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抗日劇」為何不多見?

2021-02-21 黑龍江新聞

近年來,「抗日劇」似乎成為中國螢屏的流行語, 劇情五花八門,神劇情不時出現,遭到觀眾們的各種吐槽,甚至有網友調侃:「 中國橫店每年殺死的鬼子可繞地球2萬圈。」

  其實抗日劇並非中國獨有,朝鮮半島曾遭日本殖民,如今在韓國也有關於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只是不常用「抗日」這個字眼來描述。這類作品相對韓國其它題材影視劇而言,數量也不多。


《新娘面具》劇照

  韓國電視上播出的節目分幾大種類,大致可分為現代家庭、愛情劇,古裝歷史劇和綜藝節目,但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比較少見。 筆者查詢發現,韓國最近拍過的一部與抗日背景有關的連續劇,是2012年一部改編自漫畫的《新娘面具》 。 「新娘面具」在劇裡是一個蒙面俠客的名字,在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時期,他本是帝國警察,在劇裡武功高強,被塑造成一個抗日英雄的形象。雖然談歷史,但這部劇更多是一部偶像劇。


《京城往事》劇照

  再來看一看韓國大熒幕上的抗日電影作品,其數量比電視劇多一些。比如早些年的《京城往事》 ,採用了戲說歷史的方式,如「朝鮮哪兒有金子,都運到日本去了」的臺詞,以及日本軍人訓斥親日韓國人為「朝鮮豬」等。在這部劇裡,歷史的恥辱感被輕佻的氣氛和喜劇橋段衝淡了。影片裡「偽造的鑽石」也成影片對自身的隱喻。


《登陸之日》劇照

  相比之下,2012年上映的《登陸之日》顯得更為厚重、嚴肅。該影片是一部韓美合拍戰爭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被日本軍徵集作戰的朝鮮半島士兵們從關東軍對抗蘇聯,到被迫成為蘇聯士兵對抗德國,再到成為德國納粹士兵抵抗諾曼第登陸的故事。這裡的主人公金俊植更代表了韓國人想像中的二戰形象,具有堅強隱忍,崇高的人格。


《鳴梁海戰》劇照

  去年上映的一部《鳴梁海戰》火爆整個夏季,觀眾群覆蓋了韓國各階層,該片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率領僅存的12艘戰船,痛擊日寇330艘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最終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該片算是一部基於歷史的抗日劇。

  總體而言,韓國有關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並不太多,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歷史有關。從1910年到1945年三十多年時間裡,整個朝鮮半島都淪為日本殖民地,期間雖也爆發過反抗運動,但都被血腥鎮壓。當時抗日主戰場在中國,半島的抗日活動也已發展到中國部分地區,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半島本土也就沒有那麼多歷史素材,可供日後的編劇們取用。


資料圖片:韓國慰安婦舉行抗議

  但筆者更傾向於認為,在一個影視作品以市場為導向的國度,抗日劇不多見,恐怕更多與這類劇在韓國觀眾中缺乏關注度,難以與其他作品爭搶受眾有關聯。對於韓國人而言,與其通過影視劇宣洩對日本右翼歪曲歷史、「索要」獨島主權等各種行為的不滿,還不如直接去日本駐韓國大使館來場示威活動(韓國民眾把慰安婦碑直接建到了日本大使館門前),或者發動韓國海外僑民四處給日本保守政府「添堵」——如在美國多地建慰安婦紀念碑、推動歷史問題決議案等——這樣的行動更為直接和有效.

