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之裁》:日本刑事司法教科書式影片

2021-01-15 法律讀庫



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每次閱讀後,請給我的文章點一下「在看」


這樣,每次更新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原題:《正義之裁》——一部關於日本刑事司法的教科書式影片


日本影片《正義之裁》,又名《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鹹豬手事件簿》,是一部優秀的法律影片,真實反映日本司法現狀,不啻為一部日本刑事訴訟的教科書。2005年,日本東京,忙碌的早晨,早高峰,剛從地鐵上下來的金子徹平因涉嫌性騷擾15歲女學生,進入訴訟,經歷起訴審判被判有罪,五年後案件得以糾正。法律寫實是這部影片的表現手法,以大陸法系庭審為藍本設置不太容易,導演周防正行在140分鐘的時長內,採取白描手法設置90%的庭審場景,十二場法庭聆訊立足司法實際,表現沉靜內斂,展現庭審張力,以目擊者的視角描摹日本司法制度,層層剝開實踐的問題與困惑,冷峻而深刻。

性騷擾在日本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政府一個研究小組公布對632位女性的調查報告表明,三分之二的年輕女性在公共運輸工具裡遭到過性騷擾。社會呼喚消除色狼作案機會,日本13家鐵路公司在31條線路特設「女性專用車廂」。

1996年至1997年,日本警方開展「消滅痴漢行為「。東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公交車上俗稱「電車之狼」的猥褻行為也很常見,影片設置地點就是東京早高峰的電車上,爭議是徹平是否是騷擾人的事實認定。圍繞於此,控辯審、當事人等各類群體粉墨登場,小小一案成為日本司法實踐的透視景深。

我對日本刑事司法了解不多,有限的了解來自於書本閱讀,也希望通過對影片研磨加深理解。在日本,部分微罪案件不進入訴訟程序,而是以罰款等刑罰外措施脫離刑事程序,即司法前處理。不移送處分、檢察官起訴猶豫都是司法前處理,這一處理有助於中止程序,也會鼓勵犯罪嫌疑人接受訓誡、鼓勵賠償損失、主動道歉等,預防再犯也撫慰被害。但是,司法前處理很多是行政機關做出的彈性處理,既有特效也有危險。所以影片伊始,處理大量此類事件的山田警官,忽視衣物纖維鑑定和指紋識別等正常物證提取,無視徹平辯解急於誘導認罪,值班律師也同樣認為徹平認罪是「明智」之舉,於是力勸徹平認罪。畢竟實踐表明,歷經庭審程序後無罪開釋的可能性很小,定罪率是99.9%,選擇認罪罰款走人,豈不是趨利避害、順理成章的選擇。但徹平堅決不認罪,於是案件一路經過偵查、起訴、庭審直至判決、糾錯。不可否認,猥褻案件屬於輕罪,供證一致不難處理,但其中也不乏棘手情形。受害人舉報真摯可信,需要司法支持,惡行理應受懲,犯罪放縱也極有可能導致再犯。但是,與此對應,無辜者的自尊同樣應小心呵護,「什麼都沒做過卻被當作犯人起訴,甚至被判有罪」,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司法人對待每一個案件,都應當保持必要的尊重與重視,嚴格證據取證,細緻證據認證,杜絕偏見與私念,防止先入為主,正確適用法律。

性騷擾犯罪行為隱蔽,調查取證困難, 事實認定有難點。難點分別在於猥褻行為有無和行為人鎖定。

影片中,公開聆訊,女孩證言真實可信,認定猥褻行為存在無疑;但是,女孩不認識徹平,主觀上無誣陷動機,目擊指認是否準確無誤存疑。隨著訴訟進程推進,女孩雖無誣陷故意卻有指認疏漏,已逐漸被發現,說明案件在人員鎖定方面存在合理懷疑,而初期取證疏漏也造成補強不能。對此如何處理,則不啻為考驗控、辯、審三方立場的試金石。
影片中男律師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很冷靜也很盡職,洞察司法現實和刑辯無力,依然為當事人利益努力到極致。

在女律師表示不願為痴漢辯護時,他表示要先確定情形,不能先入為主,以理性代替偏見;

值班律師行為失誤,他對值班律師的評價,既體現對律師生態深刻洞察,也保持了對律師職業操守的堅持;

積極尋找證人出庭,證明徹平在電車上碰到證人時主動道歉,這不符合「痴漢」行為表現;

而在庭審詢問被害人時,敏銳捕捉到「看到顏色相似外衣的男人」內容,延伸闡述眼神有轉移,說明在行為人確認上存有漏洞;

徹平接觸羈押後,適時提出模擬實驗,結果證明徹平如果縮手會被門擋住,現實狀況下徹平不可能是猥褻人,而左側男人則具有猥褻的空間條件,證明有罪指控存在不可排除的合理懷疑。

