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不得善終的李善長

2021-02-07 講故事的翁老頭

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為朝廷立下大功勞的臣子會被皇帝賞賜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又名丹書鐵券,據史料記載,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為褒獎。丹書是用硃砂寫字,而硃砂是皇帝批閱奏摺時專用物品,其他人禁止使用。鐵券就是用鐵製的憑證,形狀一般是圓筒瓦形。免死金牌分左右兩份,左邊由臣子保存,右邊則放在皇室內府,這是為了防止偽造,如若出現意外,可以左右兩券合在一起,校正真假。現存最早的鐵券,是國家博物館珍藏的五代吳越國王錢鏐鐵券,已千餘年歷史,據報導,這道鐵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鏐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鏐的。

最早的「鐵券」並無免罪和免死等特權,僅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中,不乏獲罪甚至被處死的人。宋代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手中謀得皇位,為了安撫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孫,賜柴氏「丹書鐵券」,即使柴氏後人犯罪也不得加刑。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但是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未能善終。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御史臺缺中丞,李善長暫理御史臺事務,多次向太祖提出建議。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懷恨在心。公元1390年,胡惟庸案已過十年,御史往事重提,李善長及其妻女弟侄共七十餘人一併處死。據說,臨死之前,李善長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卻不為所動,只說了一句,你沒看到上面刻的字嗎?原來,金牌上還有九個字,「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其實,免死金牌根本沒有「免死」功能,如果犯了謀逆死罪,難道皇帝真會放過你?如果你有實力,就算犯有死罪,皇帝也不敢輕易得罪。總而言之,免死金牌不過是皇帝平衡政權的工具而已。

李善長,從小就喜愛讀書,有智慧和謀略,通曉法家學說,預計事情,大多被他說中。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朱元璋知道他是當地年高有德之人,並對他以禮相待,並將他留下掌管文史書籍。李善長跟隨朱元璋攻佔滁州,成為朱元璋的參謀,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並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稱帝,以李善長兼太子少師,授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決定軍國大事,其他仍然如故。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朱元璋還把他的兒子李祺招為駙馬,李善長和老朱成了親家。以李善長的特殊身份和他在朝野積累的深摯勢力,除了皇帝,滿朝文武誰能將他扳倒呢?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非要置七十七歲的李善長死地呢?這是根據權力學原則。最高統治者與屬下之間需要一個權力空白區,這時最高統治者在心理上才會認為安然,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句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堪稱這條道理最形象的闡釋。因為太近,別人總擔心你會不會隨意馬虎跨過那條太短的距離,並取而代之。所以太近則生疑,生疑則要吃人。而作為明太祖同鄉、故友、勳臣、親家的李丞相的不幸就是這個離朱元璋太近的人。朱元璋的發家史,李善長最清楚。朱元璋搭建的新的政治權力結構中,李善長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為淮西集團領袖的李善長,故舊戚黨布滿朝堂,勢力千頭萬緒……

有人會說,李善長和那個信國公湯和一樣,不是老早就退休了嗎?他還有什麼會惹朱元璋猜疑的呢?對此,明末顧起元一言中的:「信國(湯和)之謹厚,上所信也。公之智略,上所疑也。疑而欲遠跡以自引,則益厚其疑。」顧起元的意思是,湯和本來就是個忠誠人,其謙退只會讓朱元璋高興,而不會產生困惑,而李善長就不行了,他是以算計人起家的,所以他的謙退只會被認為是老謀深算者的一時韜晦之計,越這樣越讓人不寧神。顧起元分析得很對,但他忘了李善長與湯和的退休是不一樣的。湯和退休是他從政壇上的完全隱退,而李善長是不一樣的,他即使從朝堂上消失了,但其影響照樣一目了然的。


實際上在大封功臣之前,朱元璋就已經對李善長不滿了,幾回當著大臣的面說李善長無相才。《明史》論述朱元璋和李善長關係演變時應用的是這樣一些句子:「帝始稍厭之」,「帝銜之」,「帝怒」……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很早的時刻,在李善長家族還有著外面風光的時刻,殺機就開始在他頭頂盤旋。只不過,皇帝也是人,他在殺心盈懷的時刻,可能難免想起了昔時的患難與共,想起了這小我的各種功勞和苦勞,更可能還有很多的現實考量,畢竟殺開國第一文臣、宰相,經常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許恰是拖了這麼久,直到李善長77歲,朱元璋才下定決心的原因。

