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劇|《俗女養成記》

2021-02-06 鹿穩穩

一個承受著婚姻、事業等多方社會壓力的人,怎麼會選擇在馬上奔四、即將訂婚的時候和相處四年半的男友分手呢?


你可能會覺得——啊!她可真是個勇敢追求自我的新女性啊!



但事實是,找工作被嫌棄——


(這裡是臺幣啊朋友們,也就8000+吧,而且是在臺北)


賦閒在家後,每天努力過著看起來快樂的健康生活,健身、打掃、喝喝紅酒看看劇,然而,兩天後——


(這張圖上其實是有女主的你敢信。。。)


成功把家躁成了豬窩,把自己搞成了廢人,被親弟弟嫌棄地拎回老家


(弟弟這裡超級帥超級暖啊)


雖然是自己提出的分手,但是終結一段長期的感情依然令人難以接受,尤其對一位承載著家人殷殷期望的大齡女青年來說。她可以在弟弟面前肆意放縱自己的悲傷與憤怒,卻很難開口對爸媽和阿嬤講出自己暫時嫁不出去的事實。


在前男友很快找到了新人並把結婚請帖寄到她家導致分手事實被拆穿後,她先是滿懷歉疚,又被家人的一系列操作搞得崩潰,最終因為爸爸跟前男友打電話道歉和道謝擊潰(這裡卑微講電話、小心翼翼語無倫次的爸爸真的很好哭,而且自我代入了一下女主,也會很生氣,生自己的氣)



但即使我們隔著時代的長河,愛依然可以幫助我們相互理解。或許即使是被世俗裹挾著完成所謂「人生目標」的人,心中也依然會有些微的遺憾:或許做回自己又是另一樣不同的人生啊!


(阿嬤這裡講的話也真的很好哭)


但人生畢竟不是遊戲,不可以存檔達到多種結局。選擇就註定了遺憾的可能,重要的是,我們對另一種可能懷有想像,但依然熱愛當下擁有


因為阿嬤的葬禮,分手後的兩人再次見面,沒有哭求不舍、怒目而視,而是心平氣和地聊著以前



(這段對話我真的特別喜歡❤)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渣女麼,這麼久的感情,說不愛就不愛了。


之前的我應該也會這麼想,但我逐漸理解了感情或者說人,真的是很複雜的東西。或許這段感情的消失並不完全是因為她不夠愛,渣,也許只是因為她不喜歡當下的生活狀態了,也許是因為她不喜歡這段感情中的自己了,當然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沒感覺了。愛情是這麼一種堅強又脆弱的東西呀,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可以將它消磨,又有如此稀少的養料可以使它成長。誠實的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我們的感情結束了,也是一種對感情的負責。


女主選擇走掉,感情變淡或許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她不想要這樣在沒有歸屬感的大城市掙扎的生活了,不想要被拿來比較、被要求、被安排的束縛人生了,而她的前男友顯然無法理解她,也無法協調步伐共同向前。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獨特而自洽的,回家不等於逃離,不是每個人在感到生活壓力後都要選擇回家才能重置自己的人生。女主在回家後收穫了親情、事業、愛情與安寧,也不能保證其他人回家後會過上更圓滿的生活。


這部劇的導演和主演都是40左右沒有結婚的女性,也都在接受著來自父母、社會、同齡人甚至自己的壓力。謝盈萱在採訪中說自己很羨慕陳嘉玲的勇氣,也在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努力讓爸媽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她在拍攝這部劇的時候憑藉《誰先愛上他的》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女主,也因為《俗女》這部劇入圍了金鐘獎。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的媽媽,是從演員轉行做導演的。她有一位伴侶,是尊敬的導演前輩,也懷有少女的浪漫幻想,但卻不願步入婚姻,兩個人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她笑說自己也是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為了拍這部劇媽媽還把老家房子賣了。


但不可否認,她們都是世俗意義上比較成功的獨立女性,可以挺胸抬頭的告訴別人我不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好,可以讓擔心的親人和無聊的陌生人停止評判與規勸。

