是個十分有才幹的人,可偏偏他的手腳不乾淨,私下裡收了別人不少好處。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他貪汙的證據不偏不倚落到了御史中丞劉伯溫手中。劉伯溫這個人一向嫉惡如仇,凡是被他發現的貪官汙吏,沒有一個能有好下場的。
  • 平史 為什麼朱元璋總被各種網絡大V抹黑?他都幹啥了?
    剛剛出生的朱元璋,和他爸爸一樣,是沒有名字的;因為,在元朝,即便你才高八鬥、經綸滿腹,但是,只要你屬於第四等的南人,那你就沒有資格給自己起名字,你只能用姓 + 數字,來表示你是誰,這是元朝法律的硬性規定;因此,朱元璋剛剛出生的時候,叫「朱重八」,直到他二十五歲開始反元鬥爭,他才改名叫朱元璋。
  • 朱元璋與他的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朱元璋幼時貧窮,曾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最後當了皇帝,我等眾屌絲聽了是否覺得很勵志啊!
  • 61歲畢福劍近況被曝,頭髮凌亂不修邊幅,神情疲倦稱想耕田種地
    隨著《星光大道》爆火之後,畢福劍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主持人,許多人都特別喜歡畢福劍,他的主持非常的幽默風趣,可是後來畢福劍卻離開了央視的舞臺,對於他的近況,網友們也十分的好奇,究竟現在的他是什麼樣子呢?61歲畢福劍近況被曝,頭髮凌亂不修邊幅,神情疲倦稱想耕田種地11月22號的時候,61歲的畢福劍近況被曝光了。如今的他看起來比之前老了很多,也讓網友直呼有些不敢認了,這還是當年意氣風發的畢姥爺嗎?視頻當中,畢福劍的頭髮非常的凌亂,而且黑眼圈也很嚴重,有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在他的書房裡和好朋友聊天,坐在桌子前面的畢福劍,神態也十分地疲倦,一旁的好友張漢中還問他退休後準備幹點啥?
  • 劉伯溫神機妙算,朱元璋將他比作有才的張良,為什麼卻不讓他當宰相
    01吾之子房也劉基,字伯溫,年少便以「神童」聞名鄉裡,12歲高中秀才,這也就罷了;14歲在當地府學學習《春秋》,全書默讀兩遍就可以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進行解釋,同教室之內的學子即使比他歲數大很多的也做不到。
  • 朱元璋在封賞功臣時,為何沒有讓劉伯溫位列六公爵?
    公元1370年,大明建國後的第三年,朱元璋按照功勞大小,晉封了六位國公,二十八位侯爺,以及十一位伯爵。 朱元璋晉封的六位國公依次排名是: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 朱元璋不但沒有將劉伯溫列入六公之列,他還只是將劉伯溫列為第三等的伯爵。
  • 明朝第一冤案,朱元璋為何將宰相胡惟庸誅九族
    朱元璋對他頗存顧忌,於是在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為名,讓李善長告老還鄉,時年五十八歲。其實,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換李善長,還曾經向劉基請教合適人選。劉基說:「善長為元勳舊臣,能調和諸將,不宜驟換。」朱元璋道:「善長屢言卿短,卿乃替他說情麼?朕將令卿為右相。」劉基連忙頓首道:「臣實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劉基預料到在淮西集團當權的情況下,必然會受到排擠,故而堅決不肯任相職。
  • 胡惟庸做了7年丞相,朱元璋為何對他放任不管?放縱只為更好收網
    那麼朱元璋是一開始就知道胡惟庸胡作非為,故意放任不管,還是後來因為胡惟庸胡作非為,才對他下殺手的呢?一、胡惟庸的所作所為,的確有點過分。胡惟庸是跟著李善長混的,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也是朱元璋身邊的蕭何,功勞位居第一。跟著李善長混飯吃,自然能吃香的喝辣的。
  • 明朝覆滅,當年跟隨朱元璋的功臣後代是什麼下場?
    朱元璋創立明朝打敗了很多的實力強勁的對手,也吸納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這些人也為他的成功付出了很多血和淚。當然在他成功之後他也對這些為他拼過命的人進行了獎賞,不僅是給錢給物質而且給他們加官進爵,讓他們快速的成了權貴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