來源:新浪



相關焦點

  • 明明大家都不看,為何「抗日神劇」還那麼多呢?
    早期抗日劇如《英雄小八路》、《洪湖赤衛隊》抗日劇與抗日片在新中國影視史上,一直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2、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抗日劇這個時期的「抗日片」就不多講了。從「抗日劇」到「抗日神劇」中國內地主流導演團隊拍的「抗戰劇」都不神?那麼內地「抗日劇」從什麼時候變成了「抗日神劇」了呢?歷史上的重要大事件,它都會推動人民精神文化建設的方向。
  • 《八佰》就是部「抗日神劇」?到底什麼才是抗日神劇?
    於是乎,被有些人諷刺為電影是「抗日神劇」?那麼,《八佰》是不是抗日神劇呢?>這部電影為何給人,或者說有「抗日神劇」的感覺?現在很多人說《八佰》是抗日神劇,主要原因是電影的戰鬥表現,完全不符合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狀態。
  • 五年前,日本自己拍了部抗日劇,為何中日兩國觀眾都很不喜歡?
    起初國產抗日劇還是挺好看的,比如《亮劍》、《雪豹》等,拍攝得都很不錯,劇情也比較真實客觀,演員的演技又相當精湛,令觀眾看了直呼過癮。可是後來,隨著抗日劇越來越多,抗日劇情也開始變得很狗血,逐漸偏離了事實,甚至有些劇情簡直就是辣眼睛。
  • 鳳梧洞戰鬥:抗日神劇的韓國方式,新意有了、面子足了、煽情過了
    相信看過了太多國產「抗日神劇」的觀眾,對那種帶有遊戲化、誇張化、雷人化的影視劇依然記憶猶新。脫離史詩的荒誕與超出常識的無釐頭,構成了「抗日神劇」屢屢消費歷史和民族感情的「原罪」。對日本人深深的不信任,幾乎貫穿了韓國戰爭電影始終,從古代(《鳴梁海戰》)至未來(《鐵雨》)亦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拍出過《殺人者的記憶法》、《嫌疑人》的韓國導演元新淵,本不該摻合到這種「自我意淫」的泥潭中來,想不到,那部風格化有些過了的《猖獗》之後,他也放飛自我的接棒執導了《鳳梧洞戰鬥》這部戰爭電影。根據真實史實改編,是《鳳梧洞戰鬥》立得住的根基。
  • 韓國「抗日」影視劇什麼樣?
    中國有諜戰電影《風聲》、「神劇」《潛伏》,也出現了手撕鬼子、女子被輪姦後小宇宙爆發射死鬼子等雷人情節。那麼,同樣飽受日本侵略之苦的韓國,是怎樣拍「抗日」電影的?他們也會「手撕鬼子」嗎?    說起來,「手撕鬼子」真不算什麼。
  • 抗日神劇:別再荼毒我們了
    前兩天刷網頁,我又在首頁推薦裡看到了幾部抗日神劇的視頻剪輯短片,點開來看,雖然小編的解說也滿是毫不保留的吐槽,但我還是覺得糟心。那種感覺就像是你躺在地上朝天吐唾沫,自己噁心自己,畢竟拍出這些片子的是中國人啊!我們為何要創作並支持抗戰題材影視劇登上市場?原因是它們可以通過生動的藝術語言,再現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從而增進觀眾的歷史認知和民族情感。
  •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題材劇,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神劇,以一人之力帶領群眾抗擊電視裡90%的小日本,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豆瓣評分裡8.2分是抗日神劇裡少有的。《利劍行動》豆瓣評分4.106 2016年于震首次主演並執導的抗戰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做了多年抗日英雄之後,感覺自己羽翼豐滿,出來自己單幹。
  • 中日抗日劇大對比:為何日本能從另一個角度詮釋戰爭
    他一臉不屑:「日本鬼子那麼不經打,肯定要投降,我一個能打十個。」十歲的孩子,自然沒有判斷事物真實的能力,但這種看待抗日的結論,幾乎一定是出於影視劇的影響了。中國的抗日劇有多少?而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也因為投資少、回報快以及過審率最高等原因,幾乎成為國內電視題材的主流,抗日劇的數量已經多到難以統計的地步了。我們不能說中國抗日劇就沒有好的作品,比如早期的《地道戰》、《地雷戰》,到現在的《戰長沙》、《北平無戰事》,幾乎成為抗戰劇中不可逾越的標杆,但,如此多的抗戰劇自然少不了一些……怎麼說呢?
  • 為神劇《抗日奇俠》翻案
    2011年,由趙舒亞編劇,劉仕裕、顥然、譚俏執導,王新軍、徐亮、爾瑪依娜、李嘉明等主演的抗戰劇《抗日奇俠》上映。該劇的豆瓣評分低至3.4,71.4%的人打出一星差評,可見在網友心裡這部劇有多差勁了。今天,雪獅子就給《抗日奇俠》翻案,《抗日奇俠》是一部非常前衛、創新的劇,絕非爛片!《抗日奇俠》創新在什麼地方呢,雪獅子為您娓娓道來。
  • 宮鬥喪屍抗日劇,韓國又玩出了新花樣
    看過宮鬥劇,看過喪屍劇,看過抗日劇,沒想到還能看到宮鬥喪屍抗日劇。近期熱播的《王國》就是這麼一部「亂燉」奇葩劇。年邁的王臥病在床,朝政被國丈海源趙氏趙學洙把持,現任世子李蒼為查清真相,帶著侍衛微服出巡尋找給父親診治的醫生,卻在醫生的醫館持律軒中意外發現喪屍正在大規模擴散。
  • 豆瓣9.5《我的團長我的團》11年過去,為何仍拍不出經典抗日劇?
