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

2021-02-07 天翊傳媒

朱元璋稱帝沒多久,就掀翻了傳統政治的桌子,通過一系列組合拳,重建了帝國的制度,改變了中華的航向。


朱元璋稱帝二十三年後,李善長被殺。

李善長可不是等閒之輩。早在朱元璋參軍一年,還只是起義軍中一名小將時,兩人就結為生死之交。據《明史》的記載,他們在閒時甚至還聊到了未來的規劃。


朱元璋問:四方戰鬥不已,何時能夠安定?


李善長說: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以一介布衣而奮起於草莽之中,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只用五年就成就了帝業。如今國家土崩瓦解有如秦末,明公起義之地又近於漢高祖的沛縣,山川王氣,受之無愧啊!


這就是最早的建國綱領了,儘管記載未必可靠。但要說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親密戰友,大明朝的開國元勳,則半點問題都沒有。新政權就是他和朱元璋一起建立的。


李善長像

據清代上官周《晚笑堂畫傳》。


然而卻被殺了。


罪名也很嚴重,是夥同左丞相胡惟庸謀反。所以,不但李善長被賜死,他的家人七十餘口也都問斬,只有長子李祺由於是朱元璋的女婿而倖免於難。不過,嫁過來的臨安公主卻跟著倒黴的駙馬爺一起,被攆出了京城。


這就非常可疑。


可疑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胡惟庸的「謀反案」發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李善長被殺則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兩件事相距十年之久。如果李善長是胡惟庸的同謀,請問為什麼這麼長時間才被揪出來?


何況邏輯也不通。


我們知道,作案是要有動機的。像謀反篡位這樣的驚天大案,更是非有利益驅動和精心謀劃不可。可惜這兩個前提李善長都沒有。想想就知道,如果要做皇帝,當年群雄並起時就可以自立山頭,何必等到天下已定再來動手?


說他幫胡惟庸篡位,就更是大謬不然。他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且不說謀反不容易,即便僥倖成功,也不過成為開國元勳,生封公,死封王,兒子成為駙馬爺而已。這些好處他現在就有,犯得著為了胡惟庸鋌而走險嗎?


這可是用腳指頭就能算清楚的帳。所以在李善長被殺第二年,就有一位小官據此上書鳴不平。照理說,以朱元璋的蠻不講理和剛愎自用,看了這封奏摺應該龍顏大怒。然而怎麼樣呢?不置可否,那位小官也安然無恙。


由此可見,朱元璋也知道,李善長謀反是冤枉。


同時他又清楚,這件事討論不得,只能裝糊塗。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


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嗎?


遊方僧形象

投效郭子興之前,朱元璋做過遊方僧,乞討於淮河上遊一帶。


也不盡然。


沒錯,朱元璋是殺了不少功臣,而且殺起人來甚至不需要理由。比如功臣中排名第四的宋國公馮勝,便在李善長被殺五年多以後賜死,沒有罪名。據《明史》的說法,其原因竟是由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惹得皇帝不高興。


如此這般,豈非濫殺無辜?


恐怕是的。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出身卑微,比當過亭長的漢高祖劉邦還不如,當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氣度和雅量。相反,作為政治暴發戶,他嚴重缺乏自信,總懷疑別人看不起他,結果「稍有觸犯」便「刀鋸隨之」,某個御用文人甚至只因為馬屁拍得沒有創意,也被砍頭。


於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便成了高危職業。當時,文武百官上朝之前都要與家人訣別,安排後事。晚上回家則喜出望外地歡聚一堂,慶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伴君如伴虎啊!


跟朱元璋說話,當然也很難。


某次,這位嗜殺皇帝拿了一份死刑犯名單,給一個名叫袁凱的監察官員看。名單是朱元璋擬的,卻被奉旨覆審的皇太子朱標刪去多人,因此他問:朕與太子,誰是誰非?