但我覺得這依舊是不夠的。

什麼時候這個社會看到潦倒的單身女性不會發出「你看她,不結婚,多可憐」這樣感情色彩濃重的評斷時,什麼時候我們才真正做到了接納。畢竟選擇結婚與否並不決定人生質量,但好像依照世俗要求去做了,那她後來的不幸就更讓人同情一些,而選擇自我的人就顯得自作自受。

雖然我叭叭了這麼多且嚴重劇透,但相信我,還有很多又好笑又好哭的內容藏在劇中,而且我即使看了三遍也依舊會笑成瘋子哭成傻子,會有很多很多話想要寫下來,會逢人就安利,因為它真的值得!


所以大家可以在考完試交完任務後吃下我的安利,不然我怕你們忍不住刷夜hhh


我們都在努力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些什麼,卻忘記好好完成自己的一生。

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內心的寄託,像陳佳玲的「鬼屋」——幼時想要逃離的卻是日後想要依靠的。


陳嘉玲送給自己的話,送給我也送給你——


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

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做夢又醒過來

你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

這輩子其實很短

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

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親愛的陳嘉玲

從現在開始

從這裡開始

不要再忘記了

我想要對你說

對不起 謝謝你

還有

我愛你


相關焦點

  • 《俗女養成記》俗女
    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而《俗女養成記》不同,tim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我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但我忠實於現實每一刻的感受,這將引領我去我該去的地方。
  •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分享
    這部剛上線1天的電視劇名字叫做《俗女養成記》,這是一部臺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近40歲的女人,在外奮鬥了將近二十年,最後依舊是一場空的故事。不得不說,《俗女養成記》是一部非常現實的電視劇,也非常接地氣,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估計準備U電視劇能成為當下「最大黑馬」,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 關於《俗女養成記》
    作為臺灣自製劇,且創下13年來自製收視最佳的一部劇集,《俗女養成記》真的算得上是低調又優質。自播出後,收視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被吹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
  • 溫暖治癒的女性成長史---《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中的陳嘉玲,小時候沒人陪她玩,她就自己找樂子,沒人陪說話,就自己跟自己說話。這麼寶貝自己,呵護自己,想盡辦法哄得自己開心。可長大後,即將邁入四十大關的她,雖偶爾有磕磕碰碰,但也真實用力活過來了,但周遭的一切讓她不得不審視當下的人生,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但她很勇敢面對並告訴自己,接下來的每一天,她都要不違背自己的感受,平凡誠實,理直氣壯的往前走,做一個接收自己的「俗女」。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這部劇透過陳嘉玲這個角色,再現了七十年代背景下臺南鄉村的生活境況,以及獨特的臺灣文化,但卻在兩岸觀眾之間,引發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回憶共振。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內地確實不火,即使在它前後都有《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等臺劇引起熱議。所以找資源也找了一段時間。
  • 俗女養成記:愛自己永遠不晚
    悠長的假期,若想避免出門人從眾,最愜意的莫過於宅在家裡煲劇《俗女養成記》、《why women kill》、《風的閒暇時光》近期的網紅劇一個都不拉下。同是女性題材,讓我們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環境裡的成長。
  •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資源,在線觀看全集
    最近華視最大黑馬《俗女養成記》口碑收視雙爆,首播記錄甚至超越《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1,很多人最初是被它強大的卡司所吸引,這部劇匯集了溫升豪、陳竹昇等一眾實力演員,女主演謝盈萱更是在去年憑藉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斬獲金馬影后。《俗女養成記》中的女主角看似工作穩定,生活幸福美滿。實際上日常生活處處充滿危機。
  • 《俗女養成記》:這才是治癒心靈的電視劇啊
    尤其是9月初完結的、臺灣華視的自製劇《俗女養成記》,收視口碑雙豐收,大結局更是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俗女養成記》海報《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臺灣知名演員嚴藝文首次跨行編劇和執導。
