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韓國宇宙男團BTS出了新歌的MV,自家粉絲奔走相告。
但打開MV,粉絲驚呆了:
從男人衣櫃走出的男孩們,穿著七彩服裝,不斷進行的45度戰術斜踢和海瀾之家如出一轍。
甚至布景都有著靈魂般的相通:
+
=
身穿海瀾之家的漂亮男孩,只會讓人心碎。
面對土味魔性的舞步,三秒一變的彩色衣衫,就算是自家粉絲,也會把其視作海瀾之家廣告。
但很多新世代對海瀾之家感到陌生。
他們只知道那是個在勸業場和步行街,都會有的一家亮著黃色招牌的男裝店。
那麼你大可想像這樣一幅情景:
從維多利亞大酒店出來,女孩依偎在你的肩頭,「大餅夾一切「的跑馬燈,在下水道氤氳的蒸汽中忽明忽暗;
疲憊的你朝餅攤走去,對老闆說了句「來個大餅夾雞蛋」,老闆抬起了頭,朝你誇了句:
「小夥子衣服很帥啊」。
只見你嘴角微微上揚,提了提79元的T恤領口,說:
「還行,就愛這牌子,衣櫃裡只有海瀾之家。」
據網際網路田野調查表明,一切穿著花花綠綠男裝的mv,都能被視作海瀾之家廣告。
再進一步說,那些色彩如花鳥市場七彩裙魚花裡胡哨的男裝,都可以被合理放進海瀾之家的衣櫃。
海瀾之魚(不是
當年帶給國民記憶深刻烙印的電視廣告,給中國服裝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物皆可海瀾之家,沒有被鬼畜過的事物沒有資格被稱作經典。
當你追溯一切的源頭——那支在央視進行天價投放,天天循環播放的廣告,你就能明白怎麼回事。
首先院辦向印小天先生說聲果咩那塞,不是針對他揭他傷疤,只是印小天就是海瀾之家的底色,在此不得不提。
短短的十五秒廣告,小天在海瀾之家環顧四周,打了幾個滅霸響指,自此,中國一半的時尚男人就此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五顏六色的小天:
是商務的小天,是休閒的小天,是海瀾之家試圖為整個中國男裝市場繪製的一片天:
最後印小天走出海瀾之家,配合著「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的slogan,走向未知的黎明。
但直男一年的確只能逛兩次,逛多了容易出櫃。
海瀾之家究竟有何魔力,能讓男裝文化深入中國人民群眾的心?
首先從傳播學的角度,就不得不提炮製這部廣告片的導演,葉茂中。
他的傳奇稱號有很多,作為早期的中國廣告之神,他利用一套「複讀機帶明星」的方法論,血洗了整個中國千禧廣告圈,開創了電視商品廣告的洪荒流派。
比如以下這些如泥石流般向你腦海中湧來的案例:
在一幀半分鐘就能做完的ppt裡,60秒無break重複一句話「恆源祥,羊羊羊羊羊羊」的精神汙染:
該廣告成為營銷課必提的反面案例
還有你不知道到底是洗哪裡的婦炎潔:
以及蝙蝠俠李連杰,在漫天蝙蝠的群魔亂舞中,告訴全天下的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的柒牌男裝:
蝙蝠俠男裝騎士崛起
透過這些案例,你大概就能領略這位廣告之神的風採。
在他的視野裡,廣告是沒有創意的,有的只是粗暴的重複,以及最後淪為魔性鬼畜的土味情節。
廣告之神不愧為廣告之神,連自己出書的消息都能印鍋盔上
在中國廣告尚未形成自己行業的商業規則,以及沒有4A公司進駐的古早年間,葉茂中在這片叢林中開創了一套自己的野蠻法則。
雖然土,但有效,鬼畜和洗腦的的確確能深入人心。你雖然罵,但是你記住了它。
於是海瀾之家在電視廣告之神葉茂中的推波助瀾,在全國各地都打響了自己的slogan。
那麼,他們的衣服,到底如何呢?