《明史》為了彰顯李善長之罪,說「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貴富極,意稍驕」如此,李善長性格上的這種缺陷,或許確實有,但這肯定不是他不得好死的根本原因。李善長之所以會落得如斯悲涼的下場,只是因為他離朱元璋太近。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
    朱元璋稱帝二十三年後,李善長被殺。李善長可不是等閒之輩。早在朱元璋參軍一年,還只是起義軍中一名小將時,兩人就結為生死之交。據《明史》的記載,他們在閒時甚至還聊到了未來的規劃。朱元璋問:四方戰鬥不已,何時能夠安定?
  • 李善長被處死前,拿出免死鐵券,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4字
    歷史上饒過開國功臣的皇帝少,斬殺功臣的皇帝居多。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尤其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是從布衣登上皇帝的,便會更加疑神疑鬼,害怕自己的皇權被奪了去。在這些斬殺功臣的皇帝之中又以「草根皇帝」朱元璋為之最。
  • 劉伯溫回答李善長:砍了李彬,就會下雨
    李善長問劉伯溫:「你看這天旱了這麼久,哪個時候會下雨啊?」劉伯溫答道:「砍了李彬,就會下雨。」李善長接著道:「要是沒下雨,又該如何?」劉伯溫答道:「一定會下雨,不過要砍了罪人李彬才會下雨。」李善長此刻怒火中燒,他原本想通過天人感應的說法拯救一下李彬,可被劉伯溫看穿了。
  • 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朱元璋通過四大案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自此明朝的中央集權及君主個人權力達到新的歷史高峰。 筆者將要在這裡探討的是四大案的第一案,也是明朝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案——胡惟庸案的源起、疑點與悖論,以期全面剖析胡惟庸案,並對該案是「鐵案」還是「冤案」進行大膽猜測。
  • 為什麼朱元璋更喜歡李善長封他為公,劉伯溫則為伯?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封開國君臣,以六公二十八侯為主,封李善長為韓國公、徐達為魏國公、常茂為鄭國公、李文忠為曹國公、馮勝為宋國公、鄧愈為衛國公,李善長為公爵之首,又是文臣之首,和徐達一起為大明文武領袖。
  • 76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依然沒有放過他
    所以當有些武將對李善長有所不滿時,朱元璋除了袒護還是袒護。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是極其信任的,等到朱元璋稱帝之後,冊封妃子、太子、功臣的禮制都是由李善長制定的,而國家要事的商議,李善長也從不會缺席。
  • 已77歲的李善長,能掀起什麼浪花,竟然也被朱元璋殺害?
    可是,對於誅殺李善長,在很多人看來,卻是有些意外,至少是沒有想到。畢竟當時的李善長已經77歲了,這個年紀在現在來說,也已經是高齡了。宰相也做過了,各種榮華富貴也已經享受過了。他會造反?很多人會覺得根本不可能。那麼這麼一個老人還有什麼威脅?要知道當時的李擅長早已遠離朝堂,在老家不過是耕地種田。
  • 【歷史故事】神機妙算的劉伯溫
    劉基在歷史上有兩種形象:一種在官方記載裡,他是朱元璋的機密輔佐,學富五車,精於謀略,擅長兵法,為明朝開國大業作出重要貢獻。一種在民間傳說裡,他是一位通曉天文歷數,上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撰作《燒餅歌》預言書的神秘人物,還時常顯靈,製造了很多神跡。劉基天資聰明卻好學習,聰慧過人,由父親啟蒙識字,十分好學。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還是李善長出面先考察他們的才能稟告給朱元璋,並代表朱元璋對他們表示感謝,因為人數眾多所以平時難免會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這些也都是李善長從中調解。可以說在得到了李善長的追隨之後,朱元璋就沒有在為後方的事情操過心了,完全可以專心的對外徵戰,後方安全以及糧草供應都是出自李善長之手,李善長對朱元璋的幫助無異於雪中送炭。
  • 歷史連續劇《朱元璋》不應該朱冠李代篡改歷史》
    歷史電視連續劇《朱元璋》中朱元璋攻取滁陽後收安微定遠人李善長,善長進言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實乃謬誤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為老不尊,被殺純屬咎由自取
    要論大明第一功臣究竟是誰,很多人會說是徐達,然而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功臣卻是李善長,朱元璋曾經這樣評價李善長:「當年蕭何有饋餉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一句話說明了李善長的能耐。
  •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就在此時,又有御史彈劾李善長,藍玉曾經掌握了胡惟庸與北元私通的罪證,而李善長也是匿而不報;而且當時欽天監也有上報:星變異常,將有災禍發生,根據欽天監的卦象佔卜,這次天災將會應驗在某個大臣身上。最終,明太祖根據這些「罪證」,於洪武二十三年,賜死了李善長,以及他家七十多人,除了他的兒媳臨安公主以及駙馬李祺,其他家人全部被處死。
  • 李善長被誅三族,臨刑前留下10字遺言,朱元璋得知後獨自落淚
    洪武二十三年,南京菜市口押來一群死囚,這些人多是朝中權貴,其中有一個白髮老人極為醒目,他就是已經77歲的李善長。
  • 《大西洋帝國 第五季》孑然一身,不得善終
    但整部劇集還是非常贊的一部黑幫歷史。人一旦越過底線,就會越走越遠,最後沒有了選擇,不得善終…… 腦子裡還得再好好捋一捋這部劇……
  • 歷史回眸‖641年前的今天,朱元璋殺胡惟庸,廢中書省與丞相制
    第一件事,是李善長向湯和借用兵士三百人,替自己蓋房子,被湯和在朱元璋面前告了一狀。第二件事,這一年(洪武二十三年)四月間,有一個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罪,該流放到邊疆去,李善長向朱元璋當面說人情,元璋大怒,抓了丁斌拷問。丁斌供出,曾經在胡惟庸家裡幫閒,知道胡惟庸有四次勸李善長入夥造反:第一次,託李存義去說,李善長大罵,說:「你這是幹什麼?我看你要把九族都滅了呢!」
  • 【定遠故事】盤點定遠十大歷史名人,個個響噹噹!
    今天,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定遠十大歷史名人。 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 推薦兩本超虐的都市言情小說,生生世世與相愛的人錯過,不得善終
    大家好,歡迎來到網文說書吧,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兩本現代言情小說,三生三世都和自己相愛的人錯過,不得善終,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小說吧《三生三世之忘川河畔》作者:趙懶懶情深緣淺蘇清漣和蘇白是愛而不得,相知不能,相愛也不能,相守就更不能了,但是蘇白跟小霞他們是相知相愛,可是不能相守,生生世世都與自己相愛的人錯過,不得善終。如果說他們無緣,那三人怎麼會世世痴纏?有緣的話又怎會生生世世不得善終?一個對蘇白的愛是隱忍的,只希望他能活得開心安穩,歲月靜好的日子。而另一個對蘇白的愛是狂熱,只要相愛就應該在一起,哪怕毀天滅地,萬劫不復,只要在一起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