    豆瓣9.5《我的團長我的團》,11年了,為何還是拍不出這樣經典的抗日劇推薦一部個人覺得比很多抗日「神劇」真實很多倍的抗日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但這部確實足夠驚豔,主要是它夠真實,看著屏幕裡那群為了活命,拼到「六親不認」的勢頭,你不得不佩服,這才是抗日劇該有的樣子。那麼,這部劇到底有真實呢?
  • 抗日神劇那麼多,為什麼唯獨這部劇被罵的那麼慘?
    我國的抗日神劇真的不少,在眾多的抗日神劇當中,大部分的抗日神劇都包含以下元素,那就是打鬼子非常輕鬆,並且無論是臺詞還是劇中的道具,都非常不符合現實生活中的設定,並且把戰爭刻畫的過於簡單,很難體現戰爭的激烈和慘痛,大部分的抗日神劇都遭到了網友的指責和罵,那為什麼唯獨雷霆戰將被罵的最慘?
  • 「抗日神劇」為何還活躍於螢屏?因這類劇風險低還能帶來高收益,觀眾還會為此買單貢獻高收視
    最近被批得最慘的一部劇就是《亮劍3》,它嚴重脫離抗日實情,把抗日劇拍成了「偶像劇」。其實,在影視市場,遠遠不止這一部「神劇」,近幾年播出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都經不起歷史考證,但它們為何還能活躍在螢屏呢?,這一類題材的劇越來越多,據統計中國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在戰爭劇中的佔比超過了一半。
  • 同樣抗日神劇,《抗日奇俠》被罵慘,為何燕雙鷹系列卻被人叫好?
    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一直都是熱門劇種,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比如《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編劇開始獨闢蹊徑,增加許多離奇古怪的劇情,想以此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可是,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讓抗日題材收穫口碑,反而被貼上「神劇」的標籤,雷人的劇情總是引起很多觀眾的吐槽和抵制。
  • 這麼多實力派演員共同出演的劇,應該不會是抗日神劇了吧?
    並且,這部劇從創作至今,用了五年多的時間,製作周期也是真的很長了。但是,會有很多人覺得,王新軍是誰?除了是秦海璐的老公,還是很多抗日題材電視劇的主角,比如《英雄無悔》《黃河絕戀》《歷史的天空》等等,有一些甚至被大家說是抗日神劇,也就是質量並不怎麼樣,劇情還挺雷人。所以說,他雖然也是一個有一定資歷的演員了,但是知名度並不高,和秦海璐比起來,也要差很多了。
  • 抗日神劇《雷霆戰將》,誰之錯?
    《雷霆戰將》,只是一個代表,抗日神劇卻遠遠不止這一部。比如:什麼他爺爺九歲就被鬼子殺了;馬上就要開啟八年抗戰了,還有手撕鬼子等等。為什麼會有抗日神劇會如此地多呢?如古裝宮鬥,武俠玄幻,都市商戰等等,特別是涉及到部分政策法規的題材和內容時,有些影視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或者終生上不了螢屏。而抗日劇不一樣,只要是披上了這層外衣,至少過審這關是相當有保證了。十之八九,似乎都能通過!所以,這也就造成了現在抗日劇如此的多,而且裡面夾雜著各種內容。
  • 抗日神劇排行榜,《抗日奇俠》穩坐第二,排名第一是部穿越劇
    論國產片這幾年那題材影片最火,無非是一部接著一部的抗日神劇。今天小編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抗日神劇排行榜。
  • 同樣是「抗日神劇」,為何《抗日奇俠》被罵慘,燕雙鷹卻沒人罵?
    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更深入了解那段歷史,讓大眾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但是在如今熱點流量霸道橫行的時代,愈來愈多的抗日題材電視劇變為抗日「神」劇。為了商業價值,抗日神劇情節腦洞大開,內容空洞誇張,讓觀眾們對抗日題材電視劇敬而遠之。
  • 抗日神劇有多「神」?你沒見過的,抗日偶像劇
    製片方充分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此次上映把名字裡的亮劍給去了,然而實際上還是換湯不換藥打仗可以輸,紅茶不能灑,任你炮火連天響,我自巍然不動對於如此抗日劇,網友對此評價也是相當真實  以前的抗日神劇,受眾主要是中老年群體,大家看一樂呵,現在拍抗日偶像劇,是要直接誤導下一代了?
  • 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劇?竟被歸入奧特曼、多啦A夢之類的科幻片
    加之,日本一直不承認甚至美化這場戰爭。現在影視劇的主要觀眾群體是中青年人,因而對於這段歷史的認知和感受很淺。中日兩國一直有文化交流,但日本人不會腦子進水,花錢進口大量抗日神劇在日本播出。因而,日本人是收看抗日神劇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由親朋好友提供、分享,一個是「翻牆」進入中文網絡。當然,日本的一些電視臺有時也會轉播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