上述調查取證和庭審辯護相互結合,步步為營,瓦解指控體系,也影響到前法官的判斷,雖然在判決當時沒能有力扭轉,但相應取證在後續糾偏中一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較而言,影片中警官、檢察官與法官的表現都存有遺憾,雖然前法官對證據矛盾關注,但中途更換後這一關注卻沒能延續,訴訟結果並沒有根據證據變化動態跟進,差強人意。但是這也正是影片力圖抨擊的司法現實,精密司法現象,也就是影片中多處提到的99.9%定罪率問題。在定罪率高達99.9%的情況下,法官判無罪意味著否定警察和檢察官的證據,有時也要經受住社會壓力,畢竟法官個人生活中也面臨家庭負擔、升職壓力、工作調動等諸多問題,於是就有部分法官不能堅持無罪推定、疑罪從無,先入為主,即使攻防對壘已經發生變化,仍然堅持偵查視角的證據,對認定結果不能動態調整跟進。無罪推定原則是現代法治秩序的保障,實體上為解決證明不能和證明不力提供依據,程序上則解決嫌疑人的訴訟地位和舉證責任承擔。影片很明顯的表現了訴訟中的有罪推定思路:基於有罪推定,警察自然急於從嫌疑人口中獲取供述,而不是先去查證;基於有罪推定,檢方出示色情雜誌的證據;基於有罪推定,法官罔顧先前供述錯誤,不認可合理解釋和當庭辯解。司法現象來源於司法發展進程的歷史定位,上述現象的產生也是日本司法改革進程中的局限所致。日本刑事訴訟現代化進程先後融合了德、美元素,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體系。對美國法的借鑑始於戰後,美國法的特點在於分散性以及民眾參與,但這些在移植過程中難免水土不服,出現排斥反應,繼受的理念沒有完全落實到現實,而產生的反作用則是過度倚重偵查,審判依賴審前證據,訴訟動態性弱等現象,這也正是松尾浩也教授總結的精密司法現象。錯案釀成有其特殊的司法構造、特殊的訴訟邏輯,影片融合司法內外的視域,充分展現日本司法生態及背後的主導因素,是一部優秀而深刻的法律影片。日本司法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司法官表面上大同小異,但實際上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和司法理念都有所不同。從事司法工作的法律人一個共通點,就是都會與普通市民相遇在他們一生中最重要而且最艱難的時刻。司法人的角色本身就容易帶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邏輯理解和社會經驗不足,不正視司法高度細緻化的現實,主動窮盡一切證據調查、事實認定,就很可能形成誤判。當然,本案在錯案形成後戛然而止,之後的糾錯並未得以展現,但其實糾錯過程更應觀察思考。畢竟「與成功案件相比,錯案更能夠讓我們學習更多,而與形成錯案相比,糾正錯案的過程更加耐人尋味。」今天又是消息及時更新的一天,早早完稿更祈願平安。希望,明天會更好!


