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承受著婚姻、事業等多方社會壓力的人,怎麼會選擇在馬上奔四、即將訂婚的時候和相處四年半的男友分手呢?
你可能會覺得——啊!她可真是個勇敢追求自我的新女性啊!
但事實是,找工作被嫌棄——
(這裡是臺幣啊朋友們,也就8000+吧,而且是在臺北)
賦閒在家後,每天努力過著看起來快樂的健康生活,健身、打掃、喝喝紅酒看看劇,然而,兩天後——
(這張圖上其實是有女主的你敢信。。。)
成功把家躁成了豬窩,把自己搞成了廢人,被親弟弟嫌棄地拎回老家
(弟弟這裡超級帥超級暖啊)
雖然是自己提出的分手,但是終結一段長期的感情依然令人難以接受,尤其對一位承載著家人殷殷期望的大齡女青年來說。她可以在弟弟面前肆意放縱自己的悲傷與憤怒,卻很難開口對爸媽和阿嬤講出自己暫時嫁不出去的事實。
在前男友很快找到了新人並把結婚請帖寄到她家導致分手事實被拆穿後,她先是滿懷歉疚,又被家人的一系列操作搞得崩潰,最終因為爸爸跟前男友打電話道歉和道謝擊潰(這裡卑微講電話、小心翼翼語無倫次的爸爸真的很好哭,而且自我代入了一下女主,也會很生氣,生自己的氣)
但即使我們隔著時代的長河,愛依然可以幫助我們相互理解。或許即使是被世俗裹挾著完成所謂「人生目標」的人,心中也依然會有些微的遺憾:或許做回自己又是另一樣不同的人生啊!
(阿嬤這裡講的話也真的很好哭)
但人生畢竟不是遊戲,不可以存檔達到多種結局。選擇就註定了遺憾的可能,重要的是,我們對另一種可能懷有想像,但依然熱愛當下擁有。
因為阿嬤的葬禮,分手後的兩人再次見面,沒有哭求不舍、怒目而視,而是心平氣和地聊著以前
(這段對話我真的特別喜歡❤)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渣女麼,這麼久的感情,說不愛就不愛了。
之前的我應該也會這麼想,但我逐漸理解了感情或者說人,真的是很複雜的東西。或許這段感情的消失並不完全是因為她不夠愛,渣,也許只是因為她不喜歡當下的生活狀態了,也許是因為她不喜歡這段感情中的自己了,當然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沒感覺了。愛情是這麼一種堅強又脆弱的東西呀,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可以將它消磨,又有如此稀少的養料可以使它成長。誠實的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我們的感情結束了,也是一種對感情的負責。
女主選擇走掉,感情變淡或許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她不想要這樣在沒有歸屬感的大城市掙扎的生活了,不想要被拿來比較、被要求、被安排的束縛人生了,而她的前男友顯然無法理解她,也無法協調步伐共同向前。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獨特而自洽的,回家不等於逃離,不是每個人在感到生活壓力後都要選擇回家才能重置自己的人生。女主在回家後收穫了親情、事業、愛情與安寧,也不能保證其他人回家後會過上更圓滿的生活。
這部劇的導演和主演都是40左右沒有結婚的女性,也都在接受著來自父母、社會、同齡人甚至自己的壓力。謝盈萱在採訪中說自己很羨慕陳嘉玲的勇氣,也在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努力讓爸媽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她在拍攝這部劇的時候憑藉《誰先愛上他的》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女主,也因為《俗女》這部劇入圍了金鐘獎。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的媽媽,是從演員轉行做導演的。她有一位伴侶,是尊敬的導演前輩,也懷有少女的浪漫幻想,但卻不願步入婚姻,兩個人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她笑說自己也是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為了拍這部劇媽媽還把老家房子賣了。
但不可否認,她們都是世俗意義上比較成功的獨立女性,可以挺胸抬頭的告訴別人我不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好,可以讓擔心的親人和無聊的陌生人停止評判與規勸。
但我覺得這依舊是不夠的。
什麼時候這個社會看到潦倒的單身女性不會發出「你看她,不結婚,多可憐」這樣感情色彩濃重的評斷時,什麼時候我們才真正做到了接納。畢竟選擇結婚與否並不決定人生質量,但好像依照世俗要求去做了,那她後來的不幸就更讓人同情一些,而選擇自我的人就顯得自作自受。
雖然我叭叭了這麼多且嚴重劇透,但相信我,還有很多又好笑又好哭的內容藏在劇中,而且我即使看了三遍也依舊會笑成瘋子哭成傻子,會有很多很多話想要寫下來,會逢人就安利,因為它真的值得!
所以大家可以在考完試交完任務後吃下我的安利,不然我怕你們忍不住刷夜hhh
我們都在努力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些什麼,卻忘記好好完成自己的一生。
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內心的寄託,像陳佳玲的「鬼屋」——幼時想要逃離的卻是日後想要依靠的。
陳嘉玲送給自己的話,送給我也送給你——
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
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做夢又醒過來
你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這輩子其實很短
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
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親愛的陳嘉玲
從現在開始
從這裡開始
不要再忘記了
我想要對你說
對不起 謝謝你
還有
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