袁凱答:陛下執法如山,東宮心存惻隱。


這個說法雖然未免圓滑,但還算得體,也沒有惡毒攻擊或者挑撥離間的嫌疑。朱元璋卻勃然大怒。他指著袁凱咬牙切齒地痛罵說:你這個老奸巨猾的兩面派!


袁凱嚇得魂飛魄散,回家以後立即裝瘋,趴在籬笆旁邊吃狗屎,這才躲過一劫。當然,朱元璋和他派去監視袁凱的特務並不知道,那「狗屎」其實是用砂糖拌炒麵做的。


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可謂史不絕書。


顯然,這種「法外加刑,以殺立威」的統治手段,是適用於所有人的,並非特別地針對功臣。事實上,朱元璋殺得更多的,還是貪官汙吏、地方豪強和桀驁不馴的將領,以及多嘴多舌的讀書人。何況並非所有的功臣都被殺。某些功臣過早離世,也未必就是朱元璋下的毒手。


比如魏國公徐達。


徐達和李善長最早冊封公爵,都是特等功臣。封公在後的馮勝等人是一等,封侯的是二等。大明建國後,一文一武兩位特等功臣同時成為帝國最早的宰相。李善長任左丞相,位居第一;徐達任右丞相,位居第二,都相當於國務總理。由於功勳卓著地位崇高,徐達的死就特別引人注目。


按照《明史》的記載,由於帶兵出徵而離開相位的徐達是在朱元璋建國十八年後,李善長被殺五年前去世的,享年五十四歲,死因是背上長了毒瘡不治身亡。但據野史,徐達死前朱元璋曾經送去蒸鵝。君有賜,臣不敢不受。因此儘管按照醫囑他不能吃這東西,徐達還是當著使者的面把那蒸鵝吃得一乾二淨,結果很快就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照這麼說,徐達竟是被朱元璋謀殺。


但是抱歉,此說可疑。


前面說過,作案是要有動機的。呂后殺韓信,宋高宗殺嶽飛,都事出有因:韓信功高震主,嶽飛則弄出個姓嶽不姓趙的軍隊來,所以殺嶽飛的同時還要奪其他人的兵權。然而徐達雖然功高,卻並未震主也不跋扈。每年冬天,手握重兵的他一定從前方回到京城,交還將印,春來再聽差遣。


徐達不是韓信,更不是嶽飛。


朱元璋對徐達也十分滿意,不但稱兄道弟,還揚言要把自己當年做吳王時的舊邸賜給他住。這當然是假惺惺,同時也是試探,徐達自然堅辭不就。於是,朱元璋便將徐達拉進府邸灌醉,讓他在寢宮睡了一覺。結果徐達醒來以後,魂飛魄散地滾下臺階,跪地磕頭不已,連稱死罪死罪。


太祖皇帝又很滿意。


顯然,朱元璋對徐達,猜忌是有的,防範是有的,殺意則未必有。何況吃蒸鵝會致死,也沒有科學依據。如果真有依據,那就更加可疑。因為這等於是給被害人送砒霜,豈非向全天下公開宣布「我是兇手」?


朱元璋還沒有那麼蠢。


因此,按照「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的原則,我們應該將此案中的朱元璋當庭釋放,其他血債另案處理。


現在再看李善長。


李善長肯定不是死於朱元璋的心理變態。沒錯,那傢伙是疑神疑鬼,喜怒無常,心狠手辣,但也老謀深算,處理重大問題其實都經過深思熟慮。李善長那麼重要的人,豈能一時興起就殺了?功高震主也說不通。此人洪武四年(1371)正月便已退休,難道還能十九年如一日地繼續震主,一直震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被殺?不可能吧?