  • 《俗女養成記》:人們體面的生活下隱藏的苦澀
    《俗女養成記》講的故事就像它的劇名一樣「俗」。然而它雖然講「俗」,卻不落入俗套。劇名的俗有兩層含義,一是通俗,大眾化的意思。二是諧音「淑」,俗女寓意淑女。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得俗(淑)女的故事。這就註定了它必是大多數人能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鳴的。女主角陳嘉玲,39歲,北漂一族。名字熟悉到聽起來就像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樣。
  • 最近看什麼|俗女養成記
    可能是最近在網飛看了不少臺灣電影,首頁推薦被臺灣的電影電視劇淹沒,憑著對謝盈萱的好感點進了【俗女養成記】,一周十集刷完。這不是一部適合一邊工作一邊摸魚的劇,因為有至少一半的臺詞是臺語,是不看字幕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的程度。
  • 豆瓣9分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鄉土題材也能成為爆款
    下半年,又一部《俗女養成記》豆瓣逾過罕見的9分,口碑大爆,正在社交網絡上發酵。 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相比較,這一次《俗女養成記》的出圈,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它講述的是一個將近四十歲大齡剩女的故事,既不是什麼新的類型劇,也沒有探討什麼新的議題。而且,《俗女養成記》幾乎是一部純臺語發音的劇,大量臺南場景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很多看慣了都市偶像劇的內地觀眾頗感不適。
  •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資源,高清全集在線看
    《俗女養成記》百度雲高清資源BD資源《俗女養成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 臺劇《俗女養成記》1-10集(完結)在線觀看
    俗女養成記劇情介紹《俗女養成記》(英語: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2019年臺灣時代劇。
  • 《俗女養成記》給出了答案
    今天,我就推薦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好劇——《俗女養成記》還記得前幾個月很火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嗎?沒過幾個月,它的收視記錄就被《俗女養成記》超越了。大結局更是飆到2.22,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
  • 《俗女養成記》:假如39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
    2019年 第42篇by小鹽今年的臺劇真是驚喜,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有《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0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超級好笑又超級好哭,是那種能把人看哭的喜劇。也可以說有點像一部臺灣版的《請回答1988》。
  • 俗女是如何養成的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一)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視角講述故事。劇中的女主陳嘉玲,年屆不惑一事無成,在別人眼中是個可憐人。陳嘉玲身上,深刻體現了這個年齡的女人面臨的尷尬與心酸。通過陳嘉玲,中年女性的危機一覽無餘。本劇試圖探討一個從小有「淑女夢想"的女孩如何一步步變成了"俗女」。
  • 《俗女養成記》成長的自己
    近兩天看完的《俗女養成記》,大部分時候在講臺南話,回憶兒時的純樸鄉下生活。小時候的陳嘉玲,天真開朗活潑,甚至有一點點小聰明小叛逆;將近四十的陳嘉玲,沒車沒房沒小孩,在臺北的鋼筋森林裡似乎找不到出口,卻在婚姻的門前猶猶豫豫。她的委屈、對於婆媳關係的焦慮、工作還是家庭的二選一,難怪那麼多人會得婚前焦慮症。更可怕的是,她覺得自己不夠愛江顯榮——她的結婚對象。於是她主動地失戀了,看似一無所以地回到臺南。
  • 《俗女養成記》這部臺劇真的好哭又好笑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這部劇有多厲害呢?自開播後收視率急速飆升,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看,目前豆瓣9.1份,真的是好哭又好笑。劇集講述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
  • 《俗女養成記》一經播出口碑極佳,收視率更是高達3.57
    戲劇「俗女養成記」日前播出最後兩集完結篇,衝出收視冠軍,完結篇每分鐘平均收視率突破2.22,奪下同時段冠軍;在網路平臺的觀看次數也成長超過50%。「俗女養成記」自播出以來,在網絡上掀起了熱烈的討論,該劇是由謝盈萱領銜主演,劇情節奏明快、詼諧幽默卻又把現實面刻畫得非常深刻,笑中帶淚的劇情,一播出後便大受好評。該劇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原著,「俗女養成記」講述一個臺南女人,北漂之後返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