網民對海瀾之家長年已久的刻薄,直接導致三年前面臨轉型的海瀾之家,在知乎真誠的發布了一篇文章。
告訴大家自己雖然土,但想重新做人衣了。
正視自己的短板,院辦還是想給它點個讚
你就能明白公眾對海瀾之家土的刻板印象,有多根深蒂固。
但不要刻薄的審視曾經的潮流,今日的土味,永遠是昨日的時尚。
海瀾之家之所以能深入人心,遠遠不止葉茂中的廣告那樣簡單粗暴。
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中國男人對POLO衫的喜愛,也不是一兩天養成的。
我們翻閱了海瀾之家早期的lookbook,會發現POLO衫+白色休閒褲的搭配比比皆是:
來了來了,爹味它來了
並且T恤永遠不滿足於一種顏色,設計師有著企圖將光譜表上每一納米顏色都進行復刻的野心。
海瀾之家或許是想驕傲地告訴LGBT群體,這是一個彩色的世界。
彩虹都只有7色,但海瀾之家想做成12色,來滿足每一個男人的花心。
用新世代的眼光去審視時,總會有著自上而下的優越,這是有失偏頗的,也是對海瀾之家的不公平。
你需要知道的是,海瀾之家是一家1000億年銷售額的中國五百強企業,2017年全國民營企業的排名海瀾之家在31名。
海瀾之家老闆周建平在2017福布斯華人富豪榜上是時尚行業的老大
我們不能說海瀾之家土,只能說海瀾之家更懂中國。
最開始作為一家鄉鎮企業,海瀾之家的布局永遠是農村包圍城市。
首先先避開一二線城市的優衣庫、ZARA等快時尚勁敵,再在三四線小鎮鞏固自己的時尚擁躉,最後逐步奪取全國勝利。
你老家百貨商場隨處可見的海瀾之家
正如斯拉夫青年鍾愛運動套裝,中國青年離不開蜜汁配色。
沒有人覺得當年的七彩配色有任何土味的意思,周董都能把衣服穿出花。
只不過,在無法形成本土風格的時期,不講究搭配的顏色,在如今看來,既沒風格,又不得體,一言以蔽之:土。
但如果將其簡單粗暴的歸咎於:中國男性對於時尚審美的水平還未在水平線上,或許只會引起評論區的腥風血雨。
放眼整個2000年代,三四線城市主要有這麼兩類牌子。
以做「商務」為主的七匹狼、勁霸,它們的格子衫和平價西裝永遠是中年男子的魅力首選;
駕馭白色西褲最重要的不是身材和搭配技巧,而是自信
但放眼中國,能把白色西褲駕馭好的,除了會所王子,我很難想到別人。
而另一類,則是比較受三四線城市年輕人喜愛的美特斯邦威和森馬,主題也很明確:休閒時尚。
《一起去看流星雨》橋段
《一起去看流星雨》裡,端木帶了楚雨蕁去了美特斯邦威;而她,帶端木去了海瀾之家,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在當年看來,美特斯邦威無異於潮流霸主的存在,再加上周杰倫、大張偉的代言,還有《變形金剛》系列的植入廣告,讓他們一直維持著不錯的銷量。
但男人最終的歸宿,終究都會是海瀾之家。
海瀾之家一直靠著結合「商務」和「休閒」的打法穩步上升,用如今被群嘲的「時尚」設計,填滿了曾經商務休閒裝的空白市場。
商務款更便宜,休閒裝也還行,價格都親民,三四線市場無人能打。
這麼看來,那些說海瀾之家只屬於中年男人的人,始終不懂海瀾之家。
如果你想徹底弄明白海瀾精神的本質,那麼我建議你去一下海瀾之家老闆的馬場。
每個中國男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海瀾之家的聖壇。
嫌海瀾之家土的時尚男女,直到跟著史裡芬朝拜完海瀾之家的馬場——一座從江蘇平地而起的哈布斯堡,或許才會徹底改變自己的想法。
海瀾國際馬術俱樂部
當你真實的探訪過此地,你會明白海瀾之家也有著世界級的審美水平。
只不過沒用在服裝上,倒是全融進了海瀾宮殿的一磚一瓦裡。
設計過福娃的韓美林給周老闆鑿的雕塑,凡爾賽也不過如此
當一個老闆能斥資16億,給自己400匹純種馬修建400畝的歐洲宮殿時,海瀾之家再多的辯解都是蒼白的。
其中最貴的馬也就價值1200多萬吧
參觀完海瀾之家,就像是一場歐洲十九世紀的貴族巡禮。
你能步著馬雲參觀時的步伐,撫摸著從荷蘭、西班牙等三十個國家引進的純種馬匹。
但前提是你能交得起38萬元的馬術俱樂部會員費。
不是狼性企業,是馬性企業
這大概也能傳遞出一家企業的精神,讓你明白海瀾之家並沒有放太大心思在老本行上。
在長年高額的利潤,以及瘋狂的下沉布局下,錢永遠只會越來越多:
在2019年,海瀾之家依舊統治著中國男裝市場,連續6年市場佔有率第一。
再次回望海瀾之家的繽紛底色,我只覺得那是金錢的顏色。
因此,再多關於土味的質疑,以及抄襲的謾罵,人家也許根本不當回事。
前段時間海瀾之家再次被曝出抄襲國潮的醜聞,圖源ROARINGWILD
因為海瀾之家基本不設計服裝,設計師就看各個服裝供應商的樣衣,哪個會賣得好就生產哪個。
這就是為什麼你走在大街上,看到覺得土的衣服,都總感覺是從海瀾之家衣櫃拿出來的一樣。
於是在無設計、出貨大的狀態下,海瀾之家依舊能在服裝行業整體低迷的時候,即便停留在服裝生產的初級階段,照樣能完成逆勢增長。
賣得好,廣告打得響,爭議大,面臨轉型、這些都讓海瀾之家頻頻出圈,不斷鞏固其國民男裝的龍頭地位。
但隨著年輕世代對時尚敏銳度的提高,海瀾之家發現自己無法在年輕一代中站穩腳跟。
即便選擇半路出家,刻意討好年輕人玩潮流,只會讓人覺得有種違和的尷尬:
海瀾之家也緊跟年輕人的潮流,出了設計師合作款,但總讓人覺得有些刻意
它和所有國產男裝企業面臨的中年危機一樣:
坐擁億萬資產卻不願意好好做設計,卻喜歡在副業馬場和遊樂園、動物園上發光發熱,試圖證明萬物皆可海瀾之家。
屬於寧波人童年回憶的雅戈爾動物園,就隸屬於寧波雅戈爾集團,前兩年還發生了老虎咬死人的慘劇
海瀾之家就像是中國服裝一個剖面,反映了這個產業各式各樣的問題,以及回答了中國究竟有無時尚的終極提問。
時尚教育或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新舊審美的對抗,永遠是一段漫長的,充滿抵抗的過程。
但是,如果這些企業能夠將積攢的金沙,稍微撥撒一點,花點心思在設計上,或許這個進程就會加快一些。
不然,每當你試圖讓你的直男朋友穿好看點,就永遠只能得到這樣的回答:
「害,什麼搭不搭配,穿得舒服不就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