很顯然,這裡面必有玄機。


我們的故事也得從頭說起。


相關焦點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為老不尊,被殺純屬咎由自取
    要論大明第一功臣究竟是誰,很多人會說是徐達,然而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功臣卻是李善長,朱元璋曾經這樣評價李善長:「當年蕭何有饋餉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一句話說明了李善長的能耐。
  • 已77歲的李善長,能掀起什麼浪花,竟然也被朱元璋殺害?
    可是,風雲突變,沒有多少年,朱元璋卻開始對這些老兄弟下手了。他可不像趙匡胤還扭扭捏捏,搞個酒會。他非常果斷也很殘忍,直接就撕破臉皮了,看誰不順眼,就直接幹掉。一時間,大明朝再一次面臨血雨腥風。僅僅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就有數萬人被殺。要說這些人都是冤枉的也不絕對。至少有些人居功自傲,挑戰了朱元璋的底線。
  • 為什麼朱元璋更喜歡李善長封他為公,劉伯溫則為伯?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封開國君臣,以六公二十八侯為主,封李善長為韓國公、徐達為魏國公、常茂為鄭國公、李文忠為曹國公、馮勝為宋國公、鄧愈為衛國公,李善長為公爵之首,又是文臣之首,和徐達一起為大明文武領袖。
  • 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流言漫天飛,鐵證難尋覓 如果說,胡惟庸曾經確實想過要謀反,那麼就要找出確鑿的證據。《明史》胡惟庸傳中記載:「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逕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李善長這叫身在田野心在朝堂,每天耕田種地不假,但暗地裡卻是將手伸到了朝廷內部,伸到了朱元璋的逆鱗上,所以哪怕李善長手握兩張免死鐵卷也依舊不能抵消朱元璋的怒火。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跟其他朝代的皇帝一樣在開國之後自然是要賞封那些跟隨自己一塊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
  • 李善長被處死前,拿出免死鐵券,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4字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尤其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是從布衣登上皇帝的,便會更加疑神疑鬼,害怕自己的皇權被奪了去。在這些斬殺功臣的皇帝之中又以「草根皇帝」朱元璋為之最。不過,雖然坊間盛傳朱元璋殺光了幾乎所有的功臣,只留了那麼幾位,以證明朱元璋的性格暴虐。
  • 歷史故事——不得善終的李善長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攻佔滁州,成為朱元璋的參謀,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並參與重大事務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稱帝,以李善長兼太子少師,授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決定軍國大事,其他仍然如故。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朱元璋還把他的兒子李祺招為駙馬,李善長和老朱成了親家。
  • 76歲的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依然沒有放過他
    後改官制,以左為大,官封李善長為左相國,相比較為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武將,李善長對於朱元璋就好比蕭何對於劉邦。 朱元璋率大軍南徵北戰,都會讓李善長留守大後方,負責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而李善長也做得極為出色,從沒有讓朱元璋因為糧草而發愁過。
  • 李善長被誅三族,臨刑前留下10字遺言,朱元璋得知後獨自落淚
    洪武二十三年,南京菜市口押來一群死囚,這些人多是朝中權貴,其中有一個白髮老人極為醒目,他就是已經77歲的李善長。
  •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而且,明太祖朱元璋還將李善長的罪行寫進了《昭示奸黨錄》,公示天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韓國公李善長被誅殺的時候已經76歲高齡;而且他被清算的時候,離胡惟庸被處死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為什麼明太祖最終還是沒有放過他?李善長的「謀反案」不光影響深遠,而且牽連甚廣,在當時、乃至後世都受到文人政客的廣泛關注。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我想朱元璋的心中偶像一定是劉邦,因為劉邦教他的東西太多啦!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後,都殺了不少功臣,劉邦是『』狡兔死、走狗烹『』,那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又是什麼目的呢?朱元璋是個強勢皇帝,而且很有心機,朱元璋並不像很多人說的沒有文化,其實朱元璋的母親還是教了朱元璋識些字的,不然後來湯和來信叫他參加紅巾軍,他怎麼看得明白呢?
  • 歷史回眸‖641年前的今天,朱元璋殺胡惟庸,廢中書省與丞相制
    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日(1380年2月17日),朱元璋借「胡惟庸謀反案」,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將中書省和丞相的權力分屬給六部,由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相權、君權合一,加強了中央集權。胡惟庸被殺,是在洪武十三年正月,殺得一點兒也不冤枉。此人既非功臣,而且謀反有據。
  • 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卻說你擦亮眼睛看那5個字
    明初,朱元璋為其部下的開國功臣們頒發了許多免死金牌,但到了關鍵時刻卻不了了之,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的字。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父母親都沒看過書,因為在家族中朱元璋排老八,所以叫朱重八。朱棣祖上是農民,若不是意外,他一輩子也要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因濠州旱災嚴重,朱元璋的父母親和哥哥相繼死於旱災,為了生存,朱元璋只好背井離鄉,當乞丐。
  • 虎將用身體為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我永不殺你!30年後滿門抄斬
    朱元璋能夠取得天下,與他身邊的兄弟們有著直接的聯繫,如果不是兄弟們為他賣命,朱元璋相當皇帝的話,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朱元璋徵戰沙場,之所以沒有丟掉性命,全靠兄弟們替他擋刀了。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朱元璋的戰船都是漁船,戰鬥力非常低,陳友諒的戰船是當時最豪華的「航母」,嚇都能把人嚇死。雙方大戰的時候,陳友諒麾下的猛將張定邊不顧生死,萬千軍中直接奔向朱元璋,要取朱元璋的首級。
  •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馬皇后送給劉1棗1桃,劉伯溫為什麼逃走?
    說起一代奇人劉伯溫,也是充滿了很多傳奇,他49歲出山,先後輔佐朱元璋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朝堂之上,劉伯溫與李善長是政見不同的同僚,而且在私下,兩人的關係也不好。但是,當李善長出現了過失時,劉伯溫卻為李善長求情,求朱元璋從輕發落。
  • 為什麼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到明朝滅亡
    李善長向朱元璋推薦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李善長險些被牽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還是沒有逃過厄運,最終還是因為胡惟庸藍玉謀反案被殺,全家七十餘人都被處死,只有一個娶了公主的兒子免死,被流放。
  • 朱元璋為什麼愛殺功臣?
    對此,與朱元璋一起起自寒微的馬皇后勸告朱元璋說,「民間百姓尚且懂得對老師以禮相待,何況宋濂早已致仕(退休)多年,與朝堂已無瓜葛,久居鄉裡,為何要殺他?」但朱元璋堅持不肯赦免宋濂。 到了吃飯時,馬皇后故意不沾酒肉,朱元璋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馬皇后就回答說,宋先生要死了,我是在為他祈福。朱元璋至此才動了心。
  • 為何朱元璋要煞費苦心大興胡惟庸連坐案?
    而後,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為何朱元璋要煞費苦心,大興胡惟庸連坐案? 接著,朱元璋頒布嚴敕,李善長「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於是,七十七歲的李善長便被賜死了,其妻、女、弟、侄等一門七十餘人被殺。只有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及兩個兒子,因為臨安公主的緣故,得以免死,流徙江浦。與此同時,朱元璋又策劃陸仲亨的家奴告發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謀不軌」。一場「肅清逆黨」的政治運動,鋪天蓋地,到處偵捕,牽連蔓引,共有三萬餘人被誅戮。
  • 朱元璋這麼狠心幾乎殺光功臣,為何他能拉攏這麼多人去輔助他?
    咱們不說朱元璋手下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們,他們多數少知無識並沒有主動選擇明主聖君的思考能力,一生功業無非是被歷史大潮夾裹著走狗屎運遇到了朱元璋而已。咱們單說劉基劉伯溫和李善長這兩個讀書人為什麼要去輔助朱元璋先說劉基。
  • 劉伯溫回答李善長:砍了李彬,就會下雨
    李善長問劉伯溫:「你看這天旱了這麼久,哪個時候會下雨啊?」劉伯溫答道:「砍了李彬,就會下雨。」李善長接著道:「要是沒下雨,又該如何?」劉伯溫答道:「一定會下雨,不過要砍了罪人李彬才會下雨。」李善長此刻怒火中燒,他原本想通過天人感應的說法拯救一下李彬,可被劉伯溫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