相關焦點

  • 《正義之裁》——一部關於日本刑事司法的教科書式影片
    日本影片《正義之裁》,又名《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鹹豬手事件簿》,是一部優秀的法律影片,真實反映日本司法現狀,不啻為一部日本刑事訴訟的教科書
  • 正義的困局 ——日本影片《檢察方的罪人》觀後
    正義的困局 ——日本影片《檢察方的罪人》觀後 2020-03-22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刑事速裁讓庭審更高效
    刑事速裁讓庭審更高效 2020-11-18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章丘區法院:刑拘直訴,跑出刑事速裁新速度
    開通速裁案件審理的快速通道,對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速裁案件優先受理,做到當天立案,在立案的同時,向被告人送達訴訟權利告知書,載明被告人的申請迴避、選擇適用程序、提交新證據等訴訟權利,為簡化庭審打牢基礎。審查立案後,立即轉至審判團隊,實現當天送達。近年來,章丘法院刑事新收案件呈現上升態勢,在刑事審判力量不變的情況下,刑事案件結案率仍然達到84%以上。
  • 認罪認罰,速裁快審 原州區法院首發表格式刑事判決書
    認罪認罰,速裁快審 原州區法院首發表格式刑事判決書 2021-01-15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進德 司法文明與程序正義
    司法改革的終極目標在於,「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具體言之,便是要實現司法體制的文明與訴訟程序的正義。司法體制與訴訟程序之間是血與肉的關係,兩者深嵌於彼此之中。司法體制是「肉」,偏重於一種靜態的存在,確立了司法運作的基本架構;訴訟程序是「血」,偏重於一種動態的呈現,穿針引線使得司法架構得以固立,並將司法制度與國民之間緊密聯繫起來。
  • 改革發展看河南|司法體制改革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以員額制改革為核心,全省法院組建新型審判團隊2100多個,全省三級檢察院設置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兩種辦案組織形式,實現了「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司法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持續提升。  案多人少矛盾一直是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全省法院不斷深化案件繁簡分流改革,做到該繁則繁、當簡則簡、繁簡得當,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 刑事速裁有多快?看蘇尼特右旗法院如何一日內公開開庭審理15件刑事...
    刑事速裁有多快?看蘇尼特右旗法院如何一日內公開開庭審理15件刑事案件01刑事速裁有多快?02蘇尼特右旗法院在受理這15起案件後,經審查發現適用刑事速裁程序,可有效整合司法資源,提高辦案效率。
  • 涵江首例48小時刑事速裁程序案件快速辦理!
    該起案件自偵查、起訴到審判,整個流程在48小時內完成,系涵江首例適用48小時刑事速裁程序機制辦理的案件。【案情回顧】2020年11月30日22時50分許,被告人王某某飲酒後在道路上無駕駛資格駕駛無牌號機動車,被執勤民警當場查獲。
  • 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中國方案」
    ,也豐富了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完善,豐富了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重大司法制度創新,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在人類社會與刑事犯罪作鬥爭過程中,刑罰的手段都是循著野蠻、嚴酷、嚴厲向漸趨輕緩的路徑演進。
  • 看司法制度:法律電影之創意
    法律影片是按照電影題材確定的一種類型片,這類影片廣受觀眾喜愛,法律界人士更是關注有加。這種類型片有著鮮明特色,通常以案件為故事主幹,展現法律界人士如警察、檢察官、法官、律師等訴訟或者訴訟外活動以及當事人的命運,從而折射政治和司法因素對於案件以及主人公的影響。 這類影片通常充滿正義的呼聲,能夠培育社會對於法律的尊崇,喚醒人們的正義意識。
  • 吳情樹:臺灣刑事司法面面觀
    同時,指揮警察進行案件的調查,因此,檢察署必須保持24小時有人的工作狀態,因為隨時都會發生刑事案件,尤其是發生命案的時候,更要檢察官到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93條的規定,在將犯罪嫌疑人拘提或者逮捕之後,檢察官都會實時進行訊問,經檢察官訊問後,認有羈押之必要者,應自拘提或逮捕之時起二十四小時內,敘明羈押之理由,聲請該管法院羈押之。前項情形,未經聲請者,檢察官應即將被告釋放。
  • 盤點國外劇情電視劇之刑事專業律師 第二季,網友:這世界的正義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外劇情電視劇之刑事專業律師 第二季,網友:這世界的正義,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刑事專業律師 第二季 99.9-刑事専門弁護士- SEASON II 劇情簡介:日本的刑事案件中,被判處有罪的機率高達99.9% 在絕對不可能翻案的案情中,追查那僅剩的0.1%的可能性!
  • 梁治平:遲到的正義與司法為民
    當年金融界的精英,社會棟梁之材,因為此案,不但大好前程付諸東流,理想和尊嚴也不能保全,原本光明向上的人生,一夜之間,變成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絕望掙扎。而他們沒有溺斃「河中」,能夠活著「上岸」,目睹正義到來,實屬幸運。看到這裡,讀者或許要問,臺灣司法制度如何設計,三個審級走完,竟要耗去三十年的光陰?  這事說來簡單。
  • 人民法院報評論員:堅持公正司法 維護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國之基址。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抓好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依法糾正一批重大冤假錯案,紮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良法善治成為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根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平出於公,公出於道。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遲來的正義非正義
    讓公民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承諾既是說程序正義也是說實體正義。按照刑事訴訟法以及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等規定,在刑事案件中分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每個階段都有辦理期限,偵查階段有「三延」,審查起訴階段有「兩退」,審判階段也有延長審理期限的規定。這些延長和退補都是有適用條件的,不可以隨意變相延長。
  • 定罪率99.9%,《審判之眼》窺探了現實司法世界的真實劇本
    可神話畢竟是神話,在現實社會當中,日本的刑事案件有罪判決率同樣是99.9%,它就像是一座密不透氣的堡壘,捍衛著日本「精密司法」的刑事司法體系,也讓正義時常感到了一絲絕望和窒息。不管是遊戲還是現實,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準確,但它表現了日本司法制度對於刑事案件的慎之又慎,紀錄片《經濟學人:為什麼日本定罪率高達99%》講述了這種精密司法是在高質量的偵察、起訴、審理等各個環節相加所得來的必然結果,但無論多麼完美的制度,只要牽扯到人,就會有失誤和陰暗的一面。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①因此,世界各國對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採取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主要不是強調罪刑相適應原則,而是強調司法保護,這決定了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與辦理成年人犯罪案件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上存在本質差異。
  • 張軍《人民論壇》刊文|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中國...
    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完善,也豐富了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完善,豐富了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一項重大司法制度創新,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在人類社會與刑事犯罪作鬥爭過程中,刑罰的手段都是循著野蠻、嚴酷、嚴厲向漸趨輕緩的路徑演進。
  • 維護司法公正: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檢察機關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系列報導之二·公正篇   維護司法公正: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